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之兵的拼音
rén yì zhī bīng
仁义之兵的基本释义
兵: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
仁义之兵的详细解释
【解释】:兵: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仁义之兵的成语来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仁义之兵相关成语
仁义道德 仁同一视 仁至义尽 仁言利溥 卷甲束兵
仁义之兵的相似成语
第1个字是仁的成语:仁人义士、仁言利博、仁言利溥、仁浆义粟、仁至义尽、仁者能仁
第2个字是义的成语:见义必为、据义履方、见义当为、仁义之师、仗义疏财、精义入神
第3个字是之的成语:不根之论、肤受之愬、出纳之吝、鼓盆之戚、伐性之斧、人中之龙
第4个字是兵的成语:盛食厉兵、整甲缮兵、足食足兵、败将残兵、卷甲束兵、富国彊兵
仁义之兵成语接龙
兵老将骄 骄佚奢淫 淫朋密友 友风子雨 雨零星散 散带衡门 门可罗雀 雀鼠之争 争短论长 长春不老 老调重弹 弹指之间 间不容缓 缓歌缦舞 舞笔弄文 文似其人 人中之龙 龙跃鸿矫 矫枉过正 正冠李下 下愚不移 移山跨海 海立云垂 垂帘听政 政以贿成 成千论万 万箭攒心 心神不宁 宁死不屈 屈艳班香 香火因缘 缘文生义 义不反顾 顾虑重重 重气徇命 命途多舛 舛讹百出 出于意表 表里相应 应对如响 响遏行云 云中白鹤 鹤知夜半 半解一知 知法犯法 法海无边 边尘不惊 惊愚骇俗 俗不可耐 耐人咀嚼 嚼齿穿龈 龈齿弹舌 舌尖口快 快人快性 性烈如火 火烛银花 花说柳说 说千说万 万事如意 意惹情牵 牵鬼上剑 剑及履及 及宾有鱼 鱼升龙门 门墙桃李 李广未封 封金挂印 印累绶若 若合符节 节用爱民 民怨沸腾 腾空而起 起早摸黑 黑天白日 日中必昃 昃食宵衣 衣锦昼游 游闲公子 子夏悬鹑
仁义之兵的英文翻译
An army of Justice
【成语】:仁者能仁
【拼音】:rén zhě néng rén
【简拼】:rznr
【解释】:旧指有身份的人所做的事总是有理。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卖弄你仁者能仁,倚仗你身里出身。”
【示例】:都只为美貌潘安,~,一会家心中自忖,谁与俺通个殷勤。 元·白朴《东墙记》第一折
【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仁者能仁 成语接龙
【顺接】:仁丹胡须 仁为己任 仁义之兵 仁义之师 仁义君子 仁义礼智 仁义道德 仁人义士
【顺接】:残忍不仁 残暴不仁 残虐不仁 发政施仁 法外施仁 妇人之仁 观过知仁 积德累仁
【逆接】:残忍不仁 残暴不仁 残虐不仁 发政施仁 法外施仁 妇人之仁 观过知仁 积德累仁
【逆接】:仁丹胡须 仁为己任 仁义之兵 仁义之师 仁义君子 仁义礼智 仁义道德 仁人义士
[安宅正路] 比喻仁义。谓以仁居心,以义行事。
[大仁大义] 形容为人宽厚,尊崇仁义。
[含仁怀义] 指有仁义之德。
[沐仁浴义] 指受仁义的熏陶。
[槌仁提义] 指抛弃仁义。
[履仁蹈义] 履、蹈:执行。指履行仁义之道。
[重义轻财] 指看重仁义而轻视钱财。
[施仁布德] 指实行仁义,布施恩德,多行善事。亦作“施恩布德”。
[久假不归] 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绝仁弃义] 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东征西怨] 本指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后指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蹈仁履义] 遵循仁义之道。
[积德累仁] 积累功德与仁义。
[仁义之兵] 兵: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
[仁义之师] 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
[仁至义尽] 至:极,最;尽:全部用出。竭尽仁义之道。指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
[虐老兽心] 虐老:虐待老人。喻残暴凶狠而无仁义,有如野兽。
1. 带兵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四字词语 兵不血刃 兵:武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足食足兵 食:粮食;兵:武器。粮食充足,武备修整。
仁义之兵 兵: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
短兵接战 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兵行诡道 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兵车之会 春秋时齐桓公争霸,屡次与诸侯会盟,其中在鲁僖公年间的四次,齐国带有军队,你为“兵车之会”。
按兵束甲 按兵:军队停止行进。甲:铠甲,泛指武器装备。止兵不前,捆起铠甲。指解除武装,停战言降。
兵多将广 兵将众多。形容军队人员多,兵力强大。
擐甲执兵 擐:穿;兵:武器。身披铠甲,手拿武器。指准备战斗。
兵多者败 指兵卒过多的军队,常常会吃败仗,因为兵将各有所恃,号令不齐。
腹中兵甲 兵甲:即甲兵,穿着盔甲的士兵。腹中装有士兵。比喻人有雄才谋略。
潢池弄兵 潢池:积水塘;弄兵:玩弄兵器。旧时对人民起义的蔑称。也指发动兵变。
兵微将寡 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胸中甲兵 甲兵:披甲的士兵。比喻人具有军事才能。
兵未血刃 犹兵不血刃。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遣兵调将 犹调兵遣将。亦作“遣将调兵”、“遣将征兵”。
兵不污刃 犹兵不血刃。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振兵泽旅 收缴兵器,解散军队。同“振兵释旅”。
兵凶战危 指战事凶险可怕。
被甲执兵 甲:古代打仗时军人穿的护身衣服。兵:兵器。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装。
2. 兵字四字成语有哪些 兵字四字成语 :
弃甲曳兵、
草木皆兵、
兵贵神速、
残兵败将、
缓兵之计、
精兵简政、
兵不厌诈、
兵荒马乱、
穷兵黩武、
厉兵秣马、
按兵不动、
先礼后兵、
损兵折将、
骄兵必败、
招兵买马、
兵强马壮、
哀兵必胜、
老弱残兵、
兵戎相见、
短兵相接、
纸上谈兵、
天兵天将、
虾兵蟹将、
兵挫地削、
临难铸兵、
兵不血刃、
精兵强将、
整甲缮兵、
偃武櫜兵、
足食足兵
3. 带“兵”字的四字成语 草木皆兵: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坚甲利兵: 坚固的盔甲,锋利的兵器。
形容精锐的部队。老弱残兵: 原指年老没有作战能力的士兵。
现多比喻因年老体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较差的人。弃甲曳兵: 丢掉盔甲,拖着武器。
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先礼后兵: 礼:礼貌;兵:武力。
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纸上谈兵: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案甲休兵: 指停止战事,休养士卒。按甲休兵: 收拾起铠甲武器。
比喻停止军事行动。按甲寝兵: 收拾起铠甲武器。
比喻停止军事行动。败将残兵: 指战败后剩余的兵将。
同“残兵败将”。百万雄兵: 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
同“百万雄师”。被甲持兵: 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
指全副武装。被甲执兵: 甲:古代打仗时军人穿的护身衣服。
兵:兵器。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
指全副武装。杯酒释兵权: 释:解除。
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将领的兵权。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櫜甲束兵: 指脱去铠甲,收起兵器。材士练兵: 犹言勇士精兵。
赤壁鏖兵: 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
泛指激烈的战斗。草率收兵: 比喻马马虎虎、忙忙地把事情结束了。
草草收兵: 马马虎虎地就收了兵。比喻工作不负责任,不细致,不慎重。
斗而铸兵: 临到打仗才去铸造兵器。比喻行动不及时。
同“斗而铸锥”。黩武穷兵: 黩:随便,任意;穷:竭尽。
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富国强兵: 使国家富裕,军力强盛。亦作“富国强兵”。
富国强兵: 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谷马砺兵: 犹言秣马厉兵。
韩信用兵,多多益办: 比喻越多越好。同“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擐甲执兵: 擐:穿;兵:武器。身披铠甲,手拿武器。
指准备战斗。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将:统率,指挥。
比喻越多越好。潢池弄兵: 潢池:积水塘;弄兵:玩弄兵器。
旧时对人民起义的蔑称。也指发动兵变。
卷甲束兵: 卷起铠甲,收起兵器。禁攻寝兵: 指止息战事。
4. 含有兵字的四字成语大全 兵临城下,兵荒马乱,,兵不接刃,兵车之会,兵出无名,兵多将广,兵戈扰攘,兵贵神速,兵精粮足,兵拏祸结,兵强将勇,兵强马壮,兵戎相见,兵微将寡,兵未血刃,兵闻拙速,兵无常势,兵无常形,兵销革偃,兵行诡道,兵凶战危,兵在其颈哀兵必胜,按兵不动,按兵不举,按兵束甲,残兵败将,尺兵寸铁,寸兵尺铁,单兵孤城,砥兵砺伍,调乓遣将,短兵相接,风兵草甲,缓兵之计,佳兵不祥,讳乓畏刑,骄兵必败,解兵释甲,精兵简政,精兵强将,溃兵游勇,历兵秣马,历兵粟马,弄兵潢池,强兵富国,千兵万马,遣兵调将,穷乓黩武,散兵游勇,上兵伐谋,神兵天将,损兵折将,虾兵蟹将,行兵布阵。
5. 含兵字有什么四字成语 1. 将勇兵雄: 将领和士兵都英勇威武。形容军队战斗力很强
2. 纸上谭兵: 谭:同“谈”。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3. 选兵秣马: 选好兵器喂饱战马。指作好战前准备。
4. 悬兵束马: 形容险阻。同“悬车束马”。
5. 休兵罢战: 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战争。
6. 玩兵黩武: 轻率无度地使用武力。
7. 水火兵虫: 指使古书遭受损毁的四种灾害:水灾、火灾、战乱和书蠹。也泛指各种天灾人祸。
8. 束兵秣马: 犹厉兵秣马。形容准备战斗。
9. 师老兵破: 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10. 师老兵疲: 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11. 盛食厉兵: 吃饱饭,磨快兵器。比喻做好战斗准备。
12. 神兵天将: 比喻英勇善战、行动迅捷的军队。
13. 上兵伐谋: 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14. 缮甲治兵: 比喻作军事准备。亦作“缮甲厉兵”。
15. 撒豆成兵: 旧小说戏曲中所说的一种法术。
16. 穷兵极武: 动用全部兵力,肆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17. 被甲载兵: 身穿铠甲,手拿武器。指全副武装,披坚执锐
18. 秣马利兵: 秣:喂;利:锋利。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
19. 足食足兵: 食:粮食;兵:武器。粮食充足,武备修整。
20. 振兵释旅: 收缴兵器,解散军队。
21. 振兵泽旅: 收缴兵器,解散军队。同“振兵释旅”。
22. 整甲缮兵: 整顿甲胄,修理兵器。谓作好战备。
23. 足兵足食: 粮食、军备充足。
24. 偃兵修文: 停止武事,振兴文教。同“偃武修文”。
25. 偃甲息兵: 甲:古代作战时穿的护身服。兵:兵器。停止战争。
26. 偃武櫜兵: 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同“偃武息戈”。
6. 兵的四字成语是 兵不污刃、
损兵折将、
临难铸兵、
兵荒马乱、
整甲缮兵、
足食足兵、
偃武櫜兵、
历兵粟马、
厉兵粟马、
兵挫地削、
兵不由将、
骄兵必败、
励兵秣马、
败将残兵、
悬兵束马、
兵不血刃、
兵败将亡、
精兵强将、
上兵伐谋、
溃兵游勇、
讳兵畏刑、
富国强兵、
将寡兵微、
诘戎治兵、
7. 兵字的四字词语 兵贵神速
【拼音】:bīng guì shén sù
【释义】:神速:特别迅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成语】: 兵戎相见
【拼音】: bīng róng xiāng jiàn
【解释】: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出处】: 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从至正十六年起,张士诚和朱元璋兵戎相见,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
【举例造句】: 后来竟以兵戎相见,大战于百灵庙。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15章
【拼音代码】: brxj
【近义词】: 刀兵相见
8. 兵的四字成语典故 【拼音】bīng guì shén sù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在官渡之战消灭了袁绍。袁绍的儿子袁熙、袁尚带领残部投奔北方的单于蹋顿。曹操为尽早巩固北方,采纳郭嘉的建议,亲率精兵日夜兼程、出其不意地消灭蹋顿的部队。袁熙兄弟被辽东太守公孙康所杀。
【典故】兵之情主速。 《孙子·九地》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嘉言曰:‘兵贵神速。’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释义】神速:特别迅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等
【相近词】速战速决、事不宜迟
【反义词】犹豫不决、优柔寡断
【成语造句】
◎ 在五六两个月南雄至赣州间的各次战役,屡战屡胜,愈战愈勇!严重带兵坚持"兵贵神速"的作战思想,运用"快速机动"的战斗原则,常以出奇制胜而扬名于一师。
成语名称: 仁义之师 rén yì zhī shī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仁义之师】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仁义之师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仁义之师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
百科解释如下:
目录 ? 解释
? 出处
? 使用举例
? 仁义之师——宋襄公
英汉词典解释 >>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解释[回目录]
词义: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
词音:rén yì zhī shī
出处[回目录]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吾欲兴仁义之师,伐无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四海引领而望,孰不归心?”。
使用举例[回目录] 如此说来,虽然谋叛之徒,倒也忠义可嘉。本帅仁义之师,何愁杨枭不灭。★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九回
仁义之师——宋襄公[回目录]
典故 宋襄公和楚国军队在泓水之滨交战。宋兵已经安排好阵势,楚军还没有渡河。右司马向宋襄公献计道:“楚军多而宋军少,趁他们正在过河尚未列队时发动突然攻击,那么他们必败无疑。” 宋襄公说:“我听得君子讲:‘双方交战。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擒捉头发斑白的老兵,人处险地,不推他跌下深渊,人处困境,不逼他走投无路,不进攻尚未列成阵势的队伍。’现在楚军还未完全渡河,我们发动攻击,这是不道德的。还是让他们全部渡河摆好阵势后,再击鼓进攻吧。” 右司马说:“您不爱护我国的人民,让国家受到损害,难道这就讲道德了吗?” 等到楚军已渡过河来摆好了阵势,宋襄公这才下令击鼓进军,结果宋兵大败, 襄公的大腿也遭受重伤,3天后就死了。 宋襄公 仁义之师——宋襄公(?—前637)春秋时宋国国君(前650—前637)
宋襄公是个资质平平的人,宋国的实力也不强大,可是成为霸主的诱惑实在太大了。齐桓公去世后,宋襄公一心想成为霸主。公子昭来投奔他,他认为是个可利用的机会,就收留了公子昭。
周襄王十年(公元前六四二年),各国诸侯接到宋襄公通知,要护送公子昭回齐国去当国君,让诸侯派兵相助,以壮声势。大部分诸侯一见是宋襄公出面号召,没几个人理会,只有卫、曹、邾几个比宋国还小的国家派了一些人马来了。宋襄公统领四国联军杀向齐国,齐国的贵族对公子昭怀有同情之心,再加上不清楚宋军实力,就把无亏釉竖刁杀了,赶走了易牙,在边界上迎接公子昭回国。公子昭回国后当上了国君,就是齐孝公。 宋襄公为齐孝公复位出了力,自认为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是足够树立威信称霸诸侯的时候了,便想会盟诸侯,把自己的盟主地位确定。于是,宋襄公派使者去楚国和齐国,想把会盟诸侯的事先和他们商量一下,取得楚国、齐国的支持。
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六三九年)春季,宋、齐。楚三国国君相聚在齐国的鹿地。宋襄公一开始就以盟主的身份自居,认为自己是这次会议的发起人,同时又认为自己的霸位也比楚、齐国君高,盟主非已莫属。他事先末征求齐国。楚国的意见,自作主张拟了一份秋季在宋国会合诸侯,共扶周天子王室的通告,并把时间定在当年秋季。楚成王和齐孝公两人对宋襄公的这种做法很不满意,心里却不痛快。但碍于情面,还是签了字。
到了约定开会的日子,楚、陈、蔡、许、曹、郑等六国之君都来了,只有齐孝公和鲁国国君没到。在开会时,宋襄公首先说:"诸侯都来了,我们会合于此,是仿效齐桓公的做法,订立盟约,共同协助王室,停止相互间的战争,以定天下太平,各位认为如何?"楚成王说:"您说得很好,但不知这嚣主是谁来担任扩宋襄公说;"这事好办,有功的论功,无功的论爵,这里谁爵位高就让谁当盟主吧。"话音刚落,楚成王便说: "楚国早就称王,宋国虽说是公爵,但比王还低一等,所以盟主的这把交椅自然该我来坐。"说罢并不谦让,一下子就坐在盟主的位置上。宋襄公一看如意算盘落空,不禁大怒,指着楚成王的鼻子骂:"我的公爵是天子封的,普天之下谁不承认?可你那个王是自己叫的,是自封的。有什么资格做盟主?”楚成王说:"你说我这个正是假的,你把我请来干什么?”宋襄公再想争辩,只觅楚国大臣成得臣脱去长袍,露出里面穿的全身铠甲,手举一面小红旗,只一挥动,那些随楚成王而来、打扮成家仆和侍者的人纷纷脱去外衣,原来个个都是内穿铠甲。手持刺刃胸兵士。他们往台上冲来,吓得诸侯四散而逃,宋襄公被成得臣一把抓住,把他拖到楚国的车上,带他回楚国去了。后来,楚成王觉得抓了宋襄公也没什么用,就把宋襄公放回去了。
从那时起,宋襄公对楚国怀恨在心,但是由于楚国兵强马壮,也没什么办法出气。后来。宋襄公听说郑国最积极支持楚国为盟主,就想讨伐力薄国小的郑国,出出胸中恶气。过了不久。郑文公去楚国拜会楚成王。宋襄公认为是个机会,不顾公子目夷与大司马公孙固的反对,出兵伐郑。郑文公知道消息后,求救于楚成王,楚成王答应来救援郑国。
楚成王没直接去救郑国,却统领大队人马直接杀向宋国。宋襄公这下慌了手脚,顾不上攻打郑国,带领宋军星夜往国内赶。待宋军在涨水边扎好营盘,楚国的兵马也来到了对岸。公孙固对宋襄公说:“楚军到此只是为救郑国。咱们已经从郑国撤军。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咱们兵力小,不能硬拼,不如与楚国讲和算了”,宋襄公却说:"楚国虽然人强马壮。可缺乏仁义。我们虽然兵力单薄。却是仁义之师。不义之兵怎能胜过仁义之师呢?"宋襄公又特意做了一面大旗,并绣有 "仁义"二字。要用 "仁义"来战胜楚国的刀枪。
到了第二天天亮,楚军开始过河。公孙固向宋襄公说:"楚军白日渡河。明明是小看我们。等他们过到一半,我们杀过去,定能取胜。"宋襄公却指着战车上的 "仁义"之旗说:"人家连河都没渡完就打人家,那算什么仁义之师?”等到楚军全部渡完河,在河岸上布阵时。公孙固又劝宋襄公说:"趁楚军还乱哄哄地布阵,我们发动冲锋,尚可取胜。"宋襄公听到此话不由骂道:"你怎么净出歪主意!人家还没布好阵,你便去打他,那还称得上是仁义之师吗?”
宋襄公的话才说完,楚军已经布好阵,列队冲了过来。宋军看到楚军凶猛胆都吓破了,掉头便逃。宋襄公正想亲自督阵进攻,还没来得及冲向前去,便被楚军围住,身上、腿上儿处受伤。幸亏宋国的几员大将奋力冲杀。才救出他来。等他出来逃命,宋军已早逃散,粮草。兵车金部被楚军抢走,再看那杆 "仁义"大旗,早已不知丢在何处去了。宋国的百姓们对宋襄公都骂不绝口,宋襄公一瘸一拐地边走边说:"讲仁义的军队就是要以德服人,我奉仁义打仗,不能乘人之危去攻打别人!"他身边的将士们听了,都在心中暗骂宋襄公。
宋襄公虽然口口声声按 "仁义"办事,但他在会盟诸侯时当不成盟主而破口大骂时,还记得 "仁义"二字吗?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171284.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 点击此处 》
本文地址:https://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gushi/138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