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有令人清醒的特性,透过学习茶道,可以收摄自己的心,产生内化提升心灵的力量,为了让茶道更融入生活中,须随时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在泡茶之前,要先将茶具定位,定好位后在行茶的过程中茶具都不再移位,所以在学习泡茶之前,要先学会安定气神,茶叶则是依宾客的喜好而选择,一切就绪后,方可进入泡茶的步骤。
泡茶步骤如下:
一、温壶:以热水淋茶壶,提高茶壶温度,才不至于在泡茶的时候水温被茶壶抢走,影响茶汤的风味。
二、置茶:等待茶壶温热的时间里,将要泡的茶叶从茶仓中取出,放入茶则。这时可以请宾客赏茶,也借这个机会与客人交流,介绍他们认识此茶的特色,香气?颜色?外观?赏完茶后再放回原处。
三、温润泡:将热水均匀地淋在茶叶上,使茶叶受热即可,不需要太多的水,淋上后立刻倒出来。目的在使某些比较紧结的茶(像阿里山的珠露茶)舒张,这样茶汤才会均匀好喝,也有些人觉得这样比较清洁,但并不是每一种茶都适合温润泡这道手续。
四、醒茶:将温润泡用的水完全倒到茶海当中,静待一段时间让茶叶舒缓。等待醒茶的时间可用茶海中的热水温闻香杯。
五、冲泡:注水量以所泡的杯数决定,放入的茶种、与茶叶量多寡会影响冲泡所需的时间,至少需要四十五秒到一分钟,有些需要一分半钟,这段时间用可以用来温饮杯。
六、奉茶:将茶壶内所泡的茶完全倒于茶海中使茶色、茶味均衡并沈淀杂质。将茶倒入闻香杯中约七分满,或用扣杯的方式,正面图样对正面图像,倒过来奉茶增添品茶的乐趣(基于卫生考虑,扣杯的方式只适用于第一泡)。
七、品茶:将闻香杯中的茶倒入饮杯中,此时可品闻茶香。喝茶的时候不要手拿杯缘,如果以右手喝茶,应把中指放在杯腹十二点钟方位、拇指放六点钟方位,并以八点钟方位喝茶。并分成三次喝,感受热茶、温茶、与冷茶的滋味。
泡完三泡茶后,将茶壶中的茶叶以茶匙舀至渣方,此时可请客人赏茶底。洗壶分两次,先注水后清一下湖盖,再把壶中的水倒掉。再来做第二次洗壶,水量要比较多,将茶海与茶杯一起用热水烫过清洗。
再将客人所使用的杯子收回,依序从右边开始回收,归位以后开始洗杯,可直接用循杯的方式洗杯,再将多余的茶汤与水可以倒入茶海,即完成第一循的茶席。
看完上面的文字,有没有感觉到茶文化在不知不觉间带给我们心灵的安详,通过紧然有序的泡茶步骤,让我们的心沉静了下来,每泡一次茶,心灵都得到了一次洗涤。虽是泡茶,亦是炼心啊!
扩展阅读:
茶叶加盟 茶楼加盟 茶叶机械 茶叶博览会 茶制品 茶叶 茶文化 茶叶品牌茶叶新闻 茶叶包装 茶叶公司 茶叶人才网 茶刊物 茶具 茶 茶叶加盟问答茶有令人清醒的特性,透过学习茶道,可以收摄自己的心,产生内化提升心灵的力量,为了让茶道更融入生活中,须随时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在泡茶之前,要先将茶具定位,定好位后在行茶的过程中茶具都不再移位,所以在学习泡茶之前,要先学会安定气神,茶叶则是依宾客的喜好而选择,一切就绪后,方可进入泡茶的步骤。
泡茶步骤如下:
一、温壶:以热水淋茶壶,提高茶壶温度,才不至于在泡茶的时候水温被茶壶抢走,影响茶汤的风味。
二、置茶:等待茶壶温热的时间里,将要泡的茶叶从茶仓中取出,放入茶则。这时可以请宾客赏茶,也借这个机会与客人交流,介绍他们认识此茶的特色,香气?颜色?外观?赏完茶后再放回原处。
三、温润泡:将热水均匀地淋在茶叶上,使茶叶受热即可,不需要太多的水,淋上后立刻倒出来。目的在使某些比较紧结的茶(像阿里山的珠露茶)舒张,这样茶汤才会均匀好喝,也有些人觉得这样比较清洁,但并不是每一种茶都适合温润泡这道手续。
四、醒茶:将温润泡用的水完全倒到茶海当中,静待一段时间让茶叶舒缓。等待醒茶的时间可用茶海中的热水温闻香杯。
五、冲泡:注水量以所泡的杯数决定,放入的茶种、与茶叶量多寡会影响冲泡所需的时间,至少需要四十五秒到一分钟,有些需要一分半钟,这段时间用可以用来温饮杯。
六、奉茶:将茶壶内所泡的茶完全倒于茶海中使茶色、茶味均衡并沈淀杂质。将茶倒入闻香杯中约七分满,或用扣杯的方式,正面图样对正面图像,倒过来奉茶增添品茶的乐趣(基于卫生考虑,扣杯的方式只适用于第一泡)。
七、品茶:将闻香杯中的茶倒入饮杯中,此时可品闻茶香。喝茶的时候不要手拿杯缘,如果以右手喝茶,应把中指放在杯腹十二点钟方位、拇指放六点钟方位,并以八点钟方位喝茶。并分成三次喝,感受热茶、温茶、与冷茶的滋味。
泡完三泡茶后,将茶壶中的茶叶以茶匙舀至渣方,此时可请客人赏茶底。洗壶分两次,先注水后清一下湖盖,再把壶中的水倒掉。再来做第二次洗壶,水量要比较多,将茶海与茶杯一起用热水烫过清洗。
再将客人所使用的杯子收回,依序从右边开始回收,归位以后开始洗杯,可直接用循杯的方式洗杯,再将多余的茶汤与水可以倒入茶海,即完成第一循的茶席。
泡茶是中国人的发明,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拐点,带动了茶具、茶道、茶艺、茶文化的发展。泡茶讲究茶具、用水、水温、环境、心境、甚至着装(礼服)等等。在泡茶之前,人们只会把茶叶放在嘴里咀嚼。在泡茶之后,茶饮才真正实现了普及,成为中国人和世界各地茶人的至爱。茶相关经典名句:?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
泡茶技法之一:传统泡法
一.特色:道具简单,泡法自由十分适合大众饮用。
二.冲泡步骤:
烫壶: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
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这是比较讲究的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
注水:将烧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
倒茶:
1.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用意在于刮去壶底的水滴,俗称?关公巡城?(是因为一般壶都是红色,刚从茶池中提出时热气腾腾,有如关公威风凛凛,带兵巡城),注意磨壶时的方向,右手执壶的欢迎喝茶时要逆时针方向磨,送客时则往顺时针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壶,则反之。
2.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汤均匀。
3.另一种均匀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壶轮流给几杯同时倒茶,当将要倒完时,把剩下的茶汤分别点入各杯中,俗称?韩信点兵?。注意倒茶时不能一次倒满一杯,至七分满处为好。
分茶:将茶中的`茶汤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奉茶:自由取饮,或由专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出。
以备后用:客人离去后,洗杯,洗壶以备下次用。
泡茶技法之二:安溪泡法
1.特色:安溪式泡法,重香,重甘,重纯,茶汤九泡为限,每三泡为一阶段。第一阶段闻其香气是否高,第二阶段尝其滋味是否醇,第三阶段看其颜色是不有变化。所以有口诀曰:
一二三香气高。
四五六甘渐增。
七八九品茶纯。
2.冲泡步骤:
备具:茶壶的要求与潮州式泡相同,安溪式泡法以烘茶为先,另外准备闻香杯。
温壶、温杯:温壶时与潮州无异,置茶仍以手抓,唯温杯时里外皆烫。
烘茶:与潮州式相比,时间较短,因高级茶一般保存都较好。
置茶:置茶量依茶性而定。
冲水:冲水后大约十五秒中即倒茶。(利用这时间将温杯水倒回池中)。
倒茶:不用公道杯,直接倒入闻香杯中,第一泡倒三分之一,第二泡依旧,第三泡倒满。
闻香:将品茗杯及闻香杯一齐放置在客人面前。(品茗杯在右,闻香杯在右)
抖壶:每泡之间,以布包壶,用力摇三次。(抖壶是使内外温度,开水冲入后不摇是为使其浸出物增多。这与潮州式在摇壶意义恰恰相反,因为所用的茶品质不同。
注:安溪在福建省南安县西,产茶自古闻名。安溪式的泡法是用铁观音,武夷茶之类的轻火茶。
泡茶技法之三:潮州泡法
1.特色:针对较粗制的茶,使价格不高的一般茶叶能泡出不凡的风味。讲究一气呵成,在泡茶过程中不允许说话,尽量避免干扰,使精、气、神三者达到统一的境界。对于茶具的选用,动作,时间以及茶汤的变化都有极高的要求。(类似于日本茶道,只比其逊于对器具的选用)
2.冲泡步骤:
备茶具:泡茶者端坐,静气凝神,右边大腿上放包壶用巾,左边大大上腿放擦杯白巾,桌面上放两面方巾间放中深的茶匙。
温壶、温盅:滚沸的热水倒入壶内,再倒入茶盅。
干壶:持壶在包壶用巾布上拍打,水滴尽后轻轻甩壶,向摇扇一样,手腕要柔,直至壶中水份完全干为止。
置茶:以手抓茶,视其干燥程度以定烘茶长短。
烘茶:置茶入壶后,若茶叶在抓茶时,感觉未受潮,不烘也可以,若有受潮,则可多烘几次。烘茶并非就火炉烤,而是以水温烘烤,如此能使粗制的陈茶,霉味消失,有新鲜感,香味上扬,滋味迅速溢出。(潮州式所用的茶壶密封性要很好,透气孔要能禁水,烘茶时可先用水抹湿接合处,以防冲水时水份渗进。)
洗杯:洪茶时,将茶盅内的水倒入杯中。
冲水:烘茶后,把壶从池中提起,用壶布包住,摇动,使壶内外温度配合均匀,然后将壶放入茶池中,在将适温的水倒入壶中。
摇壶:冲水满后,迅速提起,至于桌面巾上,按住气孔,快速左右摇晃,其用意在使茶叶浸出物浸出量均匀。若第一泡摇四下,则第二泡,第三泡则顺序减一。
倒茶:按住壶孔摇晃后,随即倒入茶海。第一泡茶汤倒完后,就用布包裹,用力抖动,使壶内上下湿度均匀。抖壶的次数与摇次数相反。第一泡摇多抖少,往后则摇少抖多。
分杯:潮州式以三泡为止,其要求是,三泡的茶汤须一致,所以在泡茶过程中不可分神,三泡完成后,才可如释重负与客人分杯品茗。
注:以上只是潮州的杂派泡法。
泡茶技法之四:宜兴泡法
1.特色:此种泡法是融合各地的方法,研究出的一套合乎逻辑的流畅泡法,讲究水的温度。
2.冲泡步骤:
赏茶:由茶罐直接将茶倒入茶荷(一种盛茶的专用器皿,类似小碟)。由专人奉至饮者面前,以供其观看茶形,闻取茶香。
温壶:将热水冲入壶中至半满即可,再将壶内的水倒出到茶池中。
置茶:将茶荷的茶叶拨入壶中。
温润泡:注水入壶到满为至,盖上壶盖后立将水倒入茶公道杯中。(目的是为茶叶吸收水份并可洗去茶的不洁之嫌。)
温杯烫盏:将公道杯中的水再倒入茶盅中,以提高杯的温度,有利于更好的泡制茶叶。
第一泡:将适温的热水冲入壶中,注意时间以所泡茶叶的品质而定。
干壶:执起茶壶,先将壶底部在茶巾上沾一下,拭去壶底的水滴。
倒茶: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
分茶:将公道杯的茶汤倒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洗壶、去渣:先将壶中的残茶取出,再冲八水将剩余茶渣清出倒入池中。
倒水:将茶池中的水倒掉。清洗一切用具,以备再用。
泡茶技法之五:诏安泡法
1.特色:用于冲泡陈茶,在纸巾上分出茶形,以及洗杯的讲究。
2.冲泡步骤:
备具:首先将布巾折叠整齐,放在泡者习惯位置,茶盘放在壶的正前方。
整茶形:因泡茶所用的者是陈年茶,碎渣较多,所以要整形,将茶置于纸方巾上,折合轻抖,粗细自然分开。整理完茶形,将茶叶置放桌上,请客人鉴赏。
烫壶:烫壶时,盖斜置壶口,连壶盖一起烫。
置茶:烫壶用的水倒掉后,盖放在杯上,等到壶身水气一干即可置茶,将细末倒在低处,粗形倒近流口,避免阻塞。
冲水:泡沫满溢壶口为止。
洗杯:诏安式所用茶杯为蛋壳杯,极薄极轻,洗杯时将杯排放小盘中央,每杯注水约三分之一,洗杯时双手迅速将前面两杯水倒人后两杯,中指托杯底,拇指拨动,食指控制平衡,在杯上洗杯,动作必须俐落灵巧、运用自如,泡茶的功夫高低从洗杯动作就可断定。
诏安式以洗杯来记量茶汤浓度,第一泡以双手洗一遍,第二泡以双手洗一来回,第三泡则以单手洗一循环,主人喝的留在最后,水溢杯后,用中指擦掉一小部份水,食指、拇指捏拿倒掉。
倒茶:持别注意要轻斟慢倒,不缓不急,以巡戈式倒法,第一杯留给自己,因为含渣机会可能比较大,茶流成滴即应停止。以三巡为止,焙火较重的茶,三巡后,香味尽去,皆不取。
清洁茶具:以备后用
茶具简介
---茶具,其定义古今并非相同。古代茶具,泛指制茶、饮茶使用的各种工具,包括采茶、制茶、贮茶、饮茶等大类,陆羽《茶经》就是这样概述茶具的。现在所指专门与泡茶有关的专门器具,古时叫茶器,直到宋代以后,茶具与茶器才逐渐合一。
目前,则主要指饮茶器具。《茶经》中详列了与泡茶有关的用具28种、八大类,对茶具总的要求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并重,力求有益于茶的汤质,又力求古雅美观。
茶杯:喝茶时用。
闻香杯:此杯(较高者)是用来闻茶香的,不是用来喝茶的。
茶壶:略
茶船:又称茶池,在温壶淋入沸水及洗杯时用。
茶海:又称茶盅,在均匀茶汤浓度时使用,也可以沉淀茶渣。
茶匙:茶壶时用,有如汤匙。
茶漏:便于将茶叶倒入茶壶。
茶夹:换茶叶时,将泡过的茶叶从茶壶中取出时使用。
茶簪:拨去泡沫时使用(详见两种泡茶法之步骤)。
以上是一些基本茶具,当然还有其他较为讲究的茶具,例如:茶杯托
、茶巾盘、计时器……等等.
六步骤泡出健康茶
怎样才能做出好喝的冷泡茶呢?
跟着下面步骤做就可以轻松地完成:
(1)准备器材:茶叶、冷开水、塑料瓶、滤水器等容器。
(2)冷开水跟茶叶比例约50毫升比1克,可依个人口味增减,随即放入冰箱冷藏。
(3)约8~10小时后,即可将茶汤倒出饮用,茶味甘醇可口。
(4)未喝完的茶请即在放入冰箱冷藏,不要超过24小时。
(5)冷泡茶离开冰箱后,应尽量在两小时内喝完。
(6)冷泡茶叶尽量不要回冲。
建议前一晚放入冰箱,一觉醒来就可以享用冷泡茶的甘甜
饮茶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习惯,但是正确的饮茶方式却不是人人都会,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茶艺的泡茶步骤,一起来看看。
茶道茶艺的泡茶步骤 一,备具
将三只玻璃杯杯口向下置杯托内,三只杯及托呈倒三角形在茶盘横中心线前部位置,茶盘前方摆放已经置样的茶荷及茶匙筒,左下角置水盅,中下方置茶巾,右下角放水壶。。
二,备水
急火煮水至浮腾,冲入热水瓶备用。泡茶前先用少许开水温壶,再倒入煮开的水备用。这一点在气温较低时十分重要,温热后的水壶贮水可避免水温下降过快。
三,布具
双手(在泡茶过程中特别是女性强调用双手做动作,一则是显的稳重,二则表示敬意,但男士泡茶为显大方,可用双手。)将水壶水盅,一一提端到茶盘右侧桌面。将茶巾端放到茶巾水盅后方;将盘左上角的杯及托端至盘左下角,使3只杯呈右前左后的斜线状排列,将茶匙筒放到茶盘左侧上方桌面上,再将茶荷端放在茶匙筒后方,双手按从右到左的顺序将茶杯翻正。
四,赏茶
将茶荷奉给来宾,请他们欣赏茶的外形,色泽及嗅闻干茶香。
五,润杯
经消毒柜消毒后的茶具常带有一些消毒的异味,故用开水润杯,以消除异味,另一方面,干燥的玻璃杯经湿润后,冲跑时可防止水汽在杯壁凝雾,以保持杯的晶莹剔透,以便观赏,双手取茶巾,斜放在左手手指部位,右手提开水壶,逆时针转动手腕,令水流沿茶杯内壁冲入,约占容量的1/3,右手转碗断水,逐个注水完毕后开水壶与茶巾复位。不用茶巾时,左手半握拳搭桌沿,右手提壶冲水即可,右手握茶杯基部,左手托杯底,双手手腕逆时针转动,杯沿依向后,向右、向前、向左、向右、扶正的顺序回选,令茶杯各部分与开水接触,然后双手滚动茶杯,将开水倒入水盅,杯入茶托。
六, 置茶
将茶荷中的干茶分别投入3个茶杯中。一般茶与水的比为1:50,每杯用茶叶2-3克,冲水为100-150毫升。
七,浸润泡
以回转手法向玻璃杯内注少量开水,目的是使茶叶充分浸润,促使可溶物质析出。浸润跑时间20--60秒,可视茶叶的紧结程度而定。
八,试香
左手托住茶杯杯底,右手轻握杯身基部,运用右手手腕逆时针旋转茶杯,左手轻搭杯底作相应运动,称作摇香。此时杯中茶叶吸水,开始散发出香气。摇毕可依次将茶杯奉给来宾,敬请品评茶之初香。随后依次收回茶杯。
九,冲泡
双手取茶巾,斜放在左手手指部位,右手执水壶,左手以茶巾部位托在壶底,双手用?凤凰三点头?手法,高冲低斟,将开水冲入茶杯,应使茶叶上下翻动,不用茶巾时,左手半握拳搭在桌沿,右手执水壶单手用?凤凰三点头?手法冲泡。
十,奉茶
双手将泡好的茶依次敬给来宾,这是一个宾主融洽交流的过程,奉茶者行伸掌礼请用茶,接茶者宜点头微笑表示谢意,或答以伸掌礼。
十一,收具
奉茶毕将不需之具收回,顺序为先布的具后收回。放置原则先左后右,前低后高,即左前为茶荷,左后为茶匙筒,茶巾在盘中后,水盅在盘右前,水壶在盘右后。
十二,品饮
接过一杯春茗,观其汤色碧绿清亮。闻其香气清如幽兰,浅啜一口,温香软玉如含婴儿舌,深深吸一口气,茶汤由舌尖漫至舌根,轻轻的苦,微微的涩,然而细品却似甘露。
十三,续水
奉茶者应该留意,当品饮者茶杯中只余下1/3左右茶汤时,就该续水了。虚水前应将水壶中未用尽的温水倒掉,重新注入开水。温度高一些的水能使续水后茶汤的温度仍保持在80度左右,同时保证第二泡的浓度,一般每杯茶可续水2次,续水仍用?凤凰三点头?手法。
十四,复品
绿茶的第二,第三泡,如果冲泡者能将茶汤浓度与第一泡保持相近,则品者可进一步体会甘甜回味,当然鲜味与香味略逊一筹。第三道茶淡若微风,静心体会,这个淡绝非寡淡,而是冲淡之气的淡。
十五,净具
每次冲泡完毕,应将所用茶器具收放原位,对茶壶、茶杯等使用过的器具一一清洗,提倡使用消毒柜进行消毒,这一点对于营业性茶艺馆而言更为重要,以后各种冲泡法均同,不再复属述。
茶道茶艺的泡茶要点 一、温壶:以热水淋茶壶,提高茶壶温度,才不至于在泡茶的时候水温被茶壶抢走,影响茶汤的风味。
二、置茶:等待茶壶温热的时间里,将要泡的茶叶从茶仓中取出,放入茶则。这时可以请宾客赏茶,也借这个机会与客人交流,介绍他们认识此茶的特色,香气?颜色?外观?赏完茶后再放回原处。
三、温润泡:将热水均匀地淋在茶叶上,使茶叶受热即可,不需要太多的水,淋上后立刻倒出来。目的在使某些比较紧结的茶(像阿里山石棹一带的珠露茶)舒张,这样茶汤才会均匀好喝,也有些人觉得这样比较清洁,但并不是每一种茶都适合温润泡这道手续。
四、醒茶:将温润泡用的水完全倒到茶海当中,静待一段时间让茶叶舒缓。等待醒茶的时间可用茶海中的热水温闻香杯。
五、冲泡:注水量以所泡的杯数决定,放入的茶种、与茶叶量多寡会影响冲泡所需的时间,至少需要四十五秒到一分钟,有些需要一分半钟,这段时间用可以用来温饮杯。
六、奉茶:将茶壶内所泡的茶完全倒于茶海中使茶色、茶味均衡并沈淀杂质。将茶倒入闻香杯中约七分满,或用扣杯的方式,正面图样对正面图像,倒过来奉茶增添品茶的乐趣(基于卫生考虑,扣杯的方式只适用于第一泡)。
七、品茶:将闻香杯中的茶倒入饮杯中,此时可品闻茶香。喝茶的时候不要手拿杯缘,如果以右手喝茶,应把中指放在杯腹十二点钟方位、拇指放六点钟方位,并以八点钟方位喝茶。并分成三次喝,感受热茶、温茶、与冷茶的滋味。
泡完三泡茶后,将茶壶中的茶叶以茶匙舀至渣方,此时可请客人赏茶底。洗壶分两次,先注水后清一下湖盖,再把壶中的水倒掉。再来做第二次洗壶,水量要比较多,将茶海与茶杯一起用热水烫过清洗。
将客人所使用的杯子收回,依序从右边开始回收,归位以后开始洗杯,可直接用循杯的方式洗杯,再将多余的茶汤与水可以倒入水方,即完成第一循的茶席。
?
茶道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之泡茶流程,一起来看看。
茶道之泡茶流程
第一道净手和欣赏器具
也就是洗手,喝茶卫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或宜兴的紫砂壶为上,这个都是为了喝茶前有个放松心情的准备。
第二道烫杯温壶
就是把茶叶器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目的也是为了卫生清洁,同时给茶具预热,这样出来的茶的味道更香,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说这叫洁具提温。
第三道乌龙入宫
把茶叶放到器具里,也就是放茶过程到茶壶里,名字叫的好听,程序简单,表演可以适当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韵。
第四道洗茶(醒茶)
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又迅速倒出。目的是唤醒茶性,为泡好一杯茶做准备。也可以清洁茶叶表面的一些不干净物,还有就是把没炒制好的茶叶刮掉。
第五道冲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把壶倒满,茶道的程序虽然每道都有必要性,但这步泡茶都要用上的,也是平时大家常用的,茶艺表演上即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
第六道春风拂面
刮去茶叶冲泡时的泡沫,茶艺表演是表现技巧美观需求,水要高出盖碗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在用盖碗喝茶时,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
第七道封壶
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
第八道分杯
准备喝茶开始的步骤,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九道奉茶
把杯子双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礼仪,以茶奉客的中国古代礼仪之本。
第十道闻香
这个是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状,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和赞叹。
第十一道品茗
现在终于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然后放下,可以在谈话交流期间继续如此,显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茶叶的冲泡方法
1.百鹤沐浴(洗杯):用开水洗净茶具;
2.观音入宫(落茶):把铁观音放入茶具,放茶量约占茶具容量的五分;
3.悬壶高冲(冲茶):把滚开的水提高冲入茶壶或盖瓯,使茶叶转动;
4.春风拂面(刮泡沫):用壶盖或瓯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洁净;
5.关公巡城(倒茶):把泡一、二分钟后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的茶杯里;
6.韩信点兵(点茶):茶水倒到少许时要一点一点均匀地滴到各茶杯里;
7.鉴赏汤色(看茶):观尝杯中茶水的颜色;
8.品啜甘霖(喝茶):乘热细啜,先嗅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嗅,浅斟细饮。饮量虽不多,但能齿颊留香,唯底回甘,心旷神怡。
在泡行茶过程中,身体保持良好的姿态,头要正、肩要平,动作过程中眼神与动作要和谐自然,在泡茶过程中要沉肩、垂肘、提腕,要用手腕的起伏带动手的动作,切忌肘部高高抬起。
台湾茶道的泡茶步骤
一、温壶:以热水淋茶壶,提高茶壶温度,才不至于在泡茶的时候水温被茶壶抢走,影响茶汤的风味。
二、置茶:等待茶壶温热的时间里,将要泡的茶叶从茶仓中取出,放入茶则。这时可以请宾客赏茶,也借这个机会与客人交流,介绍他们认识此茶的特色,香气?颜色?外观?赏完茶后再放回原处。
三、温润泡:将热水均匀地淋在茶叶上,使茶叶受热即可,不需要太多的水,淋上后立刻倒出来。目的在使某些比较紧结的茶(像阿里山石棹一带的珠露茶)舒张,这样茶汤才会均匀好喝,也有些人觉得这样比较清洁,但并不是每一种茶都适合温润泡这道手续。
四、醒茶:将温润泡用的水完全倒到茶海当中,静待一段时间让茶叶舒缓。等待醒茶的时间可用茶海中的热水温闻香杯。
五、冲泡:注水量以所泡的杯数决定,放入的茶种、与茶叶量多寡会影响冲泡所需的时间,至少需要四十五秒到一分钟,有些需要一分半钟,这段时间用可以用来温饮杯。
六、奉茶:将茶壶内所泡的茶完全倒于茶海中使茶色、茶味均衡并沈淀杂质。将茶倒入闻香杯中约七分满,或用扣杯的方式,正面图样对正面图像,倒过来奉茶增添品茶的乐趣(基于卫生考虑,扣杯的方式只适用于第一泡)。
七、品茶:将闻香杯中的茶倒入饮杯中,此时可品闻茶香。喝茶的时候不要手拿杯缘,如果以右手喝茶,应把中指放在杯腹十二点钟方位、拇指放六点钟方位,并以八点钟方位喝茶。并分成三次喝,感受热茶、温茶、与冷茶的滋味。
泡完三泡茶后,将茶壶中的茶叶以茶匙舀至渣方,此时可请客人赏茶底。洗壶分两次,先注水后清一下湖盖,再把壶中的水倒掉。再来做第二次洗壶,水量要比较多,将茶海与茶杯一起用热水烫过清洗。
将客人所使用的杯子收回,依序从右边开始回收,归位以后开始洗杯,可直接用循杯的方式洗杯,再将多余的茶汤与水可以倒入水方,即完成第一循的茶席。
本文地址:https://www.dadaojiayuan.com/cha/471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喝茶要温润泡
下一篇: 详细解说花茶的茶艺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