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历史典故

自惭形秽人物故事

佚名 2023-06-12 00:53:13

自惭形秽人物故事

晋朝时候,有个骠骑将军名叫王济,相貌英俊,待人接物也很有风度。虽然是个提刀弄枪的军人,但平时读书论经,才学很好,在城里也颇有名声。有一年,王济的外甥卫玠母子前来投靠王济。王济一见卫玠如此眉清目秀,风度翩翩,简直惊呆了。他对卫母说:“人家都说我相貌漂亮过人,现在与外甥一比,就像把石块与明珠宝玉放在一起,我真是太难看了!”过了几天,王济带着卫玠,骑着马去拜见亲朋好友。走到街上。看见卫玠的人都以为他是白玉雕成的,大家都争着围观,你挤我拥。几乎哄动了全城。好不容易到了亲戚家,亲友们想了解一下卫万玠以外貌漂亮,学问是否出众,便坚持要他讲解玄理。卫玠推辞不了,便讲了起来。讲的时间不长,听的人却没有一个不称赞他讲得精深透彻的。人们嘻笑着说:“看来,你们三王抵不上卫家的一个儿郎啊!”王济说:“是啊,和我这外甥一起走,就像有明珠在我身旁,熠熠发光。”

自惭形秽的意思是: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渐愧。

自惭形秽成语的有关解释

自惭形秽,汉语 成语 ,拼音是zì cán xíng huì,泛指自愧不如别人。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自惭形秽成语的有关解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一、自惭形秽成语的解释

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二、自惭形秽成语的 近义词

妄自菲薄 [ wàng zì fěi bó ]

过分看不起自己。形容自卑心理。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妄:过分地。菲薄:轻视。

自知之明 [ zì zhī zhī míng ]

老子·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后用以指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人贵有~。

自暴自弃 [ zì bào zì qì ]

《孟子·离娄上》:“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后用以形容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暴:糟蹋;损害。弃:抛弃,鄙弃。

自愧不如 [ zì kuì bù rú ]

弗:不。自己惭愧不如别人。

自甘堕落 [ zì gān duò luò ]

自己甘心思想行为向坏的方向发展。

三、自惭形秽成语的 造句

1、不能做松柏顶天立地傲霜斗雪,做一株毫不起眼的小草也好,只不过无须自惭形秽。

2、工作中,你的朋友无意中或有意识的伤了你的心,随它去,终有一天,他会扪心自问,自惭形秽。

3、不与风流才子教,我不自惭形秽,毕竟别人语出惊人,才华出众,我的笨拙,耽误别人的想法,我的无奈,让别人了解烦恼。

4、面对着老人脸上散发出的宁静的光辉,他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而有点自惭形秽。

5、直到有一天,班里新来了一个转校女生,天生丽质令全校师生惊为天人,清秀面容更带着出俗的高贵气质,令许多女生都感到自惭形秽。

6、一个人如果总是自惭形秽,存在自卑心理,他永远是个失败者。

7、赞赏之余,回望田野,却又见天黄地老,山高水长,有沧海一粟自惭形秽之感。学无止境,

8、理论上,量子密钥分配可以保证通信过程中密钥的绝对安全性,因此使得传统密码术自惭形秽。

9、喜欢打击别人的家伙包括那些让你感到自惭形秽的人,责备你的人和嘲笑你的追求的人。

10、爱脸红的人通常都是有愧的,真正的无辜者是不会自惭形秽的。

11、如果少了那个自小就美丽得让丑女自惭形秽的形象对比,家庭线的 故事 就会少很多。

12、我气喘吁吁地把话收住,感到有点自惭形秽。

13、自惭形秽是我对别人的最高礼遇,除此之外,我没有别的办法招待我心目中的贵客。

14、无论如何,她的自惭形秽之身和她丈夫的差距是缩小了,这毕竟是她做梦也想不到的。

15、它是如此深受女士们的宠爱,就连世间的男子们也自惭形秽深感悲哀。

16、假如孩子在怜悯中成长,他们就会自惭形秽。

17、在他的英雄 事迹 面前,所有的目击者都自惭形秽。

18、看着青春得意的胡蓉,暗地里自惭形秽,压根也没有想到她会与我结缘。

19、她自惭形秽般只呆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不敢发一言。

20、彼得也是到了自惭形秽,完全依靠上帝的能力之后,才蒙召为基督作工。

21、即使在贫穷甚至沦为厨房使女的时候,她也没有自惭形秽。

22、也许自惭形秽, 日记 男并未向亲戚或邻居求助,虽然他一辈子一直住在这一带。

23、子路自惭形秽,急忙退出,改易儒服,再正式去求见孔子,并拜孔子为师。

24、自从犯了错误以后,他总有点自惭形秽,我们应当热情地帮助他。

25、他非常神经过敏,自惭形秽得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26、我今天落到如此地步,自惭形秽,还怎敢接受你的厚爱呢!

27、今有珠玉在侧,怎能不令人自惭形秽?

28、你不要因为成绩差而自惭形秽。

29、孩子表现不佳时要让他们知道,但不能让他们自惭形秽。


自惭形秽成语的有关解释相关 文章 :

★ 自惭形秽成语经典谜语

★ 成语典故大全:自惭形秽

★ 自惭形秽的意思和造句

★ 敝帚自珍成语相关典故

★ 成语震天动地的有关解释

★ 形容羞愧的成语大全

★ 常用的一些成语以及解释(3)

★ 含有自的四字词语和解释

★ 有关成语刮目相待的解释

★ 厚颜无耻成语接龙70个和成语解释

夜郎自大相关的成语故事?

① 关于夜郎自大的成语故事

待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博望侯张骞出使大夏国归来后’说他待在大夏时曾专经看到过蜀郡出产的布属帛,邛都的竹杖,让人询问这些东西的来历,回答的人说:“从东南边的身毒国弄来的,从这儿到那里的路途有数千里,可以和蜀地的商人做买卖。”有人听说邛地以西大约二千里处有个身毒国。张骞乘机大谈大夏在汉朝西南方,仰慕中国,忧虑匈奴阻隔他们与中国的交通要道,假若能开通蜀地的道路,身毒国的路既方便又近,对汉朝有利无害。于是汉武帝就命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让他们寻找捷径从西夷的西边出发,去寻找身毒国。他们到达滇国,滇王尝羌就留下了他们,并为他们派出十多批到西边去寻找道路的人。过了一年多,寻路的人们全被昆明国所阻拦,没能通往身毒国。 滇王同汉朝使者说道:“汉朝和我国相比,哪个大?”汉朝使者到达夜郎,夜郎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是因为道路不通的缘故,各自以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广大。

② 请问谁知道"夜郎自大"成语故事此成语如何得来

夜郎自大
读音:yìe láng zì dà
词义: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
典故: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夜郎自大”属汉语圈认知率最高的一类成语。汉语工具书都把它释为对妄自尊大者的讽喻,很多人正是通过这个成语知道古代西南曾经有一个夜郎国。但这成语其实是一段误读的历史。
夜郎故事首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后,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于公元前122年派遣使者到达今云南的滇国,再无法西进。逗留期间,滇王问汉使:“汉敦与我大?”后来汉使返长安时经过夜郎,夜郎国君也提出了同样问题。这段很平常的故事后来便演变成家喻户晓的成语。
夜郎自大成语至迟清代已广为流行。清前期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绛妃》中写道:“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成书于光绪后期的晚清小说代表作《孽海花》第二十四回写道:“饿虎思斗,夜郎自大,我国若不大张挞伐,一奋神威,靠着各国的空文劝阻,他哪里肯甘心就范呢?”
其实夜郎国君并非妄自尊大向汉王朝叫板。夜郎是僻处大山的方国,即便现在交通也多受限制,两千多年前更是山隔水阻,偶有山外客来,急于打听山外世界,实为人之常情。不过,一个有偏误的成语,不经意间广泛宣扬了一个古国的历史,至少,在最广大民众中恒久延续了一个古代的记忆,这又是成语作者不曾想到的。
司马迁在这个故事里叙述了夜郎国和汉朝的一个外交事件,其实当时夜郎王和滇王都只是因为没有信息的朴素的发问。就象一个农民,第一次进城里,然后问,城里粮食产量高还是我们乡下产量高啊?这样的问题虽然有点可笑,但并不至于说成“自大”。
后世“夜郎自大”之谓,实为大国沙文主义。
成语“夜郎自大”由是全世界皆知,其涵金量不可低估。
造句:要避免夜郎自大的毛病,就得扩大视野,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经验。
词义:比喻妄自尊大
原文:选自《史记·西南夷列传》
及元狩元年①,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②,言居大夏时见蜀布③、邛竹杖,使问所从来④,曰:“从东南身毒国⑤,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⑥”。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⑦,诚通蜀⑧,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⑨,指求身毒国⑩。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11)。岁余,皆闭昆明(12),莫能通身毒国。
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13)?”及夜郎侯亦然(14)。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注:
①元狩:汉武帝第四个年号(前122-前117)。②使:出使。大夏:西域国名。来:回来。③居:呆在。④使问:派人询问。所从来:从何地弄来。⑤身毒国:古代国名。或译作“天竺”、“天毒”、“乾毒”等。⑥市:买。⑦隔:阻隔。⑧诚:若。⑨间:走小路,捷径。⑩指:通“旨”,意旨。求:找到。(11)为求道西:为他们寻找西去的道路。十余辈:指滇国派出找寻西去之路的十多批人。(12)闭:阻塞。(13)孰与:与……比,哪一个……。(14)然:如此。
译文:
待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博望侯张骞出使大夏国归来后’说他呆在大夏时曾经看到过蜀郡出产的布帛,邛都的竹杖,让人询问这些东西的来历,回答的人说:“从东南边的身毒国弄来的,从这儿到那里的路途有数千里,可以和蜀地的商人做买卖。”有人听说邛地以西大约二千里处有个身毒国。张骞乘机大谈大夏在汉朝西南方,仰慕中国,忧虑匈奴阻隔他们与中国的交通要道,假若能开通蜀地的道路,身毒国的路既方便又近,对汉朝有利无害。于是汉武帝就命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让他们寻找捷径从西夷的西边出发,去寻找身毒国。他们到达滇国,滇王尝羌就留下了他们,并为他们派出十多批到西边去寻找道路的人。过了一年多,寻路的人们全被昆明国所阻拦,没能通往身毒国。
滇王同汉朝使者说道:“汉朝和我国相比,哪个大?”汉朝使者到达夜郎,夜郎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是因为道路不通的缘故,各自以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广大。

③ 夜郎自大的成语故事

夜郎自大成语故事: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

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

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

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3)夜郎自大相关的成语故事扩展阅读:

夜郎自大成语意思:

【解释】: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译文:“滇王同汉朝使者说:‘汉谁与我大?’和夜郎侯也是这样。因为道路不通,所以各占据一州主,不知道汉朝的广大。”

【示例】: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自命不凡、旁若无人、目中无人、妄自尊大、自以为是、目空一切、鷽鸠笑鹏、目无余子、唯我独尊、妄自菲薄、目空四海、不可一世、井蛙语海、唯我独尊、自高自大

【反义词】谦虚谨慎、大智若愚、自暴自弃、自惭形秽、虚怀若谷

④ 夜郎自大成语故事

【成语】: 夜郎自大
【拼音】: yè láng zì dà
【解释】: 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成语故事】: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⑤ 成语故事大全《夜郎自大》

汉朝时候,我来国西南一带,源有些少数民族聚居在一起,形成了许多国家,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夜郎国”(现在贵州省境内)。
夜郎国王以为夜郎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所以非常骄傲,对西南各国总摆出一副大国的架子。
有一回,汉朝使者到了夜郎,向国王介绍了汉朝的情况。夜郎国王听了先是惊讶,接着表示不相信,问道:“你们汉朝有我们夜郎国大吗?”他那里知道夜郎国只相当于汉朝的一个州。
由这个故事产生了成语“夜郎自大”,它用来比喻和讽刺那种眼光狭小、见闻很少、却盲目自大的人。

⑥ 夜郎自大 成语故事

一、词语解释
读音:yè láng zì dà
词义: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
近义:妄自尊大
反义:虚怀若谷
出处: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造句:要避免夜郎自大的毛病,就得扩大视野,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经验。
典故:“夜郎自大”属汉语圈认知率最高的一类成语。汉语工具书都把它释为对妄自尊大者的讽喻,很多人正是通过这个成语知道古代西南曾经有一个夜郎国。但这成语其实是一段误读的历史。 夜郎故事首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后,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于公元前122年派遣使者到达今云南的滇国,再无法西进。逗留期间,滇王问汉使:“汉敦与我大?”后来汉使返长安时经过夜郎,夜郎国君也提出了同样问题。这段很平常的故事后来便演变成家喻户晓的成语。 夜郎自大这个成语到清代已广为流行。清前期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绛妃》中写道:“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成书于光绪后期的晚清小说代表作《孽海花》第二十四回写道:“饿虎思斗,夜郎自大,我国若不大张挞伐,一奋神威,靠着各国的空文劝阻,他哪里肯甘心就范呢?”
[编辑本段]二、典故

1、原文

选自《史记·西南夷列传》
及元狩元年①,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②,言居大夏时见蜀布③、邛竹杖,使问所从来④,曰:“从东南身毒国⑤,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⑥”。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⑦,诚通蜀⑧,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⑨,指求身毒国⑩。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11)。岁余,皆闭昆明(12),莫能通身毒国。
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13)?”及夜郎侯亦然(14)。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注:
①元狩:汉武帝第四个年号(前122-前117)。②使:出使。大夏:西域国名。来:回来。③居:呆在。④使问:派人询问。所从来:从何地弄来。⑤身毒国:古代国名。或译作“天竺”、“天毒”、“乾毒”等。⑥市:买。⑦隔:阻隔。⑧诚:若。⑨间:走小路,捷径。⑩指:通“旨”,意旨。求:找到。(11)为求道西:为他们寻找西去的道路。十余辈:指滇国派出找寻西去之路的十多批人。(12)闭:阻塞。(13)孰与:与……比,哪一个……。(14)然:如此。

2、译文

待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博望侯张骞出使大夏国归来后’说他待在大夏时曾经看到过蜀郡出产的布帛,邛都的竹杖,让人询问这些东西的来历,回答的人说:“从东南边的身毒国弄来的,从这儿到那里的路途有数千里,可以和蜀地的商人做买卖。”有人听说邛地以西大约二千里处有个身毒国。张骞乘机大谈大夏在汉朝西南方,仰慕中国,忧虑匈奴阻隔他们与中国的交通要道,假若能开通蜀地的道路,身毒国的路既方便又近,对汉朝有利无害。于是汉武帝就命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让他们寻找捷径从西夷的西边出发,去寻找身毒国。他们到达滇国,滇王尝羌就留下了他们,并为他们派出十多批到西边去寻找道路的人。过了一年多,寻路的人们全被昆明国所阻拦,没能通往身毒国。
滇王同汉朝使者说道:“汉朝和我国相比,哪个大?”汉朝使者到达夜郎,夜郎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是因为道路不通的缘故,各自以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广大。
[编辑本段]三、成语故事
夜郎自大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编辑本段]四、典故新解
夜郎国之所以家喻户晓,与”夜郎自大“的成语关系颇大。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派使节到西南{现在的贵州省六盘水市附近},探寻由长安到今印度的通道。经过一年多的艰难跋涉,汉史才到达滇国,见到滇王套羌。滇王曾不无炫耀地探询:“汉孰与我大?”之后,汉使辗转到达夜郎国,夜郎王多同也发出了“汉孰与我大”相同的问话。于是,“夜郎自大”就成了人们讥讽妄自尊大者的典故。若追本溯源,“汉孰与我大”的专利应属滇王,夜郎王不能专美。弄清这典故的由来,并不是要为多同洗刷冤情,更无将夜郎自大该为“滇王自大”的必要。对于诱人探幽发微的视郎历史文化,大可不必拘泥于前人的巢臼,应认历史实际与现实的需要寻求新解。

⑦ 成语故事夜郎自大

夜郎自大 [yè láng zì dà]
释 义:

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出 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六·绛妃》:“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
典 故: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⑧ 夜郎自大视频 成语故事大全

夜郎自大
汉代西南邻国中,夜郎国最大。夜郎国的国君问汉朝使臣道版:“你们汉朝大呢权?还是我们夜郎国大呢?”后来用“夜郎自大”指妄自尊大。
[拼音]
yè láng zì dà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六·绛妃》:“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
[例句]
五千年的文化永远让我等国人自豪,但不能夜郎自大。
[近义]
自命不凡 旁若无人 目中无人 妄自尊大 ...
[反义]
谦虚谨慎 大智若愚 自暴自弃 自惭形秽

⑨ 成语故事短故事夜郎自大

夜郎抄自大

【拼音】 yè láng zì dà
【简拼】 ylzd
【近义词】 自高自大、妄自尊大、不可一世
【反义词】 谦虚谨慎、虚怀若谷、大智若愚
【感 *** 彩】 贬义词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解释】 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 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绛妃》)
【英文翻译】 yelang people think their country is bigger than china.
【歇后语】 月亮底下看影子
【谜语】 更夫夸口;更夫吹牛皮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西南地区有个面积只有汉朝一个州那么大的夜郎国,人口稀少,土地稀薄,国王非常骄傲,自以为夜郎国是天下唯一的大国。西汉朝廷派唐蒙出访夜郎国,夜郎国国王竟不知高低地问:“汉孰与我大?”唐蒙哑然失笑。

⑩ 与夜郎自大相关的成语故事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很高兴为你解答有用请采纳

世说新语的故事

?提取码:?buf9?《世说新语》一书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慧、豪爽、容止、自新、企羡、伤逝、栖逸、贤媛、术解、巧艺、宠礼、任诞、简傲、排调、轻诋、假谲、黜免、俭啬、汰侈、忿狷、谗险、尤悔、纰漏、惑溺、仇隙三十六篇

描写人物心情,寓言故事的成语

历史典故:愚公移山 后羿射日 女娲补天 负荆请罪 完壁归赵 草木皆兵 四面楚歌 背水一战 唇亡齿寒 望梅止渴 卧薪尝胆 围魏救赵 南辕北辙 一箭双雕 指鹿为马 愚公移山 后羿射日 女娲补天 负荆请罪 完壁归赵 草木皆兵 四面楚歌 背水一战 唇亡齿寒 望梅止渴 卧薪尝胆 守株待兔 叶公好龙 负荆请罪 完壁归赵 草木皆兵 四面楚歌 背水一战 唇亡齿寒 望梅止渴 卧薪尝胆 围魏救赵 南辕北辙 一箭双雕 指鹿为马 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自然环境:山明水秀 山重水复 山高水长 大雨滂沱 万紫千红 天昏地暗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风平浪静 风吹雨打 风雨交加 风和日丽 气象万千 鸟语花香 花团锦簇 花红柳绿 花枝招展 苍翠欲滴 汪洋大海 含苑欲放 沃野千里 汹涌澎湃 彤云密布 穷乡僻壤人物心情:大喜过望 心平气和 平心静气 暴跳如雷 心有余悸 惊魂未定 心安理得 心如刀割 心如死灰 心驰神往 心旷神怡 心乱如麻 心胆俱裂 心神不定 心神恍惚 心悦诚服 心惊肉跳 心花怒放 心慌意乱 心烦意乱 心惊胆战 心猿意马 心潮澎湃 乐不可支 乐以忘忧 百感交集 感慨万端 欢天喜地 欢欣鼓舞 悲痛欲绝 忧心如焚 忧心忡忡 闷闷不乐 欣喜若狂 怏怏不乐 胆战心惊 柔肠寸断 悔恨交加 惊喜交集 喜不自胜 喜出望外 愤愤不平 悲喜交集 提心吊胆 悲不自胜 悲愤填膺 痛不欲生 痛心疾首 痛快淋漓 痛哭流涕 义愤填膺 寓言故事:开卷有益 · 博而不精 · 百发百中 · 捕风捉影 ·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贵神速 · 杯弓蛇影 · 不寒而栗 · 不合时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药 · 别开生面 · 不可同日而语 · 不伦不类 · 伯乐相马 · 班门弄斧 · 白面书生 · 八面威风 · 不名一钱 · 拔苗助长 · 不屈不挠 · 不求甚解 · 髀肉复生 · 病入膏肓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拔山举鼎 · 博士买驴 · 冰山难靠 · 背水一战 · 半途而废 · 不贪为宝 · 白头如新 · 百闻不如一见 · 不为五斗米折腰 · 抱薪救火 · 标新立异 · 不学无术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不远千里 · 不因人热 · 别有天地 · 不遗余力 · 百折不挠 · 百丈竿头 · 不自量力 · 不知所云 · 宾至如归 · 拔帜易帜 · 残杯冷炙 · 寸草春晖 · 草船借箭 · 乘风破浪 · 才高八斗 · 城狐社鼠 · 沧海桑田 · 草菅人命 · 草木皆兵 · 程门立雪 · 长驱直入 · 车水马龙 · 乘兴而来 · 沉鱼落雁 · 乘人之危 · 车载斗量 · 大笔如椽 · 打草惊蛇 · 雕虫小技 · 大材小用 · 多多益善 · 大腹便便 · 大公无私 · 当局者迷 · 大逆不道 · 大器至大师兄 · 当务之急 · 开诚布公 · 不得要领 · 抛砖引玉 · 二桃杀三士 · 尔虞我诈 · 罚不当罪 · 奋不顾身 · 分崩离析 · 风吹草动 · 覆巢无完卵 · 分道扬镳 · 奉公守法 · 负荆请罪 · 发奸擿伏 · 返老还童 · 发蒙振落 · 风声鹤唳 · 覆水难收 · 赴汤蹈火 · 分庭抗礼 · 防微杜渐 · 负隅顽抗 · 负重致远 · 管鲍之交 · 各得其所 · 感恩图报 · 过河拆桥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无忧 · 各自为政 · 华而不实 · 好好先生 · 狐假虎威 · 汗流浃背 · 后来居上 · 合浦珠还 · 后起之秀 · 后生可畏 · 火树银花 · 坚壁清野 · 间不容发 · 井底之蛙 · 鸡口牛后 · 江郎才尽 · 见猎心喜 · 鸡鸣狗盗 · 九牛一毛 · 胶漆相投 · 举一反三 · 开诚布公 · 空洞无物 · 沆瀣—气 · 克己奉公 · 开卷有益 · 侃侃而谈 · 口蜜腹剑 · 开门揖盗 · 空前绝后 · 克勤克俭 · 旷日持久 · 困兽犹斗 · 开天辟地 · 口若悬河 · 空中楼阁 · 刻舟求剑 · 脍炙人口 · 狼狈不堪 · 力不从心 · 两败俱伤 · 乐不思蜀 · 老当益壮 · 劳而无功 · 论功行赏 · 老马识途 · 老牛舐犊 · 老妪能解 · 老生常谈 · 梁上君子 · 蓝田生玉 · 滥竽充数 · 狼子野心 · 芒刺在背 · 买椟还珠 · 马革裹尸 · 门可罗雀 · 名落孙山 · 孟母三迁 · 马首是瞻 · 毛遂自荐 · 门庭若市 · 木人石心 · 牛鼎烹鸡 · 怒发冲冠 · 鸟尽弓藏 · 南柯一梦 · 弄巧成拙 · 穷兵黩武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难兄难弟 · 南辕北辙 · 天真料漫 · 千变万化 · 七步之才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 曲高和寡 · 曲尽其妙 · 千金市骨 · 千钧一发 · 千里鹅毛 · 黔驴技穷 · 千虑一得 · 巧取豪夺 · 七擒七纵 · 杞人忧天 · 曲突徙薪 · 千万买邻 · 犬牙交错 · 千人所指 · 千载难逢 · 气壮山河 · 日不暇给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人给家足 · 如火如荼 · 人杰地灵 · 日暮途穷 · 入木三分 · 人琴俱亡 · 人弃我取 · 忍辱负重 · 任人为贤 · 人人自危 · 如释重负 · 入吾彀中 · 人心如面 · 如鱼得水 · 人言可畏 · 孺子可教 · 手不释卷 · 士别三日 · 死不旋踵 · 师出无名 · 三寸之舌 · 水滴石穿 · 死而不朽 · 伤风败俗 · 三顾茅庐 · 双管齐下 · 死灰复燃 · 十行俱下 · 四海之内皆兄弟 · 尸居余气 · 司空见惯 · 水落石出 · 三令五申 · 四面楚歌 · 三迁之教 · 三人成虎 · 杀身成仁 · 水深火热 · 识时务者为俊杰 · 三生有幸 · 尸位素餐 · 塞翁失马 · 上下其手 · 上行下效 · 随月读书 · 守株待兔 · 三折其肱 · 土崩瓦解 · 同仇敌忾 · 同仇敌忾 ·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同甘共苦 · 同工异曲 · 天经地义 · 天下无双 · 天涯海角 · 天衣无缝 · 一夔已足 · 穷兵黩武 · 庄周梦蝶 · 曾参杀人 · 以强凌弱 · 完壁归赵 · 韦编三绝 · 无出其右 · 为虎作伥 · 刎颈之交 · 无可奈何 · 望梅止渴 · 五日京兆 · 危如累卵 · 万死不辞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五色无主 · 亡羊补牢 · 未雨绸缪 · 妄自尊大 · 下笔成章 · 下车泣罪 · 先发制人 · 兴高采烈 · 心旷神怡 · 朽木不雕 · 休戚相关 · 先声夺人 · 小巫见大巫 · 小时了了 · 小心翼翼 · 一败涂地 · 有备无患 · 一不做、二不休 · 一傅众咻 · 一傅众咻 · 以强凌弱 · 饮醇自醉 · 一代楷模 · 一发千钧 · 约法三章 · 以古非今 · 叶公好龙 · 以管窥天 · 言过其实 · 一国三公 · 以规为滇 · 愚公移山 · 一鼓作气 · 一挥而就 · 与虎谋皮 · 异军突起 · 有脚阳春 · 以卵击石 · 以邻为壑 · 夜郎自大 · 一毛不拔 · 一鸣惊人 · 一木难支 · 以貌取人 · 羽毛未丰 · 有名无实 · 一诺千金 · 一暴十寒 · 一窍不通 · 一钱不值 · 予取予求 · 一丘之貉 · 一日千里 · 一日三秋 · 一丝不拘 · 一身是胆 · 以身试法 · 一事无成 · 一网打尽 · 义无反顾 · 一问三不知 · 一误再误 · 月下老人 · 忧心如焚 · 一衣带水 · 一意孤行 · 一叶障目 · 有志竟成 · 一字千金 · 有恃无恐 · 饮鸩止渴 · 自惭形秽 · 专横跋扈

本文地址:https://www.dadaojiayuan.com/lishidiangu/156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