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骨扫描轻度浓聚是乳腺癌骨转移吗

时间: 阅读:842
乳腺癌患术后11月。昨天做骨扫描显示L1,L2显像剂分布轻度浓聚,其余骨未见明显异常显像剂分布浓聚及稀疏缺损区。可见双肾膀胱显影。是骨转移吗?

最佳回答

望月砂

望月砂

2023-06-28 09:07:24

同位素骨扫描在检测骨异常中已得到广泛应用。骨扫描的敏感性很强,局限是特异性不高,检测病变定位准确,但定性困难,在鉴别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疾病时存在一定困难。轻度放射性核素浓聚良性可能性大,而恶性骨肿瘤的血流显像表现为病变部位放射性核素明显浓聚。良性骨肿瘤的骨扫描影像发生变化,同时伴有持续性核素增强,预示肿瘤恶变的可能。对于乳腺癌术后伴有放射性核素轻度浓聚要考虑骨转移的可能。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艾江
    回复
    2023-06-28 12:12:05

    ?乳腺癌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尤其是一旦发生了骨转移,给患者带去的痛苦更是巨大的。乳腺癌骨转移早期会出现轻度的、间歇性的骨痛,逐渐发展成持续性骨痛,进行性加剧,有压痛,如果是椎体受累,可以出现脊椎棘突的压痛和叩痛。如果骨转移灶的位置表浅,或转移日久骨膨胀变形时,可以出现局部的肿胀。乳腺癌骨转移主要是以血行播散的方式进行,有60%乳腺癌患者会发生骨转移。?转移的早期出现疼痛部位可以固定或不固定,夜间尤甚,痛性多种多样,疼痛造成肌肉紧张、关节活动受限而使病人出现被动体位。已经为大家介绍清楚了。权威乳腺专家提示:乳腺癌患者一定要及时的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治愈率可达85%,避免出现乳腺癌骨转移。建议女性要做好乳房定期检查,呵护乳房健康,积极预防乳腺疾病。以上是小编对的详细解答,一旦患者出现了上述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这说明癌细胞已经扩散了,为了避免更多的伤害,还请患者一定要及时的到医院检查治疗!

  • 常州-薛**
    回复
    2023-06-28 12:12:05

    未曾面诊,水平有限,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1.诊断方面:
    骨转移的诊断使用X线、CT、等检查。你所提供的骨扫描,不是诊断依据。
    请拍x片。(头部可拍CT)。大多为溶骨性破坏。看看有无病变及范围,再次复查时,可以比较病灶的范围。
    如果没有病变,那么,现在还只能是怀疑骨转移,不能确诊。
    骨扫描,一般一年内做一次,够了。甚至,可以不再做了。
    2.治疗方面:
    骨转移,可以应用双氢二膦酸盐治疗。一个月用一次。
    如果之前的肿瘤做过受体的检查,或者吃过内分泌治疗药物,还可以采用内分泌治疗。
    如果两者都没有,且原有的肿瘤腊块标本,已经遗失。
    建议试用内分泌治疗。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刘小丰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平淡之
    回复
    2023-06-28 12:12:05

    1.请问什么是骨扫描
    “骨显像”的俗称,核医学的常用检查项目之一。

    同位素全身骨扫描是通过放射性核素检测骨组织的形态或代谢异常。骨显像包括骨全身显像、局部骨平面显像、骨三相显像、骨断层显像、骨SPECT/CT显像、F18(氟)正电子骨显像。

    方式 骨扫描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的核医学影像检查,它与局部骨骼的X线影象检查不同之处是检查前先要注射放射性药物(骨显像剂),等骨骼充分吸收,一般需2~3小时后再用探测放射性的显像仪器(如γ照相机、ECT)探测全身骨骼放射性分布情况,若某处骨骼对放射性的吸收异常增加或减退,即有放射性异常浓聚或稀疏现象,而骨扫描中骨放射性吸收异常正是骨代谢异常的反映。因此,骨扫描比X线检查发现的病灶要早,可早达3~6个月。

    临床应用1.继发性骨肿瘤 骨显像对于转移性骨肿瘤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在肿瘤转移的早期就伴有局部骨组织代谢异常,因此骨显像发现恶性肿瘤骨转移灶可较X线摄片早3-6个月。

    成人骨转移多见于乳腺癌、肺癌、肝癌、前列腺癌等,骨显像应为此类病人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恶性肿瘤患者如主诉有固定的骨骼疼痛,但实验室各项检查及X线摄片等显示正常结果时,应做骨显像以早期发现转移病灶。

    2.恶性原发性骨肿瘤摄取骨显像剂(放射性药物)比正常组织或良性骨肿瘤高,在骨三相显像中,动脉相可有早期充盈,血池相呈现局部充血,延迟相表现为局部放射性异常浓聚。恶性原发性骨肿瘤以成骨肉瘤、Ewing氏肉瘤及软骨肉瘤的恶性程度最高。

    骨显像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属何种类型的肿瘤,临床需结合年龄、病变部位、病变数量、显像图的形态等综合分析。某些原发性骨肿瘤的骨外转移灶(通常是肺转移)也能浓聚骨显像剂,骨显像对于成骨肉瘤肺转移的诊断远较X线诊断敏感。

    以溶骨性改变为主的原发性骨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病变组织对显像剂的摄取无明显增加,故诊断灵敏度不及X线检查。一般来说,骨显像显示病灶的范围比X线片所显示的要大,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骨肿瘤,骨显像能显示骨质代谢异常的范围,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和合理安排放疗照射野的大小以及估计治疗后的效果。

    3.骨折 大多数骨折的诊断依靠X线摄片并不需进行骨骼显像。但对于脊椎、趾骨、腕骨、跗骨、胸骨和肩胛骨等处的细小骨折,X线有时难以发现,此时做骨显像有诊断价值。

    应力性骨折是一种多次超负荷运动引起的骨折。又称为行军性骨折或疲劳性骨折,类似细微骨折,在新兵训练和长期急行军时发生率很高,若不及时休息,继续增加负荷,可能使细微骨折加重为明显骨折,由于细微骨折没有明显的骨断裂线,X摄片不能发现异常,而在骨延迟显像中可发现出现于疼痛部位的卵圆形或梭形放射性异常浓聚,如骨显像未见此类异常浓聚,可排除应力性骨折。

    4.无菌性坏死 骨折和错位能损伤骨的血供,引起无菌性坏死。股骨头是缺血性无菌性坏死最常见的部位,坏死初期表现为患侧股骨头区放射性减少,随着股骨头磨损髋白, *** 血管重建,放射性核素摄取量增多,逐渐出现“炸面圈”样改变,即中心区放射性减少而周围放射性增强,后期由于髋白磨损更加严重,放射性聚焦更加明显以至掩盖了股骨头坏死的放射性减少,但断层显像仍能见到“炸面圈”征象。

    一般认为骨三相显像较单纯延迟显像灵敏。在股骨头无菌坏死的早期可见局部动脉灌注相减低和血池相静脉回流障碍。

    5.移植骨监测 骨显像对判断移植骨是否存活有独特价值。骨移植后,待软组织损伤反应减退,局部骨显像若见移植骨处放射性近似或高于正常骨组织,表明血运良好,植骨成活。

    骨显像常用于下列情况:(1)原发性骨肿瘤及骨肿瘤的软组织和肺转移的早期诊断;(2)检查原因不明的骨痛;(3)选择骨骼病理组织学检查部位;(4)制定放疗计划;(6)对可疑肿瘤患者进行筛选;(7)骨骼炎性病变的诊断及随访;(8)应力性骨折、缺血性骨坏死等骨关节创伤的鉴别诊断;(9)Paget病的定位诊断及治疗后的随访。常用骨显像剂 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

    剂量为740-1110MBq(20-30mCi)。医学意义 骨扫描可早期发现骨转移性肿瘤,因此对不明性质肿块的患者来说,发现有骨转移性肿瘤存在,意味着所患肿块为恶性,即已向骨骼转移。

    对已明确为癌症的患者,有助于对该癌症进行临床分期,即判断是处于早期还是晚期,从而让医生决定采用哪一种治疗方法,是局部手术、放疗,还是全身化疗,局部手术时是否有必要广泛彻底地根除。经过治疗的癌症患者可以通过有规律的重复骨扫描(每次间隔3个月~1年)观察有无骨转移及骨转移程度的变化,以监测治疗的疗效和有无肿瘤复发。

    骨扫描能判断疼痛是关节炎,还是关节旁骨路病变所致,是骨关节病变还是内脏、神经性疼痛,能诊断各种代谢性骨、关节病变,在肢体软组织炎症中早期诊断骨髓炎,能发现一些特殊部位如跖骨、肋骨等的细微骨折,观察移植骨的血液供应和存活情况,评价上述各种骨关节良、恶性病变治疗的效果。因此,骨扫描在国外癌症患者中是常规检查项目,也是国内大型综合性医院中核医学科最主要的检查项目。

    全身骨扫描 同位素全身骨扫。

  • 宁吉儿
    回复
    2023-06-28 11:11:55

    病情分析:骨扫描的原理是判断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出现骨代谢的异常,但是造成骨代谢异常的原因很多,包括转移癌、原发性骨肿瘤等,但是创伤、代谢性骨病甚至骨质疏松等都可以表现为代谢异常。对于患者提供的只发现放射性浓聚这个结果只能判断这个部位的骨代谢异常,其它的很难诊断,需结合年龄、病变的部位、以前的病史。,意见建议:,X片、CT
    查看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