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琚(生卒年均不详),南宋书法家,字居父,号云壑,河南人。主要活动于孝宗、光宗和宁宗三朝。太宁郡王、卫王吴益之子,宋高宗吴皇后之侄。性寡嗜,日临古帖以自娱。习吏事。乾道九年(1173)以恩荫授临安通判。其后历尚书郎,镇安军节度使。复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宁宗时,知鄂州,再知庆元府。尝使金,金人重其信义。位至少师,判建康府兼保守,世称“吴七郡王”。卒谥忠惠。
吴琚好书画工诗词,尤精翰墨,孝宗常召之论诗作字。著述有《云壑集》。传世书迹有《观伎帖》《与寿父帖》《焦山题名》《诗帖》《碎锦帖》《七言绝句》等。
这是蔡襄的诗,但因高官、大书法家吴琚手书更为该诗增色,乃至流传千古。
这是吴琚少数墨迹之一,《七言绝句》诗文出自蔡襄《访陈处士》,它是吴琚存世唯一一件大字行书挂轴之作,也是现在所见最早的一件挂轴形式的书迹。
“桥畔垂柳下碧溪,吾家就在小桥西,来时不似人间世,日暖花得山鸟啼”。(《访陈处士不遇而作》)这是他回枫亭故乡访友题咏蔡坑“青泽桥”的情景!“
1. 文言文钱塘江写钱塘江潮之势的句子 宋朝李觏写有《忆钱塘江》诗: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
宋朝朱继芳也写有《钱塘江》诗,“潮来江水黑,日出海门红”,描绘出一副色彩鲜明的钱江图: 极浦无高树,苍茫只远空。 潮来江水黑,日出海门红。
两岸东西浙,千帆来去风。 中原山色外,残梦逐归鸿。
元末明初的诗人金涓,作有《浙江晓渡》诗,浙江就是钱塘江,让我们从他的诗中,体会一下钱塘江的神韵: 片帆风力饱,凉气碧飕飕。 江阔欲沉雁,天空惟见秋。
渔歌闻四起,人影在中流。 隔望秦峰出,东南第一州。
清代宋维藩有以《钱塘江》为名的诗,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钱塘江的风貌: 钱塘江水势如铺,此日扁舟胜五湖。 野旷天低连海峤,山青翠叠浸冰壶。
蜃楼缥缈群仙集,瑶岛依稀只鸟孤。 不是前人功德远,沧桑几度事模糊。
明朝女诗人王素娥有《渡钱塘江》诗,写一江景色: 风微月落早潮平,江国新晴喜不胜。 试看小舟轻似叶,载将山色过西陵。
明代丁师虞的《渔浦晚归》写出了钱塘江畔的特有意境: 春在山颠与水涯,江流曲处有人家。 晚来渔棹长歌去,回首残烟点暮鸦。
远山、曲江、人家、晚霞、渔棹、长歌、残烟、暮鸦,组成了一幅美丽朦胧的钱塘江边村落图。 文学家郁达夫写《夜泊西兴》诗已是几十年前的事了,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江边情景: 罗刹江边水拍天,山 *** 上树含烟。
西兴两岸沙如雪,明月依依夜泊船。 在现代诗人郭沫若的《溯钱塘江》诗中,钱塘江已是另一番模样: 快艇溯钱塘,秋阳力尚刚。
一江流碧玉,两岸染红霜。 木伐铺滩下,风帆背日张。
鲥鱼时已过,齿颊有余香。 东晋孝武帝时苏彦已写有观潮诗: 洪涛奔逸势,骇浪驾丘山。
訇隐振宇宙,漰磕津云连。 唐朝温庭筠的《钱塘曲》说明唐朝时这一天下奇观就已经被诗人们写入诗中: 钱塘岸上春如织,淼淼寒潮带晴色。
淮南游客马连嘶,碧草迷人归不得。 风飘客意如吹烟,纤指殷勤伤雁弦。
一曲堂堂红烛筵,长鲸泻酒如飞泉。 李白来到杭州以后留诗不多,但却有诗形象地描写了钱塘江的潮水,这天下奇观,连见多识广的李白也感到惊奇: 浪打天门石壁开,海神来过恶风回;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唐朝孟浩然也有观潮诗,描述了观潮的过程和钱江大潮的特点: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回,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唐朝刘禹锡的《浪淘涛》,写出了钱江大潮的雄伟气势: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宋代诗人米芾云:“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 苏轼登望海楼,写有《望海楼晚景》一诗,望海楼在杭州凤凰山上,当时在望海楼上就可看见杭州市区段钱塘江的大潮,苏轼在诗中描写了钱江大潮奔腾而来的情景: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从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十二回。 苏东坡还有一首咏观夜潮的诗,也很别致: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宋朝齐唐曾做过一首《观潮》: 何意滔天苦作威?狂驱海若走冯夷。
因看平地波翻起,知是沧浪鼎沸时。 初似长平万瓦震,忽如员峤六鳌移。
直应待得澄如练,会有安流往济时。 宋代潘阆《酒泉子》很有名,其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诗句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仍常为人们引用: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观潮》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2. 赞美钱塘江的诗句 【杂曲歌辞·浪淘沙】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钱塘江潮】罗隐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秋过钱塘江】贯休 巨浸东隅极,山吞大野平。
因知吴相恨,不尽海涛声。 黑气腾蛟窟,秋云入战城。
游人千万里,过此白髭生。 钱塘江待潮 全宋诗-胡仲弓 潮至千艘动,涛喧万鼓鸣。
江翻晴雪卷,海涨石塘平。 帆影林端见,波光屋上明。
青山自吴越,相峙两含情。 钱塘观潮 全宋诗-刘黻 此是东南形胜地,子胥祠下步周遭。
不知几点英雄泪,翻作千年愤怒涛。 雷鼓远惊江怪蛰,雪车横驾海门高。
吴儿视命轻犹叶,争舞潮头意气豪。 忆钱塘江 全宋诗-李觏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钱塘江潮 全宋诗-释文珦 初闻万马声,渐觉似长城。
远自三山起,高连两岸平。 凌风添怒势,映日作虚明。
若是吴胥魄,如何渡越兵。 钱塘江上 全宋诗-杨蟠 一气连江色,寥寥万古清。
客心兼浪涌,时事与潮生。 路转青山出,沙空白鸟行。
几年沧海梦,吟罢独含情。 钱塘江 全宋诗-朱继芳 极浦无高树,苍茫只远空。
潮来江水黑,日出海门红。 两岸东西浙,千帆来去风。
中原山色外,残梦逐归鸿。 酒泉子(十之十)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涛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望海潮(八月十五日钱塘观潮)【赵鼎】 双峰遥促,回波奔注,茫茫溅雨飞沙。霜凉剑戈,风生阵马,如闻万鼓齐挝。
儿戏笑夫差。谩水犀强弩,一战鱼虾。
依旧群龙,怒卷银汉下天涯。 雷驱电炽雄夸。
似云垂鹏背,雪喷鲸牙。须臾变灭,天容水色,琼田万顷无瑕。
俗眼但惊嗟。试望中仿佛,三岛烟霞。
旧隐依然,几时归去泛灵槎。 明 张田一首 潮去潮来春复秋,钱塘江水通湖头。
愿郎也似江潮水,暮去朝来不断流。 【登子胥庙因观钱塘江潮】 明 方行 吴越中分两岸开,怒涛千古响奔雷。
子胥不作忠臣死,勾践终非霸主材。 岁月消磨人自老,江山壮丽我重来。
鸱夷铁箭俱安在,目断洪波万里回。 月望后至海宁州登海塘观潮 清 阮元 钱塘江潮秋最巨,未抵盐官十之五。
我来盐官塘上立,月初生霸日蹉午。江水忽凝不敢东,海口哆张反西吐。
潮不推行直上飞,水不平流自僵竖。海若凭陵日再怒,地中回振千雷鼓。
马衔高坐蛟鼍舞,拔箭倒发钱王弩。须臾直撼塘根去,摇动千人万人股。
如卷黑云旋风雨,如骋阵马斗貔虎。如阴阳炭海底煮,如决瓠子不能御。
三千水击徙沧溟,十二城堕倒天柱。气欲平吞于越天,势将一洗余杭土。
吁嗟乎,地缺难得娲皇补,大功未毕悲神禹。此是东南不足处,岂为区区文与伍。
沧海桑田隔一堤,鱼龙黧首相邻处。我皇功德及环瀛,亲筑长防俾安堵。
全用金钱叠作塘,不使苍生沐咸卤。迩来龛赭涨横沙,却指尖山作门户。
雁齿长桩十万行,鱼鳞巨石三层础。王充论前有古迹,枚乘发后无奇语。
吁嗟乎,此塘此潮共千古,词人心乐帝心苦。 晚渡钱塘江 清 王荫槐 罗刹江声殷似雷,扁舟摇兀怒涛堆。
身从大地孤鸥泛,潮挟群山万马来。南渡衣冠秋草寂,西陵鼓角夕阳哀。
古怀牢落真无懒,呼取余杭酒一杯。 钱塘观潮 清 汤金钊 一声初转海门雷,万叠真如雪作堆。
盛气已吞文种墓,余波犹上子陵台。底教金寇全师去,合借钱王射手来。
欲写壮观愁笔弱,银山饱看只空回。 钱塘观潮 清 林以宁 气以三秋肃,江因九折名。
海门环凤阙,半曜拱神京。舟楫三都会,鱼盐百货盈。
凉飙随舵发,新月傍船行。共指潮生候,争看雾气横。
篙师屏息待,渔子放舟迎。海外千山合,江边万谷鸣。
蜃楼惊变幻,鲛室忽晶莹。鱼沫翻珠佩,腥涎喷水精。
玉山高作垒,雪浪俨如城。似有冯夷鼓,长驱掉尾鲸。
前茅从赤鲤,后队亦青旌。自可吞溟渤,何烦洗甲兵。
蛟宫图广袤,蚁垤敢争衡。久欲寻天汉,频思访玉清。
乘槎常不达,浮海竟无成。近睹三江险,方知六宇平。
奇观书短韵,尺幅海涛生。
3. 钱塘江大潮的文言文 《观潮》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1]。
4. 描写钱塘江的诗词 忆钱塘江 作者:【李觏】年代:【宋】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似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唐·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空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浪淘沙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杭州观潮 唐·姚合 楼有樟亭号,涛来自古今。
势连沧海阔,色比白云深。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
浪高风更起,波急石难沉。鸟惧多遥村,龙惊不敢吟。
坳如开 *** ,危似走琼岑。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
岸摧连古道,洲涨踣丛林。跳沫山皆湿,当江日半阴。
天然与禹凿,此理遣谁寻?忆江南·江南忆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钱塘江潮 唐·罗隐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复向平流。
狂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似有头。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向阳候。
樟亭观潮 唐·宋昱 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雷震云霓里,山飞霜雪中。
激流高失岸,吹唠上侵空。翕辟乾刊异,盈虚日月同。
艅艎从陆起,洲浦隔阡通。跳沫喷岩翠,翻波带景红。
怒湍初抵北,却浪复归东。寂听堪增勇,晴看自发蒙。
伍生传或谬,枚叟说难工。来信应无己,申威亦匪穷。
冲腾如决胜,回合似相攻。委质任平视,谁能测始终。
钱江借取筑钱城 五代·钱缪 天分浙水应东溟,日夜波涛不暂停。千尺巨堤冲欲裂,万人力御势须平。
吴都地窄兵师广,罗刹名高海众狞。为报龙王及水府,钱江借取筑钱城。
观潮 宋·齐唐 何意滔天苦作威?狂驱海若走冯夷。因看平地波翻起,知是沧浪鼎沸时。
初似长平万瓦震,忽如员峤六螯移。直应待得澄如练,会有安流往济时。
酒泉子·长忆观潮 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和运使舍人观潮 宋·范仲淹 何处潮偏盛,钱塘无与俦。
谁能问天意,独此见涛头。海浦吞来尽,江城打欲浮。
势雄驱岛屿,声怒战貔貅。万叠云才起,千寻练不收。
长风方破浪,一气自横秋。高岸惊先裂,群源怯倒流。
腾凌大鲲化,浩荡六螯游。北客观犹惧,吴儿弄弗忧。
子胥忠义者,无覆巨川舟。把酒问东溟,潮从何代生?宁非天吐纳,长逐月亏盈。
暴怒中秋势,雄豪半夜声。堂堂云阵合,屹屹雪中行。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巨防连地震,群楫望风迎。
涌若跤龙斗,奔如雪雹惊。来知千古信,回见百川平。
破浪功难敌,驱山力可并。伍胥神不泯,凭此发威名。
绍圣二年八月十八日观潮浙江亭 宋·米芾 怒势豪声迸海门,州人伟是子胥魂。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
高与月轮参朔望,信如壶漏报朝昏。吴争越战成何事,一曲渔歌过远村。
钱塘晚望 宋·谢翱 钱塘江上夜潮过,秋尽寒烟白露多。吴越青山明月裹,舟人各唱异乡歌。
十八日观潮 宋·陈师道 一年壮观尽今朝,水伯何知故晚潮。海浪肯随山俯仰,风帆常共客飘飘。
催试官考较戏作 宋·苏轼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
风味堂前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宋·辛弃疾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
朝又暮。悄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
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凭谁向,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
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属镂怨愤终千古。
功名自误。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观潮 送刘监至江上作 宋·陆游 江平无风面如镜,日午楼船帆影正。忽看千尺涌涛头,颇动老子乘桴兴。
涛头汹汹雪山倾,江流却作镜面平。向来壮观虽一快,不如帆影青山行。
嗟余往来不知数,惯见买符官发渡。云根小筑幸可归,勿为浮名老行路。
酹江月·浙江亭观涛应制 宋·吴琚 玉虹遥挂,望青山隐隐,细如一抹。忽觉天风吹海立,好似春霆初发。
白马凌空,琼鳌驾水,日夜朝天阙。飞龙舞凤,郁葱环拱吴越。
此景天下应无,东南形胜,伟观真奇绝。好似吴儿飞彩帜,鹫起一江秋雪。
黄屋天临,水屏云拥。看击中流楫。
晚来波静,海门飞上明月。钱塘观潮 元·仇远 一痕初见海门生,顷刻长驱作怒声。
万马突围天鼓碎,六鳌翻背雪山倾。远朝魏阙心犹在,直上严滩势始平。
寄语吴儿休踏浪,天吴罔象正纵横。海上纪事 明·朱淑贞 飓风拔木浪如山,振荡乾坤顷刻间。
临海人家千万户,漂流不见一人还。八月望日登江楼观潮 元·钱惟善 白马涛头驾素车,至今犹是诧灵胥。
千年元气淋漓后,八月长风震荡初。顾兔盈虚端不爽,神龙变化竟何如。
须臾落日明江练,东逝滔滔泄尾闾。满江红·钱塘观潮 清·曹溶 浪涌蓬莱,高飞撼、宋家宫阙。
谁荡激,灵胥一怒,惹冠冲发。点点征帆都卸了,海门急鼓声初发。
似万群风马骤银鞍,争超越。江妃笑,。
5. 钱塘江的夜潮中文言文译文 是不是这个 !!! ◎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注释 浙江②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③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④,仅如银线⑤;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⑦,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⑧。
注释:①节选自《武林旧事》(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卷三,略有删改。周密(1232—1298),字公谨,宋代湖州(现在浙江湖州)人。
②〔浙江〕就是钱塘江。③〔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
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④〔方其远出海门〕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
方,当……时。其,指潮。
出,发、起。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⑤〔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仅,几乎,将近。
⑥〔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大雪覆盖的山岭。
际天,连接着天。⑦〔沃日〕冲荡太阳。
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
⑧〔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杨万里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这两句诗是《浙江观潮》一诗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是也”,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岁京尹①出浙江亭教阅水军②,艨艟③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④,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⑤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⑥,水爆⑦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⑧,仅有“敌船⑨”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⑩ 注释:①②〔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京尹,京都临安府(现在浙江杭州)的长官。
浙江亭,馆驿名,在城南钱塘江岸。③〔艨艟(méngchōng)〕战船。
④〔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意思是,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尽,穷尽。
五阵,指两、伍、专、参、偏五种阵法。⑤〔乘骑(jì)弄旗标枪舞刀〕乘马、舞旗、举枪、挥刀。
骑,马。弄,舞动。
标,树立、举。⑥〔略不相睹〕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
⑦〔水爆〕水军用的一种爆炸武器。⑧〔一舸(gě)无迹〕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
舸,船。⑨〔敌船〕指假设的敌方战船。
⑩〔逝〕去,往。 吴儿善泅者数百①,皆披发文身②,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③,出没于鲸波万仞④中,腾身百变15⑤,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注释:①〔吴儿善泅(qiú)者数百〕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②〔披发文身〕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
文,动词。③〔溯迎而上〕逆流迎着潮水而上。
④〔鲸波万仞〕万仞高的巨浪。鲸波,巨浪。
鲸所到之处,波涛汹涌,所以称巨浪为鲸波。万仞,形容浪头极高,不是实指。
⑤〔腾身百变〕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 江干①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②,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③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④。
注释:①〔江干〕江岸。②〔珠翠罗绮溢目〕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
珠翠罗绮,泛指妇女的首饰和游人的华丽衣服。溢目,满眼。
③〔倍穹〕(价钱)加倍的高。穹,高。
④〔僦(jiù)赁(lìn)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僦、赁,都是租用的意思。
看幕,为观潮而特意搭的帐棚。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
容,许,使。 ◎译文 钱塘江汹涌的海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
从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为壮观。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一般,慢慢地越来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天地冲荡太阳,气势非常雄壮豪迈。
杨诚斋(即杨万里)诗中说:“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可直译)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亭检阅水军,数百艘战船分列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就好像踩在平地一样。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
本文地址:https://www.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53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李建中
下一篇: 张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