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家园传统文化

大约有9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733,198项。(搜索耗时:0.0069秒) [XML]

61. 元吉德经讲义》第十九章少私寡欲 [23%]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天下人物之众,贤愚贵贱不等,总不外理气贯通而已。其所以扦格不通,情睽意阻者,皆由上之人无以...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62. 元吉德经讲义》第十一章无之为用 [23%]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夫道生于鸿蒙之始,混于虚无之中,视不见,听不闻,修之者又从何下手?圣人知道之体无...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63. 元吉德经讲义》第十二章去彼取此 [23%]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世之营营逐逐,驰心于声色货利之场,极目遐观,爽心悦口者,非以此中佳境诚足乐耶?孰知人...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64. 元吉德经讲义》第十四章无象之象 [23%]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名。执古之道,以...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65. 元吉德经讲义》第九章功成身退 [23%]

第九章功成身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贻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古云:”过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舟。”又曰:”未得功时当学法,既得功时当忘法。”斯数语诚...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66. 元吉德经讲义》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 [23%]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窈兮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孔德之容,即玄关窍也。古云:”...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67. 明清时期:清代内丹学家元吉 [23%]

...川富顺乐育堂传授内丹诀法,由门下弟子笔录并编纂成《德经讲义》、《乐育堂语录》、《道门语要》三书留传于世。据传尚有《玄宗口诀》、《醒心经注》、《求心经注》等

栏目:百家论道 作者:网络

68. 元吉德经讲义》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 [23%]

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忘;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直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69. 元吉德经讲义》第二十八章常德不离 [23%]

第二十八章常德不离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70. 元吉德经讲义》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 [23%]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臣,躁则失君。修炼之道,不外神气二者;调之养之,返乎元始之天而已。其在先天,气浑于无象,厚重常安;神寓于...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