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家园传统文化

大约有1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733,198项。(搜索耗时:0.0088秒) [XML]

71. 元吉《道德经讲义》第十四章无象之象 [16%]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名。执古之道,以...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72. 元吉《道德经讲义》第九章功成身退 [16%]

第九章功成身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贻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古云:”过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舟。”又曰:”未得功时当学法,既得功时当忘法。”斯数语诚...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73. 元吉《道德经讲义》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 [16%]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窈兮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孔德之容,即玄关窍也。古云:”...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74. 元吉《道德经讲义》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 [16%]

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忘;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直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75. 元吉《道德经讲义》第二十八章常德不离 [16%]

第二十八章常德不离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76. 元吉《道德经讲义》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 [16%]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臣,躁则失君。修炼之道,不外神气二者;调之养之,返乎元始之天而已。其在先天,气浑于无象,厚重常安;神寓于...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77. 元吉《道德经讲义》第十三章宠辱若惊 [16%]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托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孟子曰:...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78. 元吉《道德经讲义》第二十四章跂者不立 [16%]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于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前云希言自然,非若世之蚩蚩蠢蠢,顽空以为无为,放旷以为自然者比。其殆本大中至正之道,准...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79. 元吉《道德经讲义》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 [16%]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修身之道,不外性命。人欲尽性立命,必先存心养性,保命全形。予以修之炼之,积之累之,则本性长...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80. 元吉《道德经讲义》第三十五章往而无害 [16%]

第三十五章往而无害执大象,天下往。往而无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可见,听之不可闻,用之不可既。何谓大象?即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大道。以其无所不包,故曰大象。究何象哉?殆无...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