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口蹄疫疫苗反应大么,口蹄疫疫苗怎么使用(猪为什么会得口蹄疫:该怎么预防和治疗.)

佚名 2024-05-24 00:29:56

口蹄疫疫苗反应大么,口蹄疫疫苗怎么使用

一、口蹄疫疫苗有哪些分类

1 传统疫苗

大多数流行口蹄疫的国家采取以计划免疫为主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口蹄疫,传统疫苗在口蹄疫预防控制中仍占主导地位。

2 活载体疫苗

活载体疫苗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通常采用非致病性微生物作载体构建重组体制备多价联苗。如疱疹病毒、腺病毒、痘病毒以及由痘病毒衍生而来的非复制型载体[3,4]。因为口蹄疫病毒是通过呼吸道感染的,而且容易形成持续感染,所以研制粘膜免疫疫苗也是重点,例如用牛的非致病性腺病毒、沙门氏菌、分枝结核杆菌作载体的活载体疫苗。

3 基因工程表达疫苗

世界许多实验室都在进行该疫苗的研究,分别用大肠埃希氏菌、酵母、杆状病毒、痘病毒、哺乳类动物细胞甚至植物表达系统生产口蹄疫病毒部分结构蛋白、全部结构蛋白和空衣壳。西班牙学者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阿根廷学者用紫花苜蓿(Alfalfa) 表达口蹄疫VP1蛋白,从植物中提取蛋白免疫动物或直接用植物饲喂动物均可诱导免疫应答,而且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但效力提高不明显,仍在积极探索。

4 空病毒衣壳蛋白疫苗

空病毒衣壳蛋白疫苗[5]是含有全病毒所有的蛋白抗原位点但缺少病毒核酸的一种新型疫苗。由于缺少核酸的病毒衣壳蛋白疫苗不能产生病毒的非结构蛋白,因此应用这种疫苗免疫动物,可以利用现有的诊断病毒非结构蛋白的血清学方法简便地区分出免疫动物和感染动物。在大肠杆菌和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所获得的FMDV衣壳虽然能提供一些保护,但是还没有达到灭活病毒所产生的保护效果,其主要原因是全病毒FMDV衣壳的表达产量不高。为了提高表达和投放空衣壳蛋白的效率,也有利用腺病毒的报道,其攻毒实验也证明具有一定的保护效果。

5 新型的弱毒疫苗

传统的弱毒疫苗是将强毒毒株反复在非易感动物(如小鼠、兔和鸡胚)身上传代,直到病毒对牛的毒力减弱为止。虽然应用弱毒口蹄疫疫苗确实能达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力,但也有发现,对某种动物不易感的弱毒疫苗,对其他种的偶蹄动物易感。另外,要获得毒力弱而免疫原性良好的弱毒毒株非常困难,而且即使获得了理想的弱毒毒株,该毒株也存在毒力返强的风险。近年,已研究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突变病毒基因组或删除病毒某一蛋白编码区来获得弱毒疫苗的方法,但应用这种疫苗的最大问题是FMDV可能在选择压力下产生能利用机体其他受体进入宿主细胞的变异株。

6 DNA疫苗

这方面的研究是90年代才开始的,被誉为疫苗生物技术的第三次革命。美国梅岛动物病毒研究所在口蹄疫DNA 疫苗研究中作了大量工作,构建了不同基因组合的DNA疫苗,通过小鼠和猪体试验,显示较好的效果,国内尹革芬等[6]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DNA疫苗因具有抗原性强、能激发机体的全面免疫应答等优点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其免疫效果不及灭活苗。因此,研究者们纷纷探究增加免疫效果的各种方法,如选择合适的载体系统、联合免疫、佐剂的应用等等。

二、口蹄疫疫苗的使用方法

预防口蹄疫的疫苗有牛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牛羊口蹄疫O型鼠化弱毒疫苗等。其具体的应用为:

(1)牛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系选择抗原谱广、抗原性和免疫原性良好的牛源强毒OA/58为毒种,接种于BHK-21传代细胞系单层培养,制备病毒抗原,经二乙烯亚胺(BEI)灭活,加矿物油佐剂制成的乳剂疫苗。为略带粉红色或乳白色的粘滞性液体。用于各种年龄的黄牛、水牛、奶牛、牦牛预防接种和紧急接种,免疫持续期为6个月。成年牛肌肉注射3毫升,1岁以下犊牛肌肉注射2毫升。本品应防止冻结。在4~8℃条件下贮存,有效期为10个月。

(2)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系用猪源强毒接种BHK-21或IBRS-2细胞单层,收获细胞毒液,经二乙烯亚胺(BEI)灭活,与油佐剂混合乳化制成。为乳白色或淡红色粘滞性乳状液,经贮存后允许液面上有少量油,瓶底有微量水(分别不得超过1/10),摇之即呈均匀乳状液。用于预防猪O型口蹄疫,免疫持续期6个月。疫苗注射前充分摇匀,猪耳根后肌肉注射,体重10~25公斤注射2毫升;25公斤以上注射3毫升。注意疫苗应在10℃以下冷藏包装运送。本品保存于2~10℃冷库,有效期为1年。

(3)口蹄疫O型鼠化弱毒活疫苗系用口蹄疫O型鼠化弱毒株接种乳兔,收获含毒组织并磨碎,将病毒浸出液加入等量甘油制成。为暗赤色液体。静置后,瓶底有部分沉淀;振摇后,呈均匀的混悬液。用于预防1岁以上的黄牛、牦牛和4个月以上的绵羊、山羊O型口蹄疫。牛肌肉注射2毫升,羊皮下注射1毫升,免疫持续期6~8个月。本品不能用于猪、奶牛、水牛。在-12℃以下保存,有效期为1年;在2~6℃保存为5个月;在20~22℃保存为7天。

三、口蹄疫疫苗有哪些使用误区

技术操作规范上的错误 有些防疫者注射部位不准确,应是肌肉注射,不可注入脂肪层或皮下,甚至针头与皮肤表面没有保持45度,易造成肿块。

剂量标准化的错误 某些防疫者按动物剂量标准注射时,没有对个别动物,因品种、个体、营养水平的差异减少剂量,而是盲目地追求“剂量标准化”,这样造成了疫苗过敏反应现象。

防疫者的工作失误 粗心的畜主没有注意到动物近期状况,把患病潜伏期的动物误认是健康动物。一些防疫者过分听信畜主的话,没有进行临床诊断就开始注射,从而加重了病情的恶化,甚至导致死亡。

防疫者缺乏宣传工作 防疫者不但要给动物注射疫苗,而且还要给畜主宣传注射后应注意的事项。可有些防疫者把宣传工作忽视了。如畜主看到出现免疫反应症状后,不仔细观察,不及时与防疫者联系,而去找附近非正规人员,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对高龄孕畜粗暴注射 有些防疫者对高龄孕畜注射没有做到轻柔、小心,而是动作粗暴,这样极易造成孕畜流产。

四、口蹄疫疫苗的注意事项

1.口蹄疫疫苗是一种灭活苗,是防治口蹄疫的发生、流行最主要的武器之一。但还存在一些缺陷,一般只能诱发短期免疫,即4个月。

2.选择使用有效疫苗。防疫接种前,要先鉴别疫苗是否过期、失效,效价是否高,疫苗瓶是否有裂损。如遇破乳或超过规定量的分层(1/10)则不能使用。

3.疫苗当天开启当天用完。疫苗入库应做好记录,使用时采取“先入先用”的原则。每瓶疫苗启用后,瓶内剩余疫苗用蜡封闭针孔于2℃~8℃储存,超过24小时不可再用。

4.器械消毒。接种用所有器械,如注射器等,用温热方法高压灭菌或用洁净水加热煮沸消毒至少15分钟。严禁使用化学方法消毒。

5.动物免疫要求。免疫前应了解接种动物品种、健康状况、病史及免疫史,凡有病、瘦弱、临产母畜(10天~15天)不应接种,待病畜康复、母畜产后再按规定补针。

6.善后处理。使用疫苗后,所有疫苗包装,如疫苗瓶、使用过的酒精棉球、碘酊棉,要集中销毁。散乱在畜舍中会成为病原的来源。

7.饲养管理。接种疫苗前后2日~3日不要投喂抗生素,在饲料中,复合维生素用量提高5%,连用1周。

防治口蹄疫疫苗反应的措施

1.接种后,少数动物因品种、个体状况,可能出现疫苗反应,应加强观察,及时用肾上腺素或其他办法治疗,以减少损失。

2.接种后的养殖户(场),应在畜舍内外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工作,坚持1周。

3.凡曾接触过病畜的人员,应在更换衣服、鞋帽和必要的消毒后,方可参与疫苗注射。

4.接种动物,应休息1天~2天。

5.接种高龄孕畜或瘦弱动物,应做到一观察、二诊断、三注射。

猪为什么会得口蹄疫:该怎么预防和治疗.

(一) 综述 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特征为口腔粘膜、鼻吻部、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糜烂,严重时蹄壳脱落,跛行、不能站立。 口蹄疫的发病率很高,传染快,流行面积大,对仔猪可引起大批死亡。成畜死亡率不高。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以及皮肤和粘膜感染、人工输精等直接或间接传播。另外,鸟类、鼠类、昆虫等也能机械性传播而发病。病猪和待毒猪是最主要的直接传染源;病猪的粪、尿、乳、呼出的气、唾液、污染的精液、肉、毛、内脏等,以及污染的猪舍、饲料、水、饲养工具都可有病毒存活,成为间接传染源。牛、羊、猪、驼可互相传染,但也有牛羊感染而猪不感染;也有猪感染而牛羊不感染的情况。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春秋季多发,多在秋季开始,冬季加剧,春节减缓。发病方式有蔓延式和跳跃式两种,还有呈2~3年一次的周期性流行。 (二) 临症 潜伏期短,高热(40~410C),食欲、精神不振。 蹄冠、蹄叉、蹄踵等部位发红、发热、敏感,后在病猪的口腔、齿龈、舌面、鼻镜、乳房也可见米粒大的水泡或融合呈大水泡和糜烂斑。水泡内的液体初期呈淡黄色,以后变成粉红色。水泡自行破裂后形成鲜红色烂斑,表面渗出一层淡黄色渗出物,干燥后形成黄色痂皮。如无感染, 1周左右结痂痊愈;有感染的糜烂、溃疡,严重时蹄壳脱落,常卧地 ,跛行。 多取良性经过,大猪很少死亡。初生仔猪常因急性心肌炎和急性胃肠炎而突然死亡。病死率可达60~80%。在临床上与猪水庖病(病源为猪水疱病病毒)、猪水疱(病源为猪水疱性疹病毒)、猪水疱性口炎(病源为猪水疱性口炎病毒)、猪痘(病源为猪痘病毒、痘苗病毒)难以区别。 (三) 病理 蹄部、口腔、鼻端、乳房等水泡、溃疡、烂斑。 咽喉、气管、支气管也有烂斑和溃疡,小肠、大肠出血性炎症。 仔猪心包膜弥漫性出血,心肌切面淡黄相间似虎纹,俗称“虎斑心”。 (四) 防治 预防: 1. 平时注意加强检疫,严密监视疫情动态; 2. 不从疫区进猪与其它易感动物的畜产品;病愈之后仍然带毒和排毒(尿排),一般可超过150天。 3.疫区与受威胁区域定期注射疫苗接种。口蹄疫病毒共分七个血清型:A、C、O、南非一、二、三型(分别称为SAT1、 SAT2、SAT3型)和亚洲Ι型。每个型下面又分亚型,巳知有80个以上亚型。我国的病毒型为A、C、O和亚洲Ι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即各型之间不能相互免疫。无论猪、牛、羊、驼都是这七个血清型。是甚么型引起的必需用该型苗才能起免疫作用。所以注前要诊断清楚病毒类型。但己病的不能打。注苗时如发生过敏反应,要急时注射肾上腺素1ml进行抢救。 4.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生,增强畜群的抵抗力。 5.发现疫情后应及时上报疫请;瞒报要遭罚款。 6.严格执行封锁隔离措施;病群销毁死尸(因该病为病毒所致,故无特效疗法,加之传染快,故国家要求一律捕杀)。猪场的猪舍、用具、运输工具彻底消毒;本病毒对酸非常敏感,当pH为5.0时,1秒中即可灭活90%,在PH5.5时则要1分钟才可杀灭90%,故可用醋精蒸气消毒空气。对碱亦十分敏感。畜舍常用2%氢氧化钠或2%氢氧化钾、4%碳酸钠、1~2%甲醛液、30%草木灰、0.2%~0.5%的过氧乙酸溶液、5%的次氯酸钠、5%氨水、0.1%的灭菌净溶液等均是良好的消毒剂。均可用来消毒。不怕干燥,在自然条件下,含病毒的组织与污染的饲料、饲草、皮毛及土壤可保持传染性在数周至数月之久。粪便中的病毒,地温暖的季节,可以存活29~33天,在冻结条件下可以越冬,但高温和阳光直射对病毒有杀灭作用。在直射阳光下,1小时能够杀死。350C要2天。 在使用活力99生酵剂发酵糟渣喂猪、或用保健液喂猪的养殖户中,口蹄疫发生率非常少,甚至在周围有口蹄疫情的情况下也极少发生,这也是因为发酵饲料中含有大量乳酸所导致的对口蹄疫病毒抑制的现象。 新鲜牛奶中的病毒在37℃时可以存活12小时,以后随着发酵产酸而消灭,在酸奶中的病毒则迅速杀灭。 食盐对本病毒无杀灭作用,所以在腌肉中仍然存在病毒;在肉品中于10~12℃经24小时、或在4~8℃经24~48小时,由于肉品自然发酵产乳酸使PH下降到5.3~5.7时,则可杀灭其中的口蹄疫病毒,这也是喂大量活力99发酵饲料无口蹄疫病毒病的原因之一;但骨髓和淋巴结不易产酸,故位于其内的病毒常不被杀灭,成为废弃物中很危险的传染来源。 其它如来苏几、酒精、石炭酸、乙醚都不行。 7.对疫区内健康猪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己病的不能接种)。 治疗: 1.对发病猪要加强饲养与护理:主要是加强营养,煮点猪喜欢吃的如绿豆稀粥,麦麸稀粥米汤等食物,保暖、铺软垫料,多饮水。保持猪舍清洁、通风、干燥、暖和。因大猪死亡率低,有可能好过来,但必需对其它未病猪打疫苗,否则后果严重。妊娠母猪打苗时,可能引起流产,同时可出现其它过敏反应(立即注射肾上腺素1ml),但也应打,否则更危险。如泌乳母猪得了病,对乳猪可通过奶获得免疫,乳猪当时不能打苗,患病母猪更不能打,只要泌乳母猪活下来,乳猪不会有大问题,等断奶后再给断奶仔猪打苗,因活下来的母猪会继续从尿中排毒,传染仔猪。 2.对水疱破后的猪,对破溃面用0.1%高锰酸钾或2%硼酸、或2%明矾水洗净,再涂1%紫药水或5%碘甘油(5%碘酊和等量甘油制成) 3.蹄部破溃的用0.1%高锰酸钾或2%硼酸、或3%煤酚皂溶液清洗干净,再涂1%紫药水或青霉素软膏。出局部治疗外,可用强心剂和补剂 如安那、如葡萄糖盐水等。 4.对病猪可注射口蹄疫病猪痊愈后4周的血清或全血,新生仔猪每头2~3ml,每日1次,连用2-3天,预防和治疗效果均很好。 5.大猪用黄连30g,黄柏30g,黄芩45g,蒲公英60g 地丁50g 板蓝根50g 大青叶100g,以上药为一剂,一天量。6碗水煎至3碗,分3次灌服。小猪酌减。 6.注射口蹄康( 防治动物口蹄疫):主要含鱼腥草注射液。 7.给仔猪肌注干扰素:从第一针开始,分别间隔1、2、3、4、5天 最后第六针同时肌注疫苗。有人试过多次, 效果不错。用排疫肽(免疫球蛋白,250斤体重/瓶 )+特福(转移因子,500斤体重/瓶) 第一天打一针 第三天再打一针 。 8.为防止合病感染,可注射抗生素或磺胺类药。即抗生素或磺胺类药本身对口蹄疫病毒无任何作用,只起到防止再发生别的感染病。抗菌素有阿普拉霉素、头孢噻呋、羟氨苄青霉素、喹诺酮、甲磺酸培氟沙星等。对症高烧的治疗药物有地塞米松、安乃近(猪肌内注射1~3g)等。另外,用结晶樟脑口服 大猪每天两次 每次五到八克 可收良效。 (五)猪口蹄疫疫苗:注射普通疫苗应注意 1.口蹄疫疫苗的特性:疫苗应为乳状液,允许有少量油相析出或乳状液柱分层,若遇此可轻轻振摇,使乳状液恢复均匀后使用。若遇破乳或超过规定的分层(水相泌出按规程规定不能超过1/10)则不能使用。疫苗应在2-8℃下避光保存,严防冻结。 2.口蹄疫疫苗的使用方法 :口蹄疫苗宜耳后肌肉注射,2-4周龄猪应使用2.5厘米长的16号针头,4周龄以上猪使用4厘米长的18号针头。 3.口蹄疫疫苗的用量:猪使用“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时,其用量为体重50公斤以上猪只每头耳后肌肉注射3毫升,体重25-50公斤猪只每头肌肉注射2毫升,体重10-25公斤猪只每头肌肉注射1毫升。另有BEI(二乙烯亚脂)灭活油佐剂苗,也可使用。其它型,根据说明书使用。 4.使用疫苗时的注意事项: ⑴严格按照疫苗要求的操作规程进行,对有病,瘦弱,临产(10-15天)或吃奶的,不足月龄的牲畜不予注射,待病畜康复,母猪产后或乳猪断奶后再按规程补注。接种动物应处于休息、安静条件下并保持清洁干净。非疫区的牲畜,于注射后28天方可运输。 ⑵疫苗注射前要充分摇均,瓶口消毒后再启封。启封后的疫苗最好当天用完,未用完的要用蜡封闭针孔贮存2~8℃处,可第二天用,第二天用不完的疫苗不可再用,以免发生失效或引起牲畜不良反应。 ⑶注射器和针头应洁净,并用湿热方法高压灭菌或用洁净水加热煮沸消毒法消毒至少15分钟,不可使用化学方法消毒;接种时针头逐头更换,要一畜一个针头。更不得一只注射器供两种疫苗混用。 ⑷疫苗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低温并避免日光直射;注射部位剪毛后用70%-75%酒精棉或碘酊擦净消毒,再用挤干的酒精棉擦干消毒部位;疫苗必须注入肌肉内,不要过浅;切不可注入脂肪或皮下。若注射剂量大,最好分点注射。 ⑸注射疫苗后要注意观察畜体的变化,由于个体的差异,有的牲畜可能出现减食,呕吐,轻度体温反应,这为正常现象,一般2~3天便可自愈;如出现呼吸困难,循环障碍,畜体僵直或休克,要立即注射肾上腺素解救。对因注射肾上腺素发生过敏反应出现假死,僵直,休克的牲畜应及时抢救,对症治疗。 ⑹需要注意的是注射口蹄疫疫苗同时,不能注射其它疫苗。 ⑺注射口蹄疫疫苗的人员要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等药品,以防不测。接种后加强对动物的饲养管理。停食或减食1-2天属正常反应。少数牲畜因品种、个体状况原因可能出现疫苗过敏反应,应加强观察,及时用肾上腺素(大中猪1ml)或其它办法急救治疗,以减少损失。 5.接受免疫后免疫期6个月。猪得了口蹄疫经过消毒处理自然康复14天获得抗体,28天最高,免疫期长一点,6个月以上。 6.母猪在怀孕后期注射O型口蹄疫油乳剂灭活苗,有时会造成流产或死胎。 免疫:育肥猪,生后30~40日龄首免,肌注,后海穴注射;60~70日龄二免,肌注,后海穴注射。 种公猪,每年2次。种母猪,分娩前1.5个月接种。 乳猪断奶后首免:猪瘟+口蹄疫的免疫接种 50-60日龄,猪瘟+口蹄疫的二免 70-80日龄,口蹄疫三免。 接种后的猪如仍受感染,为疫苗问题:或失效,或病毒类型不对。 (六)注射口蹄疫疫苗常出现过敏反应,轻者10多分钟后精神沉郁,厌食,呕吐,腹泻,体温升高,耳尖发凉。重者立即迅速发病,全身由红转紫,呼吸加快,大声尖叫,骨骼肌痉挛,唾液腺分泌增加,呼吸困难,患畜僵直或休克,循环衰竭而猝死。在牲畜注射口蹄疫疫苗发生过敏反应时,如解救及时,措施得当,可避免牲畜发生死亡。 解救措施 1. 注射肾上腺素 当牲畜注射口蹄疫疫苗发生过敏反应时,应立即注射肾上腺素1ml进行解救,过敏的牲畜能很快得到缓解,并慢慢恢复正常。因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系统作用强烈,能加强心缩,加快心率,收缩血管,导致血压急剧上升。肾上腺素常常用于急救,溺水,麻醉过深,急性心力衰竭的心跳减弱或骤停和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对内脏,皮肤和粘膜血管产生收缩作用,对横纹肌血管产生舒张作用,有利于机体应付紧急状况。如不行,视病情缓解程度,20分钟后可以重复注射相同剂量一次; 2.强制人工呼吸 当牲畜注射口蹄疫疫苗发生休克来不急注射肾上腺素时,可采用强制人工呼吸方法进行解救。首先将患畜放在平坦的地方,使其侧卧,然后用拳击打其心脏处1~2次,以使心脏起动,紧接着用手掌平放在患畜肺部用力向下按压,按压速度和呼吸速度相同,直至患畜能自主呼吸时为宜。 3对最急性型反应:建议迅速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5毫克,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非那根)500毫克;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30毫克(孕畜不用)。

本文地址:https://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824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