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毒吃什么药见效快?
湿热毒吃什么药见效快?
最佳回答
是我都可以吃一些湿热毒清胶囊,治疗湿热的药物治疗湿热毒清胶囊是由多种药物组成,有效的去除体内的湿热毒运动排石法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增加水分代谢加速度排出体外跑步,接着游泳,瑜伽都有帮助。可以选择趋势的中药,如红豆,茯苓等泡水煎茶喝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广东熊**
回复食补药疗祛湿热这几天天气阴沉,间加小雨,人很容易湿热,现介绍可以祛湿热的药疗。 中医理论认为,湿邪内停易致气血不畅,进而影响机体功能失调,需要通过各种食补或者药疗来“祛湿”。宜常选用的食物有: 南 瓜 补脾利水,解毒杀虫。宜于脾虚食少腹胀,脾虚水饮停胃等。 鲤 鱼 利水消肿,下气,通乳。宜于脾虚水停于胃,寒湿泄泻等。 茯 苓 利水渗湿,健脾补气止泻,宁心安神。宜于脾虚水停于胃,寒湿腹泻等。 荠 菜 清热利水,凉血止血,平肝降压。宜于湿热胃痛,湿热泄泻,血热吐血、便 血等。 金针菜 又名黄花菜。清热利湿,解毒,通乳。宜于湿热胃痛,湿热泄泻等。 莴 苣 清热利尿,通乳。忌同金针菜同食。冬 瓜 利水消痰,消热解毒。宜于湿热泄泻等。 鲫 鱼 补脾利水。宜于脾虚水停于胃,脾虚泄泻等。 蚕 豆 清热利湿,健脾涩精。宜于湿热泄泻。气滞腹胀者忌食。 赤小豆 利水除湿,通乳,解毒排脓。宜于湿热泄泻等。 莜 麦 补气益力,除湿止泻。宜于脾虚泄泻,湿盛泄泻,但不易消化,不宜多食。 薏苡仁 健脾利湿,清热排脓。宜于脾虚水停于胃,脾虚泄泻及寒湿泄泻。 玉 米 补中健胃,除湿利水。宜于脾虚泄泻及湿热泄泻。 砂 仁 化湿行气,温中止泄,安胎。宜于气滞湿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腹胀 痛,寒湿泄泻等。 白豆蔻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健胃消滞,解酒。宜于气滞湿阻,胃胀腹痛,食欲不 振,呕吐。热证、阴虚证等忌食。宜后下。
-
常州-薛**
回复养血药物归脾丸,参苓白术散等。
湿气过度为不规律饮食或暴饮暴食或者先天禀赋不足导致脾胃虚弱,脾胃虚弱则运化水谷功能失调,因此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头晕建议给以补气血,养血药物归脾丸,参苓白术散,四妙丸诊治,并建议平时低盐低脂饮食,勿劳累。
肝胆有湿热,用龙胆泻肝汤或者龙胆泻肝丸,茵陈蒿汤,玉米须泡水,这些都可以改善肝胆湿热的症状。但如果湿热侵袭关节变成中医的痹症,就要到中医院去找中医,进行调方组方,来祛风湿止痹痛。
扩展资料:
湿热注意事项:
小孩或长期脾胃虚弱的人,如不想吃饭、浑身没劲或者饭后感觉胃满满的、腹胀、拉肚子等脾虚湿盛的人,可以用炒山药和炒鸡内金,按1:1的比例混合打成粉,每天一勺冲着喝,缓解症状。
建议用户少吃油腻、甜味品,预防湿热,湿热体质,除通过饮食调理外,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适度饮水,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应早睡早起,室内经常通风换气,能不用空调尽量不用,养成按时大便的习惯。早起出来活动到出汗为止,出汗可帮助排湿,但也不要大汗淋漓以免伤气。
体内湿热,如果只表现为轻微的症状时,通过以上调理就会有所好转,如果症状严重通过调理效果不好的,最好找中医辨证施治后再调理。
人民网-湿热厌食怎么办?中医教你如何祛除夏季体内湿热
人民网-自测体内有无湿热 中医如何调理体内湿热
-
平淡之
回复湿热体质的人油脂分泌的很旺盛,所以在外观上很好辨认,这样的话每个人自己就能够大致判断一下自己的体质怎么样了。如果是湿热体质的话要及时的就医调理。平时也要注意多运动湿热体质吃什么药?湿热体质可以吃什么药?我们来看一看。
1、湿热体质吃什么药
湿热体质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主要的治疗药物有以下几种:
1、湿重
以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三仁汤、平胃散等。
(1)六一散
成分:滑石、甘草。
功效:清暑利湿。用于感受暑湿所致的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外用治痱子。注意事项:若阴虚,内无湿热,或小便清长者忌用。孕妇忌服。
(2)三仁汤
成分:杏仁、白蔻仁、薏苡仁、飞滑石、白通草、半夏、竹叶、厚朴。
功效:清利湿热,宣畅气机。注意:杏仁用量不宜过大,常用量为15g,过量后易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3)平胃散
成分:苍术、厚朴(姜制)、陈皮(去白)、甘草(炙)。
功效:燥湿健脾,消胀散满。脾虚无湿或阴虚之人,症见舌红少苔,口苦而渴,或脉数者,都禁用。
2、热重
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
(1)连朴饮
成分:制厚朴、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焦栀、芦根。
功效: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2)茵陈蒿汤
成分:茵陈蒿、栀子、大黄。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3)葛根芩连汤
成分:葛根、黄连、黄芩、炙甘草。
功效:清泄里热,解肌散邪。
在化湿或清热的总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中药,如湿疹、疔疱加野菊花、紫花地丁、苦参、白藓皮等;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地榆、车前子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扁蓄等。
2、湿热体质如何调理
1、精神调养
湿热体质的人情绪长于阴虚者相近。性情较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常心烦易怒。截至七情过极,舒缓情志,心态稳定。
2、饮食调养
应多食用具有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紫菜、红小豆、绿豆、扁豆、鸭肉、鲫鱼、冬瓜、葫芦、苦瓜、黄瓜、系挂、芹菜、白菜、空心菜、卷心菜、莲藕等。禁忌辛辣燥烈,大热大补的食物和饮品。
3、起居调理
湿热体质以湿热内蕴为主特征,平常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长期熬夜,或者过度疲劳。要保持二便通畅,防止湿热郁聚。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皮肤病变。居室环境宜通风情节,清爽舒服。改正不良嗜好,如戒烟限制酒。
4、运动锻炼
湿热体质是以清浊内蕴、阳气偏盛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排泄多余的水分,达到清热除湿的目的。可以将力量联系和中长跑结合进行锻炼。
5、刮痧拔罐
改善湿热体质的最好方法就是刮痧和拔罐,刮完痧再拔罐,浑身舒服的不得了。像去掉一个大包袱一样,很舒服。这种情况下,用这种方法去改善体质,甚至可以不用去吃药。用刮痧的方法去湿热也挺好的。
3、湿热体质形成原因
1、湿热气候
我们都知道南方地区湿热体质的人要比北方地区的多一些,因为南方地区是处于亚热地区,气候具有多雨水湿特点,人体与自然相对应,自然而然身上的湿热也就会多一些。另外,不但湿热气会造成温热体质、阴暗、潮湿、闷热的屋子或是地下室也会生成温热体质,如果常年累月生活在那些地方也会容易生成湿热体质。
2、不良的生活习惯
湿热气候是很容易湿热体质,但这不是根本原因所在,有很多时候日常生活的各种不良习惯才是湿热的主要原因。现在很多人在夏季的时候,特别依赖开空调,那么这样就少有了“汗流浃背”的现象,现在的生活是给我们带来优质的生活品质,但也让会我们的造成各种湿热郁结于体内。
3、不合理的饮食
饮食方面的不合理、不科学也造成了我们湿热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都知道,“湿”的形成是因为脾虚,所以说辛辣、煎炸、油腻等难以消化食物一般要少吃,而有很多湿热体质的人最喜欢吃这些食品,让湿热的体质加重。所以说这些食物要少吃,以免湿热体质加重病情。
4、其他因素
如果长期心情压抑、情绪低落、就会让人体气机淤带、影响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从而形成湿热体质。除此之外,长期抽烟、喝酒、熬夜,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不但伤脾、伤胃、伤肝胆也会造成湿热体质的元凶。总而言之,为了减少湿热体质的形成,尽量不要住低洼潮湿的地方居住,对于湿气比较重的季节,不要外出活动,另外,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不熬夜、不酗酒、保持充足睡眠,参加有氧运动等。
-
西安-杜*
回复1 薏苡仁清热祛湿
薏苡仁具有性寒的特点,能入脾,肺,肾三经,《本草纲目》称它能:“补肺清热,祛风胜湿,养颜驻容,轻身延年。”也就是说,薏苡仁能清热补肺,健脾益胃,祛风除湿,美白肌肤,降脂减肥。可以有效对抗湿热所致的腹泻,肥胖,脚气及女性白带异常等多种病。
除湿热用法:取薏苡仁100克,淘洗干净,用少量冷水浸泡1晚,或是小半天。泡好后将它倒入锅中,加水600-800毫升,大火烧沸后,转小火熬煮至薏苡仁开花烂熟,成粥状即可。每天1次,可常食。
功效:健脾除湿,清热化脓,消肿减肥,美白肌肤。
注意:薏苡仁是虽好,但也不能多用,每次20克左右即可,或是遵医嘱选择,孕妇和便秘,尿多的人并不适宜,因为薏苡仁的寒性功效会影响胎儿的发育;薏苡仁的利尿除湿功效会导致尿多,使肠道的津液减少,变得干燥,加重便秘的症状。
2 绿豆清热解毒中医认为,绿豆味甘,性寒,可入三焦经,具有消肿通气,清热解毒及利尿,抗过敏等功效,自古以来就是一味清热解毒的良药,亦可用于清湿热。
除湿热用法:绿豆50-100克,开水一壶,先将绿豆洗净,沥干水分后倒入锅中,加开水,水量以没过绿豆2厘米左右为宜,用大火煮沸,再换成中火煮,锅中的水快时,再换中火煮,锅中的水快干时,再加开水1000毫升,转小火,加盖煮20分钟左右或绿豆酥烂即可,每天1剂,可分次使用。
功效:利尿除湿,清热解毒,通气消肿,美肤美颜。
注意:由于绿豆性寒,所以体质虚寒的人食用绿豆忌盲目,以免导致腹泻或消化系统免疫力降低等。一般来说,每人每天吃绿豆以15-30克为宜,大剂量时以120克为限。
3 苦荞除热利湿苦荞的药用功效十分理想,具有健脾和胃,清热解毒,利水消肿,降气安神,清肠通便,除风痛,抗炎症,抗过敏,抗病毒及抗癌等多种功效,经常食用还能延缓衰老,美容养颜。
除湿热用法:苦荞米20-30克,大米250克,苦荞略为清洗,入少许冷水中浸泡20分钟左右,大米淘洗干净,与苦荞一起倒入电饭锅中,加适量清水,如常法煮饭,自动跳闸后再等10分钟左右即可开锅食用,每日一次。
功效:清热除湿,健脾和胃,清肠通便,抗炎消肿,抗过敏,是湿热患者的日常保健饮食,也用于胃脘胀痛,消化不良,痢疾,跌打损伤及炎症,疮肿及心血管病患者食用。
注意:苦荞不能完全用来代替主食,如《本草纲目》中就说:苦荞多食伤胃,发风动气,能发能发诸病,黄疾人尤当禁之。因此用量上也要注意,食方中所用的苦荞为2-3个人的量,如一人食用,以每天10-15克为宜。
4 赤小豆清热利水中医认为,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入心经,脾经,肺经,具有补气健脾,疏通经脉,所以有清热渗湿,解毒消肿机退黄排脓等多种功效,此外还能补血养心,健美减肥,中医临床上常用它来防治水肿,脚气,黄疸,便血,结石,肾病等病。
除湿热用法:赤小豆50克,大米100克一起洗净,入锅加水800-1000毫升煮沸,转小火煮至赤小豆和大米开花烂熟即可。
功效:清热渗湿,解毒消肿,退黄排脓,补血养心,健美减肥,适宜于湿或湿热内蕴所致的水肿,肥胖,脚气,黄疸,便血,高血压,糖尿病,结石及肾病等患者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