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景颇族的鲜竹筒茶

品茶 2023-11-18 14:14:20

景颇族的鲜竹筒茶

景颇族的鲜竹筒。居住在孔雀之乡德宏州三台山竹林中的景颇族,饮用“鲜竹筒茶”,先将山泉水装入一根碗口粗的鲜竹筒内放在火塘的三脚架上烧开,再将茶投入竹筒内煮,然后饮用。

竹筒茶和酸茶是萨拉族所特有的饮料

竹筒茶和酸茶是萨拉族所特有的饮料。

竹筒茶是用新鲜的茶叶放入竹筒中,加入适量的水,经过火烤后制成的茶饮,具有清香、甘甜、回味悠长的特点;酸茶则是用青稞、大麦等杂粮经过发酵制成,呈现出酸甜可口的口感。在撒拉族人的生活中,竹筒茶和酸茶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体现了撒拉族人的独特生活方式和文化内涵。

撒拉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省区。撒拉族人民长期以来习惯于喝竹筒茶和酸茶,这也成为了他们的一种饮食文化特色。

撒拉族相关介绍

撒拉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撒拉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奴语支乌古斯语组,也有人认为属于撒鲁尔方言,无文字,通用汉文。

撒拉族因自称“撒拉尔”,简称“撒拉”而得名,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乡、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大河家。

伊斯兰教是撒拉族的主要信仰,所以,宗教对其历史发展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较深的影响。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中国撒拉族的人口数为165159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撒拉族

盘点那些少数民族喝茶习俗

各民族喝茶习俗

藏族:酥油茶、奶茶。

特色茶种:酥油茶、甜茶、奶茶、油茶羹。藏族有句俗话:“饭可以一天不吃,茶却不能一天不喝。”这句话说明,饮茶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藏族人爱喝酥油茶,宾客临门,敬上一杯酥油茶,这是藏民的高尚礼节。

蒙古族:蒙古奶茶、砖茶。

特色茶种:奶茶、砖茶、盐巴茶、黔茶、咸茶。在牧区,蒙古族往往是“一日三次茶”,却“一日一顿饭”。在蒙古民族中,茶叶被称为“仙草灵丹”。蒙古民族特别喜欢喝青砖茶和花砖茶,视砖茶为饮食之上品。

维吾尔族:奶皮茶、茯砖茶。

特色茶种:奶茶、奶皮茶、清茶、香茶、甜茶、茯砖茶。维吾尔族的茶文化是维吾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维吾尔族的茶叶品种很多,如红茶、茯砖茶(黔茶)、青砖茶、绿茶、花茶。其中,引用时间最长,普遍受欢迎的要数茯砖茶(黔茶)。

傣族:竹筒香茶、柠檬茶。

特色茶种:竹筒香茶、花茶、柠檬茶。傣族“三大茶”是指傣族人常喝竹筒茶、花茶和柠檬茶。竹筒茶是居家茶,过去一直是傣族人招待客人用的。花茶是傣族同胞的一味特色查。柠檬茶,其实是爱情茶,是傣家“三味茶”里最烂漫的一味,也是最让游客难忘的一味。

朝鲜族:人参茶、三珍茶。

特色茶种:人参茶、三珍茶、大麦茶。与汉族茶不同的是,朝鲜族的“传统茶”不放茶叶,不用开水冲泡,而是将原料长时间浸泡、发酵或熬制。通常参加蜂蜜或糖,成为一种强调天然和健康的甜饮。常见的有五谷茶、药草茶、水果茶。朝鲜族家庭最常喝的是大麦茶、人参茶、三珍茶。

苗族:米虫茶、油茶。

特色茶种:米虫茶、青茶、油茶、茶粥。苗族有着悠久的种茶、饮茶历史,饮茶成俗,并将茶作为寄托或表达思想感情甚至哲理观念的载体世代相袭。在苗族人日常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节庆娱乐等社会交往中,处处离不开茶。

茶艺师解析各种茶的饮用方法

茶艺师解析各种茶的饮用方法

  喝茶讲究四季有别,即: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其道理在于:春季,人饮花茶,可以散发一冬积存在人体内的寒邪,浓郁的香苛,能促进人体阳气发生。夏季,以饮绿茶为佳。绿茶性味苦寒,可以清热、消暑、解毒、止渴、强心。秋季,饮青茶为好。此茶不寒不热,能消除体内的余热,恢复津液。冬季,饮红茶最为理想。红茶味甘性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助消化,补身体,使人体强壮。

  一、红茶饮法

  从使用的茶具来分,分为两种:一种是杯饮法,一种是壶饮法。各类工夫红茶、小种红茶、袋泡红茶和速溶红茶等,大多采用杯饮法;各类红碎茶及红茶片、红茶末等,为使冲泡过的茶叶与茶汤分离,便于饮用,习惯采用于壶饮法。

  从茶汤中是否添加其他调味品来划分,又可分为清饮法和调饮法两种。多数地方饮红茶采用清饮法,不在茶中添加其他调料。但广东有些地方要在红茶里加牛奶和糖,使营养更丰富,味道更好。西藏和内蒙古,这种饮法更普遍,称为酥油茶和奶茶。通常的饮法:先将茶叶放入预先烫热的茶壶中,冲入沸水浸泡约五分忡,然后把茶汤倒入茶杯中,冲入适量的糖、牛奶和乳酪。在茶壶中泡过一次的茶渣,一般弃去不再用。

  二、绿茶饮法

  绿茶在我国南方非常流行,是人们普遍爱饮的茶类。其饮法也随不同茶品、不同地区而异。

  高级绿茶,一般用透明的玻璃杯冲泡,以显示茶叶的品质特色,便于观赏。普通的眉茶、珠茶,往往采用瓷质茶杯冲泡。瓷杯保温性能强于玻璃杯,茶叶中有效成分容易浸出,可以得到比较浓厚的茶汤。低级茶叶及绿茶末,又多用壶饮法,以便于茶汤与茶渣分离,饮用方便。

  江浙一带的人大多喜欢龙井、碧螺春等名茶和高级眉茶。十分讲究茶具的洁净和用水的质量。

  三、乌龙茶饮法

  福建、广东两地都偏爱乌龙茶。特别是闽南人、潮汕人,在喝乌龙茶时,对茶品、茶水、茶具和冲泡技巧都十分注意。喝的大多是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等乌龙茶上品。泡茶选用甘净的溪水、泉水。茶具配套,小巧精致,称为?四宝?,即:玉书煨(开水壶)、潮山烘炉(火炉)、孟臣罐(茶壶)、若深瓯(茅杯)。玉书煨是扁形的簿瓷壶,能容水四两;潮山烘炉,用白铁制成,小巧玲珑,以硬炭作燃料,也有用甘蔗或橄榄核当作燃料的,并注意防止烟味冒入壶口;孟臣罐多出自宜兴,颜色以紫为贵,容水约二两;若深瓯是白色的小瓷杯,容水不过二三钱,多用景德镇等地产品。

  饮茶时,把炉子放在墙边,上搁玉书煨煮水,同时用清水洗涤茶具;当水汽从煨日徐徐冒出时,即用沸水烫热孟臣罐和若深瓯,再把乌龙茶放入罐内,茶量约占罐容量的六七成,冲入开水后,用壶盖刮去面上浮沫,然后把盖盖上,再用开水在盖上淋浴,并把若深瓯烫热;二三分钟后,把茶汤均匀地倾入各个杯中,通常一壶茶分注四杯,每杯先倾一半,周而复始,逐渐加至八成,使每杯茶汤气味均匀。这时,一边慢慢品啜,一边又把清水放入煨里,准备冲泡第二壶茶。这种泡法,液色极浓,揭开壶盖,只见满壶茶叶,汤量却很小。一只若深瓯只能容纳二三钱茶汤,也许不满一口,不过此饮法可细细品尝,回味悠长,满口生香,此饮法亦称功夫茶。

  品饮乌龙茶时,拿看茶杯,从鼻端慢慢移到嘴边,乘热闻香,细品其味。特别是武夷岩茶和铁观音,有一种茶香,闻香时不是把茶杯久置鼻端,而是慢慢由远及近,来回往复,即觉阵阵茶香扑面而来,品饮时甘香适口,余韵不绝。

  四、花茶饮法

  花茶,大多是选用芳香浓郁的`鲜花和经过精工细制的绿茶窨制而成,茶引花香。花茶中以茉莉花茶为多,也最受人们的喜爱。泡饮花茶多用瓷杯,取一撮花茶置干杯内,用沸水冲泡,加盖四五分钟后即可品饮。如饮茶人数较多,往往采用壶饮法,即将适量的花茶置于壶内,冲泡四五分钟后,倾入茶杯或茶碗中饮用。

  花茶的饮法,与普通绿茶相仿,但需特别注意防止香气的散失,使用的茶具、茶水要洁净无异味,最好选用白瓷有盖茶杯,以衬托花茶固有的汤色,保持花茶的芳香。

  五、砖茶饮法

  砖茶,亦称茶砖,是将茶叶紧固成砖一样的形状,是边疆兄弟民族极喜爱的茶种。藏族习惯将砖茶制成酥油茶饮用,而蒙古族和维吾尔族又喜欢饮用奶茶。

  藏族烹煮酥油茶方法:先将砖茶切开捣碎,加水烹煮,然后滤清茶汁,倒人预先放有酥油和食盐的搅拌器中,不断搅拌,使茶汁与酥油充分混和成乳白色的汁液。之后,将它倾入茶壶,以供食用。藏胞多用早茶,饮过数杯之后,在最后一杯饮到一半时,即在茶中加入黑麦粉,调成粉糊,俗称糟粑。午饭时喝茶,一般多加麦面、奶油及糖调成糊状热食。

  蒙古族同胞饮茶,除城市和农业区采用泡茶以外,牧区几乎都是用铁锅(铜壶)熬煮,放入少量食盐,称为咸茶,这是日常饮法。遇有宾客来临或遇节日喜日,则多饮奶茶。奶茶烹煮方法:先将砖茶切开捣碎,用水煮沸数分钟,除去茶渣,放进大锅,掺入牛奶,加水煮沸,然后放进铜壶,再加适量的食盐,即可成咸甜可口的奶茶。有的还在茶汤中加入适量经过炒焙的炒米。蒙古族牧民一般每天要喝三次茶。晨午两次当饭,晚上一次才算是饮茶。

  维吾尔族同胞煮茶与蒙古族类似,但饮法上有自己特点,像我们平常吃青菜一样,连汤带汁一起下肚,以弥补水果、蔬菜的不足。

  六、特殊饮用法

  云南、广西、湖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至今还存在着古时候遗留下来的几种茶叶特殊饮用法。

  烤茶,也称爆冲茶。居住在云南东北、西北部及西双版纳的兄弟民族现在还习惯于饮烤茶,即用椒、姜、桂与茶共煮而饮。用于烤茶的茶叶一般是晒青毛茶。这种茶叶在初制过程中,是采用阳光干燥,茶叶含水分较高,如采用一般冲饮方法,不仅没有香气,而且有日晒味。采用烤后品饮的方法,则香气清高,回味无穷。

  煨茶,亦称烧茶。云南南部的傣族、佤族等均习惯饮用煨茶。煨茶用的是从茶树上采下的一芽五六片叶的新鲜嫩枝条,带回家中,直接放在明火上烘烧至焦黄后,再放入茶罐内煮饮。此类茶叶因未经揉制,茶味较淡,还略带苦涩味和青气。

  打油茶。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互相毗邻的一些地方,村前村后、园庭周围,都种有几株茶树,任其自然生长,每年采叶一二次。将叶放人甑中或锅中蒸煮,等叶变黄,取出淌干,加米汤少许略加揉搓,再用明火烤干,充分干燥后成为打油茶的调制原料。在烹煮中需在油锅中加入花生、黄豆、芝麻、玉米花、干笋子等。据说,这种茶汤营养十分丰富,一些机关食堂也备用此茶。

  竹筒茶。居住在云南南部的傣族、哈尼族、景颇族人民,有用竹筒茶当菜的食用方法。先将采下的新鲜茶用锅蒸煮,当叶子柔软时,放在竹帘上搓揉,然后把它装入竹筒里,用棒椿实,封口,让它缓慢发酵。经过二三个月之后,筒内茶叶发黄,劈开竹筒,取出紧压的茶叶晾干,装入瓦罐中,加香油浸腌,随时可以取出作蔬菜食用。

;

本文地址:https://www.dadaojiayuan.com/cha/343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