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运动健身

太极拳怎么练习

饭后百步走 2023-06-03 05:26:20

太极拳怎么练习

大家对于太极拳是比较熟悉的,因为坚持去练习太极拳能够起到不错的锻炼效果,特别是可以利用太极拳来帮助我们发挥出养生效果,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如果可以坚持长期进行太极拳的锻炼很不错,具体如何练习太极拳比较好,一起看看吧。

太极拳怎么练习

通过太极拳是可以帮助我们起到锻炼的效果,而想要让太极拳的锻炼功效更好,首先我们要多进行练习才行,在练太极拳的时候,不洗要多练才行,而且我们人体必需要耐心进行练习,这样才能够让太极拳的锻炼效果更好,是大家需要注意的。

同时我们还应该有恒心才行,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很多人在练到半路的时候就会选择放弃了,但是这样是不好的一个习惯,我们还是应该坚持去练习太极拳才行,大家必须要坚持练习太极拳,而且在有空的时候就要多练太极拳,这样才能练习好太极拳。

大家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结合太极拳的理论一起进行才行。在明白了太极拳各种拳式的用法,还有攻防的意识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样还可以让动作更加正确好看,同时越练的时候那么兴趣也会越大了。所以说大家学习太极拳的时候需要注意这一点。

练太极拳要注意什么

大家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要注意,首先我们应该避免忌神不守舍的情况才行,尤其是进行太极拳练习的时候,可以试试三分形式七分意,而十分技巧是在神气的,所以说需要我们注意这一情况才行。而且太极拳的招为术,而神为势,这样才能够让太极拳的锻炼效果更好了。

练习太极拳的时候还应该避免松散无力的情况才行,因为松是属于太极拳的门,也是练习太极拳的时候入门的第一部了,这样必须要让我们关、节、椎松开才行,同时还应该让肌、腱、肤得到扩张,这样可以让气血达到梢端。这样还可以避免松散、松乱、松懈的情况产生。

上面推荐了练习太极拳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方法,因为太极拳能够起到很不错的锻炼效果,因此我们需要掌握练习的方法才行,而上面介绍的方法效果还是很不错的,这样能够起到锻炼的功效,所以说掌握了练习方法,这样才能让太极拳效果更好。

如何正确练习太极拳?

对于中老年人太极拳锻炼是一个最佳的选择,至于选哪一派都各有特色,根据多年经验认为没有什么区别,最主要的是你现在能和身边听派的老师结缘了。这很重要,这因为这样你平时可以很方便学习锻炼,这样有助于提高及纠正问题。

那么,选择拳没什么问题了,练拳就是最主要的。怎么练更重要。一定要好好看看下面几点。不然,以后出现问题你会得不偿失!比如第一点等:

<一>、拳架宜高不宜低

随着人年龄的增长,骨骼和关节韧带都逐渐老化,初学拳时一定要把拳架放高点,因为在初学时,还不会放松,还未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如果拳架过低,就会造成膝关节损伤或者疼痛。那么如何掌握身法和拳架的高度呢?

身法要中正。做到不可前俯后仰,左歪右斜。无论马步或弓步,只要裆部会阴穴与头顶百会穴上下垂直在一条线上,就为立身中正。无论马步或弓步必须使膝关节与小腿保持90度垂直,大腿根部与膝关节保持45度的角度,裆部开圆。如果膝关节向前弓,气就不能达到涌泉穴,膝关节就不能够放松,就会引起膝关节疼痛。所以初学太极拳时,拳架要高些,动作一定要规范,宜高不宜低。

<二>、宜慢不宜快

太极拳运动的养生核心,就是通过太极拳运动达到练意、练气、培气、养气、调气地目的。核心是以拳为母,以功为主,以养为本。无论是初学的老年人,还是练拳多年的老年人,均需通过练习腹式呼吸处于自然,使一呼一吸形成丹田穴、涌泉穴、命门穴、心脏及周身肌肉和诸血管的一松一紧,一张一弛,从内到外形成完整练意、练气、培气、养气,平衡阴阳的运动规律。所以练拳要坚持慢中求意、慢中求气、慢中求正、慢中求稳、慢中求准、慢中求整、慢中求松、慢中求活、慢中求快、慢中求劲。做到慢而不滞、快而不乱、松而不丢、棚而不顶,以一念代一念,以意领气,上下相随,掌握好虚实转换的节奏和规律,周身一家。节节贯串,一气呵成。将思维与动作,动作与呼吸达到完美的结合,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达到养心、养血、养气,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和健身养生地目的。

<三>、宜柔不宜刚

人过四十岁后,血管开始慢慢硬化,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运动多少不同,硬化快慢不一,身体健康的不良反映也不大相同,严重的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有的出现肥胖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有的出现心脑血管供血障碍和不足,有的出现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等等亚健康状态和疾病反映。如在太极拳运动中发劲用力过猛,很容易产生突发性血压增高,重则出现脑出血和脑梗及心梗,其二,如果在运动中震脚用力过重,久而久之会伤及膝关节,造成半月板和膝关节软组织损伤,因为现在练太极拳,大都在水泥地和地板砖等硬地面上练习,如震脚用力过猛,会产生力度与硬度的抗衡,二阳相争必然伤及关节。其三,人到中老年后大都有不同程度的血液循环障碍、血瘀等,任督二脉和十二经脉多少会出现些问题。如果在太极运动中发劲过猛,还会导致横气填胸,和伤及筋骨。出现心脑血管意外。所以说:太极拳运动通常是少年学拳,青年练拳,中年悟拳,老年养拳。因此中老年练太极拳应以悟拳、养拳为主,宜柔不宜刚。以养气、养心、养血、调气、培气、练气、练内功为主,不需要发力。把练精、气、神放在首位,久而久之筋骨皮也同样达到锻炼的效果。

<四>、宜勤不宜多

中老年练太极拳,每天早上练五趟拳或者是六趟拳,加上练拳前的热身时间,每早不要超过两个小时为益。因为人步入中老年后,血液的浓度均偏高,血液流动比年轻人缓慢,如果练的时间过长,不能适时的进食和补充水分,也同样会造成身体疲劳和不适。所以早上不宜练得时间过长,如想多活动,可以在下午午休后三至五点间练两趟拳为益。总之中老年人学练太极拳,对身体健康、改善动脉硬化、增强骨质的密度,调节体内阴阳的平衡、增强体质、防病祛病和辅助治疗三高症均是有益的。所以说:中老年人练习太极拳宜勤不宜多。

三、练前要热身,动作要规范

练太极拳之前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通常正确的热身活动,有压腿拉筋运动、扩胸运动、左右摆臂运动、转腰活胯运动、手腕旋转运动、肩关节旋转运动、足部踝关节运动、膝关节的运动等。总之,各部位运动,要符合人体生理骨关节结构的运动功能去活动,绝对不能违背,否则会造成对骨关节和韧带组织及肌肉组织的损伤,重者会对膝关节和半月板造成损伤。也会造成膝关节髌骨及髌骨上囊和下囊的损伤,造成关节无菌炎症,形成关节积液,使膝关节肿大,严重影响太极拳运动。那么练拳前应如何进行正确的膝关节保护活动呢?正确的活动方式,除了压腿伸筋外,要先用手按揉膝关节和上下肌肉及两侧韧带,然后再做些屈伸运动,也可慢慢的下蹲一分钟后再起来,反复做三至五次,使膝关节活动三至五分钟,再加上其它活动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绝对禁止把双膝并拢,做膝关节左右旋转活动及内外掏花活动,因为这样的活动方式,违背了膝关节生理结构的活动规律。此种方式对中老年人伤害最大,容易造成半月板损伤和骨关节无菌炎症,引起关节肿大疼痛,有的会使膝关节韧带和肌肉拉伤。因此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热身运动,才能保护好身体各个关节,为练好太极拳创造条件。

除此以外,练拳和练功要顺应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四时令。从中医学角度讲:春天是生发之际,大地回春,阳气上升,万物生长,所以春季是练拳和练功的最佳之季,得气快、练拳进步快,大补阳气。夏季是万物生长的旺盛之时,在这个时节练拳,能使拳艺大长,并且可以出排汗、排毒、养阴补阳,调节阴阳平衡,但要适时、适度补充水分。秋季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在这个季节练拳、练功要以养心、养血、养气为主,不宜大汗淋淋。注意避寒不要着凉,养好肺经。冬季是收藏的季节,是养肾的时节,在这个季节里练拳、练功,切记避免出大汗,冬季的汗与血一样珍贵,冬季又是藏精时节,中老年要禁房事。以免伤及肾阴经。冬季练拳练功,以培肾养气为主。其次就是长夏时节,也就是夏天往秋天的过渡时节,这个时节是养胃时节,在这个时期天气雨多湿重,饮食中适当食用些姜以除湿气。在这个时节不宜在练拳后,洗凉水澡,不宜多食生冷食物,以避免伤及胃气和肺气。

只有这样严格顺应四季练拳和练功,才能达到最佳的强身养生效果。

太极拳属于内家拳。是在意念的支配下,思维与动作,动作与呼吸,在三者紧密配合下,完成太极拳套路的练习。因此,需要习练者,精力集中排除杂念,按照太极拳运动规律去练的同时,要遵循禁忌,方能练好太极拳。

太极拳的锻炼方法

太极拳的锻炼方法

  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是静中之动,虽动犹静。动所以活气血,静所以养脑力。动静结合,身心皆练,内外一体,刚柔相济,所以同时能充分发挥医疗体育的作用。太极拳的创造,原为一种武术体育,包括高深的技击作用,它无一动不有技击方法的用意,即使一抬头,一举目,都有一定的意义,并没有丝毫丢了技击作用的妄动。所以当动则动,不当动则不动。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太极拳的锻炼方法,欢迎阅读。

  (一)掌握一般规则

  1、学习动作:

  初学时,从学动作入手,在教者的指导下,以其示范为榜样,细心模仿,一式一式的学会。此时对一般的必不可少的规则,如立身中正,安舒松静,虚灵顶劲,气沉丹田,松肩垂肘,含胸拔背,松腰敛臀,呼吸自然,动作和顺,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分清虚实,连绵不断,举动轻灵,运行和缓等,必须要求逐渐的能够完全掌握。

  2、纠正姿势:

  四肢的部位距离,身势的重心,所向的方向,进退转换的姿势,拳掌肘腕,肩腰胯膝脚,头顶脊背的规矩,俱要要求正确。凡有不对的地方,必须仔细加以纠正,以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狠抓重要三点

  功夫到了一定程度,一般规则已能全面掌握时,必须突出的抓住下面几个重要环节:

  1、松静柔软

  在练习的`时候,周身关节和肌肉务须放松,由手腕肘臂胸腰胯膝以致全身,无一处不放松,不可留有丝毫的拘滞之力,以自缚其身,须全身松软到“柔曲百折若无骨”才对。

  2、行气用意

  练时,须手势贯以意识,虽松而不懈。不能丢掉了意识而自动。每一动都要做到均匀合度,以意气贯注到每手每势的动作上为准则。呼吸要深长,而且要是在自然舒适的原则下做到的,不可稍有勉强,既是一举手,一动脚,都要神气的向往,并配合以呼吸的鼓荡,使动作随着呼吸的鼓荡以开合,使呼吸顺着动作的开合而吐纳,如此练习日久,其中气自然会充实,身体也一定会健康。

  3、稳静安舒

  练拳时,要先将身势立稳,放松,头部上顶,尾闾中正。不但身势放松,而内心也须放松,摒除一切杂念。如此稍待片刻,俟身心稳静下来而后出动。一手一式,稳稳静静,舒舒适适,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如抽丝挂线,绵绵不断,一趟太极拳练习完毕后,感觉浑身非常舒适,精神非常愉快,口中唾液回甜,这便是身心泰然,已有稳静的功夫了。如练完一趟拳后,非但无此感觉,反而口干舌燥,面青气喘,这便是心神浮躁,未能达到身心泰然的境界,那就须细心的体会,或请教师指正方可。

  如此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之后,在身体方面有了适度的柔软,在中气方面增大了内部的力量,在脑力方面有了清醒的灵觉,以后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松沉的气势,灵觉的感应,以及柔软而有弹性的力量。由于以上这些情形而发生的作用,就太极拳的术语来说,是谓之劲。体验到这种劲而后学习各种推手,进一步研究“懂劲”的功夫,就不难豁然贯通了。

  主要说明

  1、关于拳式中的阴阳

  阴阳是谈手式动作正反两面的代名词。在拳式中,手心向上为阳,手背向上为阴,手心稍向上尚未达到正面时为少阳,超过正面为老阳。手背半面向上为少阴,手背向上超过了正面为老阴。

  2、关于太极拳式中的身桩

  胯宜坐正,不前出,不后突,脊梁拔直,肩宜空,肘宜垂,切忌架肘耸肩。

  3、每逢弓步式

  在前之腿,小腿宜垂直,脚尖向前方,在后之腿宜伸直,但不可过挺,以稍有含蓄为对。脚尖宜往里扣转约45度,重心落在前脚的是七成,落在后脚的是三成。

  4、每逢马步式

  是川字步,两腿下蹲,两腿距离为三脚之长,合适为度,其重心在两腿当中平均的。

  5、每逢半马步式

  如倒撵猴等。其在前之脚是负担全身重量三四成,在后之脚是担负全身重量六七成。

  6、每逢虚步式

  是全身重量落于实的一脚,虚的一脚等于虚设。无论是在前或在后,无论脚尖着地或脚跟着地都是非常的虚灵,如同有蚂蚁也踩不死,有鸡蛋也踏不破为对,其两腿部全是有弯曲的。

  7、每逢仆步式

  在前之腿伸直,与地面平行,脚掌平触地面,脚尖微向内扣,在后之腿下蹲,如拳式中抽身下势。

  8、关于头部

  头宜虚灵着上顶,下颚含垂,舌宜自然舒适的敷于上颚,不要以舌尖用力去抵上颚为宜,否则神意不舒,唾液不生。因为太极拳以自然为原则,做到大自然,大舒适,心神泰然之后,口中有唾液回甜,故特宜留意。

  9、关于呼吸

  在初学时,只宜找呼吸舒适,自然深长即可,不必找以呼吸配合动作。因在初

  学时,动作尚未纯熟,还不能随便的做到上下相随,快慢均匀,身心相合,动作松柔,心神愉快。如在这个阶段就想以呼吸去配合动作,往往呼吸受到拘束,那就不自然了。如长期的不自然下去,就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所以在初学拳时,不必使呼吸去配合动作,这是练太极拳很要紧的一件事,必俟动作纯熟,养成习惯,虽在不注意之中,也能做到身心安舒,而后再逐渐地试着以呼吸去配合动作,才能配合恰当,身心舒适。

  10、呼吸配合法

  呼吸配合动作的情形,凡是动作的开展或放大或伸长,这是气呼出的时候;凡是动作的收回或缩小,这是气吸进的时候。但这不过是一个原则,如练拳既久,功夫增长,其动作必定缓慢,才能体会到深厚的意思。因动作缓慢,其呼吸就不能慢到那个程度,这就必须用加一个呼吸的办法,也就是在动作的中间加一口气。譬如开展的动作,在其初开时是呼,在开到中间时加一个吸,到开至终点时仍用呼。又如收回的动作,在初回时是吸,在回到中间时加一个呼,在回到终点时仍用吸。如此练法,仍算是以呼吸配合动作,但虽配合呼吸,还是要以舒适自然为准则,不能勉强机械的去运用。

  11、关于用意

  太极拳一再强调要用意,不要用力,又说用力则笨,用气则滞,所以入手功夫,就是把意识贯注到每一个动作上去。后来到了最高境界,则完全以锻炼神经的清醒灵感为目的。其主要方法,以稳静安舒为基础。在动作过程中,全神贯注,不稍疏忽。但又切忌专注一面,防止有所照则有所不照。更不宜用意过度,致精神外露,需要做到有意无意,无意有意,要仿佛像一盏明灯至于密室之中,自然无处不照一样。

  12、关于推手

  学推手时,更须按规矩练习,对于掤捋挤按,如实做好,务要粘连绵随,不丢不顶,以打下基础,然后再学行步推手、大捋推手、以至散手等等,逐步深入,逐步提高。譬如写字,先学楷书,如何下笔,如何住笔,如何出笔,横平竖直,有了笔力基础,然后学行书,行书学好,再学草书,如此作书,虽快而法不乱,否则草出来的字,就会令人认识不清楚,学太极拳亦然。

  13、关于拳谱

  太极拳用功要领,在太极拳老谱中,已有概括说明,只要有教师指导,按规矩练习,久而久之,就会有相当的进步。所以十三势歌说: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子真切意无遗,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息。如今有些人将非太极拳的东西合并在太极拳里,还说是他老师代代祖传的秘诀,这与太极拳本质不相干,希学者注意。

  14、关于择师

  学习太极拳,首先要选择好的老师,其次要听老师的指导,有耐心,有恒心,不贪多,不虚假,一式学好,再学一式,认真将一趟太极拳学会,这样学习对身心才有益处。如师资不好,走错了路,或者心性浮躁,贪多不精,将思想练浮了,将动作练流了,日久成为习惯,其错误的想法,在脑海中根深蒂固,难以洗刷,其错误的用劲,在筋骨肌肉之间,已长成胚胎,难以化掉,就会愈练愈离太极拳功夫愈远。如要想把太极拳练好,又须从头返工,那比初学拳,还要困难。由于功夫的错误或者不踏实,对疗养疾病和健康身体的效果也要差些了。


;

怎样练习太极拳

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习练太极拳是个稳打稳扎的过程,想要练好太极拳,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如何练好太极拳基本功呢?
腿脚练习是太极拳基本功的核心,只有腿脚有力量,整个身体才能保持中正,动作才能舒展大方。
一、要练好腿脚功夫腿和脚是人体重要的部分,所话说:“人老腿先老。”太极拳之所以能够延年益寿,使人身体健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腿的练习。太极拳健身重点要做到腿有劲,这样就减缓了衰老,同时,呼吸深长,增加了肺活量,增加了气血循环,有益于健康。而腿脚好,也关系到呼吸功能。长期练习太极拳的老人很少摔跤,这是由于他们的下盘特别稳。拳术里讲,这是“落地生根”。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要练好桩功。
初学太极拳不要追求高层次含义,应该多练太极拳基本功,每天保持站桩一个小时。初学者要练好基本功,基本功包括手、腰、腿的练习,高级阶段还要进行手、眼、身、步的配合,但是最基础的是腿上功夫的练习。
练腿上功夫,主要是站桩,比如浑圆桩。站桩要符合太极拳的要求,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站浑圆桩,我不主张站得太久,只要站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然后换其他的桩法,比如弓步桩、虚步桩。还有,站桩要站活桩,不能站死桩,要在站桩的过程中不断地移动重心,比如重心前移成弓步,再后移成虚步,这样循环往复,不断练习。用这些方法能够加强腿部力量,也加强了步型的稳定性,为后面的练拳打下好的基础。
太极拳的劲法有多种,学习太极拳的劲法要学会灵活多变,掌握太极拳劲法变化技巧,有助于太极拳实战。其次,要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练拳时,脚给地面一个蹬力,地面就给脚一个反作用力,这叫“问地要力”,这个力通过脚、膝、胯、腰、肩、肘,传递到手。练习太极拳时,按照这七个环节传递劲力,动作要缓慢柔和,注重体验内力的运行。这样,把下盘功夫练好了,然后中盘和上盘的动作就容易协调配合了。
再次,练习腿脚功夫时,要体会对拉拔长、阴阳相济的太极劲。比如练习桩功,气向下沉,神意则向上领,做到虚灵顶劲、立身中正。做动作时,前去之中必有后撑,这就形成了对拉拔长;还有,做动作时要注意“欲左先右,欲右先左”。这就是一个对立统一、阴阳平衡的问题。
二、要练好腰胯功夫腰很重要,它是连接上下肢的枢纽,是中轴,是纽带。练习太极拳,动作要形成整体性,就必须依靠腰来调节。武术中有“太极腰”的说法,这说明太极拳特别注重腰的锻炼,要用腰来带动四肢的运动。从运气的角度来说,“气沉丹田”也是在腰部。
从运劲来说,“发于腿,主宰于腰”,也离不开腰。杨澄甫说:“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这都说明了腰的重要性。我们练习太极拳时,首先要注意用腰来带动四肢。松腰松胯,意念松沉,劲力才能上下通达。其次,做到灵活转动,起承转合,要靠腰。
我的体会是在运行当中,腰走螺旋,带动四肢的运行。我们可以把腰的螺旋劲抽出来单独练习。“腰走螺旋,外走弧形;内走螺旋,外走圆弧”,这是腰的运行规律,也就是腰的螺旋运行,带动了手的弧形运动;手的动作都是靠腰来带动的

本文地址:https://www.dadaojiayuan.com/yundongjianshen/516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