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8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733,198项。(搜索耗时:0.0166秒) [XML]
甘草附子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具有暖肌补中,益精气之功效。主治①《伤寒论》: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②《外台秘要》引《近效...
栏目:中药常识 作者:中药材大全
吴茱萸汤源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4味药物组成。《伤寒论》原著中论及吴茱萸汤的条文有三: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1]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厥逆,烦躁欲死者,...
栏目:偏方秘方 作者:道医
摘要:五苓散是《伤寒论》中经典方剂,自成无己注释以来,关于五苓散的主证病机颇多讨论,通过病例分析阐述对于五苓散的主证病机的理解。关键词:五苓散;小便不利;蓄水;主证五苓散出自《伤寒论》,其中涉及条文共...
栏目:偏方秘方 作者:道医
小柴胡汤纵横谈小柴胡汤乃仲景《伤寒论》中之一首名方,千百年间为炎黄子孙之健康贡献殊多。此方构成简洁,用药平淡无奇,颇有貌不惊人之嫌。然在《伤寒论》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之中,唯有小柴胡汤最为出奇制...
栏目:中医书籍 作者:中药大全
半夏泻心汤证,症状较急迫者,加甘草量。——《伤寒论》、《金匮》名【组成】半夏11克,甘草7克,黄芩、干姜、大枣各5.5克,黄连1.8克(人参5克)。煎法、用法同前。按:伤寒论方中无人参,注家有谓,系因人参增气,故...
栏目:经方与应用 作者:道医
...出身于世医家庭,自幼习医,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古典医籍及历代医学名著研究颇深,在脉学、伤寒、儿科及内科杂病方面有一定成就,所撰《伤寒类书活人总括》7卷,
栏目:杂谈 作者:医案日记
1在《伤寒论》里,有一个名方,小青龙汤,可以治疗肺中湿冷的症状,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或咳,或噎,或喘,小青龙汤主之。”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
栏目:诸子百家 作者:佚名
外感时病自仲景《伤寒论》出,创六经辨证之规则;迄明、清之际,瘟疫、温病学说盛行,有谓“仲景书详于治伤寒,而略于治温”。于是,寒、温之争起,或认定“六经分证”可以治伤寒,“三焦”“卫气营血”宜用以辨治温...
栏目:杂谈 作者:医案日记
石膏,在《伤寒论》中以白虎汤为代表,其用13次,其中有8条白虎汤证。石膏在《伤寒论》中用量最大为一斤,小剂量多与麻黄或其他药配用。王合三先生有关使用白虎汤的机理、病证及石膏之运用的有关见解如下,读者可从中...
栏目:杂谈 作者:荆十三
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黄芩黄连汤【来源】《伤寒论》。【异名】葛根黄连汤(《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通真子伤寒括要》)、葛根黄连黄芩汤(《医方集解》)、干葛黄芩黄连汤(《伤寒大白》)、葛根芩连汤(《中国医学大辞典》)。...
栏目:杂谈 作者:医案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