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背拳流传很久,也很广,里面有很多的奥义,真正学习起来的话,也不是非常的容易,关键在于基本功,它的功效非常的神奇,尤其是在实战中,可以提升很多的战斗力,现在就来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通背拳吧。
较早流传于山西的“洪洞通背”,也属于通背拳系中的一个流派。手法有摔、拍、穿、劈、钻等,步法有行步、散步、连环步等,腿法有勾、踢、蹄、弹等。套路运动要求甩膀抖腕、双臂摔劈、肩臂撩挂、击拍轻快、闪展灵活、虚实分明、腰背发力、冷弹脆快、坚韧交错。
通背拳在汉族传统武术中源远流长,流传十分广泛。关于通背拳的起源,传说不一。有人说是战国时代孙膑所传,显然很牵强。传说中在战国时期的“鬼谷先师”传道云蒙山中:仿诸猿之栖息、猎食、争斗、求生之法取其精华而成。始称为通臂,以通臂猿形为主,仿其形而练,旨在加长臂力,击法单操居多。为一种练法。历经千载,先人去粗取精,取长补短,至清末浙江人祁信,始创通臂拳门称祁家门(江湖称为老祁派)。其子祁太昌采各家之长,将流散在民间的通臂单手、单操、击法、练法柔化合一。
通背拳展了老祁派通臂拳,形成了一种以柔为主,刚柔相济,以背力为法,放长击远先发制人,特殊练法的拳法;通背拳术(江湖称少祁派)。因练法,击法独特,变化灵活快捷,以摔、拍、穿、劈、钻五掌为主,又附会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法,因此又称为“五行通背拳”五行通背拳完全脱离了原通臂猿形的仿形模式,采用人体科学合理的锻炼法则,力发腰背力达掌尖,全身上下、内外贯通、刚柔相济,正确运用心法、身法、气力,使之成为武林中特殊练法的拳种,有别於“少林”、“武当”。
通背拳侧重实用,不讲究套路而讲求招法。入学先练基本功,如“五行拳”(摔、拍、穿、劈、钻)、散手后,再习练“单操势子”,有“十二连锤”、“十二野马奔槽”、“十把擒拿”等。单操势子有套路性质,只是短小精悍的招法。因该拳讲“见招打势”,故没器械的固定套路,习练时按拳术使用器械,常用器械只有刀、枪、棍,表演现组织套路。
活腕,俗语“活肩打腕、把式一半”。通背拳的专项训练——“活腕”,可以说是通背拳的重中之重。关于活腕,只要是练过通背拳的都知道,缺了活腕就没有通背拳的存在,练通背拳必练手腕。把手腕练活是通背拳一大特点,特别是练习通背拳日久的人,大多都形成了习惯,无论走道,坐下休息,吃饭,开会,看电视,洗澡等等日常生活中都可能没事抖抖腕,以至于给外人感觉象患了多动症一样,殊不知人家可能是在为了练上乘功夫而在努力呢。
练通背拳把腕练活了,在日后练各个单操时很有利于把劲打出来,通背拳很重要的单操摔掌要打出劲来就主要靠腕的劲,通背拳中有“摔掌主于腕”一说。没事练练通背拳的活腕还有利于舒筋活血舒指,就像写字把手写抽筋了,起身练练腕,很是舒服的,特别练腕不仅练活还要练劲,练腕的韧劲,把腕的韧劲练出来打人才狠,劲打的才透,而很多初练通背拳的爱好者对手腕的练习并没有特别重视起来,虽然也知道练,没事时也甩巴甩巴手腕,有个练的意识,但是根本上没有重视起来。
通背拳练腕主要就是练两个,一个抖腕,一个摇腕,通过这两个把手腕摇活,抖出劲来。打个比方,就是通过活腕训练把自己原本很柔弱的手腕练成坚韧的刚轴。把抖腕练好了,在遇上事时实战性是很强的,把手抬起来一抖把对手的鼻梁骨打塌是很容易的,这都是有战例的,这样的打法可比玩命的用王八拳狂抡对手省劲多了。摇腕就是以腕当车轴,顺时针逆时针的反复摇,由慢到快自己选择,以舒适为度,可别摇脱环了就行。
关于抖腕,得应该特别重视起来,不能松松垮垮的练,不能就没事一抖一抖的,不起什么作用。抖腕应该带劲练。比如斩手抖腕,手掌放松的抖两下而第三下时要突然握拳一抖,体会那种由松到紧,由柔入刚的那种感觉,既练摔了又练斩劈了又放松手掌了一举好几得。比如掸手抖腕,性质跟上个差不多,只是斩手抖腕是手背向下,而掸手手背向两侧的,劲力的路子跟斩手抖腕一样,两松一紧。
具体用时用手背就是掸手,用拳背就是翻背拳,至于到时是否能灵活运用,关键还是看你的劲能不能练出来。再比如拍掌抖腕,是两手掌向下的抖,两手连翻的向下向拍球似的抖,也是放松的抖拍若干次后突然发力,啪啪啪几下,有那种就好像把球拍暴的感觉,感觉奇妙无穷。
五行通背拳用手原则
1.五行通背拳用手为“天籁法”即是什么也没有发出来的东西,急如电。
2 .原地发手,不准将手拿回再打。平日操手养成习惯。
3 .遇敌交手不离翻滚法,如双头蛇遇隙即钻穿入缠绕,不硬接硬架。
4 .出手冷、急、脆、快、硬、粘、连、绵、黏、随。粘衣发劲,意远劲长。
此拳前后连贯,动作活泼,步法轻灵捷快,左右运动平均,既无局部偏重之发展,又无标新立异之陋习。
此拳之要,则关键在于练,每一法根尚能日以数百动,乃至数千动,(选少数几个式子)练之日久,不期其攻,而功自至,久练纯熟,熟能生巧,由巧生变,由变而达妙化,则刚柔之功即成,体用之法兼备,挥手而力自出,收手而力自止,变化环生,无往不利。
学者之按理法练习,日增其动作,不期功久之自有成功之日,要者在学者有无坚强毅力与恒心而已。
通背拳术的劲力
1、换劲
通背拳术是一种以柔活松快活为主的拳种。以伸舒自然,含而蓄之,快而发之,特殊拳法发拳,发掌,发腿,因此,劲力在通背拳术的习练中占极重要的地位。初学者首先要解决的即是换劲问题,所谓换劲就是吧初学通背拳者(包括学过其他拳种的人),周身的强劲,拙力,改换成为柔韧沉活,轻快自然的活劲,这就需要练者在练习时始终按照要求一招一式的,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去演练。吧自己的两只胳膊练的象两条柔韧的鞭子,得心应手使自己的身体腰背象蛇一样活,象猿猴一样轻灵,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内外上下协调,这就是通背拳的混元劲,练就了这种劲法才能在击技实战中得心应手制敌取胜。
通背混元劲的要点是圆字,劲以圆中求,甩柔力而成刚力,以曲求力如同一个流星锤,放在那不太重,而抡起来,越快越沉,发出力越大,锤也越快。这就是将拳、腿的劲力练成“离心力”。
再一个要点是含字常言道,含而不露,蓄而后发,说则容易做则难,所谓含,即暗藏之意,表面看通背拳悠悠当当抡抡劈劈没有多大力,打上也不痛,这就给人一种错觉,通背拳打不着人,打上也不疼,其实这正中了含劲的计了。
因为通背拳术练的是活劲,混身上下头颈胸背胯膝足趾肩肘腕掌拳。力气串通,内外串通,血脉流畅,一动则全动,力蓄丹田而后发,击技实战时能发出真力,即想用力时则有力,愈战愈勇,有使不完的力气,这就是真力,而劲使不上,想用劲时倒没有了这是假力,有很多人练功努气拙力,拳攥的死死的。只知用汗拚命练,这样练出来大多是假力,拙力僵力。诚如用木棍击牛,牛虽疼而皮不破,而用鞭抽牛,牛皮裂而更疼,这就是通背拳术的劲力法则,也是通背拳的混元劲。
2、发劲
通背拳换劲之后,最重要的是发劲(即出手,出腿)。击技实战主要是出手制敌,击敌是否有效,是否使敌逢手(脚)即伤,力能恰到好处地用到实战中,这是击技的关键。艺技再高功夫再高,练的多好,拳打上不重。如隔靴痒无济于事,所以源掌要有暴发力和控制力,打的着就猛打,狠打。打不着则立即转换力准备再攻。决不能出马一条枪,拳出有去无回,击出刚拳,拙拳,遇高手化其力吃亏不小。
在通背拳门内,古时候学徒只有最终毕业合格的时候,师傅才传授的保命绝技。而门内弟子管这个叫作:《通背门江湖打斗三绝手》
其中招式套路名称是:
第一套:《通背迷魂掌》主要精髓在于多边灵巧的利用招式的巧妙打击敌人最弱的面部,让敌人短时间丧失武官感知力从而却敌。
第二套:《通背追魂掌》主要精髓在于利用招式的狠辣迅猛,打击敌人主要运动关节和身体柔软部分,让敌人长时间甚至常年丧失活动机能,此类打击结果多为造成敌人比较严重的内伤,甚至是骨折和内脏破坏。
第三套:《通背丧魂掌》此功法主要精髓在于一击必杀!不给对方留有任何反击的机会,出招必分生死。是通背拳法当中最具特色最具代表性杀伤性最强的功法!一般情况下,通背拳门人与人交手如真的遇到难以解决的敌手,最多用到第二套功法也就可以达到目的。而第三套功法是门人一生之中最不愿用到的功夫。因为,任何使用过这套拳法的人,都会被其强大的杀伤力所震撼。并且深深陷落进去无法自拔。并不是功夫多么神奇,而是它造成的结果却是很让人难以接受。瞬间击毙敌人的感受和诱惑是常人无法体会到的。
在古代师傅教授这种功夫的时候,大多都会较为慎重,有的甚至要徒弟立毒誓后才肯教授。对于民间散落的这类本门绝技功法,我有幸体验一次,确实效果惊人。但最后我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赔偿对方医药费不说,最终还丢了工作。而当时,我也只使用了第二套功法中的一招而已。对方的肾脏就造成中度破裂,差点要了老命。
现在我想把这个招数风险给大家来一起研究。
当时我用的招数组合式是这样的 :‘掩手中庭锤’攻击对方胸腹大穴-‘摔拍砸掌’攻击对方双眼和鼻粱然后接撩阴脚攻击对方下阴及两肋。
练习通背拳,不仅仅是要锻炼出健康的身体,不仅仅是学习技击的功夫,更是对于人内心宁静状态的塑造,这种状态对于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是裨益无穷。
通背拳,作为中华传统武术中一个优秀拳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宝贵因子,值得练习,值得研究,值得传播。
本文地址:https://www.dadaojiayuan.com/chuantongwushu/667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罗汉拳内功练法
下一篇: 洗髓功呼吸吐纳的原理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