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流火有治疗方法吗?可以治愈吗?

时间: 阅读:10380

流火有治疗方法吗?可以治愈吗?


最佳回答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2023-07-17 01:31:29

流火这种疾病主要是由于感染或者外伤引起的一种疾病,在治疗上,主要是抗感染的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敏感的抗感染的药物进行足量的、及时的治疗,平时还要注意多休息,不能劳累,不能吃辛辣有刺激的食物。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广东熊**
    回复
    2023-07-17 04:04:08

      有时,文字是慰藉心灵的港湾,治愈人心。有时候我们总能从简单的文字细节中洞察人生。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整理的“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意思详解(实用篇)”,也许某些句子恰好让您感同身受。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意思详解(实用篇)

      七月:指夏历的七月,也就是今天农历的七月,大致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 指移动,落下。火:星名,是指大火星,即心宿二,每年夏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时暑热开始减退。故称“流火”。古人发现“七月流火”之时,也就是当“大火”星逐渐向西方流动、下坠的时节,天气就会开始渐渐转凉。

      出处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1、“七月流火”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2、“八月未央”就是还没结束的意思,八月未央就是就八月份尚未结束。

      3、“九月授衣”到九月天就冷了,要多穿衣裳了。

      4、流火是指大火星在七月黄昏时偏离中天,自西而下。流火到农历七月黄昏,已经移到了西边天空,所以成为“七月流火”。“未央”一词取自《诗.小雅.庭燎》的诗句:“夜如何其?夜未央。”意思是“未尽”、“不尽”。授衣是指:分发寒衣,也有女工裁寒衣的意思。

      以上就是关于“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意思详解(实用篇)”的相关知识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 宁吉儿
    回复
    2023-07-17 04:04:08

    丹毒(erysipelas)俗称“流火”,是由A族B型链球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一种急性炎症,常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局限性红肿热痛,好发于颜面及下肢,可有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
    1.全身治疗
    原则为除去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灶,全身症状严重者应给予必要的支持疗法。
    2.抗生素治疗
    首选青霉素,可静脉或肌肉注射,体温恢复正常后仍要坚持治疗2周左右。磺胺类药物或其他抗生素也可应用。
    3.局部治疗
    原则为消炎。局部可选用各种抗生素软膏、丹毒软膏、20%鱼石脂软膏或纯鱼石脂贴敷。患部周围可涂2%碘酊或用0.1%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湿敷。
    对慢性复发性足癣及以下肢静脉曲张为其病因者,氦氖激光、紫外线及浅层X线照射治疗有效,链球菌抗毒素局部注射可预防复发。
    4.中医疗法
    (1)辨证用药及方剂:
    ①风热毒蕴证:治法:宜清热解毒,凉血疏风。方剂:普济消毒饮加犀角地黄汤:双花15g、地丁15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牛蒡子10g、蚤休15g、丹皮10g、生地15g、赤芍10g、生石膏30g、知母10g、羚羊角粉0.6g。
    ②湿热感毒证:治法: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方剂:解毒清热汤加除湿胃苓汤加减:野菊花15g、地丁15g、蒲公英15g、蚤休15g、大青叶15g、丹皮10g、赤芍10g、猪苓15g、六一散(布包)30g、黄柏10g、牛膝10g、萆薜10g。
    (2)单方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片)、连翘败毒丸、小败毒膏、活血消炎丸。
    (3)外用药物:初期红肿热痛时可用马齿苋水剂煎液冷敷,敷后可用凉茶水调如意金黄散30g、化毒散1.5g、混匀粉剂外敷,或鲜白菜取汁混匀外敷;或鲜马齿苋洗净,捣如糊状调敷。若出现水疱、血疱时可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疱液,如水疱破溃可用甘草油调祛湿散30g,红肿未破溃者可用化毒散膏、芙蓉膏等量调匀外敷。

  • 武汉-严**
    回复
    2023-07-17 04:04:08

    丹毒(erysipelas)系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真皮炎症。中医称为火丹、流火。
    〖临床特点〗
    一、病因: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二、先驱症状:畏寒、全身不适、高热,39~40℃
    三、好发部位:小腿、颜面部。
    四、皮损特点:鲜红色水肿斑,表面紧张发亮,边界较清楚,严重者可发生水疱 Fig1。
    五、全身症状: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等
    六、自觉症状:压痛明显,局部皮温高
    七、预后:复发性丹毒引起慢性淋巴水肿,下肢反复发作可导致象皮肿。
    八、实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白细胞增高
    〖鉴别诊断〗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癣菌疹
    〖预防治疗〗
    治疗原则:积极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一、全身治疗: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480~800万单位/日 静点,过敏者可用红霉素
    二、积极治疗局部病灶如足癣、鼻炎等,下肢应抬高患肢。
    三、支持疗法,对症处理。
    四、局部治疗:呋喃西林液湿敷,外用抗菌素类软膏:如百多邦软膏等
    五、物理疗法:紫外照射、音频电疗、超短波、红外线等

    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多由皮肤或粘膜破伤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本病可在原部位反复发作,称复发性丹毒。患病日久,可引起慢性淋巴水肿。发生在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肿,亦称象皮腿。
    丹毒的典型病理变化是真皮高度水肿,血管及淋巴管扩张,真皮中有广泛的脓性白细胞浸润,可深达皮下组织。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血中白细胞增高,可诊断为丹毒。但应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外界刺激物的病史,无全身症状,有瘙痒;蜂窝织炎为境界不清的弥漫性浸润潮红,显著凹陷性水肿,不软化破溃,愈后结疤。
    丹毒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并适当隔离。如病在下肢,则应卧床,抬高患肢。药物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口服或静脉滴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红霉素或磺胺类药物。局部可外涂20%~30%鱼石脂软膏,或用0.1%雷夫奴尔溶液湿敷。

    什么人易患丹毒?
    (1)与体表慢性病灶有关 颜面丹毒多由鼻、咽、耳等处的病灶而引起,特别是鼻炎患者以及经常用手挖鼻的人容易患丹毒;下肢丹毒则多由足癣或下肢外伤引起。
    (2)与机体免疫力降低有关 营养不良、酗酒、丙种球蛋白缺陷以及肾性水肿,皆为本病的促发因素。
    因此,即使是鼻炎和足癣也应积极治疗,并且不要养成用指甲狠挖鼻孔的习惯。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患有肾性水肿时,更应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完好无损。

    中医如何治疗丹毒?
    中医学认为,丹毒的病因以火毒为主,可由风湿热诸邪化火而致。其中发于颜面者,又称抱头火丹或大头瘟;发于下肢者,称为流火;发生于新生儿或小儿的丹毒,称赤游丹或游火。辨证论治可分为四型。
    (1)风热火炽证 见于头面、耳项、臂膊等处,灼红,重则双目合缝,不能睁开。伴见口渴引饮,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以散风清热解毒为主,方以化斑解毒汤加减。
    (2)肝经郁火证 发于胸腹、腰背、胁肋、脐周等处,红肿,向四周扩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以清肝利湿解热为法,方以柴胡清肝汤加减。
    (3)湿热火盛证 常发于下肢腿股、足背等处,红肿灼热,向上蔓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行走困难。伴见纳少,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利湿解毒为法,方以利水渗湿汤加减。
    (4)毒热入营证 重证者范围较大,可见神昏谵语,躁动不安,恶心呕吐等诸逆证。治以凉血解毒,清心开窍,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水煎服,日1剂。神昏谵语者,加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或牛黄清心丸,选用一种。
    局部可用清热解毒之中药外敷。初期用仙人掌、马齿苋、芙蓉叶、绿豆等,任选一种,捣烂外敷,干则换之。中后期红肿稍退,可改用金黄膏或如意金黄散,蜜水调敷。
    对反复发作的丹毒,可服药预防:生薏仁米30g。每日煎服1次。
    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并与健康人隔离,避免接触。忌食辛辣、荤腥、油腻之品,多吃蔬菜、水果。
    丹毒
    (Erysipelas)
    病因及发病机理
    本病系由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火丹"。
    临床表现
    发病前有全身不适、寒战、恶心等症状,继而局部出现边界的水肿性鲜红斑,迅速向四周扩大,皮损表面可出现水疱,自觉灼热疼痛,可伴发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多见于颜面及小腿部,面部损害发病前常存鼻前庭炎或外耳道炎,小腿损害常与脚癣有关。并常有复发倾向,复发时症状往往较轻。婴儿多见于腹部,脐部感染有关。愈后遗留有色素沉着。
    需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鉴别。
    治疗
    全身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并及时对症治疗,抗生素以青霉素疗效最好,一般用药2-3天后,体温常能恢复正常,但需持续用药2周左右,磺胺类药亦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根据病情必要时可与青霉素同时应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使用四环素、红霉素等。如果患者为复发性慢性丹毒,应检查足趾等处有无足癣,检查鼻前庭及外耳道等处有无感染病灶,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对复发性丹毒抗菌药物应用的时间要适当延长。还可用小剂量X线照射,每次50-100r(0.5-1Gy),每两周1次,共3-4次。
    局部治疗
    患肢抬高,外用抗生素软膏的意义不大。可用适量芙蓉或蒲公英叶捣烂外敷,或用醋酸铝溶液、雷夫奴尔溶液或马齿苋煎湿敷,可减轻充血程度及疼痛,肢体部有淋巴水肿时,可试用透明质酸酶或皮质类固醇激素混合液作皮损内注射。

  • 西安-杜*
    回复
    2023-07-17 03:03:58

    我母亲有回答者:张月梅你好,这情况想细菌感染引起的,不会传染的,建议去正规医院外科看看,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局部用鲜丝瓜叶汁或鸡蛋清调金黄散外敷患处。服用三妙丸。供参考?回答者:黄红远你好,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并非传染病,不会发生传染的。丹毒病传染吗回答者:张月梅你好,丹毒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不会传染,可以静脉滴入青霉素(用前做皮试),或头孢类抗生素等治疗。局部用鲜丝瓜叶汁办金黄散成糊状,涂患处。丹毒是否传染,以及治疗方法回答者:任学华你好,丹毒需要消炎治疗,建议静滴头孢三嗪,链霉素治疗。卧床休息。丹毒是否传染,以及治疗方法回答者:邱晓华丹毒俗称“流火”,是皮肤和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其发病是因溶血性链球菌通过皮肤、粘膜的细小伤口处侵犯皮肤和粘膜网状淋巴管而引起的。丹毒好发于下肢和面部,蔓延很快,很少有组织坏死,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局部表现为片状红疹,颜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缘清楚并稍隆起。手指按压可使红色消退,手指离开后,红色可迅速恢复。红肿向四周蔓延时,中央的红色消退、脱屑,颜色转为棕黄。足癣或丝虫感染可引起下肢丹毒的反复发作。有时可引起皮下淋巴管阻塞、增生而形成橡皮腿。并可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建议中医中药外敷治疗。邱医堂中医传统外科膏药内加生肌丹帖敷可以活血化瘀、提毒外出、祛腐生肌、清热解毒;清除坏死组织,杀菌消炎。迅速改善创面周围组织的微循环,增快局部血流,促进残存上皮细胞组织快速生长。对疔,痈.疽,疖,丹毒,蜂窝织炎,各种化脓溃烂等疾病疗效奇特,不打针不吃药不手术其疗效高、无副作用。丹毒最好治疗方法会传染吗回答者:guolaoshi2012病情分析:您好,丹毒是不会传染的,是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指导意见:丹毒的治疗,如果对青霉素不过敏,首选青霉素治疗。小腿丹毒是血有毒吗?会传染吗?可以去根吗?回答者:杨永谦您好建议用青霉素或红霉素、交沙霉素等治疗。局部 用50%硫酸镁与75%酒精溶液湿敷,也可外擦硫磺炉甘石洗剂。是不是丹毒?中医和西医哪个疗效好?回答者:莫伟民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中医如何治疗丹毒? 中医学认为,丹毒的病因以火毒为主,可由诸邪化火而致。其中发于颜面者,又称抱头火丹或大头瘟;发于下肢者,称为流火;发生于新生儿或小儿的丹毒,称赤游丹或游火。辨证论治可分为四型。 (1)风热火炽证 见于头面、耳项、臂膊等处,灼红,重则双目合缝,不能睁开。伴见口渴引饮,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以散风清热解毒为主,方以化斑解毒汤加减。 (2)肝经郁火证 发于胸腹、腰背、胁肋、脐周等处,红肿,向四周扩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以清肝利湿解热为法,方以柴胡清肝汤加减。 (3)湿热火盛证 常发于下肢腿股、足背等处,红肿灼热,向上蔓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行走困难。伴见纳少,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利湿解毒为法,方以利水渗湿汤加减。 (4)毒热入营证 重证者范围较大,可见神昏谵语,躁动不安,恶心呕吐等诸逆证。治以凉血解毒,清心开窍,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水煎服,日1剂。神昏谵语者,加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或牛黄清心丸,选用一种。 局部可用清热解毒之中药外敷。初期用仙人掌、马齿苋、芙蓉叶、绿豆等,任选一种,捣烂外敷,干则换之。中后期红肿稍退,可改用金黄膏或如意金黄散,蜜水调敷。 对反复发作的丹毒,可服药预防:生薏仁米30g。每日煎服1次。 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并与健康人隔离,避免接触。忌食辛辣、荤腥、油腻之品,多吃蔬菜、水果。

高发牛皮藓中药综合治好吗

艾灸能治疗三角肌下滑囊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