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的喘证是什么
伤寒论的喘证是什么
最佳回答
当身体出现一些变化和病重的时候是需要及时进行调理和改善的,如果不能够及时进行调理和改善有效恢复和治疗的话,往往会对身体来说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和损害的。针对这种情况的话,目前建议您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有效的恢复和治疗效果医生可以不错也可以得到改善的也能够让身体得到恢复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逍遥子
回复
-
周口-李**
回复帮你梳理了一下,自己也顺便复习了
伤寒论中的治喘证方剂有:
18条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
221条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
-
平淡之
回复三、哮病
哮病发作痰鸣喘,宿痰诱因肺不宣。
邪实正虚辨标本,发作寒哮射麻蠲。
定喘汤方主热哮,三子养亲疗风痰。
虚哮平喘固本汤,缓解固本绝痰缘。
肺脾肾虚有主次,六君生脉地黄汤。
(一)发作期
1.冷哮证
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
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
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小青龙汤《伤寒论》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2.热哮证
定喘汤《摄生众妙方》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
苏杏黄芩兼甘草,风寒痰热喘哮尝。
越婢加半夏汤《金匮要略》
越婢加夏金匮方,麻黄石膏配生姜;
半夏甘草大枣和,痰热郁肺表邪伤。
*越婢汤中有石膏,麻黄生姜加枣草;
风水恶风一身肿,水道通调肿自消。
3.寒包热证
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要略》
小青龙加石膏汤,原方再加膏二两;
水饮得温方可散,欲除烦躁藉辛凉。
厚朴麻黄汤《金匮要略》
杏仁夏味半升量,升麦四麻五朴良;
二两姜辛膏弹大,脉浮咳喘此方当。
4.风痰哮证
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蜂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三子养亲(来借书)莱芥苏
*控涎丹:甘遂 大戟 白芥子各等分,
祛痰逐饮,主治痰饮伏于胸膈证。
5.虚哮证
平喘固本汤(验方)
平喘固本五味参,冬虫夏草酌坎脐;
胡桃沉香灵磁石,款冬半夏合橘红。
附 喘脱危证
回阳急救汤《伤寒六书》
回阳救急用六君,附桂二姜五味寻,
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建奇勋。
生脉饮《备急千金要方》
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生津又提神;
少气汗多口干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黑锡丹
黑锡丹中蔻硫磺,桂附楝木沉茴香;
芦巴故纸阳起石,降逆平喘镇浮阳。
(二)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
六君子汤《校注妇人良方》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陈夏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2.肺肾两虚证
生脉地黄汤《医宗金鉴》
六味地黄加生脉,名为生脉地黄汤;
益气养阴效不差,肺肾两虚最宜用。
/六味地黄丸:地八山山四,丹泽茯苓三。
/生脉散《备急千金要方》
生脉麦味与人参,益气养阴效力神;
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金水六君煎《景岳全书》
金水六君用二陈,茯草熟地与归身,
滋养肺肾祛湿痰,肺肾阴虚湿痰盛。
四、喘证
喘分虚实肺肾关,张口抬肩鼻翼翕。
风寒麻黄华盖散,痰热郁肺桑白宣。
若有表寒兼肺热,麻杏石甘服之痊。
痰浊二陈与三子,肝气乘肺五磨宣。
补肺玉屏肺气虚,肾虚肾气参蛤散。
喘脱重危急救治,参附汤合黑锡丹。
(一)实喘
1.风寒壅肺证
麻黄汤《伤寒论》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华盖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华盖麻黄杏橘红,桑皮苓草紫苏供;
三拗只用甘麻杏,表散风寒力最雄。
2.表寒肺热证
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伤寒麻杏石甘汤,肺热喘咳兼烦满;
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烦效力彰。
3.痰热瘀肺证
桑白皮汤《景岳全书》
桑白皮汤痰热扰,芩连山栀将火扫;
苏子杏仁降肺逆,贝母半夏用之巧。
4.痰浊阻肺证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
利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蜂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三子养亲(来借书)莱芥苏
5.肺气郁痹证
五磨饮子《医方集解》
四磨饮子七情侵,人参乌药及槟沉;
浓磨煎服调滞气,实者枳壳易人参。
去参加入木香枳,五磨饮子白酒斟。
(二)虚喘
1.肺气虚耗证
生脉散《备急千金要方》
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生津又提神;
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补肺汤《永类钤方》
补肺要紧好参芪,紫菀五味桑白皮;
妙在一味黑熟地,金水相生病自离。
2.肾虚不纳证
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
(六味地黄丸+附子、肉桂)
金匮肾气治肾虚,地黄怀药及山萸,
丹皮苓泽加桂附,引火归元热下趋。
参蛤散《济生方》
参蛤二味合成方,补气纳肾喘易消。
3.正虚喘脱证
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参附汤《妇人良方》
参附汤是急救方,补气回阳效力彰;
正气大亏阳暴脱,喘汗肢冷可煎尝。
黑锡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黑锡丹中蔻硫磺,桂附楝木沉茴香;
芦巴故纸阳起石,降逆平喘镇浮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