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安世,生卒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字寿域,(一作名寿,字安世)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载《杜寿域词》一卷,谓“京兆杜安世撰,未详其人,词亦不工”;列于张先后、欧阳修前。黄升《花庵词选》云:字安世,名寿域。有陆贻典校本《杜寿域词》。与《四库总目提要》卷200,谓其词“往往失之浅俗,字句尤多凑泊”。慢词作家,亦能自度新曲。《四库总目》传于世。有《寿域词》一卷。
1. 描写重生的诗句 《感旧》
年代: 清 作者: 黄景仁
唤起窗前尚宿醒,啼鹃催去又声声。
丹青旧誓相如札,禅棍经时杜牧情。
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
云阶月地依然在,旧逐空香百遍行。
《金缕曲 赠梁汾》
年代: 清 作者: 纳兰容若
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
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
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
2. 形容重生的诗句 1、重来回首已三生清黄景仁 《感旧》2、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清纳兰容若 《金缕曲 赠梁汾》3、不重生男重生女唐白居易 《长恨歌》4、九重城阙烟尘生唐白居易 《长恨歌》5、一重浪灭一重生唐白居易 《浪淘沙》6、千载难重生唐曹邺 《寄监察从兄》7、劳生重马翠眉须唐杜甫 《解闷十二首》8、九重出入生光辉唐李白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9、寒灰重暖生阳春唐李白 《江夏赠韦南陵冰》10、一重浪灭一重生唐白居易 《杂曲歌辞·浪淘沙》11、消尽重生宋杜安世 《浪淘沙·后约无凭》12、翠葆重生无复日宋葛胜仲 《浣溪沙》13、共喜重生周召宋赵磻老 《永遇乐·香雪堆梅》14、不随芳草重生宋贺铸 《清平乐·阴晴未定》15、重看春波生故沼宋刘一止 《木兰花/玉楼春》16、劳生重马宋李纲 《减字木兰花·仙姝丽绝》17、云生似觉衣重宋赵彦端 《朝中措·长松擎月与天通>。
3. 有关重生的诗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大意是说:你该当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接着,诗人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象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选自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刘禹锡原意借“沉舟”“病树”感叹自己屡遭贬谪、老病侵袭,以致无所作为。不过,他同时用“千帆过”“万木春”来表达他对天下间仍有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深感欣慰。
诚然,“沉舟”“病树”是常有的事。沉船事件发生后,千帆仍然浩浩荡荡;这里的树木枯败了,那边的树林还十分茂盛,可以引申为不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或挫折,永远保持一颗生机勃勃的乐观向上的心态是最重要的。让我们的心中永远留住这春天的美景,念念向善、念念向生!
4. 关于重生的诗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大意是说:你该当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接着,诗人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象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选自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刘禹锡原意借“沉舟”“病树”感叹自己屡遭贬谪、老病侵袭,以致无所作为。不过,他同时用“千帆过”“万木春”来表达他对天下间仍有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深感欣慰。
诚然,“沉舟”“病树”是常有的事。沉船事件发生后,千帆仍然浩浩荡荡;这里的树木枯败了,那边的树林还十分茂盛,可以引申为不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或挫折,永远保持一颗生机勃勃的乐观向上的心态是最重要的。让我们的心中永远留住这春天的美景,念念向善、念念向生!
5. 关于重生的古诗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诗的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 (唐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诗的喻意:不管烈火怎样焚烧,只要春天一到,小草又会生长的.形容人有一种顽强不屈的精神,遇到什么事都会像小草那样的。.。
6. 关于“重生”的诗词有哪些 1.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五代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2.《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唐代 岑参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唐代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4.《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唐代 白居易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5.《卜算子·感旧》
宋代 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7. 描写重生的句子 精彩的人生,往往是逼出来的。
逼自己一把,才能使自己获得重生,让生命之树开出更加绚烂的花朵。人总是对现有的东西不忍放弃,对舒适平稳的生活恋恋不舍。
但是,要想让自己的人生有所。2012-12-23如果,我的思想,只能在梦里重生,徘徊在废墟之上,那么,对我而言,情境已化做那一盏微弱的灯火,默默的注视你们描绘的荣耀与赞美的天堂。
时间的光,散漫出苍茫的色,就像相信生命。2012-07-08我们的生命,就是以不断出发的姿势得到重生。
为某些只有自己才能感知的来自内心的召唤,走在路上,无法停息。
2011-12-03有些感情是指甲,剪掉了还会重生,无关痛痒。而有些感情是牙齿,失去以后永远有个疼痛的伤口弥补。
8. 描写重生的句子 关于“重生”的句子如下:
1. 花园似的校园,点缀得五彩斑斓,更显得生气盎然,一座座别具风格的教学楼,在翠绿欲滴的树儿和娇羞欲语的花儿的装饰下,更平添了一份勃勃的生机,形成了一种人工美和自然美的景色。
2. 我被深埋在泥土里,我被压的透不过气来,这里漆黑一片,我努力地呼吸着,一次又一次,那些是我熟悉的人啊,我的亲人,我的朋友,一切我熟悉的环境,我都深爱着他们,我努力地向前冲,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我获得了重生,我看见了光明,这里有清新的空气,这里有明媚的阳光,我能嗅到泥土的气息,这里还有幸福的人,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3. 虽然已经是深秋,但太阳仍旧天天上班,给予植物足够的光和热,使它们能够在寒冷的深秋依然长得很好。
4. 我重新振开双翅,我带着决绝,带着愤怒,带着骄傲,带着自信,我拥抱蓝天,我戏耍白云;我跟巍峨峻岭做伴,我同狂风暴雨搏斗。我伤痕累累,我不哭不闹;我万丈光芒,我不语不笑。我看遍世间山河,我游遍千山万水。我用低沉的声音叹这大好河山,我用漠然的双眸阅这世间繁华!我站在世界巅峰,闭目。不经历撕心裂肺的痛,岂能荡气回肠地笑!
5. 校园里的树时而随风摇摆;时而站立不动;时而从树枝上落下几片可怜的树叶。然而,这些并不影响绿树在深秋的魅力。校园里的花都照样开放,蜜蜂照样忙碌得采蜜,有许多蜜蜂在花的周围飞来飞去,在寻找哪一朵比较好。
6. 生活总是会给我们一记耳光,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和清醒。有些事情总是会留下遗憾,才能证明,这不是童话,而是生活。
7. 我觉得泪水是世间最不需要强忍的东西,有时候我也想忍住,让别人觉得我很坚强,但忍不住的时候我就不会忍,因为后来我明白坚强只是一种内心,爱哭不是不坚强,哭过之后还能站起来,能清醒地明白该走什么样的路,做什么样的事,我要做的是这样的人。
8. 不管昨夜经历了怎样的泣不成声 早晨醒来这个城市依然车水马龙。
她笑得像山楸与风嬉戏般快乐,因好好装扮而迟了,谷雨纷纷下像催促她。彩色的云从天上飞下种满柳树的台榭,顿时间像千朵花一起绽放般美丽。
怜惜她,怕尘埃污染她,又惊讶又疑惑是不是来到了仙人的居所。有时又感到沁人的香气四溢,闯入我的胸中。心中泛起阵阵的激动,他(游客)流连不去。
1.爱国统一思想的诗句 1.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4.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6.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8.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9.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0. 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11.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12.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 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14.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15.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16.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17.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8.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9.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0.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21.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
22.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24.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25.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
26.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27.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8. 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9. 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30. 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1. 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2.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3. 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4. 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5.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6.屈原《离骚》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2.关于渴望统一的诗句 关于渴望统一的诗句包括:
1、南宋陆游《示儿》
原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2、唐代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原文: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译文: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
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能被册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3、南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原文: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4、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顿时消散,随便地收拾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乡。快快动身起程巴峡穿过巫峡,我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5、南宋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原文: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译文:
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6、南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原文: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
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放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壮志同仇饿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我要从头彻底地收复旧日河山,再回京阙向皇帝报捷。
3.有关思想的名言或诗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满江红 (岳飞)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4.描写思想的古诗词有哪些 描写思想的古诗词有
1.《满庭芳·见人错失》
年代: 元 作者: 马钰
见人错失,动我心肠。交予怎不悲伤。思想烯指然臂,顶上然香。假饶投崖喂虎,尽舍身、弃命非常。争知得,有些儿妙理,别是嘉祥。清静无为鼎内,觉心中真火,下降肾堂。肾水化为真气,气结红霜。常常熏蒸四大,便玲珑、响*叮铛。神光灿,得携云,归去蓬庄。
2.《更漏子·庭远途程》
年代: 宋 作者: 杜安世
庭远途程,算万山千水,路入神京。暖日春郊,绿柳红杏,香迳舞燕流莺。客馆悄悄闲庭,堪惹旧恨深。有多少駈駈,蓦岭涉水,枉费身心。
思想厚利高名。谩惹得忧烦,枉度浮生。幸有青松,白云深洞,清闲且乐升平。长是宦游羁思,别离泪满襟。望江乡踪迹,旧游题书,尚自分明。
3.《蝶恋花·懊恼娇痴情未惯》
年代: 宋 作者: 赵令畤
懊恼娇痴情未惯。不道看看,役得人肠断。万语千言都不管。兰房跬步如天远。废寝忘餐思想遍。赖有青鸾,不必凭鱼雁。密写香笺论缱绻。春词一纸芳心乱。
4.《水龙吟·无情风掠芭蕉响》
年代: 宋 作者: 赵长卿
无情风掠芭蕉响,还是重门已闭。银缸独对,相思方切,教人怎睡。解叹从前事,解叹了、依前鳖气。想他家那里,知人憔悴,相应是、睡也未。
且恁和衣强寝,奈无寐、依前重起。起来思想,当初与你,忒煞容易。及至而今也,半头天眼,不存不济。最消魂苦是,黄昏前后,冷清清地。
5.《临江仙·服气咽精吞七耀》
年代: 元 作者: 牧常晁
服气咽精吞七耀,存思想化三车。飞罡*水散名花。词章勤奏达,吟咏酌流霞。外事何干于内境。有为功力何赊。饶君作福等河沙。不明玄牝窍,特地隔天涯。
5.关于渴望统一的古诗词名句 陆游——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勿忘告乃翁
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辛弃疾《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杜甫《问军官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桑!
辛弃疾《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你也可以查一些陆游写的诗。选我的,绝对没错!
本文地址:https://www.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49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董颖
下一篇: 董嗣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