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运动健身 >> 传统武术

八极拳的起源,发展和内容

荆十三 2023-12-14 10:57:14

八极拳是我国的优秀拳种之一,在我国北方流传较广,尤其以天津、长春等地最为盛行。“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八极拳在我国武术界之中,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以其雄健刚猛的风格和独特而多变的技击特点而享誉海内外。该拳从明末开始流传,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八极拳已遍布我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练习者甚众,它已是一项极受人们喜爱的拳种了。

74fe7fd3092de63ebb32166a54154c4d.jpg

关于八极拳的起源间题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八极拳起源于中国古代民间,形成于晋,显名于明,流传于清,盛于民国,另一种说法认为,起于明代,在戚继光所著的《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曾提到“巴子拳(即八极拳)”,第三种说法认为,源于武当,是武当道士根据前人经验所创,第四种说法认为,是清代何南岳山寺和尚张岳山所创,还有一种说法则认为,明朝末年,由一黄袍道人(又名邋遢道人)传孟村丁发祥,丁发祥传清朝武官张士诚,张士诚传山东海丰后庄科村(现山东云县)昊钟,然后昊钟再到河北孟村设馆授徒,于是八极拳才广为传播,等等。众说纷纭,但均找不出确切的证据,要真正弄清楚八极拳的起源问题,有待于武术界和史学者去研究与考证。

据目前已见的记载《沦县志》卷八《人物·武术》中所载,“吴钟,八方八门(即八极)拳术之初祖也,字弘声(1712年一1802年),孟村镇天方教人,八岁就学,聪慧过,人,年甫弱冠,勇力出众,遂弃书学技击,昼夜练习,寒暑无间,一夜方舞剑于庭中,有钦(音忽)然自屋而下者,气象岸然,黄冠羽士也。叩其姓名,不答,坐谈武术皆气所未闻,继演技击,更见所未见,遂师事之,受八极之术。道士留十年,忽曰:“吾术汝尽得之,吾将逝矣!’钟泣且拜,曰:‘十年座下,贶(音况,惠赠)我良多,淮以不知师之姓名为憾。’道士慨然日:‘凡知癞字者,皆吾徒也。言罢辞去。不数武(古代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杳然无踪。逾二年,又一人来谈,次之为‘癞,之弟子,亦秘其姓氏,惟曰:‘吾癖字也,赠《八极秘诀》一卷,并授大枪奥秘。‘癖,约钟南游,至杭州某寺,其方丈,为少林派之健者,钟与较艺屡败之。方丈畏服,赠锦镖一囊。钟由浙北,旋赴燕京。与询勤郡王允较艺,殳(音殊—即棍棒)端涂粉,粉沾王眉,王未觉也。王疑其有幻术,更试以面糊,仍着眉未觉,王始信之,因延至上座,师事之.当时京师,有‘神枪吴钟,之称。后因母老多病,返里设教桑梓,从其学者,几乎百里之外,按世系而普之。尊‘癞,为一世,癖、钟为二世焉。”(《沦县志》卷八,第305至306页)

虽然,《沦县志》中所载,不一定确实,但从中可知:其一,八极拳创始早于吴钟,也早于“癞”(无史料证明“癞”是八极拳的创始人),其二,八极拳传到昊钟手上由于他的设馆授徒,才使八极拳有了较大范围的传播,因此,对传播八极拳,昊钟是有功的。

开始,八极拳以河北沦县东南部为中心流传,后传到邻近的盐山、南皮等县。此后,历代八极拳之皎皎者,将八极拳传播到祖国的东北、西北、中南、华南等地。马凤图先生把八极拳传到西北五省,并很快地得到了开展,发展也相当快。其技独具特色,特点是姿势舒展,进步起伏的幅度较大,体现出“长以参短,短以参长”、“刚柔相济,松紧相间”的通备劲力。东北一带练八极拳者甚众,尤以天津、长春为最。此两地有“八极拳第二故乡”之称。东北一带的主要传播者是李书文的高足霍殿阁及霍的传人霍庆云、齐德昭等。吴氏八极六世掌门人吴秀峰老师在天津设馆授徒,传艺40多个春秋,学练八极拳的人很多。八极拳技在吴秀峰老师的手上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在继承八极先辈技能和吸收其它门派的精华的基础上,极大地发展了八极拳技法与套路,成为独具特色的“吴氏八极拳”法。吴老师的徒弟中有许多是八极拳的皎皎者,如赵福江、佘上安、刘文虎、陈福祥、李仲槐、王培生、吴连枝、刘兴华、王长典等,他们对八极拳的发展作了很大的贡献。特别是佘上安,把八极拳技艺带到了广西,在广西培养出一批八极拳拳手,使这一优秀拳种得以在广西生根开花,并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此外,早在.1928年在南京成立的中央国术馆,把八极拳列为一门必修课程,从此八极拳在全国各地流传开来。

a668bf84ea59c57f55d86465baffb892.jpeg

八极拳又叫“巴子拳”、“八忌拳,、"八枝拳”、“开门八极”、“开拳”等,根据该拳劲力可达四面八方,其技击变化巧妙无比,到达极点的特点,因而命名为八极拳。

八极拳素以动作刚猛朴实,劲道雄厚合整,气势磅礴,大开大合,硬开狠打,以短制长,以气摧力,以声助威,气贯丹田,内外合一,快慢相变,长短兼施,攻守合度而著称,且有“晃膀撞倒山、跺脚震九洲”之气概。

八极拳劲力十分突出明显,常以“十字劲”、“缠丝劲”、“沉坠劲”、“撞靠劲”、“合整劲”等见长;身型讲究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立腰滚臂,扣趾抓地;步法也非常有风格特点,其中有震步、闯步、碾步等组成。

八极拳系内容丰富,有八极小架、金刚八式、六肘头、纯阳剑、提柳刀、行者棒、梅花枪、六合大枪、八极对接、对劈刀、对扎大枪等等。

其中核心内容是:六大开,八大招。六大开是指顶、抱、单、提、拧、缠等六种基本技法;而八大招则是:阎王三点手、猛虎硬爬山、迎门三不顾、霸王硬折缰、迎风朝阳拳、左右硬开门、黄莺双抱环、立地通天炮等八种组合动作。

演练八极拳要求:意专身正,松肩坠肘,外方内圆,手脚合一,气力融通,三盘连击。此外,还有,眼不及一目,拳不打定处,身不舍正门,脚不可空存之讲究。

在此,笔者向广大武术爱好者,推出的是屡获国内武术比赛金牌的八极拳名套,具有一定技术难度和演练要求,需八极拳习练者静心体悟。预备势双腿并站,上体自然,左、右手臂下垂身体两侧,目视前方。

1.并步按掌

头先向右转视,同时左、右手臂侧展上托,随经头上方,直臂下按至腹前,日再转左方。

要点:托、按掌连贯一致,转头变视快脆.

2.蹲步握拳身体稍左转,左、右手由下向体左侧上挑,高与肩平,左臂伸直,右臂屈肘,接着双腿屈蹲,左、右手握拳,左拳平肩,右拳落腹,目视左侧方。

要点:蹲身握拳协调,上体微含,左、右拳应有争力。

3.踩腿挑拳身体左转,左脚前上一步,右拳直臂上挑,左拳变掌下拍在右前小臂处,同时右脚向体前下方戳踩,目视右拳方。

要点:挑拳、戳踢相合,右拳拳眼向上。

4.马步顶肘

右脚向下震步,左脚随向前踏碾地呈马步,同时身体右转,左臂屈肘上顶,右拳直臂后拧摆,目视肘方(图9).

要点:右、左脚落步应侧滑进身,与顶肘形成整力。

5.马步掼打身体微右转,左臂屈肘里格,随之右脚前上步呈马步,上体左转180度,左拳回收腰间,同时右臂直肘横向掼打,高与肩位,目视右拳方(图10,图11)。

要点:裹身格肘,掼打力达拳背。

6.弓步抻拳

身体微左转,右臂屈肘里格;接着双腿蹬拧成右弓步,同时左拳直臂前打,右拳屈肘后顶,目视左拳方(图12)

要点:蹬地转腰发力,左、右拳前后需有抻拉劲。

7.蹲步栽拳

身体左后转,左拳变掌屈肘回护体前,右拳由上至下栽打至腹位,同时左脚回撤与右脚并蹲震踏地面,目视前方(图13)

要点:震脚、栽拳配合一致,周身沉坠,力达拳面。

8.弹腿砸拳身体左转,左掌直臂向后立摆一周至腹前,握拳回抱腰间,随之右拳翻肘下砸拳,同时右腿向前弹踢,目视前方(图14—图16)

要点:砸拳、弹腿同动一致,力达拳背、脚尖。

9.马步崩拳身体左转,右、左手臂相交腹前;接着右脚侧上步呈马步,同时右拳直臂由上向下砸击,高与肩平,左手回收腰间,目视拳方(图17,图18)

要点:进步、崩拳相合一体,转腰挥臂发力,力达拳背。

10.弓步抻拳身体稍左转,右臂屈肘回格,随之双腿蹬拧呈弓步,右拳屈肘回拉体右侧,同时左拳侧向水平打出,目视左拳方(图19,图20)

要点:蹬地转腰发力,力贯拳面。

11.半马步推掌

身体右转,左脚收点右脚内侧,左拳变掌上托体前,右拳回腰;接着左脚上步,左拳后摆,随之右脚再向前上步,左脚跟进呈半马步,同时右掌向前方推出,目视右掌方(图2l,图22)

要点:左、右脚跟进相连,整体一致,推掌暗含螺旋力。

12.丁步托掌

身体右转,左、右手臂后摆,随由下向一上托至面前,同时右脚震跺地面,左脚回点呈丁步,左、右肘关节微屈,目视前方(图23,图24)

要点:跳震步沉稳,双掌宽与肩位,力打双掌。

13.半马步塌掌

左脚前落步呈半马步,同时双掌向下劈按于体前,左、有肘关节自然伸展,上体稍倾,目视前方(图25)

要点:落步、劈掌一气呵成,翻腕灵活、快捷,力达双掌。

14.虚步架推掌

身体前移,右掌横按,左掌经上穿出;接着左脚尖回点呈虚步,同时左掌前推,右掌由下摆架头侧,曰视左方(图26,图27)

要点:穿掌快速,落虚步‘亏左、右推架掌一致。

15.翻身架推掌

左腿上提,右掌后摆与肩平;接着左脚外摆震地落步,随之身体向左翻转一周,同时右脚前跳步,左脚回撤下落呈马步,左掌上架,右掌侧推,目视右掌方(图28~图30)

要点:跳步翻身快速,架推掌配合协凋一致,搓脚发力,力打掌根。

16.左右大缠 身体左转,右手臂向下抄挂,随之右转身,左、右臂立圆抡摆,右脚震地面

左脚回收呈丁步,右掌上架,左肘回格;接着左脚侧上步,右脚跟步,同时

左掌推出,目视掌方

注:右大缠与左大缠动作要领相同,唯左右方向相反

要点:抄挂抡臂连贯,震脚格肘一致,进步、推掌合整。

17.小缠崩拳

身体右转,左掌扣压右腕,随右腕向外缠绕一小圈抓握变拳,回收右腰间,同时右脚下震踏地,左脚回收呈丁‘步;接着左脚侧上步呈马步,左拳向体斜下方崩出,日视拳方(图39—图41)

要点:缠腕灵顺,震脚沉身,崩拳力达拳面。

18.马步推掌

身体稍后移,左拳变掌旋腕上托;接着右脚向前上步呈马步,同时右拳变掌

立推出,左掌屈肘回收腰问,目视右掌方

要点:托掌活腕,上步、推掌同动一致。

19.退步挂塌身体右转,右脚回收,左手臂经右肘下方托穿于头前,右拳回腰;接着右腿后撤步呈弓步,右手臂直肘向下抡劈于体前,同时左臂后摆,目视右掌方(图44,图45)

要点:转身穿掌连贯,退步抡劈掌有力。

20.左右格肘身体挺立,左脚后撤步,左掌直臂上挑,右臂随动后摆;接着左脚前卜步,右脚回点呈右丁步,同时左臂屈肘外挡肘,右拳回腰间;随后右上步,左脚回点呈左丁步,右臂屈肘外挡肘,左拳回腰间,目视前方(图46~~图48)

要点:丁步、格肘相合,转腰活肘发力,力达肘外侧。

21.跪步栽拳

左脚上步,右脚跟步呈跪步.同时左手臂屈肘上架头顶上方,右拳直臂向体下方栽打,目视右拳方(图49)

要点:架打一致,跪步沉稳,右栽拳旋臂发力,力达拳面。

22.马步双顶肘

身体右转,右脚侧跨步呈马步,同时左、右拳变掌屈肘向身体两侧横顶肘,肘位高与肩平,目视右方(图50)

要点:回身快捷,左、右顶肘应含争力。

23.蹲步下塌掌

身体左转一圈,双掌由下向上摆托,同时右脚并靠左脚内侧,随之震脚蹲步,右掌直臂下塌,左掌屈肘回收腋下,目视右掌方(图51-图53)

要点:转身灵活,蹲步塌掌合整,力达右掌根。

24.马步挂拳

身体左转,左掌侧展开,同时左脚扣贴右膝窝;接着左脚侧落步,右脚跟进呈马步,右掌直臂变拳回挂腹前,左掌护收右腋处,目视右方(图54,图55)

要点:移步合整,挂拳有力,力达右拳臂内侧。

25.弓步挡手 身体右转拧呈弓步,右拳变掌,与左掌同时向体前推挡,肘臂自然弯曲,目视前方

要点:蹬地转腰发力,力达双掌,双臂宽与肩同。

26.马步推掌身体稍右转,左掌上托,右掌回收腰间,左脚收点右脚内侧;接着左脚上步,右脚连动上步呈马步,同时右掌前推,左掌后摆,目视右掌方

要点:左、右脚上步连贯,推掌力达掌根。

27.转身推掌身体左转,左掌向外缠腕刁抓随回收腰间,同时右脚进步呈马步,右掌立推体右侧,目视右掌方

要点:缠腕灵活,推掌蹬地发力。

28.退步推掌

身体右后转,右脚后撤步呈马步,同时右掌外缠刁抓回收腰间,左掌侧推身体左侧,高与肩平,目视左掌方

要点:退步推掌协调一致,左、右掌形成前后争力。

29.马步劈拳右转身,左掌变拳直臂由下向上回挂抡摆,随之身体左转,左脚后撤步呈马步,左拳回收腰间,同时右拳直臂劈出,目视拳方(图62,图63)

要点:撤步、劈拳要有闪展身法,转腰松肩发力,力达拳抡。

30.缠腕弹踢右转身体,左手扣握右腕,右手外缠回收腰间,同时右脚震踏地面,左腿高弹踢出,目视腿方

要点:缠腕走小圆圈,高弹活胯发力,力达脚尖。

31.马步崩拳左腿侧落步,右脚跟进呈马步,同时右拳屈肘回收腰间,左掌变拳直臂向体左侧崩打,高与肩平,目视右拳方

要点:左.右脚移步应有前闯之劲,崩拳松肩展臂发力,力贯拳背。

32.蹲步栽拳身体左转一圈,左右手由下向上托摆,随之左掌回护体前,右拳下栽于裆前,同时左脚碾转,右脚合并震踏呈蹲步,目视前方

要点:转身轻灵,蹲步、栽拳一致,力达拳面。

33.弹腿砸拳身体左转,左掌侧摆一周,随回收腰间;接着右拳翻肘下砸,同时右腿向前弹踢,目视腿方

要点:摆掌目随,砸拳快速有力,弹腿力达脚尖。

34.马步崩拳身体左转,右脚扣贴左膝窝,左、右手臂交叉在腹前;接着右脚侧落步呈马步,右拳展臂向体右侧崩砸,左拳回收腰间,目视右拳方

要点:扣脚抓地稳固,移步、崩拳同动一致。

35,弓步抻拳身体稍左转,右臂屈肘里格;接着右转身,双脚蹬拧呈弓步,同时右拳回拉体右侧,左拳向体左侧打出,目视拳方(图74,图75)

要点:格肘拧腰裹胯,抻拳内含争力

36.半马步推掌

身体右转,左脚回收右脚内侧点地,同时左掌向卜缠托,右拳收在腰间;接着左脚上步,有脚跟步呈半马步,且右拳变掌向前推击,左手随动体后,目视右掌方(图76,图77)

要点:丁步、托掌同动,移步、推掌快猛有力。i

37.马步推掌

右掌回旋刁拉收于腰间,左脚上步,身体右转屈蹲呈马步,同时左掌侧向推出,目视左掌方(图78)

要点:连环推掌快速,蹬地转腰发力,力达掌根。

38.退步砍掌

身体右转,右步向体后闪退步,同时右掌直臂平砍,左掌护击右小臂处,目视右掌方

要点:退步疾速,砍掌水平发力,力达掌外沿。

39.缠腕冲拳

右掌翻腕水平掼打,左掌相接护抓右腕,同时右脚下震步,左脚回收呈丁步;接着左脚上步呈弓步,右拳向前冲打,左手护抓右腕,目视拳方(图80—图82)

要点:震脚、双手回拉要有裹劲,蹬地转腰送肩发力,力达拳面。

40.弓步挡手

身体右转180度呈弓步,左、右掌成十字型向外推顶,右手在内,左手在外,腕部相贴,目视前方(图83)

要点:转身快速,挡手沉肩屈肘,掌高与面。

41.缠腕冲拳

左掌变拳,向里掼打,右掌迎护左腕,随之左脚震地,右脚回收呈丁步,同时左拳回旋腕抽抓于腰间;接着右胸上步呈弓步,左拳向体前冲打,右手护抓左腕处,目视拳方(图84。图86)

要点:震脚抽拳合整,蹬地转腰发拳,力达拳面。

42.弹腿穿掌

右掌下压,左掌翻穿体前,掌心朝上,同时左脚向前弹踢,高于裆位,目视左掌方(图87)

要点:支撑腿微屈,弹腿、穿掌相合一致。

43.弓步塌掌 左掌回挂变勾至体后,左脚前落呈弓步,同时右掌直臂向体下方推出,上体稍前倾,目视掌方(图88)

要点:落步、塌掌快速有力,勾尖朝上,转身俯身发力

44.弓步崩拳身体右转180度,右、左手依次向体右侧弧形摆压至腹前,同时右脚回点呈丁步;接着右脚下震步,左脚后撤变弓步,左拳回收腰间,右掌变拳向体下方崩打,目视拳方(图89,图90)

要点:转身顺达,摆臂下压连贯,崩拳快脆。

45.连环推掌右拳变掌向上旋托,随之右脚踏地震地面呈弓步,左掌向体前直肘推出;接着左脚上步,右脚提点地面,随后撤呈弓步,同时左掌向上旋托回腰间,右掌前推,目视右掌方(图91~图94)

要点:退步、缠托掌协调一致,弓步、推掌劲力合整。

46.蹲步顶肘 右掌上挑,随后摆拧至体右侧:左脚回收右脚内侧呈蹲步,同时左臂屈肘向上顶击,目视左方(图95)

要点:挑臂、顶肘合一,屈膝沉身。

收势

身体直立,左步侧开步,双拳变掌,平砍于体前;接着右脚并站左脚内侧,左、右手臂侧展平托,随之由上向下双按掌至腹前,目转视左方:继而,双手下垂身两侧,目转视前方。


本文地址:https://www.dadaojiayuan.com/chuantongwushu/667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