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英国将开售智能药片,不断提供身体健康信息(智慧养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佚名 2024-03-17 00:45:38

英国将开售智能药片,不断提供身体健康信息

“赫利俄斯”智能药片将于今年9月在英国上市。这种可吞服的智能药片可以监测病人的服药情况,同时把相关数据传送到智能手机和电脑上。

析原理

药片以食品为原料制成,内嵌一个边长0.5毫米的可食用芯片。病人需要把智能药片与药物一起服下,随后,在胃液作用下,芯片被激活,开始发送信号,发送信号的时长约为5分钟。

这些信号由病人黏贴在手臂或肩膀上的接收器接收。接收器解码收到的信号,再把解码后的信息传送到智能手机或电脑上。

这些信息可以告诉病人什么时候需要再次服药,还可以传递心率、体温的数据,甚至记录下病人睡眠、锻炼的时间,方便医生评估他们的健康状况。

有意义

一些病人,特别是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需要每天分多次服用不同种类的药物。比如心脏病人和糖尿病人,可能需要一天三次,每次服下五种甚至更多的药。

统计数字显示,大约一半英国病人出现过忘吃药的情况,这意味着药效在他们身上无法达到最大化。因此,这种智能药片对他们来说格外有意义。另外,忘记服药也带来巨大浪费。据估算,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每年未被使用的药物价值4亿英镑(约合6.15亿美元)。

需要每次服下多种药物的病人可以购买应用了“赫利俄斯”智能药片系统的预分装药物,这样,智能药片不但能帮助记住病人服药的时间,还能记下药物种类。

存隐忧

这种智能药片由美国普罗透斯生物制药公司生产,将由英国劳埃德药店销售。服用这种智能药片会每月增加病人约50英镑(77美元)支出。

劳埃德药店负责健康服务的主管史蒂夫格雷说:“每一个需要服用多种药物的人都知道,忘记是不是吃对药是件多么容易的事。”

他说,有了这种药片,不但病人自己可以放心,他们的家人也无需时时惦记。

不过,英国保护隐私团体“老大哥监察”对这种智能药片表示担忧。

在这家团体工作的尼克?皮克尔斯说:“这种技术对健康有益,但不能以牺牲病人隐私为代价。服用智能药片的病人和他们的家人应该意识到智能药片的特点,全面掌握药片发送的信息内容并了解谁看过了这些信息。”

英国先前也有对类似智能药片和智能芯片的临床实验,但这是智能药片第一次面向普通消费者销售。

智慧养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行业概况

1、定义:科技赋能养老行业

智能养老是指融合应用健康医疗电子、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产品,采集人体体征、居家环境等数据,实现家庭、社区医疗机构、健康养老服务机构、专业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分析处理,提供智能化、个性化、多样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迫切的健康养老需求。

根据工信部、民政部和国家卫健委三部门联合发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0年版)》分类,我国智能健康养老产品主要包括:可穿戴健康管理类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和家庭机器人五大类。

2、产业链剖析:行业产业链条较长,其中智能设备是区别传统养老最大的部分

智能养老产业链较长,涉及行业多,其顺利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社区、家庭等多方面力量通力合作。近年来,政府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如购买服务、场地支持等加大对相关技术企业以及智能养老产品、服务的支持力度;同时,通过服务外包等多种方式与服务中介机构、大数据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相关社会组织、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充分发挥各种养老供给主体的专业优势,进行协同创新。

根据前瞻分析,智能养老的服务链上游有由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服务商等技术,以及芯片、传感器等元器件供应商,和通讯模块、信息传感器等中间件供应商,此外也有护工培训、养老金融等。

产业链中游即各种智能养老产品与服务,其中智能设备是最大区别于传统养老的部分。下游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这三大类养老需求市场。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在突飞猛进阶段

智能养老最先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提出原名为“全智能老年系统(Intelligent Older System)”,指打破传统养老模式受时空约束的缺陷,借助现代科技,将各服务参与主体整合起来,通过政府、社区、医疗机构等物联网平台,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国内智能养老行业起步相对较晚。2007年,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副会长胡黎明发表《新型数字化居家式养老社区解决方案》,提出“数字化养老”;2010年,学术界开始运用“信息化养老”概念;2011年,出现“科技养老”概念;2012年,全国老龄办首次提出“智能化养老”的概念。2015-2017年左右为产业的培育期。在此期间,适应养老产业的法规、政策、标准和创新体系及可信交易环境将逐步建立,众多企业将不断推陈出新。2018-2020年左右将是产业的推进期。在此期间,适应智能养老产业的各类企业基本建立,创新的智能养老服务模式不断涌现,投融资市场十分活跃。智能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为2021年左右。2021年以后,预计智能养老产业进入突飞猛进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驱动,智能养老已经开始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人口老龄化趋势背景下,中央层面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推进智能养老,2011年9月17日,国务院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做好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此后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政策中提到“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字样。

2013年,全国老龄委专门成立了“全国智能化养老专家委员会”为我国智能养老服务事业与产业发展把脉导航;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2017年发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要加快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建立100个以上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培育100家以上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行业领军企业,打造一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品牌。这些利好政策与信息,意味着智能养老已经开始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将步入深度老龄化,“银发经济”蓬勃发展

——人口老龄化趋势发展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快速上升。截止2020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约为26402万人,比重高达18.7%。国务院2017年1月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提到,2030年60岁以上老人占比将到达25%左右。中国加快进入到老龄化社会,提供了庞大的潜在老年消费市场。

截至2020年底,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老年人口消费需求相当可观

据全国中老年网的调查,中国城市45%的老年人拥有储蓄存款,老年人存款余额2016年超过17万亿元,人均存款将近8万元。初步统计2020年老年人的退休金总额超过7万亿元。2016年,中国老年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在5万亿元以上。但根据不完全测算,2016年为老年人康养生活提供的产品在5000亿至7000亿元,需求持续旺盛,但有效供给不足。随着康养产业的供给不断增加,2030年中国老年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将达到20万亿元左右。

2、中国智能养老行业模式分析:

——我国推行的养老模式——“9073”模式

“9073”模式,最早在“十一五规划”中由上海率先提出,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

参考日本与美国的经验,在支付制度与养老建设方面给予我国很多的启示,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现状,未来居家养老模式或将成为主流趋势,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将成为重要的补充。

——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

在居家养老中,智慧设备和科技产品是家庭成员的辅助。由于居家养老是我国目前的主要养老服务方式,因此,居家养老市场需求巨大,从而导致市场对智慧居家养老产品的需求也特别大。而以居家养老为目标市场的智慧居家养老产业门槛低,商业化成功可能性大,易于带动整个产业链,所以处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我国的养老行业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三种模式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发展较好的试点主要集中于北京、山东、上海等发达地区

国家三部委公布的四批次共计168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中,可以看出来我国的大部分省份都已经发展了智能养老试点,但是这些试点普遍集中于城市而非农村,且发展较好的试点主要集中于北京、山东、上海等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智能养老发展起步晚、程度低的特点显著。

2、企业竞争:信息科技类的公司占比最高

国家三部委公布的四批次共计168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中,包括60家信息技术公司和35家医疗科技公司,占据了整个市场的半壁江山。

在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其中信息科技类公司占比最高,达36%,主要系信息科技类企业拥有以下优势:(1)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创新提供坚强动力;(2)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为养老产业提供专业优质的智能化服务;(3)成熟的养老产品、服务和系统,能够进行市场化推广和运营;(4)清晰的运营模式和赢利模式,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3、产品竞争:智能检测设备入围数量最多

2020年9月,经地方推荐、专家评审等,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了《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0年版)》,其中入围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推广目录名单的产品一共有118件,细分品类有20种,其中智能检测设备、心电监测类设备和血压监测类设备入围数量最多,分别为21件、14件和10件。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十四五”建设继续推进产业升级,推动医养一体化发展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智能养老产业将分别从科技赋能适老化产品、科技产品适老化改造两个角度入手,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科技适老化产品将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打破医疗照护等服务的孤岛状态,推动医养结合一体化。

2、“十四五”预计政府将持续完善产业政策,大力发展养老机器人行业

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建设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保障制度,而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制度又有助于促进养老产业的良性发展。2021年两会中提到加快发展智能养老机器人,破解养老资源紧缺问题

智能养老机器人是破解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多与专业服务人才持续性短缺结构性矛盾的途径之一,且智能养老产品具有功能丰富、安全可靠、使用年限长等特点;此外,智能养老机器人的出现可以缓解护理专业人才短缺的困境,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日常护理、康复训练等专业护理服务。由此可见,功能多样且具有广阔市场空间的养老机器人将是未来破解失能老人养老服务困境的最具代表性的高科技产品。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养老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智能手环长期佩带会影响身体健康吗

智能手环长期佩带会影响身体健康。

最新调查发现,如果时时刻刻都佩戴智能手环,那么皮肤表面细菌数量就会达到不戴时的300倍。英国南曼彻斯特大学医院皮肤病学家妮科尔·张博士表示,虽然这些细菌可能对皮肤无害。

但长时间佩戴智能手环等设备更容易擦伤皮肤,导致细菌乘虚而入,轻则瘙痒红肿,重则导致发炎脓肿。如果一天中从不取下智能手环并清洁消毒,手腕处就更容易出现皮疹和疖子等问题。

扩展资料:

英国皮肤病协会发言人、皮肤病专家安贾丽·马赫托博士表示,由智能手环引发的皮肤并发症十分普遍,一些病例通常是镍过敏所致。

皮肤病专家斯维塔·拉伊博士提醒广大民众,佩戴可穿戴设备时要讲究一个度,应定时取下智能手环等设备并擦拭消毒。此举同时也能够让皮肤得到自然呼吸。

建议用温肥皂水清洁皮肤,清除汗液,同时使用抗菌纸巾擦净智能手环上的灰尘和死皮等污垢,将细菌感染风险最小化。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智能手环细菌数量惊人

谷歌将推出AI测试皮肤病软件,为何第一站绕开美国选择欧洲

谷歌正准备推出一款医疗应用软件——辅助皮肤病诊断。用户上传三张自己皮肤瑕疵部位的照片,该应用会给出分析,告诉用户这可能是哪种皮肤病。谷歌表示,该应用可以识别包括皮肤癌在内的288种皮肤病,涵盖了大约 90% 的常见皮肤病。

目前,该应用软件已获得欧盟批准,但若要在美国上市,需通过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严格审查。斯坦福大学皮肤科医生Daneshjou认为,现在向消费者公开人工智能皮肤病学工具可能为时过早。

利用图像识别检测,涵盖288种皮肤病

身体不舒服,先上网搜搜可能是什么病,这是很多人会做的事情。尽管很多人知道“谷歌看病”并不靠谱,但还是忍不住打开搜索引擎。

谷歌即将推出一个自诩“靠谱”的医疗应用程序,针对皮肤病诊断。在上个月的Google I/O谷歌开发者大会上,谷歌首席 健康 官凯伦·德萨尔沃 (Karen DeSalvo) 表示,最快在今年年底,谷歌将在欧盟推出皮肤科辅助工具。

2021年Google I/O开发者大会现场

他展示了该应用的具体用途。用户需要从不同角度和距离拍摄三张他们的皮肤瑕疵照片,并且可以备注文字信息,例如身体的感受以及出现症状的时间,然后点击“提交”上传图片。该应用程序会自动分析这些图片,给出“建议结果”,即告诉用户这可能是哪几种皮肤病,并且在每一种可能的结果中,都列出该病的症状、传染性和治疗方案等信息。

不过,该应用在显示结果时会警告用户“此处列出的建议结果不是医学诊断”。

谷歌表示,该应用程序接受了“数十万张皮肤图像”的训练,可以识别包括皮肤癌在内的288种皮肤病,涵盖了大约 90% 的常见皮肤病学网络搜索。

据统计,每年用户在谷歌搜索皮肤问题多达数十亿次。谷歌声称,开发该应用程序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皮肤专家来帮助每个有皮肤病的人。谷歌的博客文章提到了一项比较研究,称“我们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达到与美国董事会认证的皮肤科医生相当的准确性。”

但斯坦福大学的皮肤科医生Roxana Daneshjou对此表示怀疑。她说,这项技术几乎没有来自临床实验的证据,并且在美国,没有任何 AI 图像分析工具被批准供皮肤科医生使用。

市场选欧洲而非美国,因FDA对 健康 软件审查严格

值得注意的是,谷歌没有选择美国本土市场来推广该皮肤病诊断软件,而是把第一站选在了欧洲。

谷歌称,其皮肤应用程序已获得欧盟批准——“ CE将其标记为 I 类医疗设备”(注:CE是欧盟市场安全合格认证标志,属强制性认证标志),这意味着它可以在欧盟和其他认可该标准的国家或地区销售。

这让很多人感到诧异,因为欧盟对人工智能应用的监管一向以严格著称。英国数字 健康 咨询公司 Hardian Health 的董事总经理Harvey表示,上个月,欧盟出台了更严格的人工智能监管规定,新规要求,与 健康 相关的应用程序应证明该应用是有效的。此前已有的应用程序必须在2025年之前遵守新规定。

而谷歌在欧盟新规生效前一周的谷歌开发者大会上就展示了该应用。

在美国,该应用程序的上市之路或许还很漫长,要等待FDA审批。FDA即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由联邦政府授权,是专门从事食品与药品管理的最高执法机关。FDA发言人拒绝对该产品发表评论,但他表示,声称用于“诊断、治愈、预防或治疗人类”的软件可能被视为医疗设备,需要经审查批准。

据了解,FDA在 健康 软件的审批上采取分级的办法。对于那些仅提供 健康 建议或 健康 信息的软件,FDA认为“风险较低”,不必获得医疗器械批准。而对于提供特定诊断或用作医疗设备的软件,则需要经过更为严格的审核批准。但随着医疗软件不断更新,这个界限有时很难确定。

不过,谷歌这项皮肤病辅助工具目前应该是被认为“需要获得批准”。FDA发言人表示,已对这款软件发布指导意见,鼓励从不同人群收集数据。

皮肤科医生Daneshjou也认为,谷歌应该披露更多关于该软件在不同肤色人群中的测试信息。有证据表明,谷歌的人工智能皮肤病学研究对深肤色的人群研究较少。

事实上,图像识别在搜索引擎中的运用已经非常成熟。例如,当人们在路上看到一株陌生的植物,拍张照片上传到搜索引擎,就能立刻获得关于该植物的资料。

但是,将图像识别用于皮肤病诊断,显然和用于一般的物体识别不同。一些皮肤病非常危险,例如黑色素瘤,可能致命。如果软件判断出现差错,将带来严重后果。

“现在向消费者公开人工智能皮肤病学工具可能为时过早。”Daneshjou说。

本文地址:https://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254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