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甘遂药性强,毒性也大,用醋炮制后能降低毒性,但功效也相应降低些。生甘遂和炙甘遂功效及主治区别不大。
甘遂有很多作用,例如:
1、峻下泻水
水肿为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其制在脾。甘遂味苦能降泻,根药主下沉,归肺、脾、肾诸经皆与水液气化调节相关,故功专行水而为泻水除湿峻品,《珍珠囊》谓「乃洩水之圣药」。常用于水湿壅盛以致的水肿胀满,二便不通,形证俱实者。
2、涤痰逐饮
水之所停,凝则为痰饮,逆则为肿胀。痰饮为患,主要责之在肺脾等脏。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甘遂味苦性寒,降洩除热,入脾肺诸经则可制其痰源,理其痰器。《本草衍义》称「专于行水,攻决为用」;《药性论》言「能去痰水」,故为涤痰逐饮之要药。
3、消肿散结
本品味苦而甘,性寒有毒。苦能降洩燥湿,寒能清热泻火,有毒则可攻毒。故本品研末调敷外用,有消肿散结之功,可用于疮毒痛胂诸证。《本草从新》曰:「有治水肿及肿毒者,以甘遂末敷肿处,浓煎甘草汤服之,其肿立消。」
4、缓急止痛
善洩经隧水湿而通脉络;又兼甘味,更可缓解痉挛拘急。故外用贴敷患处,有缓急止痛之功,尤对痰湿阻滞经络,导致肢体麻木重着丽痛者适宜。《本草纲目》载其治「麻木疼痛,捣饼贴之」 有效。
「释名」白泽、主田、鬼丑、陵泽、甘泽、重泽、苦泽。
「气味」(根)苦、寒、有毒。
「主治」
1、水肿腹满。用甘遂(炒)二钱二分、牵牛一两半,共研为末,煎为水剂,随时服用。
2、身面浮肿。用甘遂二钱,生研为末,放入猪肾中,外包湿纸煨熟吃下。每日吃一次至四、五次。如觉腹鸣,小便亦通畅,即是见效
3、肾水流注(腿膝挛急,四肢肿痛)。用上方加木香四钱,每用二钱,煨熟,温酒嚼下。泻下黄水为验。
4、大小便不通用甘遂五钱(半生半炒)、胭脂坏了十文,共研匀。每服一钱,加白面四两,和水做成面片,煮熟淡食。待大小便通畅后,再服平胃散加熟附子,每取二钱煎服。
5、水鼓气湍。用甘遂、大戟各一两,慢火炙后,共研为末。每取二、三分,加水半碗,煎开几次,待温服下。不过十服见效。
6、脚气肿痛。和甘遂半两,木鳖子仁四个,共研为末。每取四钱,放入猪肾中,湿纸包好煨熟,空心吃,米汤送下。不过十服见效。
7、疝气偏肿。用甘遂、茴香,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8、痞症(发热、盗汗、胸背疼痛)。用甘遂包在面中,放浆水内煮十沸,去面。把甘遂在微火上炒黄,研为末。大人每服三钱,小儿每服一钱,临星时服,冷蜜水送睛。忌油腻鱼肉。
9、消渴。用甘遂(麸炒)半两、黄连两,共研细,加蒸饼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二丸,薄荷汤送下。忌甘草。
10、风痰迷心癫痫。用甘遂二钱,研为末,放在猪心里。缚紧,纸懈,煨熟。取药出,加辰砂末一钱,分成四份。每服一份,半用过的猪心煎汤调下。以大便下恶物为效,否则须再次服药,此方名“遂心丹”。
11、小儿马脾风(风热喘促,闷乱不安)。用甘遂(包面中,煮过)一钱半、辰砂(水飞)二钱半、轻四化建设少许,共研为末。服时,先取少许浆不,滴入一为油,然后放药末二、三分在油上。等药下沉,去浆灌服。此方名“无价散”。
12、麻木疼痛。用甘遂二两、蓖麻子仁四两、樟脑一两,共捣作饼,贴患处。此方名“万灵膏”。内服甘草汤。
13、突然耳聋。用甘遂半寸。棉裹插耳内,口中嚼少许甘草。
本文地址:https://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hangshi/1082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