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与身孰亲章第四十四
名与身孰亲章所以次前者,前章叹美柔弱为道之枢机,故次此章明知足舍贪,是修真之要术。就此章内,文有三重:第一假设三问,料简得失。第二明躭著名利,损智败身。第三明知足舍贪,可以长久。
第一假设三问,料简得失。
名与身孰亲?
身,内也,实也。名,外也,宾也。孰,谁也。世人皆求外丧内,贪名忘实。何者?夫令誉芳名,本为身也,身既为名致死,名竟何所施为?老君愍兹颠倒,故问之云:名之与身,谁是汝亲乎?而汝贪名忘身耶?以斯格量,亲疏可见。故《庄子》云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也。
身与货孰多?
夫资货者,本为我身,迷惑之徒,丧身徇货。故老君责言:汝去货存身利多耶?聚货丧身利多耶?故《庄子》云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
得与亡孰病?
夫多贪得财必丧己,少欲亡货则存身。然则得是丧己之征,亡是存身之验。丧己可以为病,存身可以为药。世人翻以得为适,以亡为病者,不亦谬乎?故教主云:得之与亡,定谁是病耶?
第二明躭著名利,损智败身。
是故甚爱必大费。
费,损也。为是义故,甚爱名誉之人必劳形怵心,费神损智。此一句解名也。
多藏必厚亡。
夫多藏贿货于府库者,必有劫盗之患,非但丧失财物,亦乃害及己身。其为败亡,祸必深厚。故《书》云:匹夫无罪,怀玉其辜。《庄》云:大儒胪传曰: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于是以金鎚控其颐,徐别其颊,无伤口中珠是也。此一句解货。
第三明知足舍贪,可以长久。
故知足不辱。
体知财贿虚假,守分不贪,清廉知足,故无耻辱。此一句结货。
知止不殆。
既悟名誉非真,所以止而不着,全身远害,故无危殆。上经云: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此一句结名。
可以长久。
知止于名,知足于货,忘名忘利,则可长可久。此一句总结名利。
本文地址:https://www.dadaojiayuan.com/daodejingzhujie/76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成玄英《老子道德经义疏》四十三
下一篇: 成玄英《老子道德经义疏》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