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 道德经注解

成玄英《老子道德经义疏》五十二

德玄 2024-12-26 20:18:31

天下章第五十二

天下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正明道能生化,利物忘功,故次此章即显道为始母,劝令修习。今就此章,义分四别:第一明道为始母,劝物起修。第二显修习之方,闭塞之妙。第三汎举空有定慧解行法门。第四明晦迹韬光,能继常道。

第一明道为始母,劝物起修。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始,道本也。母,道迹也。夫玄道妙本,大智慧源,超绝名言,离诸色象,天下万物皆从此生。今汎言天下者,欲令行人识根知本,故上经云无名天地始也。以为母者,言从本降迹,导引苍生,长之育之,如母爱子,故上经云有名万物母。

0904.jpg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夫本能生迹,迹能生物也。既知道大慈,能引接凡庶者,即是我母。即知我身即是道子,从道而生故也。经云虚无自然,是真父母。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既知我是道子,应须归复守其母也。但能归根守母,体道会真,迹虽有没有存,而本无危无殆。何者?夫道能生物,道即是本。物从道生,物即是末。而本能摄末,所以须归。母能生子,所以须守。守母则久视长存,归本则没身不殆,故劝之也。《西升经》云:常能养母,身乃长久。

第二显修习之方,闭塞之妙。

塞其兑,闭其门。

上虽劝其守母,犹未示其修守之方,故次下文,具显守复方术,即塞闭等是也。兑,口也。而六根之中,偏举兑者,明口既是三业,又落六根,为罪多也。门,五门也。闭五门,不着色声香味触诸尘境也。前举兑是根之别,此言门是根之总也。但闭塞之义有两,一者断情忍色,栖托山林,或却扫闭门,不见可欲;二者体知六尘虚幻,根亦不真,内无能染之心,外无可染之境,既而恣目之所见,极耳之所闻,而恒处道场,不乖真境,岂曰杜耳掩目而称闭塞哉,盖不然乎。见无可见之相,听无定实之声,视听本不驰心,斯乃闭塞之妙也。

终身不勤。

勤,劳苦也。夫学道多端,行门匪一,或静心而避尘境,或即境而体真源,深浅纠纷,实唯多种,故《西升经》云动则有载劫,自唯甚苦勤也。但能依前闭塞,即境而真,心性宽闲,而无劳倦,可以尽年终命,而不苦勤也。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及愚者为之,即开其眼耳等根,济于色声等事,终身躭染,没命贪淫,纵使大圣大慈,良亦目击,不能救度之也。

第三泛举空有定慧解行法门。

见小日明。

见,观照也。小,微细之名也,即至妙之理也。言行人但能照于妙境,慧智日日增明,故上经云观其妙也。

守柔日强。

第四明晦迹韬光,能继常道。

用其光,复归其明。

光,智照也。既空有行圆,故能慧照于物也。虽复用光照物,即照而忘,韬光晦迹,归明于昧,故云复归其明也。下文云光而不耀。《庄子》云:滑疑之曜,圣人之所图也。

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既即照而忘,行圆德备,诸累已尽,无复遗余之殃咎也。亦云:遗,与也。无复与身之殃衅也。行业圆备,诸累复尽,传经主教,允属其人。故指此人,可谓承袭常道,绍隆真教也。


本文地址:https://www.dadaojiayuan.com/daodejingzhujie/76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