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研究指出过早退休会导致记忆力衰退(记忆力下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中医世家 2024-03-17 00:33:14

研究指出过早退休会导致记忆力衰退

据国外媒体10月13日报道,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过早退休不利保护记忆力,而老年人保持工作则有助于防止记忆力衰退。美国最新研究发现,年过花甲仍在工作的人比早早退休的人记忆力更好。目前英国的退休年龄是65岁,德国和法国的退休年龄50多岁。在记忆力测试中,英国工人得分明显高于德国工人和法国工人。美国工人在记忆力测试中的得分最高,很多人“生命不熄,工作不止”,即使步入老年,他们也仍然坚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美国研究人员分析了一项国际研究得出的数据,该研究对年过50岁的参试者进行了基本记忆力测试。测试中要求参试者听一组词汇,10分钟之后让他们立即回忆出10个名词。研究人员表示,选择此类测试的理由是,记忆会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衰退,这种衰退与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削弱有很大关系。10个单词全部答对,总分20分。美国参试者获得11分,成绩最好。丹麦和英国参试者获得10分。意大利参试者平均得7分,法国参试者8分,西班牙6分。研究人员发现,总体而言,在60岁以上人群中,保持工作越久,其记忆力测试成绩就越高。这项新研究支持了“老年阶段大脑灰色物质用进废退”的观点。很多老年人已经接受这一建议,并通过学外语、猜字谜、做数独游戏等活动保持大脑活跃。尽管如此,这毕竟与继续工作大不相同,因为工作能给老年人目的感、社交互动以及适当收入。但是,由于很多行业存在严重的老年歧视问题,所以很多老年人想继续工作的愿望往往难成现实。研究人员总结称,过早退休,无所事事,必然导致记忆力每况愈下;而稍微迟点退休,退休之后仍然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必定有助于防止记忆力衰退。

记忆力下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提起记忆力下降,临床上尤以40~60岁的知识女性最为多见,她们迫切渴望知识更新,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一些中青年男性,由于社会压力引发心理问题,感到工作紧张、焦虑、易怒,导致记忆力下降;老年群体中的部分知识女性或退休人员,也主诉记忆受损,越是重要的东西比如说存折,总想放到一个稳妥的地方却常常找不到……
  记忆力下降的原因多种多样,首先要明确导致记忆力下降的原因,对症治疗才能收到效果:
  老年人的记忆力随着身体各器官的老化以很慢的速度减退,这是自然规律,也是正常现象。要延缓记忆力衰退和增强记忆力,最重要的是不能对自己的记忆失去信心。同时,老年人还必须及时适量补充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戒除烟、酒,注意记忆卫生。
  老年人如果出现逐渐发生,但发展较快的记忆力障碍,要注意排除老年性痴呆,特别是有家族史的更要引起关注。首先,应到相关科室如神经内科门诊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是属于真正的智能减退(即器质性痴呆),还是因为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导致的记忆力减退(即假性痴呆),后者通过积极治疗即能获得症状的改善。此外,多数存在“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病人,最终并不会发展为老年性痴呆,对此不要顾虑太多,积极的心态反而可以延缓老化

30岁记忆力是不是退步了

30岁记忆力是不是退步了

据统计,人的大脑由1亿个神经细胞或神经元组成,而且终生不会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神经细胞将会以每10年约5%的速度减少,记忆褪色的症状也就会逐渐明显起来。 一般来说,25岁时,人对“死记硬背”式的学习型记忆水平已下降到8岁时的15%,30岁以后更会开始经历不同程度的记忆力减退,这种退化属于正常的生理变化范畴,无人可以避免。 从病理学角度看,除去年龄、遗传,记忆力还与躯体健康状况有关,如脑部肿瘤、糖尿病、酒精中毒、甲状腺功能低下、神经性梅毒等疾病都会引起记忆力下降。 同时,记忆力还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当人处在抑郁、自卑、焦虑等心理状态时也易出现记忆障碍。有抑郁症状的人会表现出对新资讯学习、记忆的能力减退,对悲伤资讯记忆的敏感性增加,运用有效策略减少,注意力下降,因而严重影响记忆力。可人们往往只会说自己最近很健忘,却下意识地回避情绪问题。 专家还提出所谓的“资讯超载”现象。面对纷繁复杂的大量资讯,在有限的时间里有那么多的东西要记,紧张感会降低你集中精力、进行短期记忆的能力。 在最近对从事空中服务人员的研究中发现,时差问题也会影响记忆力。身体的生理周期是按照外界的光亮和黑暗来调节。调节生理时钟本来是个正常的生理功能,但长期重复往来于不同时区,又没有足够时间休息恢复,身体内部的同步功能来不及调节,进而会影响到身体和精神的健康,影响到记忆力。这对那些经常坐飞机,特别是跨时区工作的人来说,是个要值得注意的问题。 近来,研究者还发现,长时间地在电脑前查资讯、找资料、聊天、打游戏等,会导致记忆力下降。专家指出,长时间使用电脑的人正在丧失记住新东西、调出旧资料和区分资讯重要与否的能力。人们把计算机当作一种外部记忆,越来越依赖它,进而威胁到日常记忆。

年龄大了,记忆力是不是退了

其实是年纪大了,觉得要记得东西对于自己来说可能也不是太重要了,或者在记得时候没有用心,或是注意力没有放在上面,还有就是并没有运用我们天生具有记忆功能的右脑来记忆,而是左脑的死记硬背。
对于记忆来讲,左脑和右脑都有记忆的能力,只是两只大脑的记忆效果不一样,左脑的记忆效果叫做一干二净,右脑的记忆效果叫做记忆犹新,只要给你一点点提示,你就能想起来。
对于年轻时候的事情,你是不是记得很清楚,而对于刚刚看过的报纸内容却说不出来,这是没有用右脑记忆的结果。
做一个思维训练方面的练习,可以再启用起你的右脑哦!

23岁开始记忆力是不是就减退了?怎么办

小时候的记忆是读书,所谓的硬性条件逼迫的,说实在的,现在让你记忆一点东西,你没有记住不会怎么样,自己还能打圆场,没人会打你骂你,你就没压力嘛,25岁没有这么快减退的,你要是真想改善一下,很简单,还是和以前一样,多背一点东西,拿书背就OK了,学学外语,背背单词

如何增强记忆力刚过三十岁,记忆力就退步

多记一些生活中要做的零粹小事,养成一种习惯:心里不做那件事就不舒服.或将一天中要做的事写到一本薄上,每做完一件就划掉,久而久之,记忆就会好的,相信自己.

记忆力是不是分成2种,模糊记忆-精确记忆?

不论从哪种分类法来说,都没有模糊记忆和精确记忆。你所说的这两种记忆只是记忆效果的两种不同状态而非分类。
记忆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1.根据记忆内容的变化,记忆的型别有:形象记忆型、抽象记忆型、情绪记忆型和动作记忆型。
①、形象记忆型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主要的记忆型别。
②、抽象记忆型也称词语逻辑记忆型。它是以文字、概念、逻辑关系为主要物件的抽象化的记忆型别,如,“哲学”、“市场经济”、“自由主义”等词语文字,整段整篇的理论性文章,一些学科的定义、公式等。
③、情绪记忆型,情绪、情感是指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这种体验是深刻的、自发的、情不自禁的。所以记忆的内容可以深刻的牢固的保持在大脑中。
④、动作记忆型动作记忆是以各种动作、姿势、习惯和技能为主的记忆。动作记忆是培养各种技能的基础。
2.根据感知器官分类:
视觉记忆型是指视觉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记忆型别。视觉记忆中,主要是根据形状印象和颜色印象记忆的。
①、听觉记忆型是指听觉感知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记忆型别。
②、嗅觉记忆型是指嗅觉感知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记忆型别。嗅觉记忆是常人都具备的一种记忆。
③、味觉记忆型是指味觉感知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记忆型别。味记忆也是常人都具备的一种记忆。
④、肤觉记忆型是指肤觉感知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记忆型别。
⑤、混合记忆型是指两种以上(包括两种)感知器官在记忆过程中同时起主导作用的记忆型别。
3.根据保持的时间长短来分:
科学家们根据资讯理论的观点,根据记忆过程中资讯保持的时间长短不同,将记忆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个保持阶段。并通过一系列实验,进一步将这两个阶段分为:瞬时记忆(记忆时间在0.25s~2s)、短时记忆(5s~60s)、长时记忆(60s以上)和永久记忆四种。而在教育心理学中,长时记忆和永久记忆是合为一体统一叫做长时记忆的。
4.按意识型别来分:
按心理活动是否带有意志性和目的性分类,可以将记忆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其中的“意”,心理学上的解释是指“意识”,意识问题很复杂,我们在这里将他解释为“意志性”和“目的性”,仅为了掌握。)结合记忆过程,还可以进一步分为:无意识记、无意回忆、有意识记和有意回忆四种。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记忆力是不是越练就越好?

能生巧,慢慢的就会掌握方法,从而加深自己的记忆力。 多练习,多去做。对,记忆力可以训练的从经验上来讲,是这样的,背的东西多了,就自己漫漫掌握了背的技巧,大脑对此类东西就变得敏感起来,从而背的速度就快了,

是的...

1岁的宝宝记忆力是不是特别好

当宝宝成长到1岁左右的时候,记忆力已经十分明显地显现出来,他能够认识自己的衣物和玩具。如果问宝宝某个玩具放在哪里,他虽然不会张口说出来,但小指头已经能把方向指得十分明白了。如果宝宝曾被小猫抓过一次,以后当宝宝一看到猫,就会吓得哭出来。宝宝的这些表现,充分说明知道,敲打手边了小小的他已经拥有了记忆能力。

26岁的女人记忆力是不是下降了?

没有下降这一说!记忆是锻炼的!我也有同感!没事做点锻炼大脑的运动!很有效果的!

请问,玩的电脑多记忆力是不是会衰退?

理论上说是会的!辐射的增强!时间的积累!会有一点点副作用的!但是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不要把既不下来东西说是玩电脑太长了!这样就不好了!所以说这只不过是一点点原因!绝对不会成为记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本文地址:https://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254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