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肚脐可以吗
针刺肚脐可以吗
最佳回答
肚脐处也是有一个神阙穴的,有一定的温里散寒缓解疼痛的效果,建议如果出现腹痛情况的话,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来进行针灸,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武汉-严**
回复
-
姜齐
回复问题分析:
您好,如果是右上腹痛,须考虑是肝脏、胆囊、胆道、胰脏、十二指肠、右肾、大肠右段等问题;右下腹痛需要想到的是盲肠、阑尾、右卵巢及输卵管、右输尿管等;左上腹痛可能是胃、脾脏、胰脏、左肾、大肠左段;左下腹痛则可能是乙状结肠、左卵巢及输卵管、左输尿管等;若是肚脐周围疼痛,主要表示为小肠疾病。此外,有时也可能出现整个腹腔的广泛性疼痛,此情形通常是腹膜受到某种原因刺激而发炎,例如:溃疡穿孔、子宫外孕破裂、内出血。
意见建议:
建议这种情况还是应该你去医院通过检查确诊后再知针对治疗.
-
成都-陈**
回复针灸是中医特有的应用针法与灸法治病的合称。因两法同属外治法,都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作用于经络腧穴,既可单独使用,又常配合使用,自古相提并论合称为针灸。
随着中医学发展,针灸含义随之扩大。药物敷贴、拔罐疗法、磁疗、电疗、激光、微波照射等皆作用千经络躺穴,又不同于针灸的医疗方法,称为非针非灸的躺穴特种疗法。
针灸具有治病保健的功效:调和阴阳。
人体因七情六淫及外伤等因弃破坏了阴阳平衡,会产生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等临床证候。针灸穴位可调节阴阳偏盛偏衰,使其恢复正常的阴阳平衡。
扶正祛邪。
针灸有“通其经脉,调其气血”的扶正功效,扶正祛邪而病退。如针刺泻法就有放血祛邪作用。
疏通经络。
针灸可疏通经络气血循环通路,使之“内溉脏腑”,“外濡腠理”,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双向调节。
腧穴在治疗疾病时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这是针灸防治疾病的最大特点。
所谓针灸,包含了针法和灸法两类针法
针法,即针刺,指用毫针刺入人体躺穴内,用捻、提等手法,使局部或穴位产生酸、麻、胀、重、疼等感觉,中医称为“得气”,是针刺好的反应。针法依据中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辨证原理,进针后通过配合补、泻、平补平泻等手法,达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
针法注意事项:
(1)针刺要中医医师操作,自己保健可用笔套、筷子、牛角尖等尖物代替银针按压穴位,只要刺激力度适中,均能达到治疗效果。
(2)神阙穴(肚脐)是唯一不能用针法治疗的穴位。有出血体质、血液病人、凝血障碍患者不适合针法。
灸法
灸法又称艾灸、温灸。温灸通过点燃百草之王艾草制成艾炷或艾条,熏、灼体表部腧穴,利用经络或患处四周产生温热的刺激,将热力透入肌肤,以温通气血,并通过全身经络传导,以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延年益寿的目的。《医学入门》里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灸法可起到针、药有时起不到的作用。至于灸法保健作用,《扁鹊心书》中早就有记载:“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
虽未得长生,亦可得百余岁矣。”
温灸在保健养生方面有温肌散寒、疏风解表,温经通络、活血散瘀,温中活里、强脏壮腑,温阴补虚、回阳固脱,行气活血、消火化瘀,平衡阴阳、保健防病等功效。
-
宁吉儿
回复针灸临床,除了辨证方法外,还需辨经,这就是针灸治病独特之处。针灸临床,除了传统的辨证外,还得辨清属哪一条经及其表里属络关系,只有辨证清楚,辨经明确,刺穴有方,才能有效的治疗疾病。我精心收集了肚脐针灸的好处,供大家欣赏学习!
肚脐周围扎针灸的作用
1、肚脐周围扎针灸能祛邪治病
脐,俗称肚脐眼。以现代医学的观点看,?脐?只是初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下的一个瘢痕组织;但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阙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气血和畅的功能,收到祛邪治病之功效。
2、肚脐周围扎针灸能扶正祛病、益寿延年
从肚脐到脚的长度,与肚脐到头顶长度的比值,恰好等于0.618,就是说,肚脐正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上。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0.168在养生中起重要作用,所以?黄金分割点?应是调整人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实验研究也证明:通过药熨、艾灸等刺激,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尤其是能显着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寿延年之作用。
3、针灸肚脐眼能利水消肿
针灸肚脐眼能使气机畅通、经络隧道疏通,能促进代谢,缩减脂肪。用治小便不 利、腹水、水肿、肥胖等。
4、针灸肚脐眼能调理冲任,温补下元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督带与生殖及妇人的经带、胎、产息息相关,故药物温脐可以调理冲任,理 气养血,固经安胎。临床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崩漏、不孕及黄褐斑、面色萎暗等证。
5、针灸肚脐眼能敛汗固表,涩精补虚
脐灸能收敛人体的精、气、神、津,调节脏腑阴阳平衡,调整体质,使气血调畅,营卫通利,帮助入睡 。临床常用于治疗自汗、盗汗、带下、久泄、梦遗、滑精、惊悸、失眠等。
扎针灸的方法
1、毫针刺法
所谓毫针刺法,指的就是通过针灸所特有的毫针,刺入特定的穴位进行治疗,达到疏通经络的作用。
2、其他刺法
针灸的刺法除了毫针之外还有其他的很多刺法,例如常见的火针刺法、芒针刺法、三棱针刺法等等。
3、拔罐法
拔罐法从古时候开始就已经有了,不仅效果惊人,同时还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拔罐法主要是排除拔罐中含有的空气,并且让他形成负压,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析出、治疗疾病了。
4、梅花针疗法
梅花针疗法并不是说使用形状似梅花的针来进行针灸,而是指用五根或者七根的针来进行针灸。
5、艾灸
艾灸是针灸方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艾灸的方法也是很多的,常见的就有艾条灸、温针灸和艾条灸等等。其中艾条灸就有三种方法,分别是温和灸、雀啄灸和熨热灸,往下仍有分支。艾灸的治疗方法和其他的针灸方法应该分别出来,但是他们目的都是统一的,那就是治病救人。
扎针灸的注意事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4、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