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历史典故

荆轲刺秦王

佚名 2023-06-11 20:46:02

荆轲刺秦王

秦王政重用尉缭,一心想统一中原,不断向各国进攻。他拆散了燕国和赵国的联盟,使燕国丢了好几座城。

燕国的太子丹原来留在秦国当人质,他见秦王政决心兼并列国,又夺去了燕国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国。他恨透了秦国,一心要替燕国报仇。但他既不操练兵马,也不打算联络诸侯共同抗秦,却把燕国的命运寄托在刺客身上。他把家产全拿出来,找寻能刺秦王政的人。

后来,太子丹物色到了一个很有本领的勇士,名叫荆轲。他把荆轲收在门下当上宾,把自己的车马给荆轲坐,自己的饭食、衣服让荆轲一起享用。荆轲当然很感激太子丹。

公元前230年,秦国灭了韩国;过了两年,秦国大将王翦(音jiān)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一直向北进军,逼近了燕国。

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荆轲。太子丹说:“拿兵力去对付秦国,简直像拿鸡蛋去砸石头;要联合各国合纵抗秦,看来也办不到了。我想,派一位勇士,打扮成使者去见秦王,挨近秦王身边,逼他退还诸侯的土地。秦王要是答应了最好,要是不答应,就把他刺死。您看行不行?”

荆轲说:“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边,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们是向他求和去的。听说秦王早想得到燕国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县一带)。还有秦国将军樊于期,现在流亡在燕国,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他。我要是能拿着樊将军的头和督亢的地图去献给秦王,他一定会接见我。这样,我就可以对付他了。”

太子丹感到为难,说:“督亢的地图好办;樊将军受秦国迫害来投奔我,我怎么忍心伤害他呢?”

荆轲知道太子丹心里不忍,就私下去找樊于期,跟樊于期说:“我有一个主意,能帮助燕国解除祸患,还能替将军报仇,可就是说不出口。”

樊于期连忙说:“什么主意,你快说啊!”

荆轲说:“我决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见不到秦王的面。现在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你,如果我能够带着你的头颅去献给他,他准能接见我。”

樊于期说:“好,你就拿去吧!”说着,就拔出宝剑,抹脖子自杀了。

太子丹事前准备了一把锋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药煮炼过。谁只要被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会立刻气绝身死。他把这把匕首送给荆轲,作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个年才十三岁的勇士秦舞阳,做荆轲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荆轲从燕国出发到咸阳去。太子丹和少数宾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县)边送别。临行的时候,荆轲给大家唱了一首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大家听了他悲壮的歌声,都伤心得流下眼泪。荆轲拉着秦舞阳跳上车,头也不回地走了。

荆轲到了咸阳。秦王政一听燕国派使者把樊于期的头颅和督亢的地图都送来了,十分高兴,就命令在咸阳宫接见荆轲。

朝见的仪式开始了。荆轲捧着装了樊于期头颅的盒子,秦舞阳捧着督亢的地图,一步步走上秦国朝堂的台阶。

秦舞阳一见秦国朝堂那副威严样子,不由得害怕得发起抖来。

秦王政左右的侍卫一见,吆喝了一声,说:“使者干么变了脸色?”

荆轲回头一瞧,果然见秦舞阳的脸又青又白,就赔笑对秦王说:“粗野的人,从来没见过大王的威严,免不了有点害怕,请大王原谅。”

秦王政毕竟有点怀疑,对荆轲说:“叫秦舞阳把地图给你,你一个人上来吧。”

荆轲从秦舞阳手里接过地图,捧着木匣上去,献给秦王政。秦王政打开木匣,果然是樊于期的头颅。秦王政又叫荆轲拿地图来。荆轲把一卷地图慢慢打开,到地图全都打开时,荆轲预先卷在地图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来了。

秦王政一见,惊得跳了起来。

荆轲连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扎过去。

秦王政使劲地向后一转身,把那只袖子挣断了。他跳过旁边的屏风,刚要往外跑。荆轲拿着匕首追了上来,秦王政一见跑不了,就绕着朝堂上的大铜柱子跑。荆轲紧紧地逼着。

两个人像走马灯似地直转悠。

旁边虽然有许多官员,但是都手无寸铁;台阶下的武士,按秦国的规矩,没有秦王命令是不准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无主,也没有人召台下的武士。

官员中有个伺候秦王政的医生,急中生智,拿起手里的药袋对准荆轲扔了过去。荆轲用手一扬,那只药袋就飞到一边去了。

就在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宝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

荆轲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过去。秦王政往右边只一闪,那把匕首就从他耳边飞过去,打在铜柱子上,“嘣”的一声,直迸火星儿。

秦王政见荆轲手里没有武器,又上前向荆轲砍了几剑。荆轲身上受了八处剑伤,自己知道已经失败,苦笑着说:“我没有早下手,本来是想先逼你退还燕国的土地。”

这时候,侍从的武士已经一起赶上殿来,结果了荆轲的性命。台阶下的那个秦舞阳,也早就给武士们杀了。

荆轲刺秦是什么故事

问题一:荆轲刺秦是什么故事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死。
秦将王翦(jiǎn)破赵,虏赵王(1),尽收其地,进兵北略(2)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3)曰:“秦兵旦暮渡易水(4),则虽欲长侍(5)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6)。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7)。夫今樊将军(8),秦王购之金千斤(9),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10)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11)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12)!”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fán wū jī),曰:“秦之遇(13)将军,可谓深(14)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15)。今闻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16)”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善(17)见臣。臣左手把(18)其袖,而右手L(zhèn)(19)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20)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tǎn)扼(è)腕而进(21)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fǔ)心(22)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chéng)(23)樊於期之首,函封之(24)。
荆轲刺秦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25)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 淬(cuì)之(26)。以试人,血濡(rú)缕(27),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即秦舞阳,说法不一,在史记中为“秦舞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wǔ)视(28)。乃令秦武阳为副(29)。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30),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31)。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 叱(chì)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2)!今提一匕首入不测(33)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34)!”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35)。高渐离(36)击筑,荆轲和(hè)而歌,为变徵(zhǐ)之声(37),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38),士皆 _(chēn)目(39),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40)。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41),厚遗(wèi)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42)。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43)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44)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45),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46)。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47)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48)。”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49)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50)。至陛(51)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52),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shè),愿大王少假借之(53),使毕使于前(54)。”秦王......>>

问题二:荆轲的历史故事是什么? 早年经历 传说荆轲本是齐国庆氏的后裔,后迁居卫国,始改姓荆。荆轲喜爱读书、击剑,凭借着剑术游说卫元君,卫元君没有任用他。此后秦国攻打魏国,设置了东郡,把卫元君的旁支亲属迁移到野王。荆轲漫游曾路经榆次,与盖聂谈论剑术,盖聂对他怒目而视。荆轲出去以后,有人劝盖聂再把荆轲叫回来。盖聂说:“刚才我和他谈论剑术,他谈的有不甚得当的地方,我用眼瞪了他;去找找看吧,我用眼瞪他,他应该走了,不敢再留在这里了。”派人到荆轲住处询问房东,荆轲已乘车离开榆次了。派去的人回来报告,盖聂说:“本来就该走了,刚才我用眼睛瞪他,他害怕了。”荆轲漫游邯郸,鲁句践跟荆轲士博戏,争执博局的路数,鲁句践发怒呵斥他,荆轲却默无声息地逃走了,于是不再见面。[2] 燕市高歌 荆轲到燕国以后,和当地的狗屠夫及擅长击筑的高渐离结交,成为知己。荆轲特别好饮酒,天天和那个宰狗的屠夫及高渐离在燕市上喝酒,喝得似醉非醉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和着拍节在街市上唱歌,相互娱乐,不一会儿又相互哭泣,身旁像没有人的样子。荆轲虽说混在酒徒中,可以他的为人却深沉稳重,喜欢读书;他游历过的诸侯各国,都是与当地贤士豪杰德高望众的人相结交。他到燕国后,燕国隐士田光也友好地对待他,知道他不是平庸的人。[3] 好友举荐 过了不久,在秦国做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了燕国。他看到秦国将要吞并六国,惟恐灾祸来临,心里十分忧虑,于是请教他的老师鞠武。鞠武回答说:“秦国的土地遍天下,威胁到韩国、魏国、赵国。它北面有甘泉、谷口坚固险要的地势,南面有泾河、渭水流域肥沃的土地,据有富饶的巴郡、汉中地区,右边有陇、蜀崇山峻岭为屏障,左边有肴山、函谷关做要塞,人口众多而士兵训练有素,武器装备绰绰有余。有意图向外扩张,那么长城以南,易水以北就没有安稳的地方了。为什么您还因为被欺侮的怨恨,要去触动秦王的逆鳞呢!”太子丹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怎么办呢?”鞠武回答说:“让我进一步考虑考虑。”[4] 过了一些时候,樊於期从秦国逃到燕国,太子丹收留了他。鞠武规劝说:“不行。秦王本来就很凶暴,再积怒到燕国,这就足以叫人担惊害怕了,又何况他听到樊将军住在这里呢?这叫作‘把肉放置在饿虎经过的小路上’啊,祸患一定不可挽救!即使有管仲、晏婴,也不能为您出谋划策了.希望您赶快送樊将军到匈奴去,以消除秦国攻打我们的借口。请您向西与三晋结盟,向南连络齐、楚,向北与单于和好,然后就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了。”太子丹说:“老师的计划,需要的时间太长了,我的心里忧闷烦乱,恐怕连片刻也等不及了。况且并非单单因为这个缘故,樊将军在天下已是穷途末路,投奔于我,我总不能因为迫于 *** 的秦国而抛弃我所同情的朋友,把他送到匈奴去这应当是我生命完结的时刻。希望老师另考虑别的办法。”鞠武说:“选择危险的行动想求得安全,制造祸患而祈请幸福,计谋浅薄而怨恨深重,为了结交一个新朋友,而不顾国家的大祸患,这就是所说的‘积蓄仇怨而助祸患’了。拿大雁的羽毛放在炉炭上一下子就烧光了。何况是雕鸷一样凶猛的秦国,对燕国发泄仇恨残暴的怒气,难道用得着说吗!燕国有位田光先生,他这个人智谋深邃而勇敢沉着,可以和他商量。”太子丹说:“希望通过老师而得以结交田先生,可以吗?”鞠武说:“遵命。”鞠武便出去拜会田光,说:“太子希望跟田先生一同谋划国事。”田光说:“谨领教。”就前去拜访太子丹。[5] 太子丹上前迎接,倒退着走为田光引路,跪下来拂拭座位给田光让坐。田光坐稳后,左右没别人,太子丹离开自己的座位向田光请教说:“燕国与秦国誓不两立,希望先生留意。”田光说:“我听说骐骥盛壮的时候,一日可奔驰千里,等到它衰老了,就是劣等马......>>

问题三:有关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二二七年。这时候,秦国大军大举东进,所向披靡,山东六国风雨飘摇,朝不谋夕⑴。燕太子丹面对这个严重局势,深感力绌计穷。军事政治外交诸般手段大概都难救燃眉之急了,又不愿意坐待灭亡(难道他应该坐待灭亡么!)终于想到了行刺。他想得很天真:无论是生劫或刺死秦王,都可以使大局顿时改观。其实,这只不过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存侥幸于万一罢了。荆轲说:“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除了一般的谦让和点出任务的艰巨性以外,把行刺看成“国之大事”这一点最重要,它说清了荆轲对这个计划的思想认识,强调了行为的根本目的和这个目的的正义性和严肃性.为了取得秦王的信任,争取一个能够接近秦王便于行刺的机会,荆轲做了细心的准备,一是要了“督亢之地图”,二是要了樊于期的首级(加上田光的自杀,尚未出发就赔进了两条人命,代价是高昂的,古人的某些道德志操观念,对于我们是有些隔膜了,不必细论)为了行刺的成功,他还要等待一个得力助手。可惜,急不可耐的太子丹催他上路,“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一句话把荆轲激怒了。大凡这种人,最讲究一诺千金,把信用看得比性命还要紧,“岂无意哉”简直等于说:您翻悔了么?就荆轲来说,对人格尊严的侮辱,莫甚于此!又可惜,平素懂得隐忍、不争意气的荆轲,在这个节骨眼上竟不能自制,一怒之下,带着个不中用的秦武阳走了(后来秦武阳果然误了事)。容不得别人对他的品格的半点怀疑,一时间忘了“国之大事”不能意气用事的,是荆轲;明知道这么走法是“往而不反”,却斩钉截铁地说“请辞决矣”的,也是荆轲。人的性情脾气,就是这么复杂。易水饯别,大约是秋天吧。“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是丧服,它暗示着国破家亡的大难就在眼前,它暗示着荆轲的一去难返,这情景是多么凄楚!“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古人说,变徵为商,其音悲。沉痛悲凉的歌声深深打动了送行的人们,“士皆垂泪涕泣”。他们早就把保存国家,保全自己的一线希望系在荆轲的那把匕首上了。荆轲完全了解他们的心情,于是进而“为慷慨羽声”,明确地表示了必死的决心: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羽声,其音怒。这激昂而愤怒的歌声,在萧瑟的秋风中回荡,在呜咽的秋水上回荡,然后如一腔热血,洒向这白衣冠群中,使在场的人们由“垂泪涕泣”变得_目怒视,发上指冠。荆轲这个普通的血肉之躯的精神力量,竟能如此震撼人心。送行者和被送者的情绪,相互感染,如风水相激,很快推向 ***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问题四:荆轲刺秦的故事梗概!!! 秦欲灭燕,燕太子丹募勇士荆轲刺秦王以求自保。
荆轲与燕勇士秦舞阳共入秦宫,舞阳色变,秦王警觉。
图穷匕见之时,荆轲一刺不中,秦王绕柱而走,荆轲被杀。
秦王灭燕。

问题五:荆轲刺秦王后发生的故事 燕王杀太子丹 秦灭燕

问题六:荆轲刺秦王的完整故事情节 西元前3世纪的中国,为群雄各踞的战国时代,雄心壮志的秦王嬴政汲汲营营于统一天下的大业。
当时燕国为嬴政的心腹大患,为帮助他早日完成统一霸业,嬴政的青梅竹马赵姬于是冒险至敌对的燕国卧底,假意策动刺杀嬴政的计划。
如此一来,一旦东窗事发,秦国便有出兵攻打燕国的名目。但是在这个计谋得逞之前,嬴政发现了关于自己身世的秘密:嬴政并非先王的亲生儿子,他的生父事实上是当时的宰相吕不韦。
嬴政知道后又恼又怒,将生父吕不韦赐死,母后流放异地。为了永绝后患,于是欲将所有知道这个惊人秘密的人赶尽杀绝。因此,他挥军攻打邻近的赵国,捉拿知道真相的樊於期。但嬴政违背对赵姬“不攻打她祖国”的诺言,在赵国境内滥杀无辜,连手无寸铁的孩童也不放过,这种种的暴行看在深爱著他的赵姬眼中,实在难以忍受。赵姬于是改变初衷,决定假戏真做,与燕太子姬丹同心戮力策画谋刺嬴政的行动。
执行这项任务的人选,是名剑客荆轲。荆轲当时早已厌倦刀剑生涯,想要归隐山林,但最后仍答应为此重出江湖。荆轲一出 现,旋以他的侠义风范攫获赵姬的芳心,两人坠入情网,不料荆轲最 后的行刺行动,因“图穷匕见”而失手丧命……

问题七:荆轲刺秦王的前因后果分别是什么?刺秦事件是如何一步步展开的? 1、前因后果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在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统一天下的大局已定。燕国是一个地处北方的小国。当初燕王为了讨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破赵以后,引兵向北,直逼燕境。燕太子丹为了抵抗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当初在秦被 *** 之仇,决定派荆轲劫持秦王,想要挟秦王归还秦侵占的各国土地;如果要挟不成,便刺死秦王,造成秦国内部的混乱。
但事与愿违,荆轲刺秦王失败,秦大举进攻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2、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可分成5个部分
1)序幕(“秦将王翦破赵”――“至燕南界”):简介背景,秦军大兵压境,燕国危在旦夕。
2)开端(“太子丹恐惧”――“愿足下更虑之”):太子丹请荆轲商量对策,荆轲提出办法,太子丹又不愿执行。提出行刺秦王,故事开始。
3)发展(“荆轲知太子不忍”――“终已不顾”):从准备“信物”到寻制凶器,从配备助手到易水送别,故事一步步向前发展。
4) *** (“既至秦”――“被八创”):荆轲廷刺秦王未遂,断左股,被八创。 结局(“轲自知事不就”――“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荆轲刺秦王彻底失败。
5) 尾声(“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秦王被荆轲震慑。
3、《荆轲刺秦王》的结构:
1)第一部分(从“秦将王翦破赵”到“愿足下更虑之”)行刺的缘起
燕国危亡之际,太子丹就请荆轲谋策,荆轲想用樊於期的头取悦秦王,以便行刺,太子不忍,引出下文。
2)第二部分(从“荆轲知太子不忍”到“遂发”)行刺的准备
荆轲私见樊於期,樊於期慷慨陈辞,毅然自刎。
2.入秦行刺的第一件准备工作:函封樊於期首级。
3.入秦行刺的第二件准备工作,求徐夫人的匕首。
4.入秦行刺第三件准备工作,令秦武阳为副。
5.荆轲迟发缘由。
太子丹见荆轲迟迟未发,“疑其改悔”。荆轲怒斥太子丹,告别赴秦。
3)第三部分(从“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到“终已不顾”)易水送别 1.以“白衣冠”送荆轲,为易水送别,创造悲壮、凄怆的气氛。 2.易水送别,有力地突出了荆轲义无反顾的刚毅性格和英雄气概。
4)第四部分(从“既至秦”到“秦王目眩良久”)廷刺秦王
1.秦武阳脸色大变,引起秦国群臣的怀疑,荆轲谈笑而饰,足见超人的勇气、胆量和智慧。
2.秦王被逐狼狈不堪,荆轲行刺一无所惧。
3.写在极短的时间内,秦王殿庭上下混乱,秦王惊起拔剑不出,环柱而逃,群臣惊愕,左右呼喊,有动作,有表情,有高呼,有怒骂,组成一幅惊心动魂的场面。
4.身受八处创伤,事败还能“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荆轲凛然无畏的性格刻画无遗。
5.荆轲被斩后,威震六国的秦王仍因惊惧而“目眩良久”,紧张慌乱。

求《荆轲刺秦王》百度云无删减完整版在线观看,巩俐主演的

链接: /s/1PUpzQxuQXcNVgEedYzTfhw

提取码: rajd
导演: 陈凯歌
编剧: 陈凯歌、王培公
主演: 巩俐、张丰毅、李雪健、王志文、孙周、陈凯歌、潘长江
类型: 剧情、历史、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日本、法国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98-10-08(中国大陆)
片长: 162分钟、169分钟(日本)
又名: 始皇帝暗杀、刺秦、The Emperor And The Assassin
战国时代,秦王嬴政(李雪健饰)以统一天下为大业。当时燕国为嬴政的心头之患,为帮助他早日完成统一霸业,赵姬(巩俐饰)献策到燕国假意策动刺杀嬴政的计划,如此一来,秦便有出兵攻燕的名目,争取燕国不战而降的可能。
赵姬与燕太子丹(孙周饰)同心谋划刺杀嬴政的行动。执行任务的人选是名剑客荆轲(张丰毅饰),大隐于市的他为此重出江湖。与荆轲接触后,赵姬十分倾慕他的为人。赵姬拒绝再去说服荆轲。太子丹恼怒,将赵姬关押起来。于是,荆轲找到太子丹,提出放了赵姬,他就答应去刺秦王。与此同时,嬴政发现了关于自己身世的秘密,他恼怒不堪,甚至挥兵攻打赵国,暴行难述。
大殿之上,荆轲却失手…… ? ?

荆轲刺秦王历史真相是什么?

荆轲刺秦王历史真相是:

公元前228年,秦国大将王翦大败赵军,夺取邯郸,抓住赵王。而秦始皇却亲自到达邯郸城,把母亲昔日的仇人,尽数杀光,大肆屠戮后,嬴政返回咸阳。此时,秦国已经开始了六国统一步伐。秦始皇在一个一个的灭国,而远在河北和辽宁的燕国,非常害怕。

而在秦国逃回来的燕太子丹想要从困境中寻找突破口,他请教师傅鞠武。鞠武告诉他可以再联合齐、楚、匈奴来联合抗秦。太子丹不同意,他认为六国合纵多年都没有效果。后来,秦将军樊於期逃亡到燕国,太子丹好心收留了他。

为了让燕国脱离困境,太子丹又带着厚礼找到卫国人荆轲,他劝到:现在秦王抓了韩王,又南下伐楚,北攻赵国。燕国如此弱小,怎么才能抵挡秦国的进攻呢?

诸侯都害怕,不敢再联合攻秦,我到有一个办法。派遣最勇猛的武士去出使秦国,劫持秦王。让秦王吞并的六国土地都返还给其他国家。如果劫持不成功,可以刺杀他。这将导致秦国内乱,新君与老臣不和。这时候个诸侯国在联合攻秦,秦国就完了。这个任务只能交给你了!

荆轲默默接受了这个提议。从此,燕国更加厚待他。荆轲为了获取秦王的信任,向樊於期索取人头。樊於期全家都被秦王杀光,一心只想报仇,所以甘愿贡献自己的生命。

公元前227年,荆轲把最锋利的染毒匕首藏在燕督亢地图里,带着樊於期的人头和副手秦舞阳入秦。到达秦国后,荆轲依据自己带来的地图和人头顺利见到秦王。传统故事讲的是:在穷图见匕的时候,荆轲一击未中,而失败,随后被杀。

本文地址:https://www.dadaojiayuan.com/lishidiangu/140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