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品味普洱茶的三种境界

茶百科 2023-11-16 05:31:24

品味普洱茶的三种境界

普洱茶文化经历了数千年发展演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模式和规范,有必要将它置于一个生动的文化整体中加以还原和分析,捕获它的魂灵,获悉它别开洞天的深邃。从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到千年过渡型古树,从野生茶树群落到现代生态茶园,从马背发酵到现代生产加工工艺,从辐射四方的茶马古道到瑞贡京城,承载了多少普洱茶的历史和传说,见证着普洱茶的沧桑和兴衰。普洱茶因普洱而得名,普洱因普洱茶而名扬天下。今天,一起感受品味普洱茶的三种境界。

一、世用之境

官场、商场、职场、情场之茶。

普洱茶充当了人际关系的最好的稀释剂、润滑剂或者粘结剂:醉翁之意不在乎酒,普洱之意又何必在茶;

二、诗意之境

月下独酌(不是李白喝酒那种),朋友小聚,花好月圆,春宽梦窄。

普洱茶成了我们生活方式的升华物,本意在茶,升华出来的东西并不离茶:于是,因为普洱茶,我们的生活也许依然平凡,但不那么乏味了。

三、天人之境

这是喝普洱茶的最高境界,不必计较新老生熟,不会在意器皿物件,也不注意什么色气韵味,您在此只感到心灵空明,有人有茶,有歌有酒;火塘光暖,陶罐香沸;编篱为案,截竹为瓯;身在很贫穷的草寨瓦庐,其实您会感到此刻非常奢侈的富有;但您不必感动,一感动您就自己跟自己见外了。

以上就是喝普洱茶的三种境界的介绍.温馨提示:普洱茶都能够很好的缓解作用,如排毒、养胃、消炎、降低胆固醇、美容减肥……保健功能。许多女性更是将喝普洱茶作为减肥养颜的良方。


如何鉴别普洱茶品质的好坏

1.嫩度(揉茶渣,看叶质)所谓嫩度,是指一款普洱茶芽头和嫩叶的比例,以及整体叶质的嫩度。普洱茶是不泡的,所以芽头和嫩叶的内容不容易区分,但是通过普洱茶叶的底部很容易区分。拿起几片普洱茶叶,摊开。我们可以看到普洱茶的采摘等级是单芽、一芽、一叶等等。从整体上鉴别普洱茶叶的陈化程度,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手捏。用手捏叶子的底部。歧视的一般原则是:1.用手指捏普洱茶叶底部,嫩度不错。很难。放了又放,说明叶子老了。2、叶脉不凸起,滑如丝嫩;叶脉凸起,触手苍老。3.叶子的锯齿边很温柔很嫩,而锯齿边明显老了。4.叶肉厚软最好,代表嫩度好,内容丰富,多为优质山茶原料;但软而薄,多为台地茶原料;又硬又瘦的最差。二、颜色(茶叶原料的直观反映)普洱茶叶的颜色可以直接反映一个普洱茶的原料和加工质量。观察普洱茶叶的颜色。最好把几款普洱茶放在一起比较,否则容易受光线、环境、主观因素的影响。看茶叶底部,辨别普洱茶叶颜色的一般原则是:1.深度:深度要满足茶叶的颜色要求。茶叶以青墨色为佳;如果叶底有爆点、焦叶、红叶、红茎、断叶就不好了。2.润枯:“润”是指普洱茶叶色面油滑,反光强烈。“干燥”是指着色、暗淡或光泽差。3.鲜与暗:“鲜”指颜色鲜艳、新鲜,表示成品的新鲜程度。初期准备及时合理,是新茶的颜色;“暗”的特点是颜色深而暗的褐色,一般是鲜叶和老叶厚,或者初期准备不当。三。均匀度(曝光和拾取)所谓均匀,就是看一款普洱茶的嫩、老、小、粗、碎是否相对均匀。看叶底三项中,均匀度相对次要。普洱茶叶底是否均匀,关系到普洱茶的采摘和加工管理。有的茶农乱采茶,所以从普洱茶叶底部反映出来的东西大小不一。一些茶厂在加工过程中,将不同山头、不同批次采摘的普洱茶胡乱混合,均匀度较差。均匀度差是指茶叶采摘制作不规范,或者是搭配后搭配不合理造成的。四。伸展度(显示茶的活性)普洱茶叶铺展越好,其活性越好。一般质量好的普洱茶叶用开水冲泡后会很扁;质量差的普洱茶只能部分展开,看起来有褶皱,不平整。看普洱茶叶的展开,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严重扭曲的普洱茶在完全拉伸后,仍然会有轻微卷曲,这是正常的。但如果普洱茶叶底部在冲泡后完全摊开,比如纸没有弹性,或者收缩不能泡透,都是工艺有缺陷的表现。综上所述,从叶底可以看出普洱茶叶是否生长旺盛,普洱茶叶的采摘特点,判断普洱茶制作工艺的优劣。茶底才能真正体现茶叶的“本色”。

怎样识别普洱茶

问题一:如何鉴别普洱茶 鉴别普洱茶的基本特征: 色泽褐红,条索整耽紧结,口感甘滑、醇厚、活顺,喝来令人愉快舒适。
外形辨别: 普洱散茶:一般分特级及一至十级普洱。从外形上讲:普洱茶外形色泽褐红(俗称猪肝色),条索肥嫩,紧结(因采用大叶种为原料)。普洱散茶的级别是按嫩度为基础的,嫩度越高的级别也就越高。衡量嫩度看 3点: 1)芽头多,毫显,嫩度高。 2)条索(叶片卷紧的程度)紧结,重实,嫩度高。 3)色泽光润 ,色泽光滑,润泽的嫩度好,色泽干枯的嫩度差。 普洱紧压茶:外形要求形状匀整端正;棱角整齐,不缺变少角;厚薄一致,松紧适度;模纹清晰,条索整齐紧结;色泽以黑褐,棕褐、褐红色为正常。表面有霉花,霉点的普洱茶均为劣质。 内质辨别: 汤色:明亮,红浓,红褐色。如汤色红浓剔透是高品质普洱茶,犹如红酒一杯;深红,红褐的汤色均为正常。黄,橙色或浅,或暗黑浑浊的为劣质。 香气:主要看香气的纯度,区别霉味与陈香味。霉味是一种变质的味道,使人不愉快。陈香味是普洱茶在后发酵过程中,多种化学成分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形成的新物质产生的一种综合香气。有的似桂圆香,红枣香,槟榔香等,总之是令人愉快的香气。普洱茶香气达到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普洱茶的陈韵。所以陈香味与霉味是不同的。如有霉味,酸味,或其他异味,香味等为不正常。 滋味:普洱茶的滋味要醇和,爽滑,甘甜。指 *** 性不强,没有涩味,口感很舒服。回甘是指茶汤浓而 *** 性不强,茶汤入口以后舌根有明显的回甜味。

问题二:普洱茶怎么识别? 首先,因为普洱茶的做法有一定的区别。普洱茶其实是用晒青绿毛茶做为原料,后经过再加工而成,一般分为生普洱茶与熟普洱茶。一般来说茶都是新鲜的为好,但是普洱茶,茶叶采摘后以自然方式发酵或者科学加上人为发酵,茶性较 *** ,放多年后茶性才会转温和。创造了云南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性,所以才会有说普洱茶要喝陈年的。
至于辨别方式:
主要是通过观察普洱茶的外形、汤色、香气、口感、叶底、包装等
1. 看外观
看外观,首先看茶叶的条形,条形是否完整,叶老或嫩,老叶较大,嫩叶较细;嗅干茶气味兼看干茶色泽和净度,优质的云南普洱散茶的干茶陈香显露(有的会含有菌子干香、中药香、干桂圆香、干霉香、樟香等),无异、杂味,色泽棕褐或褐红(猪肝色),具油润光泽,褐中泛红(俗称红熟),条索肥壮,断碎茶少;质次的则稍有陈香或只有陈气,甚至带酸馊味或其它杂味,条索细紧不完整,色泽黑褐、枯暗无光泽。
2. 看汤色
主要看汤色的深浅、明亮,优质的云南普洱散茶,泡出的茶汤红浓明亮,具金圈&,汤上面看起来有油珠形的膜。质次的,茶汤红而不浓,欠明亮,往往还会有尘埃状物质悬浮其中,有的甚至发黑、发乌,俗称,酱油汤;。
3. 闻气味
主要采取热嗅和冷嗅,热嗅看香气的纯异,冷嗅看香气的持久性;优质的热嗅陈香显著浓郁,且纯正,气感较强,冷嗅陈香悠长,是一种甘爽的味道。质次的则有陈香,但夹杂酸、馊味、铁锈水味或其它杂味,也有的是臭霉味
4. 品滋味
主要是从滑口感、回甘感和润喉感来感觉。优质的滋味浓醇、滑口、润喉、回甘,舌根生津;质次的则滋味平淡,不滑口,不回甘,舌根两侧感觉不适,甚至产生涩麻 感。
5. 看叶底
主要是看叶底色泽、叶质,看泡出来的叶底完不完整,是不是还维持柔软度。优质的色泽褐红、匀亮,花杂少,叶张完整,叶质柔软,不腐败,不硬化;质次的则色泽花杂、发乌欠亮,或叶质腐败,硬化。
新的普洱茶指的是刚制成的普洱茶,外观颜色较绿有白毫,味道浓烈,老的普洱茶指的是陈放较久的普洱茶,因为经过长时间的后氧化作用,茶叶外观呈枣红色,白毫也转成黄褐色。
闻茶叶香气
通常保存不佳的普洱茶会产生霉味,有些商人为掩盖其气味,会加入菊花等花香。因此若看到普洱茶中参有菊花,或闻起来有花香,表示茶叶品质不纯正。
辨别茶汤颜色
请店员或老板试用,观察茶汤颜色。由于陈年普洱经过多年持续发醇,茶汤颜色较深,但绝非黑如漆;而新普洱茶的茶汤颜色较淡。不过这一点也只能作为参考,因为即使新制的茶也会很深,最好的方法还是试喝
试喝
试喝是选购茶叶最重要的部分了,因为一杯茶好不好,合不合口味,从试喝就可以完全知晓,一杯好的普洱茶不会有霉味、也不会是苦水。新制的普洱有白毫,未经过陈化,因此会有苦涩味;普洱茶陈化、白毫转金针后,性温和、不 *** ,因此味道较甘醇。
看懂普洱茶年份:普洱茶价钱、等级、茶叶的存放年份是一个重要因素,一块普洱茶砖叫价可以从100元到1000元,主要是因为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说法,所以商家动则20年、30年,甚至于说是50年、60年的珍品、贡品,价格更是炒上了天,其实普洱茶的年份并无有效的方法辩认,而且如果保存不当也会影响茶叶品质,惟一的方法就是多喝、多比较。尽管如此,这里还是提供简单辨识普洱茶叶年份的方法供参考。
辨别普洱茶年份的方法、看茶叶外观:新普洱茶外观颜色较新鲜,带有白毫,且味道浓烈;普洱茶经过长时间的后氧化作用后;茶叶外观会呈枣红色,白毫也转成黄褐色。
建议您购......>>

问题三:怎样识别正宗的普洱茶?一般都怎么卖? 购买普洱最好在付款前,让售货员拿样品进行开汤品尝~感觉好了再购入~另外,你可以根据普洱茶之『四大要诀』及『六不政策』进行自我检测~四大要诀:清、纯、正、气第一要诀 清闻其味不论普洱茶品的生熟、新旧、好坏、形状、价钱,第一先要闻茶,在陈化发酵数十年之久后,一定会有陈年老味,但不应该有霉味产生(有霉味代表着陈放空间受潮或过于潮湿不通风所致)。所谓陈而不霉,陈年的老味会在醒茶时拨开通风散去,而霉味是因茶质变坏,由内而外,受潮而发霉所散发出来的味道,如此受霉变的茶在这么改变或加味(添加菊花冲泡)都已失去真性美了,所以闻其味是很重要的,假若50年的茶闻起来又霉又不自然,那么即使放到100年也没用,因此一定要有一个观念,宁愿买年轻的茶可以慢慢喝,也不要买老了又难喝的茶品。第二要诀 纯辨其色茶品未冲泡前,先闻闻看是不是干净清味(没有异味或臭曝味),然后就是泡泡看,当普洱茶品在正常环境下存放,就算放个30年或50年,甚至放到100年,茶的颜色(茶汤)绝对不会变黑或产生怪异味道。当下很多的业者或消费者大都会有的错觉就是,普洱茶放久了,冲泡之后的茶汤颜色一定会变黑或转墨色,其实真理只有一个,那就是越陈越香,普洱陈放发酵后由淡黄转枣红,越久茶气越强越浓,略带油旋光性,不会变成黑黑的。新制成的生茶品冲泡时,就如同台湾茶一样新鲜富弹性,而汤色如金黄色,入口较苦微涩,就是需要时间来等待其发酵氧化,利用空气中的水份及空气环流而产生发酵氧化效应,时间越久, *** 性就越低,茶质就越醇和(当然成本就相对增加,且在喝一饼少一饼的情形下,越喝越顺口,越喝越好喝,珍惜者皆拥茶自重,好茶是不会寂寞的。)市面上流通的好茶会很多吗?再次苦口婆心的告知,普洱茶的好绝非偶然,也并非年代或标价所能知晓的,切记,喝的好喝,喝的舒服,喝的没压力就是真的好!第三要诀 正存其位所谓正,乃不偏不倚谓之正。普洱茶一经制作成品后,最重要的就是陈放空间与时间长短,在普洱茶的广大消费族群里,鲜少有人会去真正地关心了解茶的陈化环境与氧化发酵的时间年代,本人对于喝茶要喝出健康、喝出优越,一直推广不遗余力,所以在此又再特别强调一些老生常谈的观念问题,因为茶品陈化时间并非3、5年即可醇和好喝,至少得花上20~30年,才会达到好喝的境界,若要达到真正几近完美、无与伦比的境界至少也要50年以上(在干净通风空间)。若是在地下室或不通风潮湿的处所,不论是生茶品、熟茶品、新的、老的、爷爷留下的,都无济于事。所以聪明的消费者,请用智慧反问销售业者你心目中的疑问,如年代怎么看,如何判别茶的生熟,又怎么分干仓、湿仓,差别在哪里,又怎么选等问题,相信一些不肖业者才能自律,普洱茶的永续才能得以健康的传承下去,后代子孙才能体会爷爷做、孙子喝或爷爷留、孙子卖的意义。第四要诀 气品其汤茶气的气与生气的气字形一样,但意义却完全不同。生气的气有形而难看,茶气的气无形而感觉舒服。因为这样的形容比较能带入领悟,不然茶气对多数的茶友品茗者来说,还是很含糊的概念。茶是很会吸收附近的味道的,这点应是众所周知的现象,所以气的重要之处就在于判断茶的陈化环境与氧化时间的长短,茶气也就代表着茶本身经长年累月陈放之环境空间与时间所表现的好坏真伪了。好茶配好壶,加上好朋友、好心情,一杯陈年地道、质纯的老普洱入口,那股心旷神怡的茶气进入人体内部而运行于体内之中,促进毛孔发出微汗,并且暖胃舒适地凝聚在骨骼中,有如一股清流,全身筋骨肌肤渐渐爽化,持续入口,飘然且安适舒服的意境,真是我这来自乡村、出自贫寒而书读无几所难以笔墨、言语形容的。总而言之,好普洱茶是时间......>>

问题四:怎样辨别上等普洱茶 楼上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如果你接触普洱茶不多的话,尽量多喝,自然就会鉴定出茶叶的好坏啦,呵呵!

问题五:怎么辨别真假普洱茶 普洱茶的熟茶,颜色为深褐色,有光泽。不是像炭一样的黑色,您可以对照您的茶叶看一下。
普洱茶的确不应该苦,茶叶的苦味来自于茶多酚,普洱茶中的多酚物质已经大部分氧化,所以苦味减淡,故普洱茶有“无味之味”一说。所以,如果您的茶是不苦的,那就这一方面来讲,是没有问题的。
鉴别茶叶的品质,您可以从其干湿茶叶的色泽,气味,茶汤是否有清澈,稍有厚感,是否有霉味或地下室的味道等异味,等许多方面来检测。
鉴别普洱茶的基本特征:色泽褐红,条索整齐紧结,口感甘滑、醇厚、活顺,喝来令人愉快舒适。
普洱茶的质量通常体现在普洱茶的外形和内质两方面上:
外形辨别:
普洱散茶:一般分特级及一至十级普洱。从外形上讲:普洱茶外形色泽褐红(俗称猪肝色),条索肥嫩,紧结(因采用大叶种为原料)。普洱散茶的级别是按嫩度为基础的,嫩度越高的级别也就越高。衡量嫩度看3点:1)芽头多,毫显,嫩度高。2)条索(叶片卷紧的程度)紧结,重实,嫩度高。3)色泽光润,色泽光滑,润泽的嫩度好,色泽干枯的嫩度差。
普洱紧压茶:外形要求形状匀整端正;棱角整齐,不缺变少角;厚薄一致,松紧适度;模纹清晰,条索整齐紧结;色泽以黑褐,棕褐、褐红色为正常。表面有霉花,霉点的普洱茶均为劣质。
内质辨别:
汤色:明亮,红浓,红褐色。如汤色红浓剔透是高品质普洱茶,犹如红酒一杯;深红,红褐的汤色均为正常。黄,橙色或浅,或暗黑浑浊的为劣质。
香气:主要看香气的纯度,区别霉味与陈香味。霉味是一种变质的味道,使人不愉快。陈香味是普洱茶在后发酵过程中,多种化学成分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形成的新物质产生的一种综合香气。有的似桂圆香,红枣香,槟榔香等,总之是令人愉快的香气。普洱茶香气达到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普洱茶的陈韵。所以陈香味与霉味是不同的。如有霉味,酸味,或其他异味,香味等为不正常。
滋味:普洱茶的滋味要醇和,爽滑,甘甜。指 *** 性不强,没有涩味,口感很舒服。回甘是指茶汤浓而 *** 性不强,茶汤入口以后舌根有明显的回甜味。

问题六:如何鉴别普洱茶饼 1、首先,外形上匀整端正,饼形圆润,饼窝自然;边沿整齐,不缺边少角;厚薄一致,松紧适度;模纹明显,油润光洁,条索清晰,饼面清爽;标准普洱茶直径19.5公分,通常情况下重量357克;色泽以黑褐,棕褐、褐红色为正常,饼面干净,无霉花、霉点为宜。
2、其次,汤色上明亮,褐红;汤色红浓剔透是高品质普洱茶,犹如红酒一杯;深红,红褐的汤色均为正常,暗红、暗黑浑浊则为次之。
3、从香气上闻,无异味、杂味,无受潮、表里如一是普洱熟茶的重要特征;其香气纯正,香醇而不杂,深沉悠远。
4、口感上入口爽滑,滋味醇和、甜润,无涩味、夹口为上等普洱熟茶;一般喝过普洱熟茶后口感舒服、口腔宽广,无“锁喉”感觉。
5、叶底上看柔软、肥壮、有弹性,色泽褐红,匀整一致的为好。叶底无弹性,色泽花杂不匀或发黑、腐化如泥,碳花的为不好。

问题七:我应该怎么鉴别生普洱茶 1、首先,条索比较紧结的,我们认为揉捻比较充分,制作工艺比较好,有利于香气滋味的形成。
2、其次,生茶的色泽以墨绿为佳,野生茶则更深一些。如果条索是青绿色,那就要开汤闻闻他的香气,是否是很高扬的豆香或其他清甜的香气,如是,那就可能是高温杀青,干燥的绿茶了。第三,开汤,开汤用重泡法,比平时品饮加大投茶量,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来闷泡。  3、开汤后首先开汤色,黄绿色和黄红色均属正常,黄红色说明要么萎捻较重,要么是茶饼压好后,长时间在太阳底下晒干所致。同时要闻闻他的香气,普洱声茶应该有一股青味,香气没有绿茶高,野生茶还有一种特殊的腥气。
4、生茶的茶汤,因为是大叶种的原故,苦涩味比小叶种高,但不同的品种差别很大:老树茶较台地茶更厚重,苦涩味低,口感协调:班章茶则相当的苦,勐库茶相对较甜。生茶最主要的是苦后能回甘。

问题八:怎样辨别好的熟普洱茶? 1包装,(若大宗购买用于自家加工,贴牌请忽略该条)无破损,有品牌,有QS,有年份标识,有产地,有厂家,有厂址,有联系方式。
2外观,饼形规整,松紧适度,叶片匀齐显金毫(或肥厚或瘦长,看得见金色的芽头),无包心撒面。散茶的话宫廷最佳,特级一级次之,其余更次。
3香气,香气悠扬,陈韵十足,有蜜香,樟香,花香等种类,无 *** 性异味
4,滋味,醇厚滑润,绵长内敛,有回甘,不发酸,无其他霉变味
5,汤色,红浓明亮,似红酒。汤面有类似油层(不是油花,类似把油倒在水中而自然浮起的样子)更佳。
6,叶底肥厚,大小均匀,整碎度较高

问题九:怎样区分普洱茶的好与坏? 普洱茶可按高、中、低档分等级。茶叶采摘时,叶和芽同时普洱茶采,一般从茶树枝条的尖往下采摘到第三叶:一叶一芽的采一芽、二叶一芽的采一叶一芽、三叶一芽的采二叶一芽。分级时,级别高的芽多,级别低的叶多梗多。1. 高档次茶如:金瓜贡茶、宫廷、礼茶、特级。
2. 中档次茶如:一级、三级砖茶,沱茶、一级到五级散茶。
3. 低档次茶:低等级是七到十级的散茶。

问题十:如何分辨普洱茶是否真的陈年 茶面紧结程度  通常年份越久的普洱茶,茶面会越来越松散,颜色发黑,有些碳化,而表面越紧,则年份越短。看外观,首先看茶叶的条形,条形是否完整,叶老或嫩,老叶较大,嫩叶较细;嗅干茶气味兼看干茶色泽和净度,优质的云南普洱茶的干茶陈香显露(有的会含有菌子干香,中药香,干桂圆香,干霉香,樟香等),无异,杂味,色泽棕褐或褐红(猪肝色),具油润光泽,褐中泛红(俗称红熟),条索肥壮,断碎茶少;质次的则稍有陈香或只有陈气,甚至带酸馊味或其它杂味,条索细紧不完整,色泽黑褐,枯暗无光。泽。干茶的颜色  比较新的生茶,茶面是墨绿色,芽头则是白色。有一定年份的生茶,茶面则是棕红色,芽头是金色。  熟茶这方面不太好判断,因为颜色变化很小,基本都是猪肝色。看汤色  新的生茶汤色是黄绿色,年份越久,颜色越深,逐步变成金黄色、红黄色,最后会变为红色、深红色,如同红酒。  新的熟茶汤色是黑红色,俗称酱油色,越分越久会越来越通透,颜色会越来越淡,陈年的老熟茶是宝石红色。看汤色的深浅明亮,优质的云南普洱茶散茶,泡出的茶汤红浓明亮,具金圈,汤上面看起来有油珠形的膜。质次的茶汤红而不浓欠明亮,往往还会有尘埃状物质悬浮其中,有的甚至发黑,发乌,俗称酱油汤。看叶底  生茶越新叶底就越鲜活,如同刚摘下来不久的鲜叶。年份越久,叶底会逐渐变红,陈年的老生茶叶底是棕黄色。  熟茶的叶底部太好判断,通常是以油润程度来判断,年份越久的熟茶,叶底就越油润,如果包裹了一层油膜。看叶底主要是看叶底色泽,叶质、看泡出来的叶底完不完整,是不是还维持柔软义勇。优质的色泽褐红,匀亮,花杂少,叶张完整,叶质柔软,不腐败,不硬化;质次的则色泽花杂,发乌欠亮,或叶质腐败,硬化。   以上的这些方法,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完全概括所有的情况,判断茶品的年份,还需要了解不同时期不同茶厂的历史知识,产品知识,最关键的还是在长期的品饮过程中培养敏锐的口感。闻香气主要闻普洱茶香气的纯度,区别霉味与陈香味。霉味是一种变质的味道,使人不愉快;陈香味是令人愉快的香气。闻气味采取热嗅和冷嗅,热嗅看香气的纯异,冷嗅看香气的持久性;优质的热嗅陈香显著浓郁,且纯正,气感较强,冷嗅陈香悠长,是一种甘爽的味道。质次的则有陈香,但夹杂酸,馊味,铁锈水味或其他杂味,也有的是臭霉味。品尝茶的滋味优质的普洱茶,滋味醇和,爽滑,甘甜。 *** 性不强,没有涩味,口感很舒服。品滋味从滑口感,回甘感和润喉感来感觉。优质的滋味浓醇、滑口、润喉、回甘、舌根生津,质次的则滋味平淡,不滑口,不回甘,舌根两侧感觉不适,甚至产生涩麻感。普洱茶茶主要是尝其滋味,要求甘甜、润滑、厚重、陈香。甘甜是指茶汤入口要有明显的回甜味;润滑是指茶汤要有柔顺润滑、滋味醇正、 *** 性不强;厚重是指茶汤要浓稠而不淡薄,入口味觉要香浓而不寡淡。陈香是普洱茶特有的醇香味,普洱茶的陈香透露其深厚的历史韵味,彰显其返璞归真的自然真性,其果香又展现出敦厚亲和的特色,给人一种无穷的诱惑。鲁迅先生曾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要享受这份清福,就必须了解茶之品性,才能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好茶。  建议茶友,不要盲目追求老茶,买老茶是要看缘份的,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如何鉴赏普洱茶

1、普洱茶的水性 普洱茶汤饮入口腔,所引起各种口感,除了提过的味道部分外,其他的归到水性这部分来介绍。水性可以分为滑、化、活、砂、厚、薄、利等七方面,其中滑、化、活、砂、厚是普洱茶正面特色,而薄和利则是一些负面性能影响品茗情境的。 滑 滑是最柔和的感受,比如将最细纯豆浆或爱玉仙草,含在口腔里有一种至柔感。滑会使人有温和舒顺而亲切,也会使人心神比较安适稳定。 比较陈旧或熟的普洱茶,其水性比较滑。早期的敬昌号、江城号、普庆号等普洱圆茶,以及七○年代厚砖普洱茶、七○年代白针金莲普洱散茶,其茶汤都表现很滑。水性滑是普洱茶的一大特色,尤其现在生产的新普洱茶,多半是以熟茶方法制造,水性大多能表现醇滑,有许多人就因此而喜欢饮用普洱茶。 普洱茶水性的醇滑,随着陈化时间越长,表现得越为优异,最后达到化的境界,这也就是构成普洱茶越陈越香的要之一。 化 「入口即化」同样是陈年好茶和好酒的表征,普洱生茶的水性要达到化的境界,通常必须要贮放六七十年以上,而且还要在比较理想环境中陈化。熟茶要比生茶容易得到化的水性,如那批七○年代的普洱厚砖熟茶,只有三十多年陈期但其水性渐渐由滑而转向化劲之中,六十多年的末代紧茶,八、九十年的同庆老号普洱茶圆茶以及红芝普洱,已达到入口即化的境界了。一般经验告诉我们,普洱生茶所表现的劲道要比熟茶来得高雅,因为熟茶的水性较粗厚,化的感受总没有像生茶那样的活泼清逸。但是生茶的陈化时间必须长很多,才能与普洱茶的化劲道相等。「入口即化,喝了没喝」,是一句品茗普洱茶时,对茶汤水性最高境界的赞叹语。 虽然把茶汤喝到口腔里,好像渴酒一样,立刻化为一股升华之气。但喝酒只感受一阵酒气向上颚冲起,而后渐渐挥发过去。普洱茶的化劲,远比酒的化劲柔和而宁静,不会有那股熏脑的难过。酒气的化劲会使人自我膨胀,心神恍忽,醉言失态。普洱的化劲则令人清神明智。 活 活泼的水性,是各茶种品茗者一贯重视的茶汤优美的表现,在口腔中生成一种活的感受。活的口感如同陈韵一样,是偏重于比较抽象性,也都是靠个人多次实际品茗中,培养出鉴别能力,无法以文字或言语描述,非从实际体验而难以言传。 在普洱茶行列里,只有干仓普洱生茶茶汤,才有较强的活性品味。在制造过程中,经过一定程度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以及生成霉变的湿仓陈化普洱生茶,这两种普洱品都会增加水溶性物质成份,而且越是重发酵或越是重霉变的,越增加茶汤中的水溶性物质,茶汤颜色也越深浓,甚至成为黑色。水溶性物质的增加,直接影响水性活泼品味。所以只有生茶干仓普洱茶,才可能有最好的活性品味表现,活性能给人活泼、愉快、力量的感受。 砂 喝过茶汤之后,口腔内有一种砂砂的感受。如同喝了一碗红豆汤,留下口中那种浓砂感受。这种砂砂感受会带给口腔一种舒服的感受。 砂的口感主要来自普洱熟茶茶汤,而且是有较长陈化期的茶品。三○年代的佛海鼎兴茶庄所生产那批末代紧茶,可能在晒菁时,延误了时间,促使自然发酵过多,变成了熟茶紧茶;还有七○年代初期的73厚砖茶熟茶,这两批茶叶为比较陈旧的熟茶茶品。凡喝过这两批熟茶的,都能感受到砂的品味。 普洱茶水性的砂感,透过口腔感受,使人有一种粗犷而浓郁感受。砂感是普洱熟茶水性一大特色,而普洱生茶则不易见到。 厚薄利 普洱茶水性在还没有到达化劲之前,有厚、薄、利分别。这些厚、薄、利在口腔的感受,使品茗者有厚重甸实或轻薄浮荡或刃利难受之感。 水厚和茶汤并不相同,厚是普洱茶质地的关系,茶汤在一定的强度,溶于水中物质成份较多的,在口感上觉得会比较混厚稠密。越稠密者称之越厚,或越稠。浓是冲泡技术上的影响,同样一泡茶,茶叶浸泡在热水中越长,茶汤就越浓,也就是茶汤的强度增加了。相反的如浸泡时间很短,茶汤便会显得淡淡的,与水性厚薄无关。往往厚、重以及甸实都是相伴共存的,所以有说茶汤水性很厚重或很厚实,其义意就是指水性有厚之感。如一些无纸绿印圆茶、凤山茶菁的福禄贡茶,茶汤水性都很厚重。厚的茶汤水性,使人感到饱满而实在,带给品茗者有较平和稳定的心境。 水性薄和水性厚恰好相反,水性薄的茶汤喝到口腔里,没有坦荡舒张气势,水质也感受轻且萧条。由于水性薄而造成小器的格调,使品茗者生成了轻浮、薄弱、不安稳而抗拒的感受。灌木新树茶菁制成的普洱茶品,和一些边境普洱茶品,茶汤水性多半会显得单薄。 利是因为太薄的水性之故,而使得口腔有触及利刃的感受。会引起单薄、偏激、难过的感受,而且形成排斥和拒绝的作用。通用边境普洱茶或现在新树茶菁所制成的新鲜青饼普洱茶品,茶汤水性多半会出现刃利现象。 普洱茶经过长期紧扎密封,茶身很干燥,开封后立即冲泡品饮,茶汤水性常常会显得薄,甚至会有利的情形。但是如果开封有将茶置于较宽大容器中,以使茶叶回气一段时间,约十几天或一个月,茶汤自然能表现出其应有的水特色。 2、普洱茶的自然 真普洱的长,其生命历程必须是自然 普洱茶的生命历程,这里是就狭义而言,指普洱茶成型后开始,那段漫长的陈化过程。普洱茶与其他许多茶类不同的是,它必须要有一段贮存的历史过程(普洱绿茶除外)。自然走过的历史,才能表现其真实性。普洱茶必须自然地从历史岁月走出来,才能展现它的真实性。 能够认知而鉴别普洱茶的生与长,才能有足够的能力,随心所欲地去品尝普洱茶。虽然各人所拥有的感性情怀不同,但普洱茶的真性却只有一个。比方在观看红色时,由于各人生理上的差异,而对红色的感受有所不同,却都有这是红色的共识。我们的视觉、味觉和嗅觉标准,虽然有着很大的差异,也影响了对普洱茶的感受,然而大家已经能从普洱茶得到一个稳定而真实的自我标准,也就应该有了品评普洱茶条件和能力了! 3、普洱茶的茶气 炁,精气神之真气: 炁,气也。气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极重要地位,也是我国古来常规中非常宝贵,同时更是独有的文化资产。在西方国家的文化里,向来都未曾有过气的概念,尤其他们比较重视科学,而科学的功能又未全面开发的以往,虽然有机会接触到中国的气的资料,但未能透过科学来剖析,常常被西方视为不切实际的迷信或神话。 精、气、神是我中华文化总体之根源,诸如武艺、医学、文哲,乃至于算命卜运以及饮食起居,无不受其直接或间接影响。我中华民族的生活习俗、思维方法以及表达方式,都是围绕着精气神发展,并都以其作为常道的核心,形成一贯薪传承接的文化历程。一般较为深入内层地欣赏中华文化,或诠释中华文化的常规及发展,都应以精气神作为其根本的起点。 「炼精化气,炼气冲神,炼神返虚。」是道家修身养生的指南。精气神而气位在当中,有承前启后的功能。气也是介乎于具体和抽象之间,往往作为承接形而下与形而上的桥梁。气居中间,扮演着协调及摧化功能。当然,炼精可以化气,也就是从锻炼血肉体能,可以促进气的成长。所以,虽然西洋的体育运动,几乎全都是血肉的强化,根本没有考虑炼气的设计,但因为炼精化气之功能,这些血肉的运动多少也提升了气和神的本质。在饮食中也一样,西方的食谱或在医药处方,并无通经活络,滋补行气的强调。但在一般食物或某些药材中,都含有补气功能。同时因为血肉得到充分发达,间接带动经络中真气运行,而得以促进强化。尽管如此,西方的运动、饮食、医疗都是间接性的养气方式。在东方的中华民族常规文化中,对养血、补气、添神,在着个别而独特的处方和方法。气在西方文化是潜在性,其养成过程却是消极而间接的;在东方中华民族文化中,气已成为了具体,而其地位极为突显,早已形成了一套直接且积极处理气的方法,尤其气带给了在医学、武艺、命理风水方面,有着超乎科学的神奇境界。 炁,是一种在火焰上方看不见的东西。中国 人习惯将那些与「能量」有关,而无具体识别的,统称为气。如天气、电气、气势、人的气色……等等。其中那种运行于人体经络中,促进全体机能活动和发展的「真气」,也是精气神的气,在现代医学中已得到认识,定名为「生物能」,或叫「神经能」。同时,近年来又新发现一种稀有元素「锗」,有机锗在灵芝和人参之中的含量比例最高,也叫「人参素」。在一般植物的食物中,以及许多中医药材中都含有丰富的有机锗。有机锗被吸取后而运行于人体的经络中,具有疏导和强化真气的质和量。 日本金属专家朝进先生,不但成功地从煤、铁等矿物中探测到以及提炼取出锗元素,而且更发现植物中,如竹子、茶叶等亦含有有机锗。根据临床实验证明,半导体的有机锗在人体内,很容易将氢游离子结合起来排泄于体外,使体内有更多的氧保存着,稳定各主要器官机能正常。如果体内器官经常缺氧,因而易于导致癌症形成。同时有机锗还可以将人体内,可怕的重金属阳游离子,结合而排泄出去,对人体有净血作用,促进新陈代谢,防止老化,增强免疫力,确保人体健康。有机锗是水溶性,予以人体吸收。但其水溶难度非常高,所以食物中的有机锗,大部分从排泄中流失掉。根据初步的认知,有机锗与多糖类起作用后,才容易溶水。所以中医师们多劝人别生咬或清开水冲泡人参服用,那样补气的功能不会强。最好以瘦肉类、大枣类以慢炖浓煎,只服饮汤汁,那样补气功效特强,应该是人参的有机锗得到了肉类,或大枣类中的多糖类,而结合溶于汤汁中,人体才能吸收大量的有机锗之故。 4、普洱茶的味道 普洱茶常有甜、苦、涩、酸、水、无味等以上数种的味道,这些味道可能单独存在某一泡普洱茶中,也可能同时有多种味道共同并存。其中甜是普洱茶品茗者所梦寐以求;苦和涩本来就是茶叶特有的味道,尤其老茶手多半喜欢有适当的苦涩味道;酸味和水味却是大家所不喜欢,普洱茶应尽量避去酸、水的味道;至于无味虽并不是味道,但是习惯性将淡而无味视为普洱茶的味道,也是无味之味了! 甜 甜味不仅是小孩儿童喜欢,成年大人也都会对糖而垂涎。但是浓糖甜腻,往往使人又爱又怕,然而茶中的淡然甜意是那么清雅,不对健康无害,还可以满足心中一时对甜味的馋渴,同时由于淡然甜意,更将普洱茶品茗提升到艺术境界。 普洱茶属于大叶种的茶叶,成份相对的就很饱和浓厚,经过长期陈化、苦和涩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减弱,甚至完全没有了,而糖份仍然留在茶叶中,经冲泡后,慢慢释放于普洱茶里,而有甜的味道。 上好的普洱茶,越冲泡到后面,甜味越来越浓。在普洱茶的行列中,红莲圆茶和圆茶铁饼,本来是用同一批普洱茶为原料,但不同的制造方法,这两种茶都有蜂蜜的甜味,是其它普洱茶所不及。 我们普洱茶品茗的爱好者,深深体验到,只有以生茶茶菁制造成的普洱茶品,其茶汤中的甜味,为纯正清雅,也最能代表普洱茶的真性,而普洱茶的甜味,都以老树乔木茶菁,生茶而干仓陈化的最好,最能表现甜味。 苦 苦本是茶的原味,古代称茶为「苦茶」,早已得到了印证。最早期的野生茶,茶汤苦得难以入口,经过我们的祖先长期的培养,由「野生型」茶树而「过渡型」茶树,才变成为今天的「栽培型」茶树。虽然这是一连串植物生理学的演变过程,然而站在品茗的立场角度,我们比较关心的是由难以入口的苦味,而逐渐苦味淡薄,乃至于平常人能以饮用并视为美味珍品。先苦极后才能回甘,并带给普洱茶品茗者,那种真道的启示。 普洱茶之所以会有苦,是因为其中含「咖啡碱」,茶所以能提神醒目,就是因为这些「咖啡碱」,对人体神经系统引起了兴奋作用的效果。真正健康的普洱茶品茗,并非透过苦味去求得提神醒目,而是从略带苦意的茶汤,达到回甘喉韵功效。以比较幼嫩等级的茶菁所制成的普洱茶,都带有苦味。如有荷香的白针金莲普洱散茶,或者现在生产比较高档幼嫩的普洱茶,都带有苦味。至于对苦味的处理,都是以冲泡方法来控制。同时也视各品茗者对苦味的接受程度,而泡出适当的苦味茶汤。 涩 常听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其实陈化六、七十年以上的陈老普洱茶,已经不见苦涩了。没有了苦涩,而仍然能表现其它茶味道的茶品,一般都被称为好茶了。普洱茶有口感比较强的「阳刚性」普洱,有口感比较温顺的「阴柔性」普洱。哪些刚性的?哪些是柔性的?就是以其苦涩的程度而定,是最具体辨别方法。 茶的涩感是因为含有「茶单宁」成份,普洱茶是大叶种茶菁制成的,所含的「茶单宁」成份比一般茶叶来得多所以新的普洱生茶十分浓郁,也是涩的口感特强。适当的涩感对品茗者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涩会使口腔内肌肉收敛,而生津作用。涩可以增加普洱茶汤的刚强度,也满足口感较重的品茗者。依据我们品茗者的经验所及,生产在云南中部,在猛库、猛弄和凤庆一带的普洱茶,是属于苦底的。冲泡苦味和涩味都需注意其技巧与个人接受度。 酸水 酸味和水味都是普洱茶不好的味道,当然在普洱茶品茗时不希望有酸、水味出现。茶叶制作不良或存放不好,都可能形成有酸味。这些带有酸味的普洱茶,每每经过三、五开冲泡后,有的酸味会逐渐减少。酸味是品茗者不愿意接受到的味道。它代表了茶品的低劣。 一般新鲜的茶叶制作,如果在「走水」的程序处理不好,也会形成茶叶有水味。而普洱茶为什么变成有水味?却没可靠的资料佐证。 现在生产的那些比较轻度发酵普洱砖茶,多半是有水味的。水味带给人稀弱败坏而不新鲜的感受,也是普洱茶品者所排斥接受的。 无味 大多数的普洱茶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极品。这可能与贮放陈化的年份有关,一百多两百多年陈期的金瓜贡茶,其评语的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 无味之味有着十足的禅境,此种无比高尚境界,在数百种茶中,恐怕只有普洱茶所独有了。虽然普洱茶茶道是参化道家的真道,但同时也处处充满禅机。 5、普洱茶的喉韵 茶最原始的用途是作为药用,尔后再用来解渴。解渴的首要条件,就是喉头得以滋润,并立即删除紧箍的干涸。喉韵一向都是最受品茗者的青睐,尤其较资深品茗的高手,也多极重视喉韵特色。更以喉韵特强为标榜,而抬高茶品售价。普洱茶的喉韵可以分为甘、润、燥三方面。 甘 「谁谓茶苦。其甘荠」诗经.邶风谷风。 「绝品不可议。甘香焉等差」梅尧臣。 「舌本常留甘尽日。鼻端无复鼾如雷」陆游。 「年来病懒百不堪。未废饮食求芳甘」苏辙。 古人多以诗词来赞赏茶的回甘,茶汤能带来甘的喉韵,是所有品茗者都喜爱的。甘的品味是比较涵蓄,不像香那样飘逸。往往都是和苦味伴随而至,常说「苦尽甘来」。有许多的品茗者,所以喜欢带有苦味的茶汤,就是因为苦后而能回甘。但也有不苦而甘的东西,如中药材的甘草,入口不苦却有甜而甘的品味,普洱茶也有不苦而回甘的好茶。 茶多半是先苦后甘,凤山茶菁制成的福禄贡茶,是苦味的茶底;以及猛海芽茶制成的白针金莲,也是苦底的茶汤,都能够表现苦尽甘来。同庆老号圆茶,陈期近百年,苦涩味全消失了,但饮后能有微微回甘的喉韵,持续甚久,的确是好普洱茶。早期的红印普洱圆茶,采用较嫩茶菁制成,陈期已逾五十年,有兰香,略有些苦底,多冲泡几开后苦味不再,其回甘相继不断,效果特好,是普洱茶中的极品。 润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卢仝。 现在饮茶的第一目的,已经由最古老时期的治病,而成为解渴去闷。润喉则是解渴的第一步骤,再是补充足够的水份,因缺乏水份而生成的郁闷,立刻得以消除,胸怀舒畅。喉头得到滋润,渴象就可以去除。有时候天气太干燥,或者吃得太过于咸腻,渴象就会很严重,白开水喝得越多,感受更加渴,此时如果能饮上一两口上好的普洱茶,喉头因此润化、渴象自然删除洧失,舒服且顺畅。 品饮到能使喉韵润化的茶汤,虽然没有口渴现象,却越喝越想喝,是因为润感使人有安稳、充实、舒顺而满足感。一般乔木老树的普洱茶,经过适当陈化后,都能达到「喉吻润、破孤闷」的润化境界。 燥 有毒的气体或有些太强的烈酒,都可能刺激喉歌肌肉紧缩,甚窒息难以呼吸。茶汤水性如果太利或太过苦涩,也会使喉头难受,生成干而燥的感受,强烈者影响吞咽困难。一些以云南省外或边境茶菁制成的普洱茶,因为质量不好,虽然苦涩不也有称为「锁喉」。燥感除了喉头极不舒服且难受外,给予品茗者情绪不稳,神意焦虑,心境不安等。 有些陈年普洱茶品,在贮存过程中太过于密封,开封后马上冲泡,也会有燥的情形。必须装在较宽大的容器,回气一段时间后,燥感自然消失。有人将霉变的普洱茶,送进烤箱焙火,为了要去除其霉味;有时在煮普洱茶之前,将茶叶放在茶罶内烤过,以求得香味,如果焙得过重火,烤得太焦,也会造成燥感。一般夏季和秋季采摘的茶菁,多多少少带有些燥感。茶叶一但有了燥感,就不能评为好茶,品茗者对燥感是最难以接受,不但直接带来难受而不安,更因燥的出现,即使拥有最多优美特色茶品,也会立即统统被否定掉。 6、普洱茶的茶香 我们所介绍的普洱茶茶香,是以大叶种乔木普洱茶品为主。云南普洱茶还有其他,如小叶种、变种的中叶和灌木的普洱茶品等。倚邦茶区和猛海茶区都有小叶种的茶园,尤其倚邦茶区向来是以小叶种普洱茶茶品,闻名于全国,且最受清朝宫廷中的喜爱。 一、茶香留新鲜,淡荷芳兰野樟飘 香是品茗中最表面性的鉴赏,口味香纯属嗅觉感官,也是最直接而且本能所及的。一般对香的品味接受之后,会直接生成那种愉快,且飘飘然的反应而感到满足。时下的品茗风气多受到了过度重视香的品味主使,促使一般茶叶制作的发展方向,太过着重于香的要求,渐渐失尽了原有常规的那种浑厚而深度的韵味,只求表面茶香的飘浮华丽美。 普洱茶品茗对香的处理和其他茶种有所不同,是把香当做一种暗示,透过特定某种的香,告知且证明该种茶叶有了特定的条件。由于对这些条件的认知和认同而生成美感,对香的本身品味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其实,普洱茶是长期后发酵茶种,也是全发酵、重发酵茶,其所能留下的真性原香,多半是非常薄弱的,然而这些薄弱原香,在普洱茶品茗者的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不是因为香带来了直接的美感,而是由香提供了暗示功能,透过普洱茶原香的暗示,告知其茶菁的级次,其制作工序是否新鲜,其贮存过程是否自然,也就是透露了普洱茶的真性。由于知道了所认同的普洱茶真性,而生成一种共鸣,一种美感的共鸣,因而也得到了美的感性满足。这种由香而间接所形成的美感共鸣,是属于较「深度性」的鉴赏。比如我们听到了一串中国古琴所发出的音符,不懂者听了总觉得像在弹棉被的声音;在修养者听了,他了解指法运用的难度,操琴者心境感染,琴床的质量和古韵,再再给予聆听者一个完整而综合的暗示,使他有了美的感性共鸣。普洱茶的品茗的鉴赏,也像欣赏古琴一样,而显得那么有内容、有学问,也因而曲高和寡了! 二、普洱茶的香 有人到过云南一趟回来,就在媒体上发表高见,说最好的普洱茶是青绿沱茶,理由是沱茶用最细嫩的普洱毛茶而成。这位茶艺界专家,犯了一个不可原谅的毛病,他是以某一种茶的条件,套到所有的中国茶种上,那是最典型的张冠戴了。普洱茶通常分为五级十等 (或十级),第一等是最细嫩的,第十等就是最粗老的,而细嫩与粗老并非代表质量的优劣或好坏,只是区分茶叶的老嫩级次而已。不同老嫩级次的普洱茶叶,所泡出的茶汤有不同的品味,而且各有其特色,不能相比较,只能说各人有所好而已!而且,普洱茶树种类有多种,茶区大环境也各异,茶香因而变化多样。品茗界多以六大茶山易武山,大叶种乔普洱茶为具代表。 7、普洱茶的生津 津,唾液。生津是口腔中分泌出唾液。在中国常规的养生中,唾液是无上宝贵,有「延寿浆」之美誉。就以现在医学知识,唾液中含有多种有助益身体成份,尤其在促进消化,增强养份吸收功能,有着很大的作用。口中生津一方面可以解渴舒顺,另方面可以滋润自已的生命。健康者和生命力旺盛的人,口腔唾液都很充足。时时有感口干舌燥,喉头紧锁,身体必定是出了问题有了毛病。品饮茶汤后生津,不但能舒顺喉韵,滋润口腔、营养生命,更能提供品茗的精神艺境。普洱茶是大叶茶种,茶叶内涵成份特浓,生津功能特强,普洱茶是以生津为主要特色之一。 人类生命活在这大环境中,全赖外界的养份能源,只有当我们咽下唾液津汁时,才能从自已生命机体,所营造出的养份而回馈于自身。同时只有健康机体和活着的生命,才可能有自然生津的能力。也间接提供品茗者,在茶道参化生命艺境的力量和契机。 8、普洱茶的兰香 「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 宋.王禹偁作。 这是描述普洱茶最美的诗句,普洱茶品茗者最喜欢将它朗诵不绝于口。 「圆如三秋皓月轮」,指的是像秋天圆大而美好月亮般的普洱圆茶。 「香于九畹芳兰气」,一畹等于十二亩,九畹是比喻广大而多,芳兰是指有香气的兰花,这一句的意义是形容比浓郁的兰花香更香美。 用次嫩的三、四、五等普洱茶菁制成的散茶、圆茶,都有兰花的香。如远期的同庆老号圆茶、期红印圆茶和一些大字绿印,都是以次嫩的普洱茶菁制成,泡起来会有芳兰气的兰花香。就上面三种圆茶而论,远期的同庆老号圆茶已经刚刚跨越陈化巅峰期,茶性已有趋向减弱之势,兰香也逐渐在消失中,应该加以密封而使之停止继续后发酵陈化。有部分的普洱茶在久远陈化历程中,没有得到妥善保存,包里的竹箬破碎了,已不成筒而散成单片,甚至变为散茶,因而发酵较为快速,兰香已经极为消弱。至于那些大字绿印,由于陈化期甚短,或在陈化过程中受到太过密封,或仓贮过于干燥,陈化发酵程度还很浅,兰香很明显,但显得冲劲极强,不够忱着细腻。远不如同庆老号圆茶的兰香,那么纯正幽雅,也没有那么迷人的魅力。 红印 中国茶叶公司云南分公司生产的红色字的圆茶,俗称为「红印」,确实是一种茶性优良而多变化的极品。红印最早在一九三九年间范和钧时代,开始由云南猛海茶厂生产,一直到五○年代末都陆续有制造销售,而前后的产品中,那些是先产,那些是后造的,极不容易辨别。在红印普洱茶中,有些是属于兰香,也有些是青樟香或野樟香。那种兰香的红印,是四○年代的早期红印,条索较细长,色泽也比较墨绿,泡开的茶叶底可明显看出是比较细嫩的茶菁。红印的兰香较为浑厚虽没有同庆老号圆茶那种清雅,却比大字绿印圆茶兰香来得清纯。 新鲜的普洱茶菁那股青叶香,经过长期陈化后,由青叶香而转为「青香」。那些种植在樟树林下的茶树,得到樟香的参化,樟香较弱者而融合青香成为兰香;和樟香较强而盖过了青香者,则成为樟香普洱茶香。较嫩的三至五等普洱茶菁所含樟香较弱,多为兰香的茶香。兰香是普洱茶中最珍贵的茶香。 是幼嫩芽尖或蕊珠的少年普洱茶,会有清淡荷香,而比较成熟茁壮的中、老年普洱茶,含有幽雅樟香。兰香是出普洱茶中最珍贵的茶香。所以兰香兼具了荷香及樟香之美,而且也比较含蓄性。从一般未泡开的干茶叶,不容易闻到兰香。同时冲工夫也要比较讲究,与冲泡荷香普洱茶方法相同。 一些比较上好的边境普洱散茶,也有芳兰茶香,但远不如云南老树兰香普洱茶香的清雅飘扬,纯正脱俗。近期的七子饼生茶,有着很浓的青叶香,并带有一些酸味的感受,是不是经过长期的后发酵陈化后,会有比较好的表现,但能不能表现出兰香,就有待考验了!至于湎甸、寮国、泰国和越南的北部地理环境,与云南南方很相似,偶尔也会有些极好普洱茶,但质量不稳定,是可遇而不可求。六○年北越廖福茶庄生产一些普洱散茶,数量并不大,冲泡出来的茶汤有轻弱的兰香,还可以算是优良的普洱茶散茶。 一般对兰香普洱茶接触大多者,常常会把青叶香和芳兰香混成一起,误把青叶香当作兰香。青叶香会刺鼻熏脑,茶叶在萎凋或杀菁时,或是一开始烘焙时,都会吐出大量的青叶香,闻多了会使人有窒息感,头脑也因而迟钝,在下意识生成一种排玉作用。兰香是一种幽然之香,清爽幽雅,有于醒脑,全身感受舒畅,留在嗅觉久久不消,使人生成一种强烈饮用的欲望。 9、普洱茶的青香 云南省境内幅员广大,有适合大叶普洱茶树生长的辽阔面积,还有许多普洱茶树不是种植在樟林底下,同样长出非常肥硕的茶菁,做出很好的普洱茶。还有生产在越南、泰国和缅甸等北部,多半是不在樟树林底下的普洱茶,我们俗称边境普洱。这些普洱茶中,有许多都属于上等的好普洱茶,只是缺少兰香和樟香。但幼嫩的茶菁也有清淡荷香,较壮的茶菁却有着一种特殊青叶香。经过长期陈化后,留下了青香。青香是普洱茶的好茶香,青香和樟树根香气混合一起,形成普洱茶的樟香。当嗅到普洱茶樟香时,刻意地避开樟香,也可以闻到了青香。 另外有小叶种普洱茶品,陈化后有着非常好的青香,如杨聘号圆茶、同昌黄记圆茶,是倚邦茶山小叶种乔木茶菁制成,没有混生在樟树林,所以保有最纯的青香。鼎兴号红、蓝圆茶的茶菁,掺了樟气,形成了浓厚的油樟茶香。 许多人闻到了青香茶香,就说那是边境普洱,不是全然对的,五○年代那些大字绿印普洱圆茶,也是猛海茶厂的产品,其中有些并没有樟香,而青香却非常强烈,这些缺乏樟香的绿印茶菁,就是来自不生长在樟树林的云南普洱茶树。青香茶香是普洱茶原本的茶香,只是比较沉悉油腻,如果加上了樟香,便表现得浓岩而活泼了。荷香、兰香、樟香、青香,是普洱茶至珍贵的茶香。这些茶香的形成,除了是优良的普洱茶茶菁外,必须是新鲜生茶的产品,和自然陈化的过程。具备这些珍贵茶香,才算是真性美好的普洱茶。 10、普洱茶的荷香 「毛尖即雨前所采者。不作团。味淡香如荷。新色嫩绿可爱。芽茶较毛尖稍壮 …… 女儿茶亦茶之类。」《滇南新语》清.张泓着。 「不作团」,指的是不做成型的

本文地址:https://www.dadaojiayuan.com/cha/296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