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 : 治久嗽气血两虚者。
用法用量 : 每服9克,开水调下。嗽止则服。
摘录 : 《卫生宝鉴》卷十二
处方 : 黄芩、荆芥、甘草、赤芍药、菊花、川芎、当归、木通、白芷各等分。
制法 : 上为末。
功能主治 : 心经虚热,小眦赤脉传睛,眼通红,久不退。
用法用量 : 九仙饮(《眼科全书》卷四)、九仙丹(《眼科全书》卷六)。
摘录 : 《银海精微》卷上
功能主治 : 咳嗽痰涎。
用法用量 : 上用猪肉4两,薄批,棋盘摊开,掺药2味,荷叶裹,文武火煨熟。细嚼,白汤送下,后用干食压之。
摘录 : 《儒门事亲》卷十五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一切咳嗽。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白汤点服。嗽住止后服。
各家论述 : 《中医方剂学》:本方主治久咳不愈,以致肺气耗散,肺阴亏损之证。久咳不已,伤肺伤气,用人参以补气,阿胶以补肺;喘则气耗,用五味子之酸收,以敛耗散之肺气;益以乌梅、罂粟壳敛肺止咳;复用款冬、桑皮、贝母止咳平喘,兼以化痰;桔梗载药上行。合用具有益气、敛肺、止咳之效。凡咳嗽经久不愈,气耗阴亏,咳喘自汗者,本方较为合适。若痰涎壅盛,或外有表邪者,切勿误用,以免留邪为患。
摘录 : 《卫生宝鉴》卷十二引太医王子昭方
功能主治 : 诸目疾,不拘岁月远近。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2片,葱1根,煎7分,不拘时温服。
摘录 : 《活幼心书》卷下
用法 : 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三钱(9克),每日两次,开水送服。亦可水煎服,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 : 敛肺止咳,益气养阴。
主治 : 主治肺病迁延,气阴亏耗之久咳,症见久咳不已,倦怠汗出,痰少而黏,舌红苔少,脉虚数。
临床应用 :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干咳、喉源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肺系病症。1.慢性干咳:本方加减治疗39例慢性干咳毫者,疗程不超过12日,以咳嗽次数和程度为疗效标准。结果:痊愈35例,有效3例,无效1例(《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99年第2期)2.喉源性咳嗽:本方化裁治疗喉源性咳嗽73例,治疗最短1日,最长5日,以咳嗽及其他症状为疗效标准。结果:痊愈60例,显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15%。(《四川中医》2000年第8期)3.慢性支气管炎:用九仙散合六君子汤、金沸草制成膏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52例,疗程20日。以咳嗽、咯痰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X线检查作为疗效标准为准,结果:显效10例,好转31例,无效11例,咳嗽、痰多、气短、汗出等症状明显改善。(《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年第7期)
方解 : 本方以罂粟壳敛肺止咳;五珠子、乌梅敛肺养阴;人参补益肺气;阿胶滋养肺阴;款冬花、贝母止咳化痰;桑白皮降气清热;桔梗宣肺祛痰。全方以敛肺养阴、益气扶正为主,兼以止咳化痰,临床常用于肺之气阴亏虚,如咳喇挟有外邪,或痰热邪实为主而气阴不虚者,均不宜应用,以免“闭门留寇”,而致咳嗽加剧,肺气闭塞。咳甚。加紫菀、枇杷叶;气虚甚者,加黄芪;阴虚潮热加百合、麦门冬、地骨皮等。
现代研究 : 临床报道也见用于治疗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百日咳、腹泻、肢体疼痛等疾病。对本方的实验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方中罂粟壳含有阿片类生物碱,有抑制呼吸中枢,降压,降低胆道、肠道、膀胱平滑肌兴奋性及镇痛等作用,过量的使用,可导致患者发生呼吸衰竭、低血压、便秘、尿潴留等副作用。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按照雪家规定的安全剂量使用,并注意控制服药疗程。
方歌 : 九仙散中罂粟君,五味乌梅共为臣,参胶款桑贝桔梗,敛肺止咳益气阴。
摘录 : 元·《卫生宝鉴》
本文地址:https://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442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九仙山何处士黑神丸
下一篇: 九仙灵应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