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运动健身 >> 传统武术

对于截拳道的修习者 如何以武入道,忠诚地自我表达?

荆十三 2023-12-05 21:02:05

如何以武入道,忠诚地自我表达?李小龙说首先要做到“身意合一”

以形而分,形而上者谓之道,乃武学,武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乃武术,武技。

截拳道是以无限制全能科学格斗为特征的现代中华武道,孜孜以求的正是以道驭术,以简驭繁,体用不二的中华武道。

如何以武入道,忠诚地表达自我?李小龙同样习练过詠春,强调的是“身意合一”。所谓“身意合一”,即一个人身体机能,身体动作,身体表现与自身意识,精神,心灵整体流动,极致协和的一种极高的修为境界,一种回归人类“原初自由”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我表达。简言之,身意合一,合道而行,正是截拳道以武入道修行的不二法门。

微信图片_20231205203411.png

他亦多次指出截拳道区别于纯粹西方武技的重要特征,就在于它的合道而行,以武入道的中华武道的内在精神,故傅曾反复强调“截拳道的根在中国”。当下一些人仅从技理表象看到并以为截拳道纯为西洋之技的看法,纯属偏执误解。

即使纯论技理技法,身体训练,李小龙截拳道也一定是中华武道为体,西洋武技为用的一种中西融通,或基于中华武道思维方式,内在精神,对于东西方人类科学格斗本质,实践精华,训练方式加以融炼提纯而形成的一种天才创造。

李小龙曾指导我们刚柔相济的截拳道修行法门,曾举例说我们可以像练太极拳一样练习截拳道,由松柔而入,刚柔并济,身心一如。

1971年,香港,李小龙宗师接受著名《伯顿秀》皮埃尔·伯顿的采访中,曾专门对身意合一进行了阐释,指出身意合一,是武者忠诚地自我表达的基础,是通过持续训练,意到身到拳到的一种直觉化反应,本能化行动……

微信图片_20231205203423.png

李小龙代表的中国软实力:文化自信的中国人的国际正面形象,与上善若水,有容乃大,知行合一,天人和谐的中华文化符号

1986年,法国哲学家雷吉斯·德布雷 (régis debray)曾说:“摇滚乐、影像、蓝色牛仔裤、快餐、新闻网络与电视卫星所蕴藏的力量,比整个苏联红军的力量都大。”

李小龙真功夫电影1970年代初掀起的世界功夫热,对于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的产生的力量,远比苏联红军的力量都大。

苏联红军已经不存在了,而李小龙,以其文化和思想的软实力,仍在影响世界。

我们都知道李小龙是一位国际功夫电影巨星,一位格斗高手,功夫之王,但我们不知道的是,电影仅仅只是李小龙用来面向全球传播中华武道,展现中国人的尚武精神,搭建中西文化沟通桥梁,并以一己之力重塑中国人国际正面形象的传播媒介和工具,电影巨星,不过只是他实现自我宏愿的一个副产品。

李小龙,是半个世纪以来,站在世界武坛和流行文化的前沿,犀利批判和改良传武,面向世界倡导中华武道的第一人;是以中国功夫作为载体,面向世界传播中国人大道至简、上善若水、自强不息、勇者无惧哲学精神和尚武精神,充分展现中华文化自信,积极输出中华和谐价值观的第一人。

一位前无古人,尚无来者的真正的世界级中国文化的传播大师。

李小龙是世界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之一,是中华武林文武合一、知行合一的世纪榜样和精神偶像。

对于李小龙个人而言,“修练功夫的目的不是致力于击破石块或木板……我们更关心的是用它影响我们的整个思想和生活方式”。

如何自胜自律,身心双修,知行合一,文武合一,成为心灵宁静的“生活的艺术家”,是李小龙一生功夫/武道修行的终极目标,而这,才是中国功夫修行的最大的现实意义和普世价值所在。我们都知道李小龙是一位国际功夫电影巨星,一位格斗高手,功夫之王,但我们不知道的是,电影仅仅只是李小龙用来面向全球传播中华武道,展现中国人的尚武精神,搭建中西文化沟通桥梁,并以一己之力重塑中国人国际正面形象的传播媒介和工具,电影巨星,不过只是他实现自我宏愿的一个副产品。

李小龙,是半个世纪以来,站在世界武坛和流行文化的前沿,犀利批判和改良传武,面向世界倡导中华武道的第一人;是以中国功夫作为载体,面向世界传播中国人大道至简、上善若水、自强不息、勇者无惧哲学精神和尚武精神,充分展现中华文化自信,积极输出中华和谐价值观的第一人。

一位前无古人,尚无来者的真正的世界级中国文化的传播大师。

截拳道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忘掉所学的一切。

微信图片_20231206105538.png


当一个人在武技上日趋成熟,那么他的表达方式就是无形之形。这种成长,成熟的过程,就如同把冰融成可以适应各种形状的水一样。只有当一个人武技上没有了形式,他才能拥有所有的形式;只有当一个人没有了风格,他才能适应所有的风格。

修练功夫的目的不是致力于击破石块或木板……我们更关心的是用它影响我们的整个思想和生活方式。


本文地址:https://www.dadaojiayuan.com/chuantongwushu/647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