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哪个穴位可缓解肝炎
按哪个穴位可缓解肝炎
最佳回答
肝炎的病因有很多不能按摩的穴位来缓解症状,需要及时去肝病专科检查肝脏B超,肝功能病毒性肝炎抗原抗体检查确诊原因以后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不要盲目的进行按摩,避免导致病情加重。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逍遥子
回复《黄帝内经》曰:“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 意指人们要顺应天时,根据不同的季节来养护我们的脏腑,以达到 养生 的目的。
中医五行理论中人体的五脏与四季相对应,春天属肝,肝外应春天,肝脏在五行中属木,肝脏具有条达疏畅、升发生长和生机盎然的特性,春天正是万物复苏、阳气渐生的季节,与肝相呼应,春气与肝气相通,春季养肝即是应季 养生 。
木遇春而旺,而肝脏属木,故春季易使肝旺,若肝气过于旺盛,则可能出现头晕、耳鸣、目眩、烦躁易怒等不适,同时一些慢性肝病患者也易在春季症状加重,因此春季要重视养肝护肝。
陈医生给大家推荐几个穴位
日常就可以按揉起来养肝护肝
一、期门穴
【定位】
位于胸部
当乳头直下
第6肋骨间隙
前正中线旁开4寸
【功效】
期门穴是足厥阴肝经上的募穴
相当于肝的幕僚
肝遇到麻烦了
它就会站出来帮“将军之官”排忧解难
【操作】
按摩时以手掌置于期门穴
沿肋间隙做前后搓动
以局部发红发热为度
按摩3~5分钟
二、太冲穴
【定位】
在足背侧
第一、二跖骨间
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
或触及动脉搏动
【功效】
平肝息风,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
是肝的原气输注之处
按之可培补肝之原气
【操作】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太冲穴位于足背侧
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
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
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
用拇指点揉2-3分钟
以局部酸胀为度
三、太溪穴
【定位】
位于足内侧
足内踝(高点)后方与脚跟骨筋腱
之间的凹陷处
(即:脚内踝后缘的凹陷当中)
【功效】
滋阴益肾,壮阳强腰
太溪为肾经原穴,按之可培补肾之原气
中医讲肝肾同源,肝属木,肾属水,水能涵木
按揉太溪穴可起到滋水涵木、补肾养肝的作用
【操作】
按摩时取坐位,用拇指点揉2-3分钟
以局部酸胀为度
-
匿名用户
回复6个穴位肝脾不合
1、大敦穴——泻肝火
位置: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
作用:调理肝肾、熄风开窍、安神定痫、理血。
按摩手法:指压时强压7-8秒,才慢慢吐气,每日就寝前重复10次左右。
2、足三里——调理脾胃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距离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作用:可调节身体免疫力、降低血脂、助消化、调节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
按摩手法:每天按揉足三里30-50次,有酸胀感。
3、中脘穴——舒肝养胃
位置:位于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当脐中上4寸)
作用:舒肝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降逆利水可缓解胃痛、腹痛等。
按摩手法:伸出双手的食指、中指四根手指,四指并拢,点到中院穴上,用力向下点,力度以自己能够承受为准,坚持10秒钟,松开,一般3-5分钟。
4、行间穴——疏肝理气
位置:位于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璞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稍靠大拇趾边缘。
作用:缓解头痛、目眩、目赤肿痛、宿醉不适、肝脏疾病等。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指尖掐,按压行间穴5秒钟,压倒有酸感后,休息5秒钟再按压,一共20次。
5、中脘穴——舒肝养胃
位置: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
作用:可给心脏供血,对情绪压抑,生闷气后产生的反应可疏泄,起消除肝脏郁结的作用。
按摩手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同样按揉。
6、行间穴——疏肝理气
位置:位于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璞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稍靠大拇趾边缘。
作用:缓解头痛、目眩、目赤肿痛、宿醉不适、肝脏疾病等。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指尖掐,按压行间穴5秒钟,压倒有酸感后,休息5秒钟再按压,一共20次。
二、养肝护目宜多吃
1、决明子:第一,清肝明目;第二,润肠通便。决明子是来源于《神农本草经》中使用了很多年的老药,属于药食同源的品种,既可以作为食用,也可作为药用。
2、绿豆:青色入肝,含有的球蛋白和多糖,可以促进体内胆固醉在肝脏分解成胆酸,加快胆汁里胆盐的分泌,降低小肠对胆固醉的吸收。
3、菊花:味道辛、甘、苦,性微寒,主要归肝、肺经。可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4、猪肝:含有的丰富的维生素,其中的维生素B2可(V增强肝脏的功能,提高肝脏的解毒代谢能力因此猪肝对肝脏也起到保护的作用。
5、西红柿:内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以及番茄红素,中医认为能够达到滋阴护肝的效果。
-
太原`赵**
回复肝脏是人体中一个很重要的器官,当肝脏受损时,就会影响其正常的解毒功效,进而引发多种疾病,因此人的 健康 离不开肝脏。
保护肝脏,除了改善日常生活中的不良饮食生活习惯,怎么能忽略人体的三大保肝穴位呢?
一、三阴交穴
取穴: 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后缘处。
按法: 盘腿做好,以左手按揉右腿此穴,左旋按压15下,右旋按压15下,再以右手拇指按揉左腿此穴,按法同上。
1、晚上17~19点:按揉三阴交补肾
人体的任脉、督脉、冲脉与子宫相连,晚上17~19点为肾经当令时,此时按压两腿的此穴各15分钟左右,要用力,可促进冲脉、督脉、任脉的通畅,养护子宫与卵巢。
2、晚上21~13点:按揉三阴交畅三焦
三焦为人体气血运行的大通道,三焦通畅才利于气血滋润各个器官, 因此晚上21~13点三焦经当令时,按揉两腿的三阴交各15分钟左右,可有效调理月经、祛斑、祛痘。但要每天坚持按压,一个月后效果会出现。
3、中午11点:按揉三阴交健脾
三阴交属脾经要穴,脾的最大功效之一是排出人体的水湿浊毒。
中午11点是脾经当令时,此时按压两腿的此穴各20分钟左右,可促进体内湿气与浊气的排出,对于因湿气而引发的湿疹、皮肤过敏、荨麻疹等有较好的预防功效。使皮肤更光滑细腻。
按揉此穴还可防治脾胃虚弱、腹胀腹泻、消化不良以及中年女性白带过多、子宫下垂等。
按揉法: 以一只手的4根手指握住足外踝,大拇指屈曲垂直按在此穴上, 以拇指端用力按压,但松紧要均衡。以有阵阵酸胀麻感为佳。一侧按好后,换另一侧。
二、太冲穴
取穴: 在脚背第2、1趾骨间。
按法: 盘腿坐好,以左手拇指按揉右脚此穴,顺着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按20下,再以右手按揉左脚此穴,手法和前面一样。
三、大敦穴
取穴: 在脚大趾甲根部外侧部位。
按法:盘腿坐好,脚光着,以左手拇指按揉右脚此穴,左旋按压10~20下,右旋按压10~20下。再以右手按压左脚的此穴,手法和前面一样。
-
艾江
回复日常养肝应该经常按摩大敦穴、太冲穴、行间穴、肝俞穴、太溪穴等多个穴位,按摩时注意力度和手法,坚持按摩有很好的养肝作用。
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解毒器官也是最重要的代谢器官,身体内的毒素多数都会通过肝脏分解代谢并排出体外,如果它出现病变就会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平时要注意肝脏的养护,按摩是养肝护肝的有效方法,但按摩时要找对穴位,只有这样才会有好的养肝效果出现。
一、大敦穴
大敦穴是一个能养肝护肝的穴位,适合人们在平时生活中经常按摩,它位于人类脚趾内侧的甲缝边缘,经常按摩这个穴位能提高肝功能加快身体新陈代谢,并能起到清肝明目的作用,会让人类头脑保持清醒,能缓解肝脏压力,防止有害物质在肝脏部位堆积,避免一些常见肝病发生。
二、太冲穴
平时想养肝护肝的时候,可以按摩自己的太冲穴,太冲穴是人体最重要的一个穴位,这个穴位对存储人体肝经元气有什么积极的作用?在平时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调动人体内的肝经的元气,会提高肝功能,防止肝功能减退也能增强人类肝脏细胞的活性,提高它解毒功能,防止它出现功能减退和病变。
三、行间穴
从中医理论上看,行间穴是一个火穴,肝脏数目木又能生火,所以人们在出现肝火过旺的时候就需要泻火,这时按摩行间穴就是清肝泻火的有效手段,能让人们肝火旺盛的症状很快减轻,特别是在每年春天,人们出现肝火旺盛,目赤肿痛或者头晕目眩等不适症状是坚持按揉行间穴就能让不适症状减轻,养成霸州行间学的好习惯还能防止这些不适症状出现。
四、肝俞穴
经常按揉肝俞也能起到很好的养肝护肝作用,它能提高肝脏功能,并能养肝柔肝滋阴补肝,会让人类肝脏维持健康状态,另外在平时生活中还可以多按揉一下太溪穴,这个穴位是能调动肾脏功能的穴位,经常按揉这个穴位,能促进人体内肝脏滋阴病,能提高肝肾功能,防止肝肾功能出现减退,对维持人类肝肾健康有很明显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