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1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733,198项。(搜索耗时:0.0135秒) [XML]
第三十四章终不为大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被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道本渊涵无极,浩荡无涯。《诗》曰:...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第三十六章国之利器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天有盈虚消长,人有寿夭穷通,此亦气数之常...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大道之要,...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第三十九章以贱为本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第二十七章常善救人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摘,善教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第二十九章去奢去泰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呴或吹,或强或羸。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道本无声无臭,清净自然。修道者亦当不识不...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第三十二章知止不殆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也。道本冲漠无朕,...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第三十一章恬淡为上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矣。故吉...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清代道学宗师黄元吉说过一段集义生气的话,对养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值得仔细玩味和学习。 黄元吉说:“若性地之铅,即孟子所谓浩然之气,由集义而生者是。”(见《乐语堂语录》,下同)就是说,人的真...
栏目:道家养生 作者:大道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