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蚕草它靠的是根茎繁殖啊。他的根茎非常的发达,一旦您发现了一株这样的草,不到一个月满坡都会是这样的草了,他也被叫做宝塔菜。
把它放在纸盒子,或是筛米的小筛子里,用筛子的话要放一些纸垫在筛底。
小蚕刚从卵里孵出来时,要特别小心对它,用比较嫩的桑时喂它,换桑叶的时候用很软的毛笔来移动它,要注意力量;有时桑叶太干燥,不细心就会在换桑时的过程中把小蚕留在要丢弃的桑叶上。小的时候难养一点,长大些就好办了。
等它要结茧子的时候,拿些麦秆子札成枝枝桠桠的型状就可以了。
破茧后,把它们一起放在一个盒子里,它们会在一起交尾,然后产卵。有时因为养的蚕少,所以破茧的时候蛾子会有落单的,但不用担心,只要有一对蚕成功,相信也够你养了。
桑叶要新鲜的,也可以每次采集一塑料袋,分次每天用几张,其余的洒点水装在冰箱里保鲜。采来的叶子会有一定的灰尘,可以洗净后凉干,一定要凉干,不然小蚕或大蚕吃了会拉肚子的,说不定还会翘辫子。
养蚕技术
一、 喷桑叶用于添食养蚕:一市斤水加5毫升发酵液,喷10市斤桑叶添食,每天一次。蚕爱吃、粪便不臭,生长快,蚕茧厚,质量好,可增产10%左右。
二、 二、 喷蚕体降温解暑:夏天气温高,蚕容易生病,室温过高蚕还容易中暑死亡,。可在高温天气,按一斤清水加5毫升发酵液,喷于蚕体,每天中,下午各喷一次。
三、 三、 喷桑叶保鲜:夏天气温高,采回的桑叶堆放久了会发黄变质,秋天气候干燥,采回的桑叶,留久了会干枯变硬,可按一斤清水加5毫升发酵液,用来将桑叶喷湿,然后将桑叶装入编织袋或堆在地上,用塑料布盖好,保存24小时仍然鲜绿如初。
四、 四、 喷桑叶促生长:按一斤水加1—2毫升发酵液,喷洒桑田的桑叶,一个月喷2—3次,添加0.2%的磷酸二氢钾效果更好。喷到桑叶全湿不滴水为宜。桑叶生长快,叶油绿肥厚,可增产20—25%。还可减少病虫害。
注意:在使用活力99生酵剂发酵液前后6小时不能使用抗菌素,发酵液不论保存多久,只要还有甜醇曲香气味,就可以使用,如果发臭则就不能使用。
夏秋养蚕应注意什么?
一、防农药中毒。养蚕季节不要蚕室附近农田喷洒杀虫双等有机氯农药,其熏蒸作用会导致蚕儿中毒;喂蚕桑叶要经过试喂确认无毒后,才能采叶喂蚕。
二、蚕室内禁用蚊香或灭蚊、灭虫剂。在邻近蚕室的住房内使用,也要关闭蚕室门窗,以防蚕儿中毒。
三、蚕室要安装纱门、纱窗,防止蝇类入蚕室内危害蚕儿,并添加“灭蚕蝇”乳剂或喷蚕体,以杀灭蝇蛆。
四、养蚕前要堵塞鼠洞,蚕架与墙壁要保持一定间距,蚕架脚周围要撒上石灰粉或蚕药,以防止老鼠上爬。养地蚕,要做好药物灭鼠。
五、夏、秋养蚕气温较高,要打开门、窗,加强室内通风换气。桑叶喷洒清水,室内用电风扇吹微风,也有利于室内降温。
六、发现病蚕要及时清理,投入盛有漂白粉溶液或石灰浆的消毒盆内,禁用病蚕饲喂畜禽,以防止病原传播扩散,污染环境。
七、蚕沙含有大量病原物,不要在蚕室周围摊晒,应集中到野外堆沤或放入粪坑内沤制,以防止病原扩散。
八、夏秋高温,病原繁殖快,要注意按需采叶、及时运叶,合理贮叶。贮桑池每个龄期要消毒一次,不要喂过夜桑叶。
九、高温多湿天气忌喂湿叶,贮桑叶不能洒水,要勤除沙,多撒新鲜石灰粉、干稻草等材料,抑制病菌滋生繁殖。
十、不是养蚕季节,蚕室不要存放谷物、糠麸等物,以免受潮产生螨类,养蚕时危害蚕儿。
养蚕节桑有什么窍门?
正常情况下养蚕,每生产1公斤蚕茧需15公斤桑叶。采取节约用桑措施后,每张蚕种可节约用桑50公斤左右,而蚕茧产、质量可丝毫不受影响。其节约用桑措施是:
1、桑叶要合理采、运、贮。尽量做到早上或傍晚采叶,随采随运,松装快运。采回的桑叶抖松后放入贮桑池或贮桑室内,合理贮藏,防止风吹或堆积发热变质,造成桑叶浪费。
2、防止桑叶萎凋。稚蚕期采用炕床(房)育、塑料薄膜覆盖育,以利保温保湿,使桑叶保持新鲜。大蚕期喂蚕后适当关闭门窗,待蚕食去桑叶70%左右,再开门窗通气,能有效地防止桑叶萎凋。
3、确保蚕室温度。大、小蚕适宜温度分别为24℃、25℃,在适温范围内,蚕食欲旺盛,减少残次桑叶,而且提高叶丝转化率。
4、推广少回育、条桑育。小蚕平面立体一日一回育、全龄二回育、大蚕条桑育等省力化养蚕技术,不仅提高养蚕工效,且有利蚕儿食桑,比普通育节省桑叶5%左右。
5、计划用桑和定量给桑。按不同蚕期逐龄、逐日、逐回制定标准用桑量,做到“蚕儿饱食不浪费,节约用桑不饿蚕”。每龄蚕初、末期,蚕食桑量减少,这时喂叶要适量。5龄蚕盛食期要让蚕儿充分饱食,但每日最大用桑量要控制在110公斤以内。
6、添食蜕皮激素。蚕儿见熟5%左右,每张种使用1支蜕皮激素,兑水25公斤,拌和20公斤桑叶,一次给蚕吃完,能促使蚕儿一齐老熟,每张种可节省桑叶10公斤左右。
如何抓好眠起处理的几个关键技术环节?
眠起处理是一项十分重要养蚕技术,处理得好与不好,关系到蚕儿的健康状况和发病率,以及产茧的多少。因此应着重抓好如下技术环节:
1、适时眠除。小蚕发育快,就眠快,眠期短,下眠网宜提早;四龄蚕催眠期长,下网宜偏迟些。在高温多湿宜早,低温干燥宜迟,上午就眠宜偏早,下午就眠偏迟。眠除时见蚕座有少量(2-3条)眠蚕时,撒上糠灰或鲜石灰粉(使蚕迅速上爬)再加眠网,给桑(桑叶适熟稍偏嫩),蚕全部爬上后即可进行。如果是晚上加眠网,应第二天早给一次桑叶后眠除。
2、提青分批。眠除后喂两口桑,蚕儿全部眠定,不用提青,座中极少数弱小迟眠蚕用手执出淘汰。如果有一半未入眠,就用中心分批法,把蚕分成二批入眠。方法是:蚕眠一半,再加眠网一次和均匀给桑,使蚕儿爬上网后移至加一窝饲养就眠。如果蚕儿生长发育参差不齐,就用提中心分二头的方法,把处于眠中状态的大批蚕分出来,将早眠与迟眠蚕在起蚕饷食时并窝饲养。
3、眠中管理。蚕儿入眠后,要保持安静,通风换气,防止阳光直射。高温多湿天气,要在蚕座撒糠灰或石灰粉吸湿,既防止病菌孳生,又防止早起蚕食残桑造成发育不齐。
4、适时饷食:应贯彻迟饷食,即是在见蚕基本蜕皮完,而且有80-90%的起蚕头部为淡褐色时进行饷食。遇高温闷热或白撞雨时,宜提早饷食。一般见起后5-7个小时饷食。各龄饷食前要进行蚕体蚕座消毒,而后下网给桑,用桑要新鲜偏嫩。
5、控制日眠。控制日眠,应以三、四眠为重点。一般来说,三眠日眠,大眠亦日眠,三眠踏夜眠,大眠也会踏夜眠。日眠蚕儿,熟蚕就在中午,上簇也就方便了。
蚕种如何进行催青与收蚁?
蚕种要放在通风的竹笼或线架上装好,切忌用塑料膜、布料或报纸等物包装,以防闷坏蚕种。领种后立即放到已消毒好的蚕室进行催青保护。在第1-4天室内保持22℃,第5天起至孵化期,保持25℃。如果春季室内温度低,则加火盆升温及保温(用火炭,忌用柴烧),火盆离蚕种1米以上,以免烘死蚕种,加火升温时要记得加水补湿。催青至第8天,蚕卵的一端有小黑点,叫点青。当一张蚕种内有20%卵粒点青,用报纸将蚕种包好,把着卵粒面朝下,进行遮光制黑,使蚕卵发育一致。从点青日起,第二天转青(卵面呈灰色),第三天蚁蚕出壳。在出蚁当天早上5时,除去遮光物,开灯感光,促使孵化整齐一致。若有迟孵化的蚕种要继续遮光制黑,第二天早晨5时再进行感光收蚁。最后进行收蚁,春季气温低,在上午10时左右,夏、秋季在上午8时左右收蚁。收蚁用桑要在当天上午采摘,桑叶选用适熟稍偏嫩,用桑量是收蚁量的4-5倍。收蚁方法:将切好的桑叶直接撒在蚕种纸上,经10-15分钟后蚕蚁爬到桑叶上,然后把蚁蚕连同桑叶倒在蚕座纸上,用鹅毛把蚁蚕疏密摊匀。收蚁后在给第二次桑叶要进行蚁体清毒,用“防病一号”(蚁蚕体消毒专用药,小蚕用含甲醛1.25%,大蚕用含甲醛2.5%)用纱布袋装药粉均匀地撒落在蚕体上,撒药量象一层薄霜即可。经5分钟后,再撒一层焦糠(谷壳烧成黑色)隔开药粉,而后再给第二回桑叶。
蚕儿发生农药中毒后应采取什么急救措施?
1、迅速打开门窗或把蚕端到通风处,撒隔沙材料,及加网除沙,给新鲜桑叶。
2、迅速查明毒源,切断毒源,避免再中毒。
3、解毒处理:小蚕用清水喷体,大蚕用清水淘洗两分钟后捞出阴干,有的可复苏,给鲜叶喂养;凡有毒的一切用具用碱水洗后曝晒。有机磷中毒后还能吃叶的可适当添食阿托品。
4、对轻中毒蚕和复苏蚕应加强营养,给与适熟偏嫩叶,采取少量多回育。还可添食少量糖液。
因为我们各地对它的称呼不一样,那文章中就统一称它们为地老虎吧,至少这个名字你说出来,别人不会把它当成其他东西。一、地老虎地老虎是我国农、林、牧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下害虫,也是世界性的重大地下害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切根夜蛾亚科。地老虎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为害重,还是多食性(可以理解为不挑食)的昆虫,其幼虫俗称截虫、地蚕、切根虫、土蚕、夜盗虫等。幼虫在地下和地表为害,咬断幼根、幼茎,吞食叶片,造成缺苗断垄或毁种。中国农区地老虎有170种,在我国发生量较大、造成危害且有研究记载的种类主要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警纹地老虎、八字地老虎等20余种。地老虎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对其进行防治,尤其是采用毒饵进行诱杀时一定要考虑到。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可以利用这一特点结合发生期用黑光灯、糖醋液等对其进行诱杀。
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学名Agrotis ipsilon(Hüfnagel),属鳞翅夜蛾科,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在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记载,长城以南、乌鞘岭与横断山系以东的广大地带,虫口密度普遍较高;主要发生区多集中在华北平原,西北、西南和东南的河谷地带(江、河两岸的冲积平原及低洼内涝地区)以及城市郊区的菜田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北方水浇地面积的扩大,其发生区也随之扩大。小地老虎是一种典型的广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十分广泛,除水稻等水生植物外,几乎对所有植物的幼苗均能取食为害。在我国主要受害作物有棉花、玉米、高粱、小麦、芝麻、烟草、麻类、薯类、蔬菜、中草药、牧草,以及果树、林木的幼苗。受害后造成缺苗断垄,乃至毁种重播。
小地老虎虽说是地下害虫,也会危害地上部分,小地老虎的虫龄总共6龄(虫龄可以理解为年龄),1~2龄幼虫取食作物的心叶或嫩叶,到了3龄及以上就可以咬断作物的茎或者叶柄了,如果危害严重,这个时候我们在田间看到的就是缺苗断垄甚至得毁种了。
小地老虎的幼虫在3龄前主要以植物幼嫩部位为食,昼夜都能危害,而到了3龄以后就开始昼伏夜出了。
小地老虎4月中下旬是2~3龄幼虫盛发期,5月上中旬是5~6龄幼虫盛发期。
黄地老虎
黄地老虎学名Agrotis segetum(Schiffermüller),据不完全统计,欧、亚、非洲及澳洲至少30多个国家均有此虫分布。在日本、朝鲜和印度发生也很普遍。国内广泛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西南和中南地区。60年代以前主要为害区在新疆、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干旱少雨地区灌溉耕作区,在新疆常与警纹地老虎混合发生。70年代以后,在我国江淮和华北地区的种群数量上升,与小地老虎混合为害。黄地老虎多造成春秋两代为害。春季为害大田作物、牧草及蔬菜幼苗;秋季为害麦苗及蔬菜、豆类作物幼苗,食性亦很复杂多样,为害的经济植物约50余种。
黄地老虎一年中春秋两季危害,其中春季危害重于秋季。3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月上中旬化蛹,蛹期20~30天,然后羽化为成虫,对成虫的诱杀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最佳时期。
黄地老虎幼虫在华北地区5~6月危害最重,黑龙江6月下旬~7月上旬危害最重。
大地老虎
大地老虎成虫体长约25毫米,翅展为50毫米左右,体黑褐色。前翅灰褐色,翅前缘黑色,翅面上有黑色条纹,环纹和肾形斑明显,有黑边。后翅暗褐色,外缘线较暗。卵半圆形,浅黄色。幼虫老熟时体长为56毫米左右,黄褐色。扁圆筒形,体表多皱纹,背线不明显,臀板深褐色。
大地老虎一年发生1代,以3龄幼虫潜伏于表土层及杂草丛中越冬。翌年3月份越冬幼虫开始活动,白天隐蔽在阴处,夜间取食幼苗根茎,造成大量幼苗死亡。5-6月以老熟幼虫开始夏眠,夏眠后即在土室内化蛹,蛹期为30天左右。10月中、下旬成虫羽化,成虫白天潜伏在枯叶或杂草间,夜间活动,对糖、醋、酒液有趋性,而趋光性不强。产卵于土层中或靠近地面的叶片上,卵期约12天。幼虫共7龄。9月上、中旬化蛹,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羽化。卵散产在杂草或土块上,秋季为害不久于11月随着气温变化,幼龄幼虫入土越冬。其幼虫抗寒能力很强。
二、地老虎防治技术
防治地老虎行之有效的方法较多,但应根据不同作物受害的生育阶段、为害幼虫的龄期、地老虎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种群的田间分布状况和数量以及防治投资的效益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早春清除农田及周围杂草,防止地老虎成虫产卵是关键环节;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剔除残留在地表的作物残梗碎叶;在地老虎发生期可铲埂灭蛹,以减轻为害。结合土壤养育的耕翻与保墒等农事操作,深秋或初冬深耕翻土细耙,不仅能直接杀灭部分越冬蛹和幼虫,还可将蛹和幼虫暴露于地表,使其被冻死、风干,或被食虫鸟啄食,被天敌昆虫捕食或寄生,以有效减少和压低越冬虫口发生基数。在有水利条件的地区,针对地老虎幼虫在土壤中栖息、为害和在地下越冬化蛹的习性,在地老虎盛发期或越冬期可结合农事需要进行大水浇灌,可致使土中部分幼虫和蛹窒息死亡,压低土壤虫口密度。
物理防治利用小地老虎成虫的趋光性,可采用黑光灯进行诱杀。于地老虎成虫发生期,在作物田地面以上100~150cm处,安装频振式杀虫灯,隔1~2d收集昆虫袋和清理杀虫电网,每盏灯可控制2 hm2左右的范围。在春季或地老虎盛发期利用糖醋液诱杀越冬代成虫或其他世代成虫,按糖3份、醋4份、酒1份、水2份,再加1份菊酯类等杀虫剂调匀配成诱液,将诱液放于盆内。傍晚时放到作物田间,位置距离地面1m左右,翌日早晨检查并去除杀死的地老虎和其他害虫。利用地老虎对一些寄主植物(或场所)有趋性的特点进行诱杀。如用新鲜杨树或柳树的枝叶扎成把,每公顷插150把,或老桐树叶每公顷放900~1200片,浸以药液后于傍晚插放入田间,翌日清晨进行检查;或用泡菜水或发酵变酸的甘薯、胡萝卜、烂水果等加适量农药诱杀成虫。在作物苗定植前,地老虎幼虫仅以田中杂草为食,因此可选择其喜食的灰菜、刺儿菜、苦卖菜、小旋花等杂草堆放诱捕幼虫。
草石蚕又名地蚕、甘露儿、宝塔菜、螺丝菜,重庆地区俗称地牯牛。系唇形科水苏属中能形成地下块茎的栽培种,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国北部,早在17世纪就有其栽培利用的记载,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江苏扬州栽培较多,其酱制的加工品扬州螺丝菜也较著名。草石蚕的食用部位为地下块茎,多作加工食用。经盐渍或酱制后,风味独特,脆嫩可口,是泡菜和酱菜中的上品。重庆黔江县是草石蚕的主要生产基地,目前栽培面积已达1500亩。近年来该县利用鲜草石蚕作原料,经过的一定的工艺流程,开发出草石蚕深加工品晶珠山珍,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初步形成了晶珠绿色食品的产业化开发利用,正在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1、生物学特性
草石蚕根浅性,根长不过10厘米,地上部直立,接触地面部分节节生不定根。地上茎方形四棱,具倒生刺毛,近地面处生侧枝。地下部分发生匍匐茎,顶端膨大而成块茎,呈蚕蛹状。叶对生,卵形或长椭圆状卵形,叶缘钝锯齿,叶柄短或无叶柄。穗状花序着生于主茎和上部侧枝顶端。花无柄或短柄,花冠白色或淡紫色,花萼钟状。果实小坚果,黑色,卵圆形或长卵圆形,含种子一粒。
草石蚕为短日照植物,喜湿润,不耐高温干旱。春季地温在8℃时地下茎开始萌发,气温在20-25℃时植株生长最旺。秋季9月以后,地上部生长转缓,匍匐茎顶端数节开始膨大,形成块茎。入冬后,遇霜地上部枯死,以地下茎越冬。
2、品种介绍
(1)地蚕
植株较矮小,高50-60厘米,叶片较小,卵圆形,块茎形如蚕蛹,长约2-4厘米,节间较短,组织脆嫩多汁,半透明,玉白色,特别适宜加工。
(2)地藕
植株较高,生长旺盛。叶片卵状披针形。地下匍匐茎较长,多在10厘米以上。块茎节间较长,组织松,易空心,有异味。产量高,但加工品质差。
3、栽培技术
(1)整地作厢,施基肥
种植草石蚕宜选择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栽培前深翻炕土。由于草石蚕生育期长达270天,需肥量大,应施足底肥。一般按每667平方米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000公斤,与土混匀。锄细整平,做成宽2.6米的厢面,厢沟宽40-50厘米,理好排水沟。
(2)栽植
草石蚕一般在春季用块茎繁殖。在冬季至次年春季萌发前采收的块茎中选大小适中的,在室外排水良好处用湿沙土与块茎层积越冬,作为留种块茎,供次年春季栽种。按行距60厘米,窝距15厘米,每窝1-2个块茎种植。每667平方米用重量20-25公斤左右。
(3)田间管理
栽植后一个月左右出芽。当苗高10厘米左右时追肥,中耕除草,并进行浅培土,防止块茎露出。高温干旱的夏季早晚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雨后要注意排水防涝,立秋后地下茎开始膨大,可追施速效肥料。
(4)采收
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在秋末茎叶枯萎后随时采收,也可在次年春季块茎萌发前采收。重庆地区一般每667平方米产量在1000公斤以上,高的可达2000公斤。
本文地址:https://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hangshi/1084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灰枣和地蚕一起泡酒可以吗?
下一篇: 怎样服用地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