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羲黄大学 >> 学术之声 >> 丹道传承

李西月内丹思想及其特色浅析

大道家园 2019-12-17 20:28:51

张晓粉

李西月是清代著名道士,是道教内丹西派的创始人。本文首先对他的思想渊源做了简要分析;接着梳理了他的主要内丹思想——凝神于虚的入手功夫、九层炼心的内炼全程、不同阶段的三件河车;

最后着重论述了他内丹思想不同于他人的特色之处,以及这些特色在道教史上的意义。

李西月,清代著名道士。初名元植,字平原,入道后改名为西月,字涵虚,又字团阳。盖其崇敬明道士陆西星(字潜虚),因而在字号及著作命名等多方面效仿之。其号甚多,如园峤外史、长乙山人、紫霞洞主人、卷石山人、树下先生、白白先生、善教大真人等。生于嘉庆11年(1806年)四川乐山李家河长乙山,卒于咸丰6年(1856年),寿51

李西月入道修炼丹术的年限仅有二十多年,在这不算长久的年限内创作并编订了大量的内丹学作品:其论著后有《后天串述》、《九层炼心》、《道窍谈》、《圆峤内篇》等;注释编订的有《太上十三经注解》、《大洞老仙经发明》、《〈无根树道情词〉二注》、《海山奇遇》、《三丰全集》等。除《圆》、《大》等篇钞本散佚外,其余今天多能看到。李西月别有特色的内丹思想在这些书中表露无遗,并为其门徒加以完善、传承,形成内丹史上有名的双修派西派(因其活动范围主要在西蜀山区及乐山地区,故相对于明代活动于江浙一带的陆西星及其东派而言,被后人称为西派),传承字辈为:“西通道,大江东,海天空”。下面浅介李西月的内丹思想。


  1. 思想渊源

    据《李涵虚真人小传》载,李氏自幼颖悟,年青时善琴、嗜诗酒,受儒家思想熏陶,与一般士子无异。于24岁遇异人而不识,失之交臂。后患伤血症,到峨眉县疗养,在那儿遇到高道郑朴山。郑为其治病并劝导他:“金石草木只可治标,治本则宜用自身妙药,方能坚固”,李闻之“恍然梦觉”,即“稽首归依”,成为郑的弟子,开始修道。郑为内丹双修派明朝时孙教鸾嫡传高徒,孙氏号烟霞散人,在世106岁,其丹法思想来源颇广,曾得秦野鹤先生守中、采药、结胎、出神诸法;得王云谷胎息、玄关、抱一无为之旨;得石谷子真人金鼎火符、玉液炼己、金液炼形口诀等。孙真人内修诀法主要保留在《金丹真传》一书中,他认为“结丹之法由我而不由人,还丹之功在彼而不在我”,将修炼过程分为筑基、得药、结丹、炼己、还丹等九步,下手功夫强调阴阳双修,彼我合炼。此派功夫多玄机秘法,强调口传心授,戒规森严,李西月有幸学于郑朴山,入孙学之门,得其真诀,探其神髓,为他日后创建自己的内修体系奠定了基础。因而,孙派内丹双修思想可说是李西月思想的直接源泉。

    其次,李西月自称曾在峨眉禅院遇吕(吕洞宾)祖、丰(张三丰)祖,并得以“密付本音”,“叮咛速著书救世”;并且在《吕祖谱“海山奇遇”·自序》与《太上十三经注解·纯阳先生序》中,有“吕祖亲传”之意;在李的道友藏崖居士所作的《三丰全集·后列仙传》中,也有关于李遇张三丰,后遇纯阳祖师,受他们秘传的记述等。所有这些传、序,虽有借古贤声威扬自身之名之嫌,但也从侧面反映了李的思想仍承砻钟、吕及张三丰学说。我们知道,自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奠定了内丹的基本结构和文化要素以来,直到钟吕手中内丹才首次形成一个自成体系的理论和实践系统。宋元以后的道教内丹派多是奉钟吕为祖,围绕该体系,不断地完善、补充及阐释。李西月也不例外,他很善于从魏、钟吕学说及南派、东派、三丰派等双修派经典著作中汲取营养,并深入实践,融汇贯通,为己所用,这在他的思想中屡屡可见。同时,李博采众长,清修派中他认为有利于自身炼养的思想亦被其纳人体系。如他的“九层炼心”说,在伍柳丹法中,尤其是柳的《慧命经》中就有明确体现。伍冲虚、柳华阳是北宗龙门一脉明清时著名的丹家,柳在《慧命经》中专门有“九层炼心”之说,而考察二者,发现他们在“九层”的名称上没有区别,这就使我们推断李的“九层炼心”说极有可能受柳的影响。再如一贯被清修派所强调的炼功三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不但出现在李的内炼次第说中,并且他还更进一步把它扩展为炼功五关。总之,李西月并不囿于本门一派之说,而是刻苦勤奋,“勤、诚、恒”兼具,泛阅各派经书,孜孜不倦,集思广益,充实其思想体系。因而内丹各派的学说或多或少成为李氏思想的间接源泉了。


    除此二者外,李涵虚在其世界观、认识论上亦受儒、佛二家思想的影响。三教融合、三教互摄是自宋以来思想界中普遍的趋势和现象,在李西月的论著中,处处闪耀有关于三教对比、三教合一的言辞,而在他的内丹思想中,也时时体现出儒、佛影响的烙印。如他说:“夫三教者,吾道之三柱。分而为三,合而为一也。道不能分,无变化。道不能合,无统宗。是故以三柱立其极。释道言性……道既分三,其中岂无枝流之不同?邪正之不类者?奈何不思其本,而谈其末也。”批判三教间的攻击,倡导三教合一。《道窍谈·仙佛同修说》是了解他“三教关系”的重要资料。至于佛、儒思想对李西月的影响,可从如下例子中看出。在《收心法杂谈》中,李的弟子问他:“如师所说,恶人皆可举道乎?”涵虚日“可。”即诵格语日:“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能转地狱为天堂,变黑气为红光。余有三字诀,修道之士,勤、诚、恒,缺一不可。……孔子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况道乎?……,故以诚入静,静心不乱。以诚入定,定心不移。以诚守中,中心不偏。以诚入杳冥,则通微无碍矣。”这段话体现了佛教“众生皆可成佛”及儒家“正心诚意”对李的影响;在《道窍谈·先天直指》中他说:“……,借家为寓,夺舍而居。此神乃历劫轮回种子,生时先来,死时先去,弃旧图新,毫无休息者。赤子下地而先哭,盖亦默著其轮回之苦也。”“……,上蟠下际者,气也,而天地之精神在其内矣。人得此气而受生,即为天元之气。但此气有清有浊,有刚有柔……,得其清者为智,得其浊者为愚”。在《神气精论》中他说:“天元者,天地以阴阳五行化生人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儒所谓天生蒸民,有物有则。盖指此也。”等等皆透露出佛、儒思想之迹象。

    并且,正如前文所说,李西月“弱冠入邑痒生”,完全接受儒学教育。而他自己在入道前后也研读佛书;“佛书参透无烦恼,仙语得来有定观”;“请问名公,怎么叫修仙修佛?需把儒书参透,再同君说。”他在《(无根树词)二注》中,也频频使用诸如离爱河、去情欲、脱离人生之苦海等词语。所有这些,表明李西月思想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源泉是儒、佛思想。

    二、主要内丹思想

    李西月的内丹思想,总体上讲,与南派、东派理论较接近,均主张阴阳双修、彼我合炼及性命双修、清静自然等。只是在细节上更讲求繁复周密,从而体现出其思想不同于他人的特色。


    (一)凝神于虚的入手功夫

    李西月以清静自然为总原则,针对不同的对象,有两套不同的入手方法。对于童子,因其“先天未破,可清养而得胎仙,不假不返,奚用通关?”即不用双修而直接了性了命。而于成年人,因其后天的耗损,先天浑沦之体已破,则需“展窍开关,所以启玄门而辟径路。还元返本,所以资同类而补真身也。” 涵虚子传道的主要对象及研究重点是后者,其双修丹法主要也是为这一类人而设的。然而,为了避免流于下乘的采战之邪术,李西月指出不可下手即“资同类而补真身”,而首先需去私欲除杂念,保持心寂神静,在此基础上炼已筑基,开关展窍才可。“清静以立其基石,方可以事阳阳双修丹法之修为,无此,便等于为无米之炊也。”“欲得真静定境,首须收心凝神,摄念归定。 李认为:“下手功夫,先静心,次缄口,次调息(心静气和,不调之调为上)。鼻息平和,然后闭目内观,神注肾根之阴蹻脉,如此片时,将心息提上虚无窍内,停神安息,以自然为主……气息绵绵,心神默默。至此要一切放下,人我皆忘。此之谓铭沓冥。……积之累之,则命蒂生而阳气自长,乃可以开关运气矣。” “凝神调息,是下手功夫。凝神者,是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内闭。先要自劝自勉收他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气穴,乃曰凝神。坐虚无中,不偏不倚,乃是凝神于虚。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之顺之,加以神光下照,即是调。调度阴蹻之息,与吾心之息相会于气穴也。……”“心止于脐下,曰凝神。气归于脐下,曰调息……,勿忘勿助,以默以柔,息活泼而心神自在,即用钻字诀,以虚空为藏心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不觉恍然而阳生矣。” 凝神于虚、自然调息、神息相依,直至钻得杳冥、悦然阳生、开关展窍,即可谓做好了入手功夫,为下阶段的修行奠定了基础。

    (二)九层炼心的内炼全程

    心性修炼,是内修各派均重视的功夫。“心学为道、儒、释三家所持重,儒曰正心,佛曰明心,道曰炼心,要皆参修心学一事”;唱道真言:“炼心者,仙家彻始彻终之要道也:心地茅塞,虽得丹道,亦是旁门。虽成顽仙,不登玄籍。”又云“炼丹先要炼心,……,仙家祖祖相传,无他道也。”“炼丹而不炼心,犹鞭马使驰而羁其足,何能使达也。炼心为成仙一半工夫。” 由此可知,修心炼性在丹法中的重要性。李西月不仅专门论述了下手之时的收心法,并且把炼心贯穿于其内炼全程中,即所谓的“九层炼心”:初炼未纯之心;二炼入定之心;三炼来复之心;五炼筑基之心;六炼了性之心;七炼己明之性;八炼已伏之心使之通神;九炼已灵之心使之归空。李西月详细介绍了内修各阶段次第的炼心要求和方法。

    在“九层炼心”中隐含着其内丹修炼全程的九节次:一收心、二钻杳冥、三进气、四得气、五筑基、六结丹、七还丹、八温养、九炼虚(九个节次的思想亦体现在他对《无根树》的注解中)。其中前二节即为入手功夫,三至六节为结丹过程,六节之前为“后天”阶段,六节之后为“先天”阶段。如此的划分,与其祖师孙教鸾的九步次第有明显的不同:《九层炼心》详于前而略于后,《金丹真经》则详于后而略于前。这一不同是李重视入手功夫的又一佐证。


    李西月关于丹法层次划分的论点还有几种。如其在《后天串述》中,将“后天”又分为九层,“入门者必先收心、寻气、凝神、展窍、开关、筑基、得药、结丹、炼己,此九层功夫,乃为入道之门”。而在《道窍谈·后天集解》中,“以开关、筑基、得药、炼己四层,分为后天次序”,以“开关辟筑基之路,以得药助筑基之需,以炼己了筑基之事”。在《道窍谈·后天次序》中,将“后天”分为“后天”与“后天中之先天”,“先天”分为“先天”与“先天中之先天”(在此需提醒的是,其“后天”范畴不同于内丹学通常所说之“后天渣滓之物”、“后天精气神”中的“后天”,他说“初基以后天为妙用,然有可用之后天,即有不可用之后天。夫不可用之后天,并不得以后天名之。以其至阴至浊,不足道也。” 李西月及孙派理论所讨论的“后天”与“先天”是在广义的“先天”范围内所作的,实指以筑基完成为分界的前后两部分工序,之前为后天之身,之后为先天之体。

    整个内炼过程,李西月还将其分为五关,即将旧说的炼精、炼气、炼神三关中的第三关“炼神”,进一步化为“炼神了性”、“炼神了命”、“炼神还虚”三关。他说:“丹法以炼精、炼气、炼神分为三关。然穷其修炼,实有不止于三者。层次不全,则有躐等之患也。”“至于炼神之道,则有三关,……。炼神了性者,玉液炼己之道也。……炼神了命者,金液炼形之道也。……炼神还虚者,更上一层,与道合真之事。……”这一分法表明李对了手功夫也是极为重视的。

    (三)不同阶段的三件河车

    三车之论,为李西月丹法的精要。三车,指三件河车,第一件运气,即小周天子午运火;第二件运精,即玉液河车运水温养;第三件精气兼运,即大周天运先天金汞,七返大丹,九还大丹。(见于李著《三车秘旨》

    近代道教学者陈撄宁指出,这三件河车实为程度浅深的三段功夫,第一件河车,即指第一段功夫,第二件即指第二段功夫,第三件即指第三段功夫。至于运河车之路,仍只一条,并无歧异。勿误会河车有三条路也。”李道山在《李涵虚真人小传》中说:“此三车者,皆以真神、真意斡乎其中,人能知三车秘谛,则精、气、神三品圆全,天、地、人三仙成就,”可见对三车评价之高。

    “三车”具体之论,可参见《三车秘旨》。每一件河车中,李西月都极强调清静,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及火候的及时。他指出若按“三车”修炼,到最后可得“九还金液大丹”,“道人服此金液,……后天返先天,婴儿会姹女。婴、姹相逢,朝夕涵养,久之洞见脏腑,内外光明,中有一真,宛然似我,此婴、姹复生婴儿矣。得此婴儿者,必须默默调养,刻刻温存,由灵谷移上天谷,然后出神入化,高会群仙。”

    李西月的内丹思想,零零琐琐还有许多,不过大多不出于以上所论之三类,因此不再赘述。

    三、内丹思想特色及意义

    为了更清晰、方便地了解,比较李氏西派丹法与众不同之处,在此特把他的思想特色单独列出来,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1. 整体而言,李西月论著的语言少有隐语喻词。以前丹经中大量使用的晦涩的概念,若不是迫于时代束缚或内修学中不可免的戒规,他都尽量少用甚或不用。如此使得其著作叙述明白简易,易于理解和接受。至于内修功夫,体系之完整,方法之详尽,是前人甚至东派都无以比拟的。李西月唯恐某一范畴含糊不清或某一程序被忽略,经常不厌其繁地注解、重复。这虽然给人以叠床架屋,繁琐复杂之感,但却利于修道之士按部就班地修行,并及时在实践中检验。由此也就吸引了大量有志于道的人士去尝试西派丹法。


    (二)强调入手功夫。对入手功夫精精辟地剖析,是李西月内丹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以往的丹家及丹经往往开首便言筑基、炼己,而对入手之要领论述甚少,使得许多初炼者不得其所而放弃了修道。李氏针对此弊端引用康熙时孙派大师陶素耜之语曰:“修道之士,若不开关,遽言筑基,炼己,乃是隔靴骚痒,无益于事”,提出“凝神调息,钻杳冥”(即开关展窍)的下手功夫,这于前文已介绍。在此值得注重与深究的是他“凝神于虚”论中有关“虚空”一词的义蕴。具体而言有三层意思第一,“虚空”是指在身外虚空中凝神调息。《三车秘旨·第一中河车》中说:“运气功夫,所以开关筑基、得药结丹也;其中次序,从虚空中涵养真息为始。收心调息,闭目存神……混混沌沌,杳杳冥冥。”《收心法下手功夫》中有:“坐虚无中,不偏不倚,乃是凝神于虚”,《收心法杂谈》说:“我劝人先在虚空中团炼,静之又静,定之又定……自然入得杳冥”等等。这种凝神于虚空的功法是西派所独有的,可惜当时李西月并未对其操作要领作更深入的分析,只有口诀,使后人难悟其深意。直到民国时期西派内丹家海印子对此才有阐释说:“仙宗从身外‘心息相依’发轫,借彼‘先天一气’锻炼凡躯”;“必先舍此色身,到外边虚无中来,凝神调息,方能无中有生”……直接利用虚空中的先天一气,来炼体内之精气神,“久之,色身方面只有和平舒适,而决无太过不及之弊及其他一切不良影响。”第二,“虚空”亦为心之境界,“如此片时,将心息提上虚无窍内,停神安息,以自然为主。心太严则炎……,是时也,心如虚空,有息相依则不虚,有息相随则不空。不虚不空之间,静而又静,清而又清。”;“以虚空为藏心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这也是“玄关一窍”(“恍然而阳生”)即开前的状态。第三,“虚空”一着并非仅为初阶,在《三车秘旨》附录《道情诗词杂著》中有“虚空吟”三首:

    “行之容易得之难,除了虚空不造丹。举世若求安鼎处,个中境界比天宽。

    “好之容易乐之难,除了虚空不造丹。举世若寻生药处,壶中原是列仙坛。

    “得之容易守之难,除了虚空不结丹。举世若寻立命处,起头煞尾一团团。”

    可见“虚空”功夫在内炼全程中都是极重要的,但李西月也并未展开论述,个中原因不得而知。只有从海印子所说:“最初从身外虚空下手,最后亦在身外虚空了手,自始至终,步步不离虚空”一句中,可衡量出其份量,而光绪年间西派丹家汪东亭就直接将“虚空”这一范畴作为他内丹学理论的出发点了。

    “钻杳冥”的功夫在李氏看来既重要又颇不容易。他说“人得杳冥方见道”,“凡做功夫,钻杳冥是第一桩难事……,昔我在洞天中,学钻杳冥七八年,然后稍有把柄,”可见其入手功夫之艰辛。

  1. 侧重“后天”修为以及对“后天”、“先天”和“结丹”、“还丹”两对范畴的划分,是李氏内丹理论的又一特色。关于“先天”、“后天”之论,在前文中已有阐释。在此主要对“结丹”、“还丹”一对范畴给予补充说明。李氏论著中比比皆是对“结丹”、“还丹”的比较性描述。《道窍谈》第八、九、十二、十三、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八等章,通过“药物”的专论来对二者进行比较。如第二十八章“乾坤离坎”中说:“后天炼己之物,又名‘先天坎离’,言其取坎填离,得生金液还丹(即“结丹”)也;先天还元之物,亦名‘先天坎离’。言其取坎化离,得生金液还丹(即‘还丹’)生。先天、后天之取坎,皆名‘先天’,特有他家来,我家种之别耳。”可见,“结丹”由“我家种”,“还丹”须由“他家来”,这与孙氏《金丹真传·修真大略》言“结丹之功不在彼而在己,还丹之法不由我而由人”的思想相同,由此可看出结丹,还丹两段功夫的关键性区别。在第八章“内外二药”中说:“……故结丹与还丹不同。结者,凝也。取他家之气,凝我家之气。造化在后鼎中,不离周天火候,乃可成功。还者,复也。采兑官之金,复乾官之金。造化在先天鼎中,须合同类阴阳,始得成就。结丹完内丹,还丹用外丹”;在第九章“药物相类”中说:“……后天铅汞,所以小结丹。先天铅汞,所以大还丹。……后天铅汞者,金鼎烹来生药物,药物即外铅也。河车转运制流珠,流珠即内汞也。铅汞相拘,而小结丹矣。先天铅汞者,同类阴阳成戊土,戊土即外铅也。调停火候合己土,己土即内汞也。铅汞相见,而大还丹矣。”等等,表明李西月的所谓“结丹”是指“后天”功夫,即炼己筑基,而“还丹”则是指“先天”功夫,即在阴阳双修的基础上,最后达至了性了命。陈撄宁在其《道窍谈·读者须知》第十条中,指出:“本书中画龙点睛之处,就是‘彼家’二字。……究竟‘彼家’二字是如何解释,颇有研究之余地。如谓‘彼家’是指肾中之气而言,则单炼心中之神者非矣;如谓‘彼家’是指身外之太虚而言,则执着肉体,在腔子里摸索者非矣;如谓‘彼家’是指同类异性者而言,则一己孤修,专事静坐者非矣。读者须于此等玄之又玄处着眼,方可谓头头是道。”该段描述对于我们理解李氏“结丹”、“还丹”说有一定帮助。


    李氏对“结丹”、“还丹”的论述还不仅仅停留在比较描述的层次,他对二者还有更细致的刻划,这在《道窍谈·后天次序》、《后天申述》、《九层炼心》中均反映无余。

  2. “玄关一窍”之说,以及对内丹绝密之诀——“两孔穴法”的披露也是他丹道思想的一大特色。宋元以来,内丹家们在“玄关”问题上有过多种议论,不一而足,但其立论范围概未出于《金丹四百宗·序》中有关“玄关”描述的一段话:“此窍者,非心非胃,非口鼻也,非脾胃也,非谷道也,非膀胱也,非丹田也,非泥丸也。……夫此一窍,亦无边傍,更无内外,乃神气之根,虚无之谷,则在身中求之,不可求于他也。”那么,“玄关”既未在身内部位,又未在身外,它到底在哪儿,是什么?对于此问题的回答,丹家结论相异。至清代已有“真穴无形无影,气发则成窍,机息则渺茫”之说,李涵虚承此说法,又创新意。他说“玄关一窍,自虚无中生。不居于五脏六腑,肢体间无论也。”“玄关者,神气交媾之灵光”,“此关为玄妙机关”,“此窍为万法归一之地,有独无对,故曰一窍。一言以蔽之曰:中是也。中在上下之中,亦不在上下之中。” 如果说他以上有关“玄关一窍”是什么还并无鲜奇之见解的话,那么对于“玄关”在哪儿,则见解精辟、独到。他说玄关“有死有活”:以人体中固定部位黄庭、气穴、丹田为玄关,就是死的;以凝神聚气现出此玄关,就是活的。李氏还以亲身体验说明,玄关出现时,明灭不定。初入玄关时,恍惚无凭。只有交抱纯熟,才能逐步团结,取得明确的效应。既然玄关有死有活,因而它究竟在身体中的哪个部位上,对入手功夫而言就并不重要了。李西月的“玄关死活”说,既是对以往丹家“玄关”说的综合,也打破了丹家固守一己之说,“一刀切”论“玄关”的局面,对内丹理论的完善可谓贡献大矣。

    “两孔穴法”,历来丹经很少提及,因为其乃内修之秘诀,向来只明师口授。李氏为使大道永存人间,毅然打破这一戒规,将这一机密,述诸笔端,其勇其诚可钦,而此亦成为其内丹思想异于他人之处。他说:“丹家有一穴,一穴有两孔。空其中,而窍其两端,故称为两孔穴。师所传‘口对口,窍对窍’者,即此境界也。为任督交合之地,阴阳交会之所,乌免往来之乡。一穴两孔,其中有作为之法,此法最玄玄也。”“《参同》曰:‘上闭则称有,下闭则称无。无者以奉上,上有神德居。此两孔穴法,金气亦相须。’斯数语者,即尽为之之法也。”“两孔者,玄牝之门也,为金丹化生之所。人于一穴两孔中,知行追摄之法,则两门皆开。”等等,学者只要细研全书,综核诸论(尤其是“立牝根基”“中字直指”等章),再结合这一段话,精思细凿,自会有心得。


    (五)对药物层次,筑基炼己,养己炼己,神气精论,神息论、神意论,采炼妙用等方面的精详论述(参考《道窍谈》),反映出李西月思想广博,多端之特点。并且,正如其将炼心作用贯穿于内修全程一样,“守其自然”、“顺其自然”、“勿忘勿助”等等有关自然而然的思想也一直是其修炼过程中极为推崇的状态。

    李西月的内丹思想,不仅是由他个人性格,学识、世界观、认识论所导引的,也是他在时代对于道教要适应文化潮流的召唤下,所做得一种应答。明清时,道教逐步走向衰落;且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所带来的新生产关系的出现,人们的文化及社会观念(包括男女“性”观念)亦随之开放,传统道德对人性的压抑和扼杀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反对。如明代中后期的一个思想派别——泰州学派(它具有浓厚的平民儒学特色),以王艮、李贽、何心隐为代表,挑战传统理学,张扬个性、肯定人欲、重视自我凸显,主张“明道致用”;再如明清时持续旷久的贞节观念大论战等等,均是这一现象的典型表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双修派已不会也不能再象宋元丹派一样过度隐晦其词,点到为止,甚至用清修派的范畴,代替己之范畴了;同时道教也必须清掉其晦涩难懂,隐约其词并只口传心授的作法,改变其神秘性、封闭性及繁复的炼养法,才能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信众。不断地走向世俗化、通俗化,既是时代的要求,也不失为道教拯救自身于衰亡中的手段。李西月身处其中,致使他在内丹著述及具体修行上,更注重简明、确切、细致、易解。他的作法为后来道教学者如何去发展道教内丹做了榜样。同时他的丹道理论亦沉淀在整个道教文化河床上而为后世所直接、间接承袭。

李西月是清代著名道士,是道教内丹西派的创始人。本文首先对他的思想渊源做了简要分析;接着梳理了他的主要内丹思想——凝神于虚的入手功夫、九层炼心的内炼全程、不同阶段的三件河车;

最后着重论述了他内丹思想不同于他人的特色之处,以及这些特色在道教史上的意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02/13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