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
红花益母草侧重于活血,颜色(红)活血而不伤正气;白花益母草重于利水调经。
紫红颜色的益母草侧重于活血化瘀,白色的益母草侧重于利水调经。根据您的具体情况选用。
药性功效相同不同的是红花和白花
两者之间除了花的颜色不同外,没有其他的区别。
红花益母草的花颜色如下图所示:
白花益母草的花颜色如下图:
益母草为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生于山野荒地、田埂、草地等。在夏季生长茂盛花未全开时采摘,茎直立,有节,密被倒生的租毛。叶对生,两面均有灰白色毛;花多数,腋生成轮状,无柄;萼钟状,花冠白色,常带紫纹,花柱丝状,小坚果黑色,表面光滑。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益母草可全草入药,有效成分为益母草素,益母草含益母草碱、水苏碱、益母草定、益母草宁等多种生物碱及苯甲酸、氯化钾等。益母草制剂有兴奋动物子宫的作用,与脑垂体后叶素相似,益母草浸膏及煎剂对子宫有强而持久的兴奋作用,不但能增强其收缩力,同时能提高其紧张度和收缩率。
益母草的相关介绍:
益母草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阳光,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和荒山坡地均可种植,以较肥沃的土壤为佳,需要充足水分条件,但不宜积水,怕涝。生长于多种环境,海拔可高达3400米。野荒地、路旁、田埂、山坡草地、河边,以向阳处为多。产中国各地;俄罗斯,朝鲜,日本,热带亚洲,非洲,以及美洲各地有分布。
益母草分早熟益母草和冬性益母草,一般均采用种子繁殖,以直播方法种植,育苗移栽者亦有,但产量较低,仅为直播的60%,故多不采用。播种期因品种羽性不同耐异,冬性益母草,必须秋播种均可开花结果。播种按行距27cm,穴距20cm,深3-5cm,开浅穴播种。
都可以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等。红花益母草侧重于活血;白花益母草重于利水调经。
都可以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等。
红花益母草侧重于活血;白花益母草重于利水调经。
活血祛瘀药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有于其上密生须根的主根。茎直立,通常高30-120厘米,钝四棱形,微具槽,有倒向糙伏毛,在节及棱上尤为密集,在基部有时近于无毛,多分枝,或仅于茎中部以上有能育的小枝条。叶轮廓变化很大,茎下部叶轮廓为卵形,基部宽楔形,掌状3裂,裂片呈长圆状菱形至卵圆形,通常长2.5-6厘米,宽1.5-4厘米,裂片上再分裂,上面绿色,有糙伏毛,叶脉稍下陷,下面淡绿色,被疏柔毛及腺点,叶脉突出,叶柄纤细,长2-3厘米,由于叶基下延而在上部略具翅,腹面具槽,背面圆形,被糙伏毛;茎中部叶轮廓为菱形,较小,通常分裂成3个或偶有多个长圆状线形的裂片,基部狭楔形,叶柄长0.5-2厘米;花序最上部的苞叶近于无柄,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12厘米,宽2-8毫米,全缘或具稀少牙齿。轮伞花序腋生,具8-15花,轮廓为圆球形,径2-2.5厘米,多数远离而组成长穗状花序;小苞片刺状,向上伸出,基部略弯曲,比萼筒短,长约5毫米,有贴生的微柔毛;花梗无。花萼管状钟形,长6-8毫米,外面有贴生微柔毛,内面于离基部1/3以上被微柔毛,5脉,显著,齿5,前2齿靠合,长约3毫米,后3齿较短,等长,长约2毫米,齿均宽三角形,先端刺尖。花冠粉红至淡紫红色,长1-1.2厘米,外面于伸出萼筒部分被柔毛,冠筒长约6毫米,等大,内面在离基部1/3处有近水平向的不明显鳞毛毛环,毛环在背面间断,其上部多少有鳞状毛,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内凹,长圆形,长约7毫米,宽4毫米,全缘,内面无毛,边缘具纤毛,下唇略短于上唇,内面在基部疏被鳞状毛,3裂,中裂片倒心形,先端微缺,边缘薄膜质,基部收缩,侧裂片卵圆形,细小。雄蕊4,均延伸至上唇片之下,平行,前对较长,花丝丝状,扁平,疏被鳞状毛,花药卵圆形,二室。花柱丝状,略超出于雄蕊而与上唇片等长,无毛,先端相等2浅裂,裂片钻形。花盘平顶。子房褐色,无毛。小坚果长圆状三棱形,长2.5毫米,顶端截平而略宽大,基部楔形,淡褐色,光滑。花期通常在6-9月,果期9-10月。
产全国各地;为一杂草,生长于多种生境,尤以阳处为多,海拔可高达3400米。苏联,朝鲜,日本,热带亚洲,非洲,以及美洲各地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越南。
全草入药,有效成分为益母草素(Leonurin),内服可使血管扩张而使血压下降,并有颉抗肾上腺素的作用,可治动脉硬化性和神经性的高血压,又能增加子宫运动的频度,为产后促进子宫收缩药,并对长期子宫出血而引起衰弱者有效,故广泛用于治妇女闭经、痛经、月经不调、产后出血过多、恶露不尽、产后子宫收缩不全、胎动不安、子宫脱垂及赤白带下等症。据国内报道近年来益母草用于肾炎水肿、尿血、便血、牙龈肿痛、乳腺炎、丹毒、痈肿疔疮均有效。嫩苗入药称童子益母草,功用同益母草,并有补血作用。花治贫血体弱。子称茺蔚、三角胡麻、小胡麻,尚有利尿、治眼疾之效,亦可用于治肾炎水肿及子宫脱垂。白花变型功用同益母草。
可分两变种。一为原变种 var. artemisia。二为白花变种 var. albiflorus (Migo) S. Y. Hu, l. c. 381.1974——Leonurus sibiricus Linn. var. albiflorus Migo in Journ. Shangh. Sci. Inst. III, 3: 7. 1935,又名白花益母草(福建南平)、野毛草、油麻松(广西阳朔),与原变型不同仅在于花冠白色,产江苏、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四川。
本文地址:https://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hangshi/1106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鸽子吃红花子影响下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