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茶生物碱的功效和作用

小小茶农 2023-11-30 03:18:56

茶生物碱的功效和作用

茶生物碱的功效和作用,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茶叶中的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促进大脑皮层活动,提高思维和记忆能力。茶叶中的儿茶素能够抑制脂肪合成,防止脂肪积蓄,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另外,茶叶中的维生素c、维生素e等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增强细胞活力,延缓衰老。所以,喝茶能够起到美容养颜的功效。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喝茶不宜过浓,否则会影响睡眠质量。

茶叶生物碱的基本性质

生物碱是指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 在植物界分布较广, 现已知至少有 50 多个科 120 个属以上的植物中含有生物碱, 已经发现分离出的生物碱近 6 000种。生物碱在植物体内含量悬殊较大,高可达1%,低可至千万分之几。而茶叶中生物碱含量可高达2-5%,主要是嘌呤类生物碱。
茶叶中嘌呤碱主要有咖啡碱(caffeine,占茶叶干重的2~4%,是茶叶中的特征性成分之一)、可可碱(theobromine, 0.05%)、茶叶碱(theophylline, 0.002%),它们均为黄嘌呤的甲基衍生物 。 在茶叶中含量最多,化学式C8H10N4O2,是1827年在茶叶中检出。是具有绢丝光泽的白色针状结晶体,失去结晶水后成白色粉末。无臭,有苦味。
茶叶中咖啡碱的含量一般在2%~4%左右,但随茶树的生长条件、品种来源,尤其与新梢芽叶的部位不同,会有较明显的差异。一般大叶茶树中咖啡碱含量较高,在云雾中火阴面山生长的鲜叶中,咖啡碱含量较高。新梢不同部位的芽叶中咖啡碱含量如下表:
不同部位的芽叶中咖啡碱含量 叶位 芽 第一叶 第二叶 第三叶 第四叶 茎梗 咖啡碱(%) 3.89 3.71 3.29 2.68 2.28 1.68 此外,鲜茶叶的老嫩之间的差异也很大, 细嫩茶叶比粗老茶叶含量高,夏茶比春茶含量高。
咖啡碱是茶叶重要的滋味物质,其与茶黄素以氢键缔合后形成的复合物具有鲜爽味,因此,茶叶咖啡碱含量也常被看作是影响茶叶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茶叶生物碱生物合成的初始原料众多, 除甘氨酸、谷酰胺、甲酸盐、二氧化碳等可成为嘌呤环合成的直接原料外, 核苷酸代谢库中的嘌呤也是茶叶生物碱的主要合成原料之一。甲基转移是甲基黄嘌呤类生物碱合成中最为关键的步骤之一,茶叶生物碱合成的甲基供体主要是来自于 S-腺苷甲硫氨酸(SAM), 其转甲基活性主要是依赖于 N-甲基转移酶的作用来实现的[18]。
黄嘌呤(xanthosine)是嘌呤生物碱的最重要前体化合物,黄嘌呤在茶叶植物中的生物合成主要有四条途径 :(1) SAM 途径:SAM → s- adenosyl-homocysteine → adenosine → adenine → AMP → IMP → XMP → xanthosine[19]。(2) AMP 途径:细胞内 AMP 库 → IMP → XMP → xanthosine。(3)全合成途径:细胞内全新合成嘌呤→ IMP → XMP → xanthosine 。(4) GMP 途径:GMP → guanosine → xanthosine 茶叶中黄嘌呤生物合成主要是通过第一条途径, 包括一个腺苷(adenosine)激酶催化腺苷形成 AMP 的辅助途径,而咖啡树(Coffea arabica L.)中黄嘌呤生物合成主要是通过第二条途径来完成的。 咖啡碱合成路径的主要信息是从咖啡树和茶树中获得的。咖啡碱的嘌呤环骨架来源于嘌呤核苷酸,Ashihara和 Suzuki在大量研究基础上,将咖啡碱的合成途径分成两个部分 :核心途径和供体途径。
Ashihara 等人的研究结果确认茶组植物中的咖啡因合成代谢主要通过以下4 个关键步骤完成的:xanthosine → 7-methylxanthosine → 7-me- thylxanthine → theobromine → caffeine。咖啡因合成包括三次甲基化作用和一次核苷酸酶反应的过程,从黄嘌呤到 7-methylxanthosine 是合成咖啡因关键的第一步,这个合成反应是通过7-methylxanthosine 合成酶(xanthosine 7-N-methyl- transferase,EC 2.1.1.158)催化介导的,该酶在咖啡因合成过程中将SAM转化为 SAH,这样就为7-methylxanthosine 提供了所需要的甲基。咖啡因生物合成的第二步是核苷酸酶催化水解 7-methylxan- thosine, 此过程主要是由 N-甲基核苷酸合成酶(EC 3.2.2.25)来完成的,但最近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其甲基的转移及核苷分离需要两种 N-甲基转移酶共同催化或者耦合才能完成。咖啡因生物合成最后两部都涉及到催化依赖SAM 的N-甲基转移酶作用,但却有异于第一步的合成酶,第三步主要是可可碱合成酶(CTS1及CaMXMT,EC 2.1.1.159) 将7- methylxanthine通过甲基化作用转化为可可碱,而1,7-dimethylxanthine 在植物中的含量却很低,因此可以推测咖啡因的合成前体主要来自于可可碱。咖啡因合成的最后一步是通过咖啡因合成酶(EC 2.1.1.160)的作用,结果将可可碱转化为咖啡因。咖啡因在植物中的生物合成除了上述的主要途径外,Schulthess 等 还在咖啡植物中提出了XMP可以通过甲基化合成7-methl-XMP,再脱磷酸化为7-methlxanthosine并进入咖啡因合成的第二步反应假设 。Ogita 等 的研究结果认为 1,7-dimethy- lxanthine 也是咖啡因合成的最直接的前体化合物之一, 其理由可能出自由 7-methylxanthine甲基为 1, 7-dimethylxanthine 的结果。 咖啡碱是强有力的中枢神经兴奋剂,能兴奋神经中枢,尤其是大脑皮层。当血液中咖啡碱浓度在5~6mg/L时,会使人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大脑思维活动清晰,感觉敏锐,记忆力增强。古人称之为“令人少眠”,“使人益思”。咖啡碱的兴奋作用会持续几个小时。
睡前摄入咖啡碱会使入眠时间推迟,推迟时间的长短与咖啡碱的摄入量基本成正比。不过,由于个人对咖啡碱的敏感度不同,咖啡碱的兴奋效果有很大的个人差异。而且茶中还有其他作用于大脑的成分,如茶氨酸与咖啡碱有对抗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咖啡碱的兴奋作用。 咖啡碱也和茶多酚一样,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活性物质。咖啡碱对即发型和迟发型过敏反应非常有效。
咖啡碱本身有灭菌及病毒灭活功能。茶中咖啡碱对大肠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肺炎菌、流行性霍乱和痢疾原菌的发育,都有抑制功能,特别对牛痘、单纯性疱疹、脊髓灰质炎病毒、B1 和 B2 型柯萨克肠道系病毒,11 型埃柯病毒的活性有抑制效果。 肾脏滤过的血液数量相当大,大部分由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中,只有一小部分形成尿液经肾盂、输尿管进入膀胱后排出。大多数肾脏疾病都表现出无尿、少尿的症状,临床上需要使用利尿剂,长期或大量使用利尿剂对血压和人体其他器官又会造成损害。
咖啡碱具有强大的利尿作用。其机理为舒张肾血管,使肾脏血流量增加,肾小球过滤速度增加,抑制肾小管的再吸收,从而促进尿的排泄。这能增强肾脏的功能,防治泌尿系统感染。与喝水相比,喝茶时排尿量要多1.5倍左右。
通过排尿,能促进许多代谢物和毒素的排泄其中包括酒精、钠离子、氯离子等,因此咖啡碱有排毒的效果,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增进利尿,还有利于结石的排出。 人体中有两种脂肪细胞,一种是白色脂肪细胞,其作用为积蓄脂肪,储备能量;另一种是褐色脂肪细胞,其作用为燃烧脂肪以产生热量,维持体温。容易发胖的人,一般体内褐色脂肪细胞少或功能不全,使脂肪消耗率降低,体内积蓄脂肪量增加;相反,不易发胖的人,一般体内褐色脂肪细胞较多,脂肪容易被消耗。
咖啡碱能促进体内脂肪燃烧,使其转化为能量,产生热量以提高体温,促进出汗等,其行为类似褐色脂肪细胞。
在运动前摄取咖啡碱,能促进运动时的脂肪燃烧,提高体内脂肪的消耗率。动物试验中,在小鼠饲料中添加约0.05%的咖啡碱,发现小鼠的腹腔内、肝脏中的脂肪量明显减少,体重也减轻。 咖啡碱对人体具有兴奋作用,其药理功能人们已熟知,它具有强心、利尿、提神等作用。对咖啡碱安全性评价的综合报告中的结论是:在人正常的饮用剂量下,咖啡碱对人无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茶碱功能与咖啡碱相似,兴奋中枢神经系统较咖啡碱弱,强化血管和强心作用、利尿作用、松弛平滑肌作用比咖啡碱强。可可碱的功能与咖啡碱和茶碱相似,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比前两者都强;强心作用比茶碱弱但比咖啡碱强;利尿作用比前两者都差,但持久性强。

茶叶的分类特点及功效和作用

茶叶的分类特点及功效和作用

  茶叶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如“菊花茶”等;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茶叶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叶的分类特点

  1.绿茶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类,是我国产区最广、产量最大、品质最佳的一种茶类,产量占我国茶叶总量的70%左右。绿茶的主要特色是绿叶、绿汤。按制造工艺分为四个类型。 一是炒青绿茶: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等。炒青绿茶因干燥方式用炒干而得名。炒青茶又分三类:①长炒青,产品形状似眉毛,又称眉茶;②圆炒青,外形呈颗粒状,形圆如珠又称珠茶;③扁炒青,外形扁平,又称扁形茶。炒青茶以浙江、安徽、江西数量较多,品质最佳。

  二是烘青绿茶:如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华顶云雾等。烘青茶主要产于河南、安徽、浙江、福建三省。除了高档的嫩烘青绿茶供直接饮用外,大部分用于制各种花茶的原料。

  三是晒青绿茶:主要产于四川、云南、广西、湖北和陕西等地。是压制紧压茶的原料。

  四是蒸青绿茶:用蒸汽杀青的绿茶,主要产于湖北、江苏、浙江等地。

  绿茶的外形有十多种,如扁平形、剑形、松针形、方形、雀嘴形、螺形、圆柱形、钩形、卷曲形等。

  2.黄茶

  黄茶属于轻微发酵茶类,基本工艺近似绿茶,但是在制茶过程中加以闷黄,其代表品种有君山银针、温州黄汤、蒙顶黄芽、霍山黄芽、北港毛尖、鹿苑毛尖等。黄茶产于我国的四川、贵州、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广东等地。黄茶形状有单芽形、扁形、雀舌形、兰花形和环形。

  3.红茶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红茶又分为小种红茶、功夫红茶和红碎茶三种。红茶是我国较大类茶。出口量占我国茶叶出口量的50%,客户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具有代表性品种有祁红、滇红、闽红、川红等,国际上将红茶分为叶茶、碎茶、片茶、末茶四种规格。

  红茶加工过程中,鲜叶的化学成份变化较大,特别是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份。香气成份由50多种增至300多种。红茶主要产于我国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浙江、广东、福建等地。

  4.青茶

  青茶又称乌龙茶,是红、绿茶加工技术的.结合,是半发酵茶类的总称,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又称为“美容茶”和“保健茶”。其代表品种有武夷岩茶、凤凰水仙、安溪铁观音、黄金桂等。青茶主要产在我国的广东、福建、台湾等地。

  5.白茶

  白茶属于不发酵茶类。采自大自茶树的品种叫“大白”,采自菜茶茶树的称为“小白”,采自水仙茶树的称为“水仙白”。其代表品种有单芽形“白毫银针”、兰花形“白牡丹”。白茶主要产在我国福建省。

  6.黑茶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黑茶压制成砖茶、饼茶、沱茶等紧压茶。其代表品种有普洱茶、六堡茶等。是少数民族不可缺少的饮料,主要产在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地。

   叶的功效和作用

  近代研究发现,经常饮茶可提神醒脑。茶叶中含有5%左右的生物碱,其主要成分是咖啡碱,这种咖啡碱在泡茶时有80%可溶进水中,饮用后能兴奋神经中枢,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心脏功能;并能促进胃液分泌,助消化,解油腻;还能加强横纹肌的收缩功能,因而能使人解除疲劳,提高劳动效率。因此,每天清晨喝一杯茶,会使人精神振作,精力充沛。

  茶叶还具有消脂作用,我国古代许多医书中都提到,饮茶具有解油消食作用。如《本草备安》中说,“茶有解酒食油腻、烧炙之毒,利大小便,多饮消脂肪,去油”。所以,古代人们都把茶叶作为消食饮料。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饮茶帮助消化的药理作用,主要是促进人体脂肪的代谢以及提高胃液及其它消化液的分泌量,增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经常饮茶还有利于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硬化。茶叶中含有的儿茶素和黄酮甙,具有增加微血管弹性、降低血脂以及溶解脂肪的作用,因而能防止血液中或肝脏中胆固醇和中性脂肪的积聚,对防止血管硬化有一定作用。

;

茶叶生物碱的工业应用

全球咖啡碱年销 1.2~1.3 万 t,20%~25%用于工业,其余大部分用于医药和食品。近些年来,合成品的毒副作用以及对环境污染愈加被重视,美国、日本等国家法律明文禁止“合成咖啡碱不得加入食品饮料中”,从而为天然咖啡碱的开发带来无限商机。茶叶中咖啡碱含量较多,占干物重2%~4%,并且随着科技进步与发展,提取技术也日臻成熟,可以进行工厂化生产。但是由于咖啡碱是国务院颁布的《精神药品管理办法》规定第一类管制品种,主供出口,限制内销。 咖啡碱的兴奋作用及其爽口满足人们的生理及口味的需求,使得一些含咖啡碱的食物,如茶、咖啡、可可、巧克力、可乐容易盛行。
咖啡碱可以明显增添碳酸饮料诸如可乐型饮料的风味和提高人的精神活力,已被 160 多个国家准许在饮料中作为苦味剂使用,70%以上的饮料以 0.02%的浓度添入,很多国家的最大用量在 100g/kg~200mg/kg 中 。并且在冰淇淋和一些食品中也有加入,大大刺激消费者的热情。咖啡碱将作为一种纯天然的添加剂更广泛地应用于食品、饮料的生产中。 茶叶咖啡碱在医药上多用作兴奋剂、强心剂、利尿剂和麻醉剂,也被广泛用于临床上的镇痛、止血领域。相对于茶多酚来说,对人体保健的抗癌防癌还有协同作用。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咖啡碱就已被作为战场上的止痛药而得到应用,咖啡碱也常与解热镇痛药配伍以增强其镇痛效果,与麦角胺合用来治疗偏头痛,与溴化物合用治疗神经衰弱。由于其具有极强的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在哮喘病的治疗中已被用作一种支气管扩张剂。国家将其列为二级毒品,生产销售都要办许可证,其在医疗上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
市面上有多种口服和外涂的减肥用品中添加有咖啡碱,并有的已注明为从茶叶提取的咖啡碱。 咖啡碱还可用于复印纸、摄影、绘图、油漆等工业,是化工、建材的重要原料。

本文地址:https://www.dadaojiayuan.com/cha/537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