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人群养生 >> 儿童

如何防治儿童缺铁性贫血

小爱 2023-04-30 10:40:30

如何防治儿童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儿童铁缺乏的主要表现形式,对儿童健康危害很大。

从膳食营养的角度,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多摄入含铁量多、吸收率高的食物

防治儿童缺铁性贫血,必须给予充足的动物性食品。在日常饮食中,以瘦肉、猪肝、猪血等食物中铁含量较多,不仅本身铁的吸收率高,还可促进植物性食品中铁的吸收。在植物性食品中,以芝麻酱、木耳、黄豆中铁含量较丰富,可以经常食用。

增加膳食中促进铁吸收的因素

膳食中妨碍铁吸收的植酸、草酸、纤维素等成分,在日常饮食中很难除去。只能通过增加促进铁吸收的因素来提高膳食铁吸收率。维生素C主要从新鲜的绿叶蔬菜、鲜豆类和带酸味的水果中获得。每天给儿童服用一定量的维生素C丸(100毫克),也可收到防止铁缺乏的较好效果。

合理地补充铁强化食品

合理地给学龄儿童补充一些铁强化食品,也是防治铁缺乏的一种途径。我国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可以强化铁的食品有谷类、奶类、食盐和固体饮料4种,并对强化铁的量加以限制,一般强化铁的每日摄取量在10毫克左右。强化铁多用硫酸亚铁,少数用乳酸亚铁和猪血提炼血红蛋白铁。

目前市场上铁强化食品种类较多,如饼干、糖果、酱油、醋、果酱等。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儿童不能滥食铁强化食品,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而且不能长期食用。国外曾有报道,有的儿童把甜味铁片当糖果食用,造成急性铁中毒死亡。

急性铁中毒的典型症状是胃疼、呕吐、腹泻,呕吐物和腹泻物中含有血液,严重者昏迷,心脏衰竭,甚至死亡。慢性铁摄入过多的症状有皮肤色素增加、颜色变黑褐、睾丸萎缩,甚至心脏衰竭。在为儿童选择铁强化食品时,最好选择强化铁食品本身难以过量进食的食品,如谷类、食盐、酱油等。

总之,防治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增加膳食中铁的供给和吸收是主要措施,铁强化食品是辅助手段,并且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严重的缺铁性贫血儿童,应去医院诊治。

我们要怎么预防缺铁性贫血呢?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比较常见的营养性的疾病,所以应该做好预防工作。
预防主要做好卫生宣教,使家长认识到缺铁性的贫血对孩子的危害性和做好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一、应该做好喂养的指导,提倡母乳喂养,到添加辅食的时候,应该及时添加含铁丰富,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助食品,比如动物的肝脏、瘦肉、鱼肉等。
同时应该注意合理的搭配膳食,婴儿如果以牛奶喂养,必须经过加热处理,可以减少因为过敏引起的肠道失血。
第二,婴幼儿食品,比如牛奶制品、谷类制品等,可以加入适量的铁剂,进行强化。
第三,早产儿应该在两个月左右给予铁剂,预防缺铁性的贫血。我们摄入铁的这个途径就是从我们的饮食中摄入铁,那么摄入铁的这个就是我们吃的食物中是含铁的,比如说我们吃的这个瘦肉,比如说像那个红的实际上铁锈就是红的,咱们的血是红的也是因为里面有铁,凡是含有这种就比如说我们吃的瘦肉、猪肝这些都是含铁很丰富的,同时这个动物的铁就是动物的来源的铁比这个植物来源的铁要好吸收的多,所以我们还是建议这个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或者是已经出现缺铁性贫血我们从这饮食的角度来出发。怎样预防缺铁性贫血
孙雪飞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血液内科 三甲
对于缺铁性贫血的好发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好预防及保健工作,避免发生缺铁性贫血
(1)尽可能去除引起缺铁的病因:如婴幼儿、青少年和妊娠妇女等营养不足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应改善饮食,营养均衡;对于月经过多引起的贫血应调理月经;寄生虫感染者应行驱虫治疗;恶性肿瘤者应手术或放化疗,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者应积极行抑酸等治疗;
(2)预防缺铁性贫血重点应放在婴幼儿、青少年和妇女的营养保健:对婴幼儿应及早添加富含铁的食品,如蛋类、动物肝等;对青少年应纠正偏食,定期检查并治疗寄生虫感染;对孕妇、哺乳期妇女可补充铁剂;对月经期妇女应防治月经过多;做好肿瘤性疾病和慢性出血性疾病的人群防治;上述人群因尽量避免饮浓茶、咖啡等饮料,在饮食中应注意多使用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有利于铁的吸收。

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症的方法是什么?

幼儿缺铁性贫血以7个月到2岁的孩子为最高。宝宝缺铁时可导致听觉和视觉发育及学习能力下降,甚至会出现“异食癖”,喜欢吃粉笔、土块等异物。血清中铁的含量与智商成正比。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应以饮食中补铁为主。严重贫血幼儿需要在医生监护下服用铁剂。

虽然许多食物中都含有铁,但有些食物中铁却不易被吸收,如菠菜虽含铁,但草酸易与铁结合从而使铁不易被吸收。所以食物中铁的吸收率是十分重要的,动物的血红蛋白易于吸收,动物血和脏腑类食物对防治贫血有良好效果,每周至少应安排1~2次肝之类的食物,以保证宝宝有容易吸收的铁元素供应。

预防宝宝贫血的方法有哪些

宝宝贫血多为缺铁性贫血,特别见于2岁以下的宝宝,对宝宝的健康及生长发育影响较大,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宝宝贫血呢?宝宝贫血有哪些表现呢?如何预防宝宝贫血呢?欢迎参考:儿科医生说-您的宝宝贫血吗?

据统计,我国城市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为12.3%,而贫血高峰发生于6个月的婴儿。众所周知,这时的婴儿还在喝营养丰富的母乳,为啥还会发生营养性贫血?这主要是父母喂哺不当造成的。

纯母乳喂养易贫血

父母有一个普遍的误区,就是认为母乳营养全面,量又足,加上孩子不愿意换口味,于是父母就放弃了添加辅食或者只是添加少量的辅食。

殊不知,母乳含铁量很低,10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纯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孩子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就越大,据统计,实行纯母乳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43.93%。因此,父母千万不要因为母乳量足就推迟添加辅食。

牛奶鸡蛋不能补充铁质

很多父母虽然及时地给孩子添加了牛奶和鸡蛋,但孩子还是会发生贫血,原因在于牛奶鸡蛋满足不了孩子对铁质的要求。

原来,1000毫升牛奶中仅含0.5―2.0毫克铁,而1岁的孩子每天需要从食物中摄取6毫克铁。此外,牛奶中铁的吸收率很低,仅为10%;还有,牛奶不含促进铁质吸收的维生素C、铜等。

鸡蛋蛋白质含量丰富,蛋黄中的铁质含量也不低,但蛋黄中的铁处于与磷酸盐结合的状态,吸收率不高,而且蛋里的铁与蛋白结合稳定,加热也不游离,肠道吸收不了,满足不了孩子对铁的需求。

4个月后添加富铁食物

半岁的婴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贫血发生后不仅会出现食欲减退、爱哭爱闹等,还容易反复感冒,智力发育也会受损。因此,父母一定要从预防入手:首先,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应在4个月以后添加铁质强化食物,如强化米粉等;第二,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或是断了母乳的婴幼儿,建议用配方奶粉喂养;第三,要注意要添加含铁质多的食物,如肉末、肝泥等;最后,要及时补充蔬菜水果,因为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C能促进食物中铁的吸收。

宝宝为什么会贫血

铁摄人量不足:引起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原因是铁的摄入不足,正常足月出生的宝宝能妈妈体内得到一部分铁,称之为储存铁,能够满足宝宝生后4~6个月所用,但宝宝6个月后,如仍一直母乳喂养,未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再加上母乳尽管铁吸收率高,但含铁量低;会引起小的宝宝贫血。

生长发育快:婴儿期和青春期是宝宝的2个生长发育高峰,比如宝宝1岁时的体重能够达到出生体重的3倍,生长发育快对铁的需求量大,未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也容易引起宝宝贫血。

铁的丢失过多:慢性腹泻,肠道过敏引起的血便,反复感染均会造成铁的吸收减少,消耗增多,从而引起宝宝贫血,青春期的女孩月经过多也是引起这个年龄段女孩贫血的一个原因。

宝宝贫血有什么表现

宝宝体内缺铁早期可以无任何表现,但在宝宝贫血之前已经影响到了宝宝健康。

贫血的表现有:皮肤粘膜逐渐苍白,主要表现为面部,尤其是口唇,指甲部分;乏力,不爱活动;大的宝宝会说头晕,耳鸣,眼花;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并且常迁延不愈,还可反复感染;舌炎(舌头发炎)、口腔炎。少数有异食癖(如喜食泥土、墙壁灰、粉笔、煤渣等)。

此外,缺铁还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

医生如何诊断缺铁性贫血

医生会根据宝宝的喂养情况及体检结果要求宝宝做抽血检查,较为常用的检查时血常规,但有时也会做其它方面的检查。

如何预防宝宝贫血

因为母乳中铁生物利用度高,能够母乳喂养的`宝宝尽量母乳喂养,但宝宝6个月大后,由于宝宝体内的储存铁消耗殆尽,此后如继续纯母乳喂养,应及时添加富含铁的食物,如含铁的米糊,并逐渐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肉、鱼、动物肝脏、动物血、蛋黄等。

配方奶喂养的宝宝,目前的配方奶中已经含有铁,但宝宝6个月后也要及时的添加富含铁的食物,1岁以内应尽量避免单纯牛乳喂养。

大的宝宝应注意食物的均衡和营养,及时纠正挑食的习惯,多吃含铁量多、吸收率高的食物,保证足够的动物性食物和豆类食物;鼓励进食蔬菜和水果,促进肠道铁吸收。

青春期的女孩往往由于挑食、厌食和月经增多等原因易于发生缺铁性贫血;应注重青春期心理健康和咨询,加强营养,合理搭配饮食;鼓励进食蔬菜水果等,促进铁的吸收。

定期的新生儿保健及儿童保健,儿科医生会和家长详细的沟通宝宝的饮食情况,及时的发现危险因素,告诉家长如何合理正确的喂养,并会做合的检查以及时和客观发现贫血。

吃哪些食物容易补铁

鸡肝、牡蛎、牛肝、牛肉、鲔鱼(Tuna)、鸡肉、金枪鱼、蟹、猪肉、虾等。铁强化麦片、铁强化燕麦片、大豆、扁豆、铁强化谷物、黑眼豌豆(豇豆)、黑豆、豆腐、菠菜、葡萄干等。

含维生素C的食物能够促进铁的吸收,所以在同一餐中应该有荤也有素,尽量给宝宝多吃一些含丰富维生素C的水果或蔬菜。比如:番石榴、红柿子椒、猕猴桃、橙子、青椒、西柚、草莓、哈密瓜、木瓜、西兰花、西红柿、菠萝、芥兰、芒果等。

本文地址:https://www.dadaojiayuan.com/ertong/212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