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历史人物

蒋防

佚名 2023-06-05 21:08:04

蒋防

蒋防,唐代文学家,,字子徵(一作子微),又字如城,约公元792年生,唐义兴(宜兴古名)人。蒋防年少时,才思敏捷,聪明过人,能诗善文。蒋防善诗文,有文集1卷,赋集1卷,《全唐诗》录存其诗12首,《全唐文》收录其赋20篇及杂文6篇。其传奇《霍小玉传》尤为著名。该传奇写长安名妓霍小玉与进士李益相爱,后李益变心易志,小玉死后冤魂化为厉鬼,使李益终身不得安宁。该文最早载于《异闻集》,后收入《太平广记》,明代文学家胡应麟推崇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明戏剧家汤显祖取为剧材,成《紫钗记》,近人又著为《紫玉钗剧本》,流传于世。

【生平】
18岁那年,父亲的朋友来家作客,令他作《秋河赋》,蒋防立刻成文。其中有“连云梯以迥立,跨星桥而径渡”的名句,一时广为传诵。唐宪宗元和年间,他曾和无锡诗人李绅相遇,李绅即席令他赋《鞲上鹰》诗,诗中云:“几欲高飞天上去,何人为解绿丝绦?”李绅十分赞赏他的才华,又理解他远大的志向,后便向朝廷推荐,任蒋防为司封郎知制诰,后升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长庆二年(822年),因“牛李党争”,李绅遭到排斥,蒋防亦受到株连,被贬为汀州刺史。不久,被改任连州刺史,大和二年(828年)调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郁郁不得志,年仅44岁就离开了人世。遗作仅存诗12首(收人《全唐诗》)。赋及杂文一卷。从他的《玉卮无当》一诗中就可以看出他怀才不遇的悲思:“美玉常为器,兹焉变漏卮。酒浆悲莫挹,樽俎念空施。……”诗的最后他希望从“赋形期大匠,良璞勿同斯。”

规文言文

1. 含规字的文言文 解释 “规”字的解释和例文附下供参考:规、槼 guī〈名〉(1) (会意。

金文字形,从聿从周,当系以规画之意。本义:画圆的器具,今指圆规)(2) 同本义 [passes;divider]规,有法度也。

从矢,从见,会意。——《说文》规矩方圆之至也。

——《孟子》规者,正圆之器也。——《诗·沔水》序·笺圆曰规,方曰矩。

——《楚辞·离骚》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墨子·天志上》圆者中规,方者中矩。

——《荀子·赋》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劝学》(3) 又如:规绳(规矩绳墨);规旋(如圆规般旋转);规轮(圆规和车轮);规轴(圆规之轴。

比喻规度)(4) 法度、准则 [law;rule]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难蜀父老》(5) 又如:规绳(规矩绳墨。

比喻法度);规简(规矩法度);规检(规矩法度;循规矩,守法度);规度(规则法度)(6) 模范;典范,风仪 [model]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三国魏· 王粲《咏史》素德清规足传于汗简矣。

——《晋传书王承传论》(7) 又如:规仿(以为模范而加以仿效)(8) 成例;标准;法则 [established practice; setrules]夫萧规 曹随。—— 扬雄《解嘲》释规而任巧,释法而任智,惑乱之道也。

——《韩非子·饰邪》(9) 又如:规节(规矩,节操);规礼(清代官吏向下属索取的现金和礼品);规银(当时上海通行的计算银两。每两块银约合银元一元四角左右);规容(规范);规表(规范表率)(10) 文体名 [name of a style]。

如:五规(唐代文体名。即《出规》、《处规》、《戏规》、《心规》和《时规》)词性变化◎ 规规 guī〈动〉(1) 画圆 [draw a circle]其母梦神规其臀以墨。

——《国语·周语下》曲眉规只。——《楚辞·大招》(2) 又如:规圆(用圆规校之使其圆)(3) 划分土地而占有 [the land and occupy it]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

——《国语·周语中》规方千里:划定王都周围千里的地方。甸服:畿内之地,作为直接收取谷物的地方。

(4) 又如:规田(周时田地分等的名称。用以蓄水的土地,合九人所分到的称为一规。

农耕的土地,合九人所 配得耕种的称为一井。四规相当一井);规表(划分明白)(5) 劝告,建议,尤指温和地力劝 [admonish;advise]夫可规以利而可谏以言者,皆愚陋恒民之谓耳。

——《庄子·盗跖》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清· 刘开《问说》(6) 又如:规利(以利益来劝诱);规饬(劝诫);规过(规正过失);规谈(劝勉);规箴(规戒劝告);规镜(规鉴。

规箴与鉴戒)(7) 计划;打算 [plan]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8) 又如:规事(计划事情);规谋(规划计谋);规虑(规划;谋虑);规算(规划打算)(9) 谋求;谋划 [try to gain;plan and contrive]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 操军必矣。

——《资治通鉴》(10) 又如:规求(谋求;贪求);规脱(设法逃脱);规图(谋求);规画(筹划;谋划)(11) 效法,摹拟 [follow]。如:规抚(仿效;依循);规仿(摹拟仿效);规法(规摹效法)(12) 揣摩 [conjecture]。

如:规虑(揣摹测度);规磨(臆测,揣摩。引申有失误、差错的意思)(13) 通“窥”。

窥察 [peel at]不能死之,千人环规。——《商君书·境内》(14) 又如:规情(窥探军情或情报)◎ 规规 guī〈形〉(1) 圆形 [circular;round]冥冥皓容,规规皓质。

——唐· 蒋防《姮娥奔月赋》(2) 又如:规天(圆形的天空);规空(圆形的天空);规规(圆的样子。多形容日月);规车(指车轮);规天矩地(象征圆的天和方的地)(3) 浅陋、拘泥的样子 [meagre;rigidly adhere to]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清· 黄宗羲《原君》。

2. 含规字的文言文 解释 “规”字的解释和例文附下供参考:规、槼 guī〈名〉(1) (会意。

金文字形,从聿从周,当系以规画之意。本义:画圆的器具,今指圆规)(2) 同本义 [passes;divider]规,有法度也。

从矢,从见,会意。——《说文》规矩方圆之至也。

——《孟子》规者,正圆之器也。——《诗·沔水》序·笺圆曰规,方曰矩。

——《楚辞·离骚》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墨子·天志上》圆者中规,方者中矩。

——《荀子·赋》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劝学》(3) 又如:规绳(规矩绳墨);规旋(如圆规般旋转);规轮(圆规和车轮);规轴(圆规之轴。

比喻规度)(4) 法度、准则 [law;rule]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难蜀父老》(5) 又如:规绳(规矩绳墨。

比喻法度);规简(规矩法度);规检(规矩法度;循规矩,守法度);规度(规则法度)(6) 模范;典范,风仪 [model]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三国魏· 王粲《咏史》素德清规足传于汗简矣。

——《晋传书王承传论》(7) 又如:规仿(以为模范而加以仿效)(8) 成例;标准;法则 [established practice; setrules]夫萧规 曹随。—— 扬雄《解嘲》释规而任巧,释法而任智,惑乱之道也。

——《韩非子·饰邪》(9) 又如:规节(规矩,节操);规礼(清代官吏向下属索取的现金和礼品);规银(当时上海通行的计算银两。每两块银约合银元一元四角左右);规容(规范);规表(规范表率)(10) 文体名 [name of a style]。

如:五规(唐代文体名。即《出规》、《处规》、《戏规》、《心规》和《时规》)词性变化◎ 规规 guī〈动〉(1) 画圆 [draw a circle]其母梦神规其臀以墨。

——《国语·周语下》曲眉规只。——《楚辞·大招》(2) 又如:规圆(用圆规校之使其圆)(3) 划分土地而占有 [the land and occupy it]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

——《国语·周语中》规方千里:划定王都周围千里的地方。甸服:畿内之地,作为直接收取谷物的地方。

(4) 又如:规田(周时田地分等的名称。用以蓄水的土地,合九人所分到的称为一规。

农耕的土地,合九人所 配得耕种的称为一井。四规相当一井);规表(划分明白)(5) 劝告,建议,尤指温和地力劝 [admonish;advise]夫可规以利而可谏以言者,皆愚陋恒民之谓耳。

——《庄子·盗跖》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清· 刘开《问说》(6) 又如:规利(以利益来劝诱);规饬(劝诫);规过(规正过失);规谈(劝勉);规箴(规戒劝告);规镜(规鉴。

规箴与鉴戒)(7) 计划;打算 [plan]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8) 又如:规事(计划事情);规谋(规划计谋);规虑(规划;谋虑);规算(规划打算)(9) 谋求;谋划 [try to gain;plan and contrive]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 操军必矣。

——《资治通鉴》(10) 又如:规求(谋求;贪求);规脱(设法逃脱);规图(谋求);规画(筹划;谋划)(11) 效法,摹拟 [follow]。如:规抚(仿效;依循);规仿(摹拟仿效);规法(规摹效法)(12) 揣摩 [conjecture]。

如:规虑(揣摹测度);规磨(臆测,揣摩。引申有失误、差错的意思)(13) 通“窥”。

窥察 [peel at]不能死之,千人环规。——《商君书·境内》(14) 又如:规情(窥探军情或情报)◎ 规规 guī〈形〉(1) 圆形 [circular;round]冥冥皓容,规规皓质。

——唐· 蒋防《姮娥奔月赋》(2) 又如:规天(圆形的天空);规空(圆形的天空);规规(圆的样子。多形容日月);规车(指车轮);规天矩地(象征圆的天和方的地)(3) 浅陋、拘泥的样子 [meagre;rigidly adhere to]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清· 黄宗羲《原君》。

3. 初中文言文当中含有“规”这个字句子及其意义 规guī

1. 圆规,画圆形的工具。

例:《韩非子?饰邪》:「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

2. 画圆。

例:《国语?周语下》:「且吾闻之成公之生也,其母梦神规其臀以墨曰:使有晋国……故名之曰‘黑臀’。」

3. 圆形。

例: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书生何讽常买得黄纸古书一卷读之,卷中得发卷,规四寸,如环无端,何因绝之。」

4. 借指日月之形。

例:《文选?谢灵运〈游南亭〉诗》:「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

5. 法度;准则。

例: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诸男皆秀朗,几能守家规。」

6. 典范;风仪。

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且夫贤君之践位也……必将崇论闳议,创世垂统,为万世规。」

7. 规劝;谏诤。

例:《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8. 规划并占有。

例:《国语?周语中》:「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

9. 谋求;谋划。

例:《商君书?错法》:「是以明君之使其民也,使必尽力以规其功。」

10. 效法,摹拟。

例:唐韩愈《进学解》:「上规姚姒,浑浑无涯。」

11. 古代田制之一。

例:《礼记?王制》「百亩之分」唐孔颖达疏:「偃猪之地,九夫为规,四规而当一井。」

12. 文体名。

例:吴曾祺《文体刍言·箴铭类》:「规,亦告勉之辞。谓之规者,约之使合于法度也。此体古无所师,唐人以意为之(唐元结有“五规」:《出规》、《处规》、《戏规》、《心规》、《时规》)。后人每有规条、规约之目,亦是此意。”

13. 通「窥」、「窥」。窥察。

例:《韩非子?制分》:「然则去微奸之道奈何?其务令之相规其情者也。」

4. 训学宅规 文言文翻译 朱熹《训学斋规》原文: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即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译文:

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口。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至于那些对于文章意思有疑惑的,大家的言论纷乱错杂的,就也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不要匆忙急促地在当中取舍。先把其中的一篇自己单独列为一说,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来验证它思路的通畅和阻塞,那么那些特别没有明显含义和道理的,不等到和其他的学说相比较道理就已经自动屈服了。再用大家的言论互相诘问反驳,然后寻求它的道理的稳妥,来考证它的正确或错误,好像是对其实是错的,也将被公众承认的说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一般情况下慢慢地停下来看,处理静止状态观察动态的,像攻击坚硬的木头,先攻击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攻击它的关键之处;像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这就是看书的方法。

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必须要读的每个字都很响亮,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就自然而然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我曾经说过: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5. 文言文时规的翻译 唐肃宗乾元二年,漫叟在长安等待皇上的诏用,当时中行公在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诰命。

中书省有美酒,时常能够尽兴一醉。醉意朦胧中,漫叟放诞地说:“希望捕尽天下的鸟兽虫鱼来满足嗜杀者的欲望,希望尽得天下的醇酒美女已满足贪吃好色者的欲望。”

中行公听后叹道:“您想的为何不能再周全些呢?为什么不说希望得到亿万个像九州那么大的地方,分封给那些君臣父子兄弟之间争权夺利的人,使人民免遭残杀涂炭呢?为什么不说希望能让很多细缎钱币珍宝之类,装满帝王的府库和将相权贵的家中,使人民免受饥寒劳苦呢?”漫 叟听了中行公的这席话,从中书省回家后记了下来,传授给求学的人,用来作为对进世的规劝。

6. 初中的文言文的规 归出现在哪几篇课文里 规:名词义:1、会意字。

金文字形,从聿从周,当系以规画之意。本义:画圆的器具,今指圆规。

规,有法度也。从矢从见会意。

——《说文》规矩方圆之至也。——《孟子》规者,正圆之器也。

——《诗·沔水》序·笺圆曰规,方曰矩。——《楚辞·离骚》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

——《墨子·天志上》圆者中规,方者中矩。——《荀子·赋》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荀子·劝学》2、法度、准则。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难蜀父老》3、模范;典范;风仪。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

——三国魏· 王粲《咏史》素德清规足传于汗简矣。——《晋传书王承传论》4、成例;标准;法则。

夫萧规曹随。—— 扬雄《解嘲》释规而任巧,释法而任智,惑乱之道也。

——《韩非子·饰邪》5、文体名。如:五规(唐代文体名。

即《出规》、《处规》、《戏规》、《心规》和《时规》)。动词义:1、画圆。

其母梦神规其臀以墨。——《国语·周语下》曲眉规只。

——《楚辞·大招》2、划分土地而占有。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

——《国语·周语中》规方千里:划定王都周围千里的地方。甸服:畿内之地,作为直接收取谷物的地方。

3、劝告;建议;尤指温和地力劝。夫可规以利而可谏以言者,皆愚陋恒民之谓耳。

——《庄子·盗跖》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清· 刘开《问说》4、计划;打算。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5、谋求;谋划。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资治通鉴》6、效法;摹拟。

7、揣摩。8、通“窥”。

窥察。不能死之,千人环规。

——《商君书·境内》形容词义:1、圆形的。冥冥皓容,规规皓质。

——唐·蒋防《姮娥奔月赋》2、浅陋、拘泥的样子。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清·黄宗羲《原君》归:动词义:1、会意字。从止从妇省。

本义:女子出嫁。归,女嫁也。

——《说文》帝乙归妹。——《易·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之子:这个女子)有归。

——《礼记·礼运》妇人谓嫁曰归。——《公羊传·隐公二年》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杜甫《新婚别》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明·归有光《项脊轩志》2、又指出嫁女儿返回娘家。

害瀚害否,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大归曰来归。——《公羊传》3、又特指女子被婆家休弃回家。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孔雀东南飞》4、返回;回来。归,返也。

——《广雅》明公归自王。——西周金文《矢(zhé)令彝》分兵断其归津。

——《资治通鉴》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乐府诗集·木兰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史记·高祖本纪》主人忘归客不发。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5、归还。久假而不归。

——《孟子·尽心上》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6、辞官回家。开荒田野际,守拙归园田。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7、死。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袁枚《祭妹文》8、投案自首。

9、合并;归依;归属;归到一处。微斯人,吾谁与归?——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樊将军以贫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战国策·燕策》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清·黄宗羲《原君》10、趋向;归向。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资治通鉴》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

——汉·贾谊《论积贮疏》11、用在重叠动词间,表示不相干或无结果。12、结算。

到晚,牛浦回家,问着他,总归不出一个清账。——《儒林外史》13、通“馈”。

饷;赠送。归公乘马,祭服五称。

——《左传·闵公二年》名词义:珠算中称一位除数的除法。如:九归。

形容词义:1、羞惭。面目犂黑,状有归色。

——《战国策·秦策》动词义:1、通“馈”。赠送。

2、惭愧。

7. 古文中前规是什么意思 前规:

1.前人的规范、规矩。

《晋书·慕容垂载记》:“宜述修前规,终忠贞之节。”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刁经臣读李卫公平泉山居诗碑有感》:“当时植珍木,岂是昧前规,废宅长春草,故山存旧碑。” 清 龚自珍 《上大学士书》:“ 文端 未尝奏明裁汰,未奉明文,从而沿之,以前规后随,恐 文端 不受。”

2.指前代的规模。

《宋书·良吏传序》:“及 世祖 承统,制度奢广,犬马馀菽粟,土木衣绨绣,追陋前规,更造 正光 、玉烛 、紫极 诸殿。”

【李逢吉为相,内结知枢密王守澄】原文及翻译

李逢吉为相,内结知枢密王守澄,势倾朝野。惟翰林学士李绅,每承顾问,常排抑之。拟状至内庭,绅多所臧否。逢吉患之,而上待遇方厚,不能远也。会御史中丞缺,逢吉荐绅清直,宜居风宪之地。上以中丞亦次对官,不疑而可之。

初,穆宗既留李绅,李逢吉愈忌之.绅族子虞颇以文学知名,自言不乐仕进,隐居华阳川。及从父者为左拾遗,虞与耆书求荐,误达于绅。绅以书诮之,且以语于众人。虞深怨之,乃诣逢吉,悉以绅平日密论逢吉之语告之。逢吉益怒,使虞与补阙张又新及从子前河阳掌书记仲言等伺求绅短,扬之于士大夫间,且言:“绅潜察士大夫,有群居议论者,辄指为朋党,白之于上。”由是士大夫多忌之。

及敬宗即位,逢吉与其党快绅失势,又恐上复用之,日夜谋议,思所以害绅者。逄吉乃令王守澄言于上曰:“陛下所以为储贰,臣备知之,皆逢吉之力也。如杜元颖、李绅辈,皆欲立深王。”度支员外郎李续之等继上章言之。上时年十六,疑未信。会逢吉亦直奏言绅不利无占请加贬谪上犹再三覆问然后从之。二月癸未,贬绅为端州司马。逢吉乃帅百官表贺,右拾遗内供奉昊思独不贺。逢吉怒,以思为吐蕃告哀使。丙戌,贬翰林学士庞严为信州刺史,蒋防为汀州刺史。严与防皆绅所引也。

张又新等犹忌钟,日上书言贬绅太轻,上许为杀之。朝臣莫敢言,独翰林侍读学士韦处厚上疏,指述:“绅为逢吉之党所谗,人情叹骇。绅蒙先朝奖用,借使有罪,犹宜容假,以成三年无改之孝,况无罪乎!”于是上稍开寤。会阅禁中文书,有穆宗所封一箧,发之,得裴度、杜元颖、李绅疏请立上为太子。上乃嗟叹,悉焚人所上谮绅书。虽未即召还,后有言者,不复听矣。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五下,有删节)

译文

李逢吉担任宰相,在宫中交结知枢密王守澄,权势倾盖朝野。只有翰林学士李绅,在每次接受皇帝咨询时,经常排斥贬抑李逢吉。李逢吉拟好的呈状送到内庭,李绅多有批评。李逢吉十分担心,但皇上对李绅正十分信任,李逢吉无法使皇上疏远他。这时恰好御史中丞一职出缺,李逢吉便推荐李绅,说他清廉正直,适合承担监察职责。穆宗考虑到御史中丞也是次对官,未加怀疑就同意了。

当初,唐穆宗把李绅留在朝廷任职后,李逢吉更加忌恨他。李绅的族侄李虞因为文章才学而知名,他自称不喜欢做官,隐居在华阳川。等到他的叔父李耆担任了左拾遗,李虞写信给李耆请求推荐,这封信误送到李绅手中。李绅写信讥讽他,并把这件事告诉了众人。李虞非常怨恨李绅,于是去见李逢吉,把李绅平时私下议论李逢吉的话全都告诉了他。李逢吉更加生气,让李虞和补阙张又新以及他的侄子、前河阳掌书记李仲言等人伺机探察李绅的过失,在士大夫中间张扬,并且说:“李绅暗地里窥察士大夫,凡有人在一起议论,便指斥为朋党,向皇上告状。”由此士大夫也大多忌恨李绅。

等到敬宗即位,李逢吉和他的党羽对李绅失势拍手称快,但又恐怕敬宗重新任用他,日夜谋划商量,想能够伤害李绅的办法。李逢吉于是让王守澄对皇上说:“陛下所以能被立为皇太子,我全都知道,这都是李逢吉的功劳。像杜元颖、李绅这些人,都是要立深王李察的。”度支员外郎李续之等人接着上奏也这样说。皇上这时十六岁,疑而不信。这时正好李逢吉也有上奏,说李绅不忠于皇上,请予以贬谪。皇上仍再三询问是否属实,然后听从了他的意见。二月初三,贬李绅为端州司马。李逢吉率领百官上表称贺,只有右拾遗内供奉吴思不参与祝贺。李逢吉发怒,让李思去做吐蕃告哀使。初六,贬翰林学士庞严为信州刺史,蒋防为汀州刺史。庞严和蒋防都是由李绅推荐任职的。

张又新等人仍然忌恨李绅,每天上书说对李绅贬得太轻,敬宗许可杀掉李绅。朝臣没有谁敢说话,只有翰林侍读学士韦处厚上书,指出:“李绅被李逢吉一伙诬陷,人们都为之叹息震惊。李绅被前朝奖赏重用,即使他有罪,也应给予宽容,来成就陛下不改父道的孝行,何况他无罪呢!”于是皇上渐渐觉悟。这时恰巧皇上阅览宫中的文书,发现有穆宗封存的一箱文书,打开后,看到其中有裴度、杜元颖、李绅请立自己为太子的上疏。皇上于是感慨叹息,把朝臣诬陷李绅的上书全都烧掉。虽然没有立即把李绅召回朝廷,但以后再有人说李绅的坏话,皇上也不再理会了。

佳的含义

佳字的意思 佳[形]jiā(1) (形声。字从人,从圭(guī),圭亦声。“圭”指“圭表”,古代的标准计时器。引申为“标准”,“标志”。“人”与“圭”联合起来表示“外貌标志的人”。本义:长相标志的人。中原之人。引申义:外貌标志。长相标准。再引申义:善。好。)(2) 同本义 [beautiful;fine;nice]佳,善也。――东汉?许慎《说文》佳,大也,又,好也。――《广雅》佳兵者不祥。――《老子》佳佳丽人之所出也。――《战国策?中山策》丽以佳只。―《楚辞?大招》佳侠函光。――《汉书?外戚传》。注:“佳侠,犹佳丽。”形夸骨佳。――《淮南子?务》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说于目。――《淮南子?说林》山气日夕佳。――晋?陶渊明《饮酒》秋菊有佳色。每自矜风调,思得佳偶。――蒋防《霍小玉传》作敲字佳。――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佳木秀而繁阴。――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佳者笼养。――《聊斋志异?促织》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世说新语?言语》一经品题,便作佳士。――李白《与韩荆州书》(3) 又如:佳士(品学兼优的人);佳夕(良夜);佳器(美好的器物);佳口(美婢);佳侠(佳丽,美女);佳色(妍丽的颜色;美丽的色彩);佳冶(娇美妖冶);佳观(4) 吉祥 [lucky]。如:佳谶(吉利的预言);佳忏(吉祥的忏语);佳语(吉祥的话;好话);佳气(美好的云气。古代以为是吉祥、兴隆的象征)

佳这个字有什么含义 长相标志的人。中原之人。引申义:外貌标志。长相标准。再引申义:善。好。
(1) ㄐㄧㄚˉ
(2) 美,好的:~美。~妙。~句。~作。~音。~节。~境。~期。~人。~丽(a.美丽;b.美女)。~偶。~酿。美酒~肴。
佳[形]jiā
(1) (形声。字从人,从圭(guī),圭亦声。“圭”指“圭表”,古代的标准计时器。引申为“标准”,“标志”。“人”与“圭”联合起来表示“外貌标志的人”。本义:长相标志的人。中原之人。引申义:外貌标志。长相标准。再引申义:善。好。)
(2) 同本义 [beautiful;fine;nice]
佳,善也。――东汉?许慎《说文》
佳,大也,又,好也。――《广雅》
佳兵者不祥。――《老子》
佳丽人之所出也。――《战国策?中山策》
丽以佳只。―《楚辞?大招》
佳侠函光。――《汉书?外戚传》。注:“佳侠,犹佳丽。”
形夸骨佳。――《淮南子?务》
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说于目。――《淮南子?说林》
山气日夕佳。――晋?陶渊明《饮酒》
秋菊有佳色。
每自矜风调,思得佳偶。――蒋防《霍小玉传》
作敲字佳。――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佳木秀而繁阴。――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佳者笼养。――《聊斋志异?促织》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世说新语?言语》
一经品题,便作佳士。――李白《与韩荆州书》
(3) 又如:佳士(品学兼优的人);佳夕(良夜);佳器(美好的器物);佳口(美婢);佳侠(佳丽,美女);佳色(妍丽的颜色;美丽的色彩);佳冶(娇美妖冶);佳观
(4) 吉祥 [lucky]。如:佳谶(吉利的预言);佳忏(吉祥的忏语);佳语(吉祥的话;好话);佳气(美好的云气。古代以为是吉祥、兴隆的象征)

名字中佳的意思 佳是 好的意思
表示心情快乐~开开心心~
还有 顺利的意思
事业佳
健康佳
心情佳

女生的名字里有个佳,这个佳代表啥含义 优秀、特好的意思。

青睐有佳是什么意思 严格来讲青睐是来自青眼。青睐的意思是眼珠正面看人,意为尊重。人们常用“青眼有加”或者“青睐”来表示对人的赏识或者喜爱,用“白眼”表示对人的厌恶。
事实上,“青眼有加”才是更为规范的汉语用法。

佳字含义是什么 1,美好的 2,古代指演剧的人

美味佳肴的佳什么意思 美味佳肴,美和佳是同意,都是美好的意思;

“佳臬”的含义 应该是圭臬
圭臬
[编辑本段]一、读音:guī niè

[编辑本段]二、释义:
1、土圭和水臬。古代测日影、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仪器。
示例:
“圭臬星经奥,虫篆丹青广。”――(唐) 杜甫《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
“揆日晷,验星文,陈圭臬,广轮。”――(明)黄佐《乾清宫赋》。
2、比喻标准、准则和法度;可以据此作出决定或判断的根据。
示例:
“世之言学者,以先生为圭臬云。” ――(清)钱泳《履园丛话?耆旧?西庄光禄》;
“有好的文学理论工作,势必导致创作上的强烈的追求气氛,圭臬不凡,效尤不俗。” ――朱春雨《关于军事题材创作的一封信》。
[编辑本段]三、相关成语
奉为圭臬
读音:fèng wéi guī niè。
释义: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
示例:“适应之说,迄今日学人犹奉为圭臬。”――鲁迅《坟?人之历史》。

本文地址:https://www.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41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