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 常识

日本茶道点前道具介绍

品茶 2023-05-03 05:45:34

日本茶道点前道具介绍

日本茶道点前道具

1,香合: 放香料的盒子。

2,炭斗:放炭的容器。

3,羽帚: 清扫炉,炉缘, 盖等所用的鸟羽。

4,环:为了移动汤釜 所使用的金属环。

5,火箸:挟弄炭火的筷子。

6,灰器:放灰的容器。

7,灰匙:拨灰,作灰型的用具。

8,釜:放置从炉或风炉上所取下的釜的垫子。

日本茶道的礼仪

日本茶道简介 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开来的,把日常生活行为和宗教、哲学、伦理等相结合,是一种综合性文化艺术。日本茶道原称“茶汤”,是日本的一种仪式化的特殊品茶文化。

日本茶道的礼仪 日本茶道的品茶非常讲究场所,通常是在茶室进行的。接待宾客的时候,由专业的茶师按照规定的程序依次点炭火、煮开水、冲茶、献茶。这些茶道礼仪是日本茶道的主要部分,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

日本茶道的饮茶程序 日本茶道的精神,蕴含在繁琐的`喝茶程序中,日本茶道必须按照规则来进行喝茶。进入茶室前,会有举止文雅的女茶艺师礼貌为宾客解说,先在茶室外的一个水缸里,用水瓢盛水,洗手,然后漱口。宾客入室后,宾主相互鞠躬致礼,面对而坐。敬茶前,一般都会先邀请宾客品尝甜点心,由此可以避免饮茶的苦涩。然后由专门的茶艺师进行冲茶、献茶。

日本茶道的饮茶道具 日本茶道煮水的道具包括有:地炉、风炉、柄杓、盖置、水指和建水。茶罐的道具有:枣、茶入、仕覆和茶杓。茶碗道具包含有:茶碗、乐茶碗和茶筅。

喝茶的基本礼仪 (1)茶具要清洁

客人进屋后,先让座,后备茶。冲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如果不管茶具干净不干净,胡乱给客人倒茶,这是不礼貌的表现。人家一看到茶壶、茶杯上的斑斑污迹就反胃,怎么还愿意喝你的茶呢?现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给一次性杯子套上杯托,以免水热烫手,让客人一时无法端杯喝茶。

(2)茶水要适量

放置的茶叶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冲好。倒茶时,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太满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湿。不小心,还会烫伤自己或客人的手脚,使宾主都很难为情。当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过杯底就端给客人,会使人觉得是在装模作样,不是诚心实意。

(3)端茶要得法

按照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只要两手不残废,都是用双手给客人端茶的。但是,现在有的年青人不懂得这个规矩,用一只手把茶递给客人了事。双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对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没有杯耳的茶杯倒满茶之后周身滚烫,双手不好接近。有的同志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边缘就往客人面前送。这种端茶方法虽然可以防止烫伤事故发生,但很不雅观,也不够卫生。请试想,让客人的嘴舔主人的手指痕,好受吗?

(4)添茶要及时

如果上司和客户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义不容辞地去给他们添茶。你可以示意服务生来添茶。让服务生把茶壶留在餐桌上,由你自己亲自来添则更好——这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时候最好的掩饰办法。当然,添茶的时候要先给上司和客户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这样也体现出自己对上司和客户的尊重。

日本茶道的日文与翻译

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国,具有东方文化之韵味。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的日文与翻译,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的日文与翻译 茶道の席には「挂物」、「花入」に「茶花」が饰られます。そして茶を点てるために、「釜」、「风炉」または「炉」、「水指」、「茶入」または「茶器」、「茶碗」、「茶杓」、「盖置」、「建水」などの道具と、「柄杓」、「茶筅」、「茶巾」、「帛纱」を使います。

相关说明: 还有一段,本人不甚感激

茶道の点前

茶道では、お茶を点てることを「点前」(てまえ)と呼びます。茶道の点前を简単に说明すると、お茶を点てる道具を茶席に运び出して置きつけ、客の前で茶器、茶碗などを清め、茶碗をお汤で温めます。そこへ抹茶を入れ、汤を注ぎ、茶筅で抹茶と汤を掻き混ぜます。点てた抹茶を客へ出し、最后に使った道具をもう一度、清めて、元の场所へ片付け、道具を持ち帰ります。お茶を点てるための道具の置き场所や、ひとつひとつの动作に意味があり、无駄な动きがなく、合理的で、洗练され、茶道の所作は流れるように美しいものです

翻译

在茶道坐位装饰着“挂物”(一种卷轴式的挂画)、茶道插花等。此外为了点茶,还要使用甫鼎颠刮郯钙奠水订惊水釜(一种注水的器具,超级贵的)、“风炉”或者炉、“水指"(一种竹木的舀水勺)、茶入以及茶器、茶碗、茶勺(取抹茶用)、茶筅、茶巾(一般红色)、帛纱等。

茶道的点前

在茶道中,把点茶称为“点前”。简单来说明一下的话,就是把点沏用的茶具搬出来并加以摆放,在客人面前清洗茶器茶碗、并用热水温烫茶碗。然后放入抹茶(一种研磨和很细的粉末状绿茶,和中国的绿茶粉有所区别)、注入热水,用茶筅来搅拌茶粉和热水。把点完的茶敬给客人,最后再一次清洗使用的道具,并把每种道具归置回原位,每一个动作有有特殊讲究的,无多余动作,合理、洗练、展现茶道一气呵成的那种流程美感。

日本茶道的步骤 温壶,烫杯,装茶,高冲,盖沫,淋顶,洗茶,洗杯,分杯,低斟,奉茶、闻香、品茗。

首先点火煮水,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洁具提温。

将茶叶放入茶壶中,多少以占其容积之七分为宜。——“乌龙入宫”

沸水冲入茶壶中,“高山流水”,即高处直接冲入,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之后盖沫(将溢出壶顶的泡沫刮去)——“春风拂面”。

盖好壶盖,以沸水淋于壶上。即对茶壶进行淋顶。——“重洗仙颜”

第一壶茶为洗茶不喝,沸水倒入壶中,迅速倒出。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称“洗杯”——“若琛出浴”,

第二壶茶,就可以准备斟茶了。

将壶中茶倒入公道杯,为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玉液回壶”

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于茶盘。

将茶分别倒入闻香杯,茶斟七分满。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此过程称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四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

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策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

将茶倒入品茗杯(将品茗杯扣在闻香杯上,一指扣品茗杯,两指夹闻香杯,向内翻转),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

最后,就可以品茗了,用三指取品茗杯(大指和二指捏杯两端,中指托杯底),分三口轻啜慢饮——“三龙护鼎”。

茶艺师谈日本茶道

茶艺师谈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原称为“茶汤”(茶汤、茶の汤)。日本茶道和其他东亚茶仪式一样,都是一种以品茶为主而发展出来的特殊文化,但内容和形式则有别。茶道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后来才成为分享茶食的仪式。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

据日本国家旅游局网站报道,在日本的传统艺术中,有两样是能让人心神安宁、丰富心灵的,这就是日本的茶道和花道。品茶、插花等看似平常的行为,如果深谙传统礼仪,就会成为思索人类在自然中的定位、人生之意义的契机,引领你进入一个从未体验过的、非凡的精神世界。今天,我就带您来了解一下日式茶道的玄妙之处。

邀请客人,沏茶、请客人品尝简单的点心被称为"茶之汤"."茶之汤"中使用的是抹茶,即将干燥的茶叶碾碎成粉末状。"茶之汤"时,将抹茶放入茶碗,注入热水搅拌。茶道并不单是饮茶的技艺。如果不想拘泥于茶道的规矩,只想轻松地品味"茶之汤"的氛围,只要到茶叶专卖店中购买品茶用的简单茶具就可以了。

所谓"茶道"乃是通过"茶之汤",修养身心,探究与人交往的礼仪之道。也是一种烧水、沏茶、品茶的艺术之道。茶道思想的根本是主人与客人融为一体。即茶道的目的是在茶室这一寂静的空间中,通过与他人进行心平气和的心灵交流,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升华精神。因此,茶碗、茶壶等品茶道具、茶室中装饰的"挂轴"(日式房间里挂于墙上的字画或画卷)、插花、与茶一起品尝的点心、怀石料理等,各自富有艺术性的同时又不相互冲突,而只是构成整体的一分子,彼此和谐共存。

"珍惜一生仅一次的相遇"

茶道作为一种涉及广泛领域的"综合艺术",其宗旨由诞生于室町时代(1338-1573)的是茶人千利休(1522-1591)集大成而形成的。利休将禅的精神引入"茶之汤",排斥奢华的道具和日常器皿,重视追求纯净的精神境界。茶道中最重要的教诲是"珍惜一生只有一次的相遇"(即日语的"一期一会").茶道中最尊崇的是珍惜此时此刻,给予对方最高的款待。茶道的精神穿越时空,为后人所传承。通过表千家、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及其分支的各派流传至今。

茶室"躙口"所表现的"平等精神"

举办茶会的茶室中,有个被称为"躙口"的、供客人使用的.狭小出入口。高66厘米、宽63厘米,就连身材矮小的人,要进入茶室也必须弯腰屈膝。也就是说任何人进入茶室,都必须低头。

茶室中,人们对彼此充满了感激之情,作为一个真正的人彼此真诚相待,品尝一碗清茶。茶室的"躙口"诉说了一种"平等精神"进入茶室之前,抛去身份的高低贵贱,回归本色。

"茶之汤"与怀石料理

"茶之汤"中,喝茶之前品尝的简单料理被称为"怀石".怀石原本是指宛如怀着温热的石头般,温暖腹部以此抵抗饥饿感的粗茶淡饭。但是如今其意思已经完全脱离了"款待客人"的本意,而是指用于品茶的零食。分别放入盘上的少许饭菜称为"点心",人们经常将其误认为是中国菜的"点心",这里是指附盖套盒中盛放的少许米饭和配菜。

轻盈、透明、纯白的廊空间,厚重、沧桑、灰暗的旧建筑,一场雪后,这家由传统四合院改建,名为水墨轩的茶空间里,一群爱茶人在制菓人张学梅的带领下,正在学做和菓子。

“和菓子是日本茶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日本茶道的仪轨里,是先吃和菓子再品茶。”张学梅一边拿出制作和菓子的家什,一边介绍说,日本茶道里的抹茶采用的是蒸青绿茶,先吃点和菓子,可以维持身体糖分的平衡,有养生的功能。另外,日本茶道,以里千家为例,茶器多以大漆器等为主,颜色偏暗,和菓子颜色鲜艳,又有季节特点,能与周围环境相适宜。“比如现在,符合节令特点的和菓子,能给冬天带来温暖的感觉。”

荏苒间已是冬日。“季节更替,和菓子是这四季人生幻变的生活物语,最重要的就是反映节气。”说着,张学梅打开糯米粉,称重,再加入相应比例的水调匀,糊状之后裹布上锅蒸。等待间隙,她讲起了和菓子的前世今生。

菓子是日本传统糖果糕点的统称,主要使用糖、米、糯米、小麦粉等食材作为原料,再添加不同口味加工而成。和菓子是相对于明治时代后期,由欧洲新引进的洋菓子而言区分的。在日本,和菓子完全融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喜悦、悲伤都可以从和菓子里寻求愉悦和慰藉。在日本,人们从出生、入学、毕业、就职等关键时刻,都会吃相应的和菓子。

茶道中的和菓子也有独特之处。“在仪式感很强的日本茶道里,和菓子只是配角,不能喧宾夺主。”张学梅说,符合时节是首选标准,二是要适宜茶会环境,三是摆放要美观,从菓子的尺寸、克数,到菓子器的颜色,都要与茶会和谐统一。“另外,茶道菓子不宜太甜腻,以免影响口腔对茶的感受。”

在张学梅看来,和菓子是五感的艺术,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身心皆享受。不仅取材时令,命名也是如此,且造型多取材大自然中的花卉。“菓子从诞生之日起就与节令息息相关,比如秋末冬始,我们要做的和菓子就是着锦菊和霜染金团。”说着,她取出红豆沙,指导大家搓成汤圆大小作馅儿。然后取来蒸熟的糯米粉,加上相应比例的粘米粉来做外皮,再取从植物中提取的色素上色。

菓子的五感艺术,全凭职人手工制作,在菓子业界有着专有名词“手形物”来形容。果然,张学梅仅凭一根三角木,用手上的技巧功夫,片刻,一朵栩栩如生的菊花就诞生了,是为着锦菊。水墨轩主人孙小雁也在张雪梅的指导下,制作了一个着锦菊。“虽然成品有点拙,但自己亲手来做,在初冬时节,一朵盛开在手上的菊花,还是让人觉得挺有成就感的。”孙小雁说。

古朴的茶台上,五彩缤纷的和菓子,和着茶香,让这方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茶空间充满着浓浓的冬日暖意。

;

日本茶道茶器的相关历史

日本茶道自来便有重视道具的传统,茶人们心中真正奉行的却是“无道具不成茶”的信条,特别是对名品道具的拥有与收藏,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茶器的相关历史,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茶器的相关历史 在日本茶道历史上,因为进献一件有名的道具而加官进爵、获得封禄者有之,同样,因为执迷地把持着一件道具而遭到灭族之灾者有之,卖出一件道具可以赈济一次大的灾荒,为了争夺道具,甚至引发过大的战争。正是在这种登峰造极的道具崇拜风气的作用下,名品道具的价格被抬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一个中产家庭倾家荡产也买不起一件名品道具的现象自不待言,昂贵的价格往往令诸候、豪商们也惟有望洋兴叹。比如,松永久秀以一千贯钱购入的名为“作物茄子”的茶合,换算成现在的日元,价格是二千七百万。而织田信长拥有的从菲律宾传入的刻有“三日月”铭文的贮存叶茶用的茶壶,价值一万贯钱,在当时一贯钱可以买米一石,在现在则是二亿七千万日元的天价。更何况,真正的名品道具自然被所有者万般珍视,不到万不得己,绝不会转让他人,因此,名品道具往往有钱也买不到。

这不仅使人产生了一个疑问。由村田珠光、千利休等创立的草庵茶道追求枯淡、静寂的风格,以参禅为第一义,这就要求茶人必须淡泊名利;而另一方面,对于道具,茶人们却惟名品是求,不惜斥巨资,甚至不惜勾心斗角、巧取豪夺,而道具却在茶人自身的追捧下价格一再高腾。道具的奢侈昂贵不是与茶道追求的质朴思想自相矛盾吗?

对此,日本的茶祖村田珠光有一段独特的见解。在当时,最受重视、价格也最昂贵的是从中国传来的唐物道具。村田珠光认为,只有接触过唐物道具的华美后,才能品味出大和制道具的素朴与闲寂。珠光的“茅屋系名马相得益彰”的名言体现的也正是这一思想。

村田珠光的后继者武野绍鸥引用一首和歌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看过盛开的鲜花与红叶之后才能领略秋的萧瑟之美。

金森宗和在强调道具搭配组合的重要性时说得更为浅显易懂:在气派豪华的宅邸中,庭园里种植着松树、枫树,构筑一间茅屋,才会让人觉得饶有风味;而在满是茅屋的乡间,惟有构建两层的土石楼宇,才能凭借“质朴中的富贵”的表现手法引人注目。

在茶会中使用的各种器物是茶道的道具,而茶道则是帮助人们修行的道具。从这一点讲,茶会和禅僧的打坐、诵经、行脚、默示、棒喝是等同的,属于修炼的过程,是参禅修道的方法。想来这正是茶道强调行事规矩、强调道具搭配并重视道具的原因所在吧。

日本茶道的茶器 煮水壶和火炉

一组得心应手的烧水器,可以带给茶人茶汤无限的灵感。所谓的“茶室四宝”中的玉书煨即是煮水壶,潮汕炉则是烧开水用的火炉。

玉书煨为赭色薄瓷扁形壶,容水量约为250 毫升。水沸时,盖子“卜卜”作声,如唤人泡茶。现代已经很少再用此壶,一般的茶艺馆,多用宜兴出的稍大一些的紫砂壶,多作南瓜形或东坡提梁壶形。也有用铁壶的,铁壶古朴、耐看,煮出的水为软水,口感较圆润、甘甜,用来冲泡茶品,可有效提升口感,不过铁壶提起来相当沉重。银壶煮的水,味道软甜,壶也不重,只是价格比较高。

茶壶

茶壶是茶具的中心,壶的大小、泥料、形制等亦关系到茶汤的香气和韵味。明代对壶器主张以小为贵,“壶小则味不涣散,香不躲搁”;许次纾在《茶疏·瓯注》中指出,银锡制壶有利茶汤,其次是内外施釉的瓷壶,可惜老瓷壶大多不耐沸水骤浇,瓷身易裂。而江苏宜兴砂壶虽深受当时的茶人推崇,仍需避免烧结温度不足,土气败茶。

一把好壶,其口盖应紧密。选购时,先在壶里注入八分满的水,再以手指压住壶盖上的气孔,试着做倒水动作,若水流不出来,壶盖的紧密度便很高。除此之外壶的周身要匀称,壶口要圆;壶嘴、壶纽、壶把三点应对直,成一直线;拿掉壶盖,把壶倒放在桌面上,壶口与壶嘴要相平。出汤爽利,水柱要急、长、圆、挺,如果流速过慢,就会影响茶汤的品质;壶嘴的断水要明快干净,不滴水和不倒流。

最重要的是,一把壶提起来是否顺手好用。我们每个人的手,大小、长短、胖瘦都不同,选壶时,自己的手握起来,感觉是否合适,有些壶的把手不好握,或者重心往前倾,难以操作,就不是理想的壶。在壶里注满水后,能够以单手平平提起来,缓缓倒水,出水的感觉很自在顺手,就表示这把壶的重心适中、稳定。

壶承

壶承本来的功用是为了保证席面的整洁干爽,承接淋壶的热水。淋壶的目的是为壶加温,以泡出茶的精美真味,需要高温冲泡的茶叶,才用得上淋壶,此时须选用深腹的茶船,以便承接淋壶的热水。使用深腹的壶承泡茶时,要记得随手倒掉淋过壶的热水,不要把茶壶久浸在已经冷却的凉水之中,否则,不但使壶温下降,泡不出美味的茶汤,而且日久之后壶身会产生上下两截色泽。

在冲泡一些无须淋壶的茶叶时,可自由选择各种质地、颜色、大小的浅碟或无边框的垫板来做搭配,以突出壶身的线条美感。有时,即使是墙角的一块石板,一把卵石,经由茶人悉心整理,也能搭建起壶的主舞台,就像佛陀脚下的莲座。

盖碗

盖碗亦称盖杯,是含盖、碗、托三件一式的茶器。清代北方流行花茶,茶汤容量较多,具保温功能的盖碗便发展起来。盖碗的口大,揭开碗盖,茶汤、叶形都能观赏得很清楚。饮时多以盖拨茶,可直接啜饮,还可以拿起杯盖,移至鼻端闻香。杯托则可以避免端茶烫手,托着杯托,使盖碗看起来雅致大方。当我们选购盖碗时,要亲自端起来试试,有时候过大的盖碗口径,手是无法负担的。同时试试盖子是否好拨动,这样在拨茶叶时,才可方便使用。

茶盅

茶盅,又名公道杯,为求能浓淡均匀地分配每一杯茶汤而名之。也有称其为“茶海”的,《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妙玉讥讽宝玉: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是什么?

选购茶盅应注意茶盅的容量要比茶壶大,因为茶盅用来混合茶汤,有时必须装入两泡茶,所以茶盅的容量要比茶壶大,以免有装不下的情形发生;茶盅的开口要选择大的,这样可方便茶壶往里注入茶汤;另外,如同茶壶一样,茶盅的出水也很重要,在倒茶至茶杯时,要考虑茶盅的出水顺畅,不会倒得到处都是。

茶杯

一杯令人感动的茶汤,是由各种微妙的因缘和合而成的,而茶杯的力量,足以改变茶汤的风味。我们用不同质地、颜色、形状、大小、高低、厚薄的杯子来品茶,茶汤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气质,有时差距大得令人惊讶。但不论什么茶,若以好的杯子来品饮,茶汤的香气、汤色、滋味,都会更加细致、丰富而迷人。

本文地址:https://www.dadaojiayuan.com/chawenhua/75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