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脾胃好了就没有痰湿吗

时间: 阅读:1831

脾胃好了就没有痰湿吗


最佳回答

半枫荷

半枫荷

2023-07-16 19:36:48

这种说法是比较正确的,如果人的脾胃好了,暂时也会自行消失的,痰湿在临床比较常见是不良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导致,比如患者暴饮暴食,大鱼大肉时间久了,就会导致痰湿的发生,可以选择平胃散二陈丸进行对症治疗,改善症状。也可以配合中医的针灸治疗,效果会更好。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广东熊**
    回复
    2023-07-16 22:22:11

      现在我们很多人都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问题,尤其是感觉脾胃不是很舒服了,这很可能是由于我们的体内湿气重导致的了,而且还有痰多咳嗽的问题,这就是痰湿的体质了,我们就要及时的调节这样的问题哦,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如何解决吧。

       妙用葱、姜、蒜

      葱、姜、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用姜汤的绝妙效用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如果我们在平时生活中烹饪的时候多加这些食物,那么就可以让我们在春季的时候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了,可以让我们尽快的把身体养护好哦,这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很有好处。

       薏米煮粥,淮山煲汤

      祛除体内的湿气,其实有很多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起作用。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红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功效,将薏米和红豆加水煮熟后食用,可以利尿、除湿,甚至还可以起到美容的效用。

      此外,还可以选择红豆、茯苓、淮山、党参等,放到煲汤材料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湿,对水肿的人尤其有效。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适宜尿多的人食用。

       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如果我们经常的吃生冷的食物,那么只会让我们体内的湿气越来越重,对于痰湿体质的调理是完全没有什么好处的了,因此我们就要注意尽量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哦。

      这就是我们给大家介绍的调理痰湿体质的方法了,对于这种类型的朋友们来说,由于体内的湿气是比较重的了,因此就需要我们通过饮食来调理了哦,我们上面就给大家进行了介绍,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来说是很有好处的哦。

  • 根河-李**
    回复
    2023-07-16 22:22:11

    我们平时经常听别人说体内湿气重,痰湿,寒湿。这些湿到底是怎么区分的,该如何调理,这篇文章就给大家详细说说痰湿和寒湿怎么区分,怎么调理。

    中医认为,痰湿的产生与脾最密切。脾主要负责运化水液,因此是“生痰之源”。简单地讲,如果脾的功能出现了障碍,人体的水液代谢就会出现问题,异常堆积,就会产生痰湿。

    中医讲“肥人多痰湿”,肥胖多是痰湿体质的集中外现。另外,还常表现为面部皮肤油脂较多,眼泡微浮,腹部肥满松软,平素舌体胖大,舌苔白腻。

    调理方法: 参苓白术散加减

    痰湿体质有哪些表现

    痰湿体质的人胖,脸上油多,眼泡肿,脚步声大,屁股坐下去就不爱起来。不喜欢喝水。喝多了水,就会不舒服,腹胀、面部虚胖、手脚肿胀、体重增加、大便不畅。长期小便混浊、起泡沫。出汗两极分化,要不就明显少汗无汗,要不就出汗过多。行动缓慢迟钝、胸闷、头昏脑涨、嗜睡、赖床、喜欢睡回笼觉。大便燥结或者黏滞不爽,并且异味大。月经量少甚至闭经。只要有这些表现,基本上都是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是怎么形成的

    痰湿体质跟先天禀赋有关系,所以,如果父亲或母亲一方出现向心性肥胖,做孩子的就要尤其小心,在饮食、运动方面要多加注意。痰湿体质另一个更重要的形成因素是后天失养,脾胃功能运化欠佳造成的。正常情况下,痰湿是应该排出体外的,为什么会在体内积聚呢?就是因为暴饮暴食,饮食无规律,或者厚腻食物吃得过多,侵害了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多余的东西排不出去,造成痰湿积聚。

    寒湿困脾, 多因脾气素虚,或饮食生冷,或淋雨、久卧湿地、湿困脾阳,不能运化水湿所致,症候多有饮食减少、胃腹满闷、 恶心欲呕、口黏不渇,或渇不欲饮、头身困重、腹泻肢肿,或皮肤暗晦而黄、白带多、苔白厚腻,常见于慢性胃肠炎、 慢性肝炎及某些水肿病。

    调理方法: 附子理中汤加减

    外感多因居处湖显、冒雨涉水、久卧湿地;内因多由饮食生冷、瓜果水饮、酒食乳酷之品,脾为湿土, 同气相求, 易受湿邪侵犯,湿邪重浊停滞,其性属阴,最易损伤阳气,寒内生,寒湿相合, 困扰于脾,而成寒湿困脾证。

    痰湿一旦形成,就是 健康 的一大祸害,流到哪里就在哪里捣乱。

    在头部, 导致头昏目眩 、容易困倦,甚至神志不清到了口,就会口中黏腻或发甜。

    停在咽喉,就会觉得喉咙如有异物一般。

    在肌肤,则体形肥胖、多汗且黏。

    停在胸膈,就会胸闷气喘、咳嗽痰多。

    聚在生殖器,女性白带过多。

    到了关节,就会出现关节疼痛重着、僵硬、四肢浮肿(按之凹陷) 。

    总结

    痰湿的人平时常吃甜腻油脂食物, 易于生痰助湿。所以,体内痰湿严重的人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油少盐少糖, 进食速度和食量也要节制。文章中的调理方法只作为参考,不可照搬运用。

  • 北京-梁**
    回复
    2023-07-16 22:22:11

    经常听见有人说自己“湿气重”,多是由于观察到自己舌苔厚、痰多、身体浮肿等这些直观表现。

    湿邪是一种很常见的邪气,它还可以与其它邪气共同致病。湿为阴邪,首发多见寒湿为病;但湿郁则易化热,则成湿热;此外,湿邪还可与风邪、暑邪等合并为病,如风湿证、暑湿证等。

    而单独的津液代谢异常,分为有痰、饮、水、湿等不同说法,如痰蒙清窍、水饮内停、脾虚湿滞等。痰、饮都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质较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在这其中,痰湿是被提到最多的。

    痰的形成原因有很多,比如外感、饮食不当、情志刺激、运动过少等问题影响到 肺、脾、肾等脏的气化功能 ,就可能导致水液不能正常输布,从而停聚、凝结成痰。

    同样是痰湿,但不同的症状也需要用不同的解决办法。

    第一个症状是头昏脑涨,感觉自己全身困重乏力、体力不够、精力不足,这与体内湿气过重有密切的关系。体内津液的异常聚集,会形成黏滞重浊的痰湿体质,具体表现为身体懒动、下肢沉重、头脑昏沉。

    推荐参苓白术散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山药。

    功效: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白术补气健脾燥湿;茯苓利水渗湿;炙甘草调和诸药。在此四味药的基础上加用温脾固涩,药食同源的药物:白扁豆、薏仁、莲子、山药,这四味药有健脾止泻的功效。砂仁芳香燥湿;桔梗载药上行、宣通气道。

    适用人群:因脾气亏虚,以及由湿邪造成的全身困倦、乏力、懒动、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泄泻、大便不成形等症状的患者

    第二个症状是脾胃失调。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会导致体内湿气过重,水湿停留在体内,湿聚成痰,出现食后腹胀、大便不成形等症状。

    推荐泡脚祛湿方法:

    方法:取艾草、红景天、黄芪、土茯苓、桂枝各10克,煎水。但需注意泡脚时间不宜过长,20分钟以内即可。另外,泡脚水一定要没过三阴交穴(三阴交在脚踝内踝上3寸)。

    功效:艾草祛除寒湿、温经脉、暖气血、止冷痛;红景天健脾;黄芪健脾益气;土茯苓健脾胃、强筋骨、祛风湿、利关节;桂枝温经脉、祛寒湿。

    第三个症状是腹部肥胖。痰湿是导致高脂堆积的重要因素,而高脂堆积是腹部肥胖发生的根本原因。同时中年人运动量减少也是出现腹部肥胖的重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腹部肥胖可以通过适量运动改善。促进气血畅通,减少痰湿,运动发汗也是排出体内湿气的方法之一。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打乒乓球 等都是很日常的运动方式。

    也可以试试健脾祛湿代茶饮

    1、方法:取茯苓10g、陈皮3、冬瓜皮3,用沸水闷泡10到15分钟后即可饮用。

    2、功效:茯苓健脾利水渗湿;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冬瓜皮利水消肿。

  • 就是那个人
    回复
    2023-07-16 21:21:01

    可以多吃粳米、糯米、燕麦、荞麦、高粱、小米、玉米、薏米、红小豆、绿豆、绿豆芽、蚕豆、扁豆、黄豆、豆腐、黄豆芽、芥菜、韭菜、大头菜、香椿、辣椒、大蒜、葱、生姜、萝卜、生冷和甜腻的食物会加重脾胃负担,使痰湿症状越来越重,我们这个时候要减少痰湿的生成,增加这个体内痰湿的去路,所以在饮食运动作息上都要有规律,找到和适合自己的方法。调理痰湿体质,首先要知道痰湿是怎么引起的,第一个,脾虚,正常情况下脾每天把身体多余水湿排出,脾虚了,每天排不净,湿气越积越多,结晶化,就成了痰湿。

    多喝温开水勤排尿,因为水可以带走体内的湿气。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比如每天进行锻炼身体,以身体出汗为宜,早睡早起,不熬夜,不抽烟不喝酒等。脾主四肢肌肉,通过活动四肢肌肉可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提高!实际上古人发明导引之术最早就是为了散寒祛湿用的。因此切记不能沉迷于药补和食补,运动才是最好的调补!脾胃的运化出现障碍,进而影响气血的正常生化及输布,尤其心神跟脑神都是必须依靠气血的滋养,如果脾胃亏虚导致的气血生成不足,中医辨证称之为心脾两虚的状态。

    可以吃一些比如:萝卜、冬瓜、芹菜、赤小豆、薏苡仁、茭白、黄瓜、葫芦、佛手、海带、海蜇、玉米、绿豆、豇豆、扁豆、地瓜、茯苓、冬瓜、荷叶、豆蔻、草果等等。脾胃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脾胃保养不好食凉较多又不按时吃饭,无意中破坏了人体的生物钟脾胃功能紊乱,不但生痰还会造湿困脾胃,脾胃又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好了,气血就足。

为什么每天都浑身无力,还有点困呢

肾亏能造成头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