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即位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三个人当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太原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后几次战斗中,他立的战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战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为他是高祖的大儿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
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谋,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文的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号称十八学士;武的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著名勇将。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里妒忌,就和弟弟齐王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
建成、元吉知道唐高祖宠爱一些妃子,就经常在这些宠妃面前拍马送礼,讨她们的欢喜。李世民就没有这样做。李世民平定东都之后,有的妃子私下向李世民索取隋宫里的珍宝,还为她们的亲戚谋官做,都被李世民拒绝了。于是,宠妃们常常在高祖面前说太子的好话,讲秦王的短处。唐高祖听信宠妃的话,跟李世民渐渐疏远起来。
李世民多次立功,建成和元吉更加忌恨,千方百计想除掉李世民。
有一次,建成请李世民到东宫去喝酒。世民喝了几盅,忽然感到肚子痛。别人把他扶回家里,他一阵疼痛,竟呕出血来。李世民心里明白,一定是建成在酒里下了毒,赶快请医服药,总算慢慢好了。
建成、元吉想害李世民,但是又怕世民手下勇将多,真的动起手来,占不到便宜,就想先把这些勇将收买过来。
建成私下派人送了一封信给秦王手下的勇将尉迟敬德,表示要跟尉迟敬德交个朋友,还给尉迟敬德送去一车金银。
尉迟敬德跟建成的使者说:“我是秦王的部下。如果私下跟太子来往,对秦王三心二意,我就成了个贪利忘义的小人。这样的人对太子又有什么用呢。”说着,他把一车金银原封不动地退了。
建成受到尉迟敬德的拒绝,气得要命。当天夜里,元吉派了个刺客到尉迟敬德家去行刺。尉迟敬德早就料到建成他们不会放过他。一到晚上,故意把大门打开。刺客溜进院子,隔着窗户偷看,只见尉迟敬德斜靠在床上,身边放着长矛。刺客本来知道他的名气,怕他早有防备,没敢动手,偷偷地溜回去了。
建成、元吉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时候,突厥进犯中原,建成向唐高祖建议,让元吉代替李世民带兵北征。唐高祖任命元吉做主帅后,元吉又请求把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三员大将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划归元吉指挥。他们打算把这些将士调开以后,就可以放手杀害世民。
有人把这个秘密计划报告了李世民。世民感到形势紧急,连忙找他舅子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商量。两人都劝李世民先发制人。李世民说:“兄弟互相残杀,总不是件体面的事。还是等他们动了手,我们再来对付他们。”
尉迟敬德、长孙无忌都着急起来,说如果世民再不动手,他们也不愿留在秦王府白白等死。李世民看他的部下十分坚决,就下了决心。
当天夜里,李世民进宫向唐高祖告了一状,诉说太子跟元吉怎么谋害他。唐高祖答应等明天一早,叫兄弟三人一起进宫,由他亲自查问。
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叫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带了一支精兵,埋伏在皇宫北面的玄武门,只等建成、元吉进宫。
没多久,建成、元吉骑着马朝玄武门来了,他们到了玄武门边,觉得周围的气氛有点反常,心里犯了疑。两人拨转马头,准备回去。
李世民从玄武门里骑着马赶了出来,高喊说:“殿下,别走!”
元吉转过身来,拿起身边的弓箭,就想射杀世民,但是心里一慌张,连弓弦都拉不开来。李世民眼明手快,射出一支箭,把建成先射死了;紧接着,尉迟敬德带了七十名骑兵一起冲了出来,尉迟敬德一箭,把元吉也射下马来。
东宫和齐王府的将士听到玄武门出了事,全部出动,猛攻秦王府的兵士。李世民一面指挥将士抵抗,一面派尉迟敬德进宫。
唐高祖正在皇宫里等着三人去朝见,尉迟敬德手拿长矛气吁吁地冲进宫来,说:“太子和齐王发动叛乱,秦王已经把他们杀了。秦王怕惊动陛下,特地派我来保驾。”
高祖这才知道外面出了事,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宰相萧瑀等说:“建成、元吉本来没有什么功劳,两人妒忌秦王,施用奸计。现在秦王既然已经把他们消灭,这是好事。陛下把国事交给秦王,就没事了。”
到了这步田地,唐高祖要反对也没用了,只好听左右大臣的话,宣布建成、元吉罪状,命令各府将士一律归秦王指挥。过了两个月,唐高祖让位给秦王,自己做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就是唐太宗。
《资治通鉴》对玄武门之变的记载是比较完善的,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玄武门之变的发生经过是这样的: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秦王既与太子,齐王有隙,以洛阳形胜之地,恐一朝有变,欲出保之,……阴结纳山东豪杰以俟变……”,史书开头强调了秦王和太子,齐王早就有矛盾了,在武德四年,李世民以战功被李渊封为天策上将,开天策府,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治所在洛阳,也就是说李世民以洛阳为根据地,可自行招募府僚,培植亲信,并掌管了黄河以东,大唐的半壁江山,可以与太子府相抗衡,而太子也一直想除掉秦王,双方的斗争一触即发。
之后,“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数升”,后李渊去看望李世民,对他说:“大唐建国,你立下的功劳最大,我本想立你为太子,只是建成是长子,做太子也很久了,我不忍心废掉他,你们兄弟二人既然不能相容,那你就回洛阳,大唐自陕以东全听你治理”(原文太多,我就不引用赘述了),当李世民准备回洛阳时,太子和齐王怕放虎归山,便上书说动李渊不让李世民去洛阳,李渊耳根子也真是软,一下子便被说动了,收回成命,后“建成,元吉与后宫日夜僭诉世民于上(李渊),上信之,将罪世民”,接着“元吉密请杀秦王”,虽然最后秦王都化险为夷,但双方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势必要决出你死我活。
之后就是秦王府的幕僚亲信们开始劝说秦王先下手为强,诛杀太子,齐王。房玄龄说:“今嫌隙已成……存亡之机,间不容发,正在今日!”长孙无忌说:“吾怀此(诛杀太子,齐王)久矣”,而太子,齐王这边也没有闲着,他们先是想重金收买尉迟敬德和段志玄,二人不为金钱所动,誓死效命秦王。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建成谓元吉曰:‘秦府智略之士,可惮者独房玄龄、杜如晦而已’,”于是将二人借由调出京城,二人走后,长孙无忌,高士廉,尉迟敬德,侯君集日夜劝世民诛杀二人。
就在李世民犹疑不决之时,突厥南犯,建成建议李渊派元吉挂帅出征,而元吉也要求尉迟敬德,秦琼,程知节,段志玄等将士随从出征,趁机调走李世民的心腹,二人密谋在出征检阅部队那天,斩杀李世民,但计划被东宫率更丞泄露,最终在尉迟敬德,长孙无忌等人的劝说下,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
六月初三,“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且曰‘臣于兄弟无丝毫负,今欲杀臣…’,”李渊听到后,很震惊,并跟李世民说,第二天早上便把他二人召来,问个明白,让李世民也来。
六月初四,李世民与长孙无忌先来到玄武门,提前埋伏好士兵,张婕妤可能知道李世民要动手,便派人告诉建成要小心,元吉说,我们应当“托疾不朝,以观形势”,然而建成却说:“兵备已严,当与弟入参,自问消息”,于是二人由玄武门入宫。
当二人入了玄武门后,“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却为时晚矣,“世民从而呼起,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而元吉也被尉迟敬德射杀。
二人死后,东宫和齐王府的将领冯立,薛万彻,谢叔方等人得知这一消息,率领府兵两千余人赶到玄武门,想为二人报仇,在这危急时刻,“张公谨多力,独闭关以拒之,不得入”,后尉迟敬德将建成,元吉首级砍下示众,众人才一哄而散。在这之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也都惨遭杀害,并在宗室的名册上删除了他们的名字,不可谓不残忍!
再后来,李世民派尉迟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对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李渊知道事实已成,无法改变,没过多久便立李世民位太子,下诏朝中一切事物均委托太子处理,一个多月后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
以上便是《资治通鉴》关于玄武门之变前前后后的记载,虽然正史记载的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是被迫的,但大家都知道李世民也是一个喜欢篡改历史的帝王,虽然他篡改了历史,但我们仍能从这些记载中得知当年的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像那个告密的率更丞,他仅是一个掌管时辰的小官又如何会得知太子,齐王密谋这么大的事情?还有就是,二人真有那么傻,会在光天化日之下,阅兵的时候去杀李世民吗?而李世民派尉迟敬德保护李渊,时建成,元吉二人已死,府兵以散,还有什么危险可言?与其说是宿卫我看更像是逼宫。
当然了这件事已经远隔一千三百多年,到底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恐怕我们再也不会知道了。
玄武门之变发生在现今陕西省西安市太极宫的北宫门附近。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公元626年7月2日,是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发动的一次政变,政变的结果是:太子李建成身死,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禅让皇位。
玄武门之变的背景
在唐朝成立间,李氏兄弟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仍算默契。唐朝建立后,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听从魏征的引导,收服被李世民重创的刘黑闼尝试拿回兵权,李渊也尝试任用裴寂,最终导致大败,不得不再用李世民领兵。
李世民的简介
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唐朝建立。高祖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1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1经过长期的斗争,李世民集团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最终李世民设计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此时李玄霸已死),据传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由于事关其?污点?,其实在如今已经很难完整和准确的还原当时的情况了。就如这个问题:李世民带领十人(将领或说骨干人员)?恐怕不止吧。比如,人们都说秦琼没参加玄武门之变,但果真是如此吗?看下《旧唐书》记载:
(武德)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 这是多少人?共12人,还有一个?等?字!即,骨干人员是12人!如何变成了10人?
之所以造成了秦琼似乎没参加?玄武门之变?的假象,恐怕是因《新唐书》的记载,或秦琼没有如尉迟恭那般,起到决定性作用所致。更准确的说就是,由于李世民的分工导致。所以,秦琼极有可能负责玄武门之外,如在薛万彻带太子府援兵赶来后,曾在玄武门之外发生过激战,那么谁在抵御这位大唐猛将?如今,尉迟恭在内,只能是秦琼!
所以才说,玄武门之变,如今没有人能准确还原,一切都是推断。而所谓的十人,也是不准确的。因此,笔者下面就只能说下,《旧唐书》中,所提到的这12人最后的结局。
其一:长孙无忌玄武门之变,此人是文臣中最重要的人物。后来一直被李世民信任。是李世民临死前的托孤重臣,可惜没斗得过李治和武则天,最终被?削爵流放黔州 ?,自缢而亡。
其二:尉迟恭
杀李元吉,提着李建成脑袋威喝玄武门之外的敌兵,最后恐吓李渊,这个黑爷是玄武门之变时最忙,功劳也最大的!因而一度骄横无比,经李世民敲打后,晚年开始?修仙?,善终!
其三、四房玄龄、杜如晦这两人必须在一起,所谓房谋杜断!杜如晦46岁病逝,房玄龄69病逝,都属于善终!
其五:宇文士及这位人品有问题,抛弃了老婆,也就是萧美娘的女儿,坑了隋朝,事后还要求跟老婆复婚,结果被骂了一顿。最后混成了宰相,病逝了,是善终!
其六:高士廉他活得比较长,最后是72岁善终!很被李世民信赖!
其七:侯君集他是最惨的,最后协助太子李承乾谋反了,被李世民给杀了。引得李世民自此之后,就再也不去凌烟阁看24功臣画像了,伤了大心!
其八至十一: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
秦琼病死,大唐第一猛将,其实是用身体换来的?史上第一单挑王?的美名。还被许多人误解为?没参加玄武门之变?。程咬金善终,其余两人也都是善终。
其十二:张士贵这位是被《隋唐演义》黑得最惨的。跟薛仁贵是对头,处处黑薛仁贵。但实则却是一位大将,薛仁贵东征时,已经去世了,如何黑薛仁贵?被《隋唐演义》给玩惨了!最后是72岁善终。
本文地址:https://www.dadaojiayuan.com/lishidiangu/141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落雁
下一篇: 范雎的远交近攻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