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

佚名 2023-06-12 00:52:18

春秋时期

楚国樵夫诱敌计

管仲智过鬼泣谷

管仲楚国购鹿计

曹刿长勺论战术

荀息借道取虞虢

荀息叠蛋谏晋王

秦穆公羊皮换贤

栾枝尘土惑敌军

齐姜为大业醉夫

烛之武妙语退敌

牛贩子假扮使者

楚庄王绝缨之计

楚庄王恢复陈国

楚庄王爱妃荐才

优孟哭马谏楚王

鲁班智扶斜宝塔

鲁班仿草造锯子

鲁班妻子的发明

鲁班妻子的高招

项橐智对孔夫子

子贡妙喻孔夫子

子产哭声中辨奸

士会死谏救统帅

胥臣苦谏荐良才

子产不拆毁乡校

晏婴下棋妙谏君

晏婴谏景公罢宴

晏婴出使挫楚王

晏婴一日三谏君

少妇帮夫改骄矜

婧女巧言救父亲

鲍童智辩田贵人

鲁连妙语驳田巴

西施巧送城防图

陶妻远虑苦劝夫

吴使善辩免死罪

吴王卫士的寓言

春秋战国时期的概况?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历史大变革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确立。这一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在以下方面:

(1)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 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

(2)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战争的结果加快了统一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步伐。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建立起来。变法最彻底的秦国,成为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者,后来发展成统一的核心力量。

(3)文化上: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

2、比较春秋时期争霸战争和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异同

(1)相同点:①都有扩大地盘、掠夺人口的目的。②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在影响上,都是大吞小、强凌弱,减少了诸侯国数目,加速了奴隶制瓦解和促进了封建制形成。同时不可避免给人民生活、生产造成巨大破坏。

(2)不同点:①战国兼并具有封建兼并战争性质,而春秋争霸仅是奴隶主大国争霸战争。②春秋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而战国兼并战争在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后,导致一个封建大帝国产生。

(3)诸侯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各民族逐步融合,人民都渴望统一,这样就形成统一的趋。

3、比较春秋改革和战国变法的不同,并分析其不同的根本原因

(1)不同:春秋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兵,为争霸奠定基础;内容为任用贤才,改革内政、生产、军事;特点是在维护旧制度前提下进行。战国变法的目的是建立、巩固地主阶级专政,完成统一;内容为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实现中央集权;特点为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

(2)原因:生产力水平不同。春秋时期,奴隶制仅仅开始瓦解;战国时,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已经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阶级力量增强。

4、对诸子百家思想的认识

(1)老子政治思想的实质及影响: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面对着变革的社会,他的主张实质上代表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尽管当时没有统治者会采纳他的政治主张,但他的思想在后世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社会动荡之后(特别是在西汉初,其思想一度成为统治思想),社会需要休养生息,老子的无为思想为经济的恢复,社会的安定、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无为思想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消极的一面。

(2)如何认识孔子的阶级实质:

教材有言,孔子主张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面对着社会的变革,显然孔子同老子一样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所以孔子周游列国,没有一个国君采纳他的主张,最后郁郁回到鲁国,安心教书育人。

(3)如何评价墨家思想:

墨家反映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主张兼爱非攻有进步的一面,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在阶级社会无法实现。

(4)孟子思想的实质及地位:

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其根本目的不是为百姓考虑,是为统治者长治久安计,他的主张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但是面对着你死我活的兼并战争,如何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孟子的思想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司马迁评价孟子说“迂远而阔于事情”。孟子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是后世“民本”思想的重要来源。

(5)如何认识荀子的唯物思想:

物质决定意识,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反映在荀子思想中便产生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思想。这种思想也极大地鼓舞了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但这也过分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认识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古代社会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当与此有关。

(6)辩证分析法家的思想及地位:

韩非子的思想:历史向前发展,今必胜古,主张按现实需要变革;治国“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其思想敢于直面大变革、大动荡的社会现实,顺应了统一的趋势,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巩固,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所以在各家中只有法家思想在当时是最有用的,各国的改革变法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法治”过度易导致暴政,使阶级矛盾激化,应一分为二来评价,以后秦王朝因暴政短命而亡,说明法家思想不能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

(三)、难点知识剖析

1、运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关系来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从上面的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出,变革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原因:税收问题(鲁国的“初税亩”、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变革的社会条件:经济基础——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阶级基础——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2、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合乎秦国国情,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所在。

(2)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变法措施执行坚决,这也是变法成功的重要原因。

(3)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坚决斗争。

提醒: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时代发展的表现,因此,商鞅变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道理。

3、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的原因

(1)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阶级关系的变革,奴隶制的崩溃,以及封建制度的确立,为思想文化繁荣提供了政治前提。

(3)动荡的社会环境和剧烈的社会变革,使得思想界异常活跃,这迫使人们去思索,众多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发表见解,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4)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战争和政治上的需要,纷纷网罗人才优待知识分子,养“士”蔚然成风,这种宽松的环境和优越地位,也有利于文化的繁荣。

(5)私学兴起与讲学之风的出现,造就了一大批有知识、有才干、敢于发表自己政治观点的思想家。

(6)民族融合不断加强,使各民族文化交流扩大,丰富了中原文化。

(7)夏商周时代的成果奠定了后来科技文化繁荣的基础。

思想文化是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因此,其繁荣的原因离不开政治、经济方面的因素。

春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简介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那么你知道春秋时期的重要 历史 事件有什么吗?下面是由我为你介绍春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希望能帮助到你。
  春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简介1:东门之战
  东门之战发生於前719年,卫国、宋国、陈国及蔡国攻打郑国的一场战争。

  前719年,卫国州吁弑卫桓公自立,打着郑庄公胞弟共叔段在卫国避难的儿子公孙滑的旗号,通过行贿等手段及宋殇公不满郑国收留他的堂兄公子冯,纠合陈国、蔡国、宋国攻打郑国,围攻郑国的东门,五日後才退兵。此战不单延续因公孙滑挑起郑、卫之间的战争,更开启了一连串郑庄公与众诸侯(尤其是宋殇公)的战役。
  春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简介2:繻葛之战
  繻葛之战是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郑国在繻葛(今河南省长葛市北)大败周室联军的一次反击作战。

  名称:繻葛之战

  地点:繻葛(今河南省长葛市北)

  时间: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

  参战方:郑国,东周、陈国、蔡国、卫国

  结果:郑军胜利

  参战方兵力:不明

  伤亡情况:不明

  周联军统帅:周桓王、周公黑肩、虢公林父

  郑军统帅:郑庄公、曼伯、祭足、原繁
  春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简介3:曲沃灭翼
  在春秋早期,晋国发生过一起同宗相残的血案。最终经过长达67年的斗争,被封于曲沃(今山西闻喜县)的小宗完全灭掉盘踞都城(今山西翼城东南)的晋国大宗,堂而皇之成为了晋国的新主人。後来,周桓王派虢仲率兵讨伐曲沃武公,武公只好退回曲沃,周桓王立晋哀侯之弟公子缗为晋的国君,曲沃未能吞并晋国。

  名称:曲沃代翼(曲沃灭翼之战)

  地点:晋国都城翼城

  时间:前704年

  参战方:晋国、曲沃

  结果:曲沃武公诱杀了晋小子侯

  主要指挥官:曲沃武公、翼城军民
  春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简介4:齐灭纪
  齐灭纪之战发生於前693年,齐国攻灭纪国的一场战争。春秋历史

  前693年,齐国军队驱走纪国的郱、鄑、郚三邑居民,占有三邑土地。前691年秋天,纪国分裂。纪侯之弟纪季以纪国的酅地投降齐国,成为齐国的附庸。同年鲁庄公试图和郑君子婴商量保全纪国,郑君以国内不安定为由谢绝鲁国。前690年,纪侯将剩下的国土交给纪季, 出国 逃亡一去不返。独立的纪国就此灭亡。纪季一支继续作为齐国的附庸残存。
  春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简介5:管仲相齐
  齐襄公 政治 残暴,鲍叔牙护送公子小白逃到莒地(今山东莒南县)。公孙无知谋杀了齐襄公,管夷吾、召忽护送公子纠逃到鲁地(今山东西南部)。鲁国人派兵接纳了公子纠。(鲁国人护送公子纠回齐国即位)还没有到达,公子小白先回到了齐国即位,就是齐桓公。让鲁国在生窦(地名)杀掉公子纠。召忽为公子纠而死(公子纠也死了),桓公即位以后,任命鲍叔牙为宰相。

  鲍叔牙推辞说:?如果一定要治理好国家,一定要任用管夷吾做宰相。我有五个地方比不上管夷吾。?齐桓公于是派使者请求鲁庄公说:?我们国君有叛逆的大臣,现在在您的国家,我们国君打算处死他来告诫大臣们,特此请求(把管夷吾交还给齐国)。?鲁庄公派人把管夷吾捆起来,交给了齐国的使者。齐国使者接收了管夷吾回到齐国。快到齐国的时候,齐桓公斋戒三天沐浴三天。

  齐桓公亲自到郊外迎接管夷吾,和他坐在一个车上并询问他(治理国家的方法)。于是任命他为宰相。注释说:三衅,用香料涂抹全身叫做?衅?。孔子说:?管仲做齐桓公的宰相,在诸侯国中称霸,一度匡定 天下 ,百姓至今仍然享受他带来的好处。?

  这是孔子回答子贡问管仲为什么没被处死的问题时说的。大盖召忽的死,是为了操守贞节;管仲不死,是为了建立功勋。齐桓公是兄长,应当立他为王。公子纠,是弟弟,应该辅佐哥哥不应该争夺王位。

  所以圣人不谴责他为什么不殉死而称赞他的功劳。

本文地址:https://www.dadaojiayuan.com/lishidiangu/156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