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一苦、二甜、三回味-三道茶

小小茶农 2023-11-22 09:27:53

一苦、二甜、三回味-三道茶

到云南兄弟民族家访问,少不了要接受他们的敬。这不象我们平日那样简短,只要茶杯里放进茶叶、冲入开水,捧到来客面前,说声“请用茶”就是了。他们却临时化几道手续做出茶来。来访者必须礼貌等待。我感到顶有意思的茶礼,是大理白族的三道茶。

来客入座,主人就用特制陶罐烘烤大理的感通茶叶待燥,冲沏开水,然后注杯供饮,其味浓酽苦涩,这第一道茶即名之“苦茶”。接着,以沱茶加入红糖、乳扇、核桃等配料泡制成“甜茶”,味甜气香,啜一口,顿然使人眉舒眼笑,浑身舒畅,深感甜美。这就是第二道甜茶。第三道茶是以苍山雪绿茶加入蜂蜜、花椒、桂皮和姜泡制而成,入口回味生津,爽口润喉,名之为“回味茶”。

三道茶寓寄着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早在一千多年前南诏时期,白族人民就以三道茶陶情养性,直到现在已成为白族人民待客交友的高雅礼仪

白族的“三道茶”的品饮顺序依次为(),并以此来喻示人生哲理

白族的“三道茶”的品饮顺序依次为(苦茶-甜茶-回味茶),并以此来喻示人生哲理。

三般茶也称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属茶文化范畴。驰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时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2014年11月,“白族三道茶”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这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并富于戏剧色彩的饮茶方式。喝三道茶,当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应用范围已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饮茶习俗。

三般茶的喝法是:先将本地产的绿茶放特制的小砂罐里在火上焙烤,待罐中茶叶烤脆、烤香、变黄时,冲入罐中少许沸水,等水中泡沫消失。

意义

由于这种煮茶方法能发出似雷响的声音,响雷茶也就因此得名。据说,这还是一种吉祥的象征。一当响雷茶煮好后,主人就提起砂罐,将茶汤一一倾入茶盅,再由小辈女子用双手捧盅,奉献给各位客人,在一片赞美声中,主客双方一边喝茶,一边叙谊,预示着未来生活的幸福美满和吉祥如意。

大理白族三道茶解说词

一、用料  普洱茶、红糖、核桃仁、蜂蜜、花椒。
二、基本程序  
第一道 苦茶  
第二道 甜茶  
第三道 回味茶
三、解说词
  美丽的苍山洱海下,散居着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白族人。在白族人家,无论是逢年过节、生辰寿诞、男婚女嫁,还是有贵客临门,主人都会以“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来款待来宾。“三道茶”白族语称为“绍道兆”,三道茶仪式的主持人白族语称为“早古抱”,“早古抱”必须由家里或族中年岁晟大、威望量高的人担任。现在,首先让我们品尝头一道茶——苦茶。
  “苦茶”白族语称为“切枯早”,即清苦的意思。烹制苦茶时先把专用的小土陶罐放在文火上烤热,然后放入茶叶再慢慢地烤到焦黄发香,冲入开水略煮一会“切枯早”即煮好了。
  请客人品“苦茶”很有讲究,品苦茶用的茶杯很小,称为牛眼睛盅。斟茶只能斟到小半杯,谓之“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当主人用双手把苦茶敬献绐客人时,客人也必须双手接茶,并一饮而尽。头道茶经过烘烤、煎煮,茶汤色如琥珀,香气浓郁,但入口却很苦,这寓意了做人的道理:“要想立业,必先吃苦。”   喝了头道苦茶后,客人可随意取食桌子上摆放的瓜子、松子、花生、糖果。主人开始准备第二道茶——甜茶。第二道茶的茶汤仍然用熬过头道茶的陶罐来煮,所不同的是必须把牛眼睛盅换成小碗或普通的大茶杯。杯中放人红糖和核桃仁,冲茶可冲到八分满。用这第二道甜茶敬客人,寓意为:“人生在世,无论做什么,都只有吃得了苦,才会有甜。”这道茶香甜爽口,浓淡适中。品了第二道茶,客人依然是吃些茶点,等待主人烹制第三道茶。
  在冲第三道茶之前,主人先将一满匙蜂蜜和3—5粒花椒放人碗(杯)中,有的主人还加人烤黄的乳扇(用牛奶做的特色食品),然后冲人滚开的开水,冲水的容量以半碗为宜。客人接过主人敬奉的第三道茶时,应一边晃动茶碗,使茶汤与佐料均匀混合,一边“呼呼”作响,趁热品茶。这道茶称为“回味茶”。甘、苦、麻、辣、甜五味俱全,它寓意要时刻牢记先苦后甜的人生哲理。
  白族的三道茶是民俗茶艺中的奇葩,它文化内涵厚重、寓意深远,在晶饮了白族三道茶后,预示着大家先苦后甜,未来的生活幸福美满,吉祥如意。

白族三道茶的由来和寓意

  茶是三大饮料之一,中古是茶叶的故乡。值得一提的是白族的三道茶,也称为“三般茶”,在白族还称为“绍道兆”。三道茶具有白族特色的饮茶文化,是白族在重大节日和招待宾客的饮茶习俗,由此可见 白族文化 的丰富多彩。

  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这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并富于戏剧色彩的饮茶方式。喝三道茶,当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

  应用范围已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饮茶习俗。“三道茶”寓意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现已成为白族民间婚庆、节日、待客的茶礼。“三道茶”歌舞表演也成了大理旅游的保留节目。

  纵观白族“三道茶”的传承发展,是佛教活动的兴盛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亦暗合了佛家追求人格完善的境界。

  白族的三道茶的由来,当初只是长辈对晚辈求学、学艺、经商,以及新女婿上门时的一种礼俗。它的形成,还伴随着一个富有哲理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在大理苍山脚下,住着一位手艺高超的老木匠。

  他带有一个徒弟,学了多年还不让出师。一天,他对徒弟说:“你作为一个木匠,会雕会刻,还只学到一半功夫。要是跟我上山,你能把大树锯倒,锯下板子,扛得回家,才算出师。”徒弟不服气,就跟着师父上山,找到一棵大麻栗树,立即锯起树来。

  但还未等徒弟将树锯成板子,已觉口干舌燥,只好恳求师父让他下山取水解渴,但师父不依。到傍晚时分,还未锯完板子,徒弟再也忍受不住了,只好随手抓了一把树叶,放进口里咀嚼,想用来解渴。

  师父看了徒弟又皱眉头,又咂舌的样子,笑着问徒弟:“味道如何?”徒弟只好实说:“好苦啊!”师父这时才语重心长地说:“你要学好手艺,不先吃点苦头怎行啊?”这样一直到日落西山,板子虽然锯好,但徒弟已筋疲力尽,累倒了。

  这时,师父从怀里取出一块红糖递给徒弟,郑重地说:“这叫先苦后甜!”徒弟吃了这块糖后,觉得口不渴了,精神也振作了。于是赶快起身,把板子扛回家。从此以后,师父就让徒弟出师了。

  分别时,师父舀了一碗茶,放上些蜂蜜和花椒叶,让徒弟喝下去后,问道:“此茶是苦是甜?”徒弟答曰:“甜、苦、麻、辣,什么味都有。”师父听了,哈哈大笑,说道:“这茶中情由,跟学手艺、做人的道理差不多,要先苦后甜,还得好好回味。”

云南三道茶的制作方法

三道茶是大理白族招待佳宾的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相传原为古代南诏王用来招待贵客的一种饮茶礼,后流传到民间延续至今。

  三道茶的特色是:一苦、二甜、三回味。其制作方法是:先将优质绿茶放入砂罐后用火焙烤,烤黄烤香即冲入少许沸水,待泡沫消失后用火煨片刻,当茶水呈琥珀色时,倒入茶盅后饮用,此第一道茶叫头道苦茶。然后在少罐里再注入沸水,加上白糖、核桃仁、芝麻面等,煮后饮用,称为二道甜茶。第三道茶要在茶水中放入烘香的乳扇和红糖、蜂蜜、桂皮、米花、花椒等,称为三道回味绵。
  大理这一古老的茶文化习俗,瑞得到了发扬光大。旅游部门还在饮茶过程中加进了民族服饰表演,民族歌舞表演,深受中制作三道茶时,每道茶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原料都是不一样的。
  第一道茶,称之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就要先吃苦"。制作时,先将水烧开。再由司茶者将一只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待罐烤热后,随即取适量茶叶放入罐内,并不停地转动砂罐?共枰妒苋染?龋弈诓枰?amp;quot;啪啪"作响,叶色转黄,发出焦糖香时,立即注入已经烧沸的开水。少倾,主人将沸腾的茶水倾入茶盅,再用双手举盅献给客人。由于这种茶经烘烤、煮沸而成,因此,看上去色如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下去滋味苦涩,故而谓之苦茶,通常只有半杯,一饮而尽。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与此同时,还得在茶盅中放入少许红糖,待煮好的茶汤倾入盅内八分满为止。这样沏成的茶,甜中带香,甚是好喝,它寓意"人生在世,做什么事,只有吃得了苦,才会有甜香来"
  第三道茶,称之为"回味茶"。其煮茶方法虽然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汤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饮第三道茶时,一般是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和佐料均匀混合;一边口中"呼呼"作响,趁热饮下。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

本文地址:https://www.dadaojiayuan.com/cha/414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