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抑郁症的患者需要怎么治的?

时间: 阅读:1162
我老婆前段时间的时候刚刚生下一个小孩,这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但是我老婆却患上了产后抑郁症,我们都担心会对孩子和大人的身体有什么影响,所以想知道这个是需要怎么治的?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患有抑郁症的患者需要怎么治的?

最佳回答

七里香

七里香

2023-06-30 13:02:39

你好,药物治疗的特点是起效相对较快,疗效比较确定,适合于中度、重度抑郁症患者。抗抑郁药是当前治疗各种抑郁障碍的主要药物,能有效解除抑郁心境及伴随的焦虑、紧张和躯体症状,有效率约60%~80%。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周口-李**
    回复
    2023-06-30 16:16:55


    ����֢�Ļ�����Ҫ��ô�εģ�(提现入口变更后,怎样顺利提现?)提现入口变更后,怎样顺利提现?

    根据官方最新的消息,提现入口将进行迁移,脱离 App ,统一归并了客户端和头条号后台了,新的提现功能在 2月20日 9:00迁移完成,也就是在 2 月 20 号之后,我们如果通过回答问题收益所得,可以在客户端和头条号 web 端完成。

    而原来的客户端的提现功能将在 2 月 18 日 10 点开始关闭。现在客户端的提现功能,是即时到账的,随时都可以提现,是非常方便的。

    而我认为统一迁移到客户端和头条号后台,以后的提现将遵循的提现规则,每周四可以提现一次,不可能每天都能提现了。

    之所以字节跳动这么调整,肯定是为了方便结算,结算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缴税。统一到一起之后,的收益,西瓜视频的收益,头条号的收益统一结算,有利于计算获益人的纳税情况,方便头条号进行税务相关的结算工作。分开的行为,对于财务工作人员来讲,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所以,大家应该理解这个事情。

  • 常州-薛**
    回复
    2023-06-30 16:16:55

    抑郁症是可以根治的,但抑郁症的治疗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要坚持治疗,抑郁症的治疗: 一、抑郁症严重的话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抑郁症的治疗有心理咨询如认知疗法、森田疗法。药物治疗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建议吃一段时间的盐酸帕罗西汀片(乐友)、百忧解或者瑞必乐。 二、抑郁症的饮食上多吃些富含维生素B和氨基酸的食物,如谷类,鱼类,绿色蔬菜,蛋类等。 三、抑郁症的自我心理疏导: 1、平时多听音乐,让优美的乐曲来化解精神的疲惫。轻快、舒畅的音乐可以使人的精神得到有效放松。开怀大笑是消除精神压力的最佳方法。有意识的放慢生活节奏沉着、冷静地处理各种纷繁复杂的事情,即使做错了事,也不要责备自已,这有利于人的心理平衡,同时也有助于舒缓人的精神压力。勇敢地面对现实,不要害伯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而不能正确处理事务。 2、要广交朋友,经常找朋友聊天,推心置腹的交流或倾述不但可增强人们的友谊和信任,更能使你精神舒畅,烦恼尽消。 3、相信自己一定能减轻压力,振作精神,心情舒畅,身体健康,就能以良好的心态,增进友情,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 李雲松
    回复
    2023-06-30 16:16:55

    抑郁症的治疗包括有急性期的治疗和康复期的治疗。

    1、急性期的治疗:患者一般都需要住院接受系统的抗抑郁剂治疗,以便能够迅速地控制患者的症状。

    2、康复期的治疗:患者的抑郁症状控制后,便进入康复期的治疗,康复期治疗的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类,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患者可在家里接受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控制的剂量是原来治疗剂量的2/3,根据恢复的情况和程度需定期复查和调整药物剂量。除药物治疗外,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如经颅磁刺激治疗等,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些户外活动,如适当参加有意义的社交活动等,这对抑郁症的恢复也是有好处的。

  • xuzhujun728
    回复
    2023-06-30 15:15:45

    抑郁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治疗期间要相信医生,不恐惧,不焦虑,不迷信,科学治疗和良好心态是治疗成功的有力保障。

    一、药物治疗。抑郁症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能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等。

    二、心理治疗。抑郁症需要接受心理治疗。通过和医生谈话、交流,打开心结,舒缓抑郁情绪,建立阳光、健康的心态。

    三、物理治疗。改良电休克治疗是利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患者意识丧失,从而减轻精神症状,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自杀死亡率。

    除此之外,注意以下方面也能改善症状,对控制病情有积极作用。

    保证充足睡眠能预防抑郁症,做到不熬夜,不要过度劳累。

    适度运动能预防抑郁症,建议每天进行30-60分钟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羽毛球等,不要过度运动,以免加重身心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