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巴豆的作用有哪些

佚名 2023-12-13 20:07:53

巴豆的作用有哪些

巴豆辛热,有大毒,属于热性泻药,巴豆的作用不少,可温肠泻积、逐水消胀、宿食积滞以及涤荡肠胃中的沉寒痼冷。也常用于外疗疮疡,破积解毒。此外,巴豆油对皮肤黏膜有刺激,内服有峻泻作用,有很强的杀虫抗菌能力。

【巴豆的作用】

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

①《本经》: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肿。荡练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

②《别录》:疗女子月闭,烂胎,金疮脓血不利,丈夫阴颓,杀斑螫毒。

③《药性论》:主破心腹积聚结气,治十种水肿,痿痹,大腹。

④《本草拾遗》:主症癖,痃气,痞满,腹内积聚,冷气血块,宿食不消,痰饮吐水。

⑤《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病,泄壅滞,除风补劳,健脾开胃,消痰破血,排脓消肿毒,杀腹藏虫。治恶疮息肉及疥癞疔肿。

⑥《医学启源》:导气消积,去脏腑停寒,消化寒凉及生冷硬物所伤,去胃中寒湿。

⑦《汤液本草》:可以通肠,可以止泄。

⑧《纲目》:治泻痢,惊痫,心腹痛,疝气,风歪,耳聋,喉痹,牙痛,通利关窍。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0.5~1分(用巴豆霜)。外用:绵裹塞耳鼻,捣膏涂或以绢包擦患处。

【注意】

无寒实积滞、孕妇及体弱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芫花为之使。恶蘘草。畏大黄、黄连、藜芦。

②《药对》:畏芦笋、菰笋、酱鼓、冷水。得火良。与牵牛相反。

③《药性论》:能落胎。

④《本草衍义补遗》:无寒积者忌之。

【附方】

1、治寒实结胸,无热症者: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心皮,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三味为散,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伤寒论》白散)

2、治心腹诸卒暴百病,若中恶客忤,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停尸卒死者:大黄一两,干姜一两,巴豆一两(去皮心,熬,外研如脂)。上药各须精新,先捣大黄、干姜为末,研巴豆纳中,合治一千杵,用为散,蜜和丸亦佳。以暖水若酒服大豆许三、四丸,或不下,捧头起,灌令下咽,须臾当瘥;如未瘥,更与三丸,当腹中鸣,即吐下便瘗;若口噤,亦须折齿灌之。(《金匮要略)三物备急丸)

3、治寒癖宿食,久饮不消,大便秘:巴豆仁一升,清酒五升。煮三日三夜,研,令大热,合酒微火煎之,丸如胡豆大,每服一丸,水下,欲吐者服二丸。(《千金方》)

4、治痞结症瘕:巴豆肉五粒(纸裹打去油),红曲三两(炒),小麦麸皮一两(炒)。俱研为细末,总和为丸,如黍米大,每空心服十丸,白汤下。(《海上方》)

5、治阴毒伤寒心结,按之极痛,大小便秘,但出气稍暖者:巴豆十粒,研,入面一钱,捻作饼,安脐内,以小艾炷灸五壮。气达即通。(《仁斋直指方》)

6、治小儿L痰喘:巴豆一粒,杵烂,绵裹塞鼻,痰即自下。(《古今医鉴》)

7、治寒痰气喘:青橘皮一片,展开,入刚子一个,麻扎定,火上烧存性,研末,姜汁和酒一钟,呷服。(《医说》)

8、治夏月水泻不止:大巴豆一粒(去壳)。上以针刺定,灯上烧存性,研细,化蜡和作一丸,水下,食前服。(《世医得效方,针头丸)

9、治气痢:巴豆一两,去皮心,熬,细研,取热猪肝和丸,空心米饮下,量力加减服之。牛肝尤佳。或以蒸饼丸服。(《经验方》)

10、治小儿下痢赤白:巴豆(煨熟,去油)一钱,百草霜二钱(研末),飞罗面煮糊丸,黍米大,量人用之。赤用甘草汤,白用米汤,赤白用姜汤下。(《全幼心鉴》)

11、治伏暑伤冷,冷热不调,霍乱吐利,口干烦渴:巴豆大者二十五枚(去皮膜,研取油尽,如粉),黄丹(炒,研,罗过)取一两一分。上同研匀,用黄蜡熔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以水浸少顷,别以新汲水吞下,不拘时候。(《局方》水浸丹)

12、治腹大动摇水声,皮肤黑,名曰水臌:巴豆九十枚(去皮心),杏仁六十枚(去皮尖)。并熬令黄,捣和之,服如小豆大一枚,以水下为度,勿饮酒。(《补缺肘后方》)

13、治肝硬化腹水:巴豆霜一钱;轻粉五分。放于四、五层纱布上,贴在肚脐上,表面再盖二层纱布。经一至二小时后感到刺痒时即可取下,待水泻。若不泻则再敷。(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4、治喉痹:白矾二两(捣碎),巴豆半两(略捶破)。同于铫器内炒,侯矾枯,去巴豆不用,碾矾为细末,遇病以水调灌,或干吹入咽喉中。(《百一选方》)

15、治白喉:巴豆仁、朱砂等分,各研成细末,混和,每用3~5分,置膏药上,贴于眉间的上方(勿使药末掉入眼中)。约经8~12小时,局部皮肤发生大小不等的水泡时,便可揭去膏药,擦掉药末,涂上1%龙胆紫液,以防感染。(《江苏中医》(11):23,1959巴豆朱砂膏)

16、治耳卒聋:巴豆一粒,蜡裹,针刺令通透,用塞耳中。(《经验方》)

17、治风虫牙痛:一巴豆一粒,研,绵裹咬之。二针刺巴豆,灯上烧令烟出,熏痛处。(《经验方》)

18、治一切恶疮:巴豆三十粒,麻油煎黑,去豆,以油调雄黄、轻粉末,频涂取效。(《普济方》)

19、治一切疮毒及腐化瘀肉:巴豆去壳,炒焦,研膏,点肿处则解毒,涂瘀肉则自腐化。(《痈疽神秘验方》乌金膏)

20、治荷钱癣疮:巴豆仁三个,连油杵泥,以生绢包擦,日一、二次。(《秘传经验方》)

巴豆是什么?

巴豆,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及叶亦供药用。巴豆树为常绿乔木,高6~10米。生于村旁或山地疏林中,或仅见栽培。?

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怕霜冻。喜阳光,在气温17-19℃、年雨量1000mm、全年日照1000h、无霜期300d以上的地区适宜栽培,当温度低于3℃时幼苗叶全部枯死。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栽培为宜。

扩展资料

巴豆的故事

李时珍是明代著名的中医药学家。在李时珍的邻县,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患腹痛溏泻病已经有五年多了。平时,只要一吃生冷或油腻的食物或瓜果梨,立即就肚子痛得受不了,腹泻更加加重而不止。老人常年被病痛折磨,身体也非常虚弱。

为了根治此病,老太太看过许多医生,各位医生都认为是普通的腹泻病,就都依从常理开方,让她服用“调脾”、“升提”、“止泻”、“收涩”等功效的药物治疗。老人遵从医嘱抓药吃了之后,非但腹泻未能消除,反而更加严重。难道没有救了?老人和家里人深感绝望,抱头痛哭。

后来,有人告诉老妇人家人说蕲春县李时珍大夫治疗—些不治之症常有妙方。于是,他们赶紧把李时珍请到家里看病。李时珍为老人把脉发现脉象沉滑,断定是“脾胃久伤,冷积凝滞”之症,老人的脾胃长时间受到伤损导致冷积凝滞,才引起腹泻不止。

腹泻仅仅是病症的外在表现,其主要原因是冷积凝滞,只有去除冷积,才能从根本上根治此病。李时珍大胆开出药方,让病人服用50丸巴豆丸。但在人们的观念中,巴豆一直是一味辛热而且有毒的泻药,历代本草书都说要慎用。古代名医陶弘景说,巴豆最能泻人。怎么治泻反而用泻药,这岂不是要出人命啊。

药方一出,许多老医生立马提出质疑并强烈反对,有人搬出医书理论来责问李时珍:巴豆本为泻药,老人家所患正是泄泻,以攻下药治泻下病,岂不怪异之极!一时间大家都说他是胡闹,病人亲属开始将信将疑,对药方很不放心。

李时珍知道,巴豆虽然是一味具有强烈泻下作用的药物,但行医实践却发现它“峻用则有戡乱劫病之功,微用亦有抚缓凋中之妙”。巴豆用量小能止泻,关键在于“配合得宜”把握用量,而且它能祛除冷凝结滞在肠道里的停积物,而这个病人正是由于肠道里的“冷积凝滞”才造成腹泻的,所以他选择用热下的办法除寒止泻。

李时珍经过反复试验,甚至有时自己亲自试吃巴豆,已经掌握了用药的度,因此他对自己的药方很有信心,并—再坚持和劝说老妇人的家人。老太太胆战心惊地服用了这味有争议四起的药。

没想到服药后,病人连续两天没有腹泻,气色也一天好过一天,慢慢的油腻和瓜果蔬菜也可以自由食用了,最后奇迹般地痊愈了。一时间,谣言自动消除,人们奔走相告,大家对李时珍不得不佩服得五体投地。李时珍的名气越来越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巴豆

巴豆的功效

巴豆为辛热大毒之中药,用于寒邪食积,阻滞肠胃,引发卒然腹满胀痛、大便不通、气急口噤者。药理研究表明,巴豆有明显的致泻作用。最新研究发现,巴豆有抗肿瘤、促肿瘤发生以及致炎、抗炎的作用并对免疫功能有影响。

巴豆和减肥没什么关系。

巴豆有什么作用?

巴豆的作用:

巴豆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其味辛性热,有下泻毒性。呕吐、腹泻、白细胞升高等是巴豆中毒的主要表现。中医药上以巴豆果实入药,性热,味辛,功能破积、逐水、涌吐痰涎,有助于治寒结便秘、腹水肿胀、寒邪食积所致的胸腹胀满急痛、大便不通、泄泻痢疾、水肿腹大、痰饮喘满、喉风喉痹、痈疽、恶疮疥癣。

巴豆有大毒,须慎用。

形态特征:

1.植物:

幼枝绿色,被稀疏星状柔毛或几无毛;二年生枝灰绿色,有不明显黄色细纵裂纹。叶互生;叶柄长2~6厘米;叶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5~13厘米,宽2.5~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近叶柄处有2腺体,叶缘有疏浅锯齿,两面均有稀疏星状毛,主脉3出;托叶早落。花单性,雌雄同株;总状花序顶生,上部着生雄花,下部着生雌花,亦有全为雄花者;花梗细而短,有星状毛;雄花绿色,较小,花萼5裂,疏生细微的星状毛,萼片卵形,花瓣5,反卷,内面密生细的绵状毛,雄蕊15~20,着生于花盘边缘上,花盘盘状;雌花花萼5裂,无花瓣,子房圆形,3室,密被短粗的星状毛,花柱3枚,细长,每枚再2深裂。蒴果长圆形至倒卵形,有3钝角。种子长卵形,3枚,淡黄褐色。花期3~5月。果期6~7月。

2.干燥种子:

(1)呈椭圆形或卵形,略扁,长约1~1.5厦米,直径约6~9毫米,厚约4~7毫米,表面灰棕色至棕色,平滑而少光泽。种阜在种脐的-端,为一细小突起,易脱落。合点在另一端,合点与种阜间有种脊,为一略隆起的纵棱线。横断面略呈方形,种皮薄而坚脆,剥去后,可见种仁,外包膜状银白色的外胚乳。内胚乳肥厚,淡黄色,油质。中央有菲薄的子叶2枚。胚根细小,朝向种阜的一端。气无,味微涩,而后有持久辛辣感。以个大、饱满、种仁色白者佳。粒较空、种仁泛油变色者质次。

(2)卵圆形,一般具三棱。表面灰黄色或稍深,粗糙,有纵线6条,顶端平截,基部有果梗痕。破开果壳,可见3室,每室含种子1粒。种子呈略扁的椭圆形,表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小点状的种脐及种阜的疤痕,另端有微凹的合点,其间有隆起的种脊;外种皮薄而脆,内种皮呈白色薄膜;种仁黄白色,油质。无臭,味辛辣。

本文地址:https://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808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