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新生儿吐奶怎么推拿

时间: 阅读:10002

新生儿吐奶怎么推拿


最佳回答

六月雪

六月雪

2023-06-29 07:08:26

青少年身体出现吐奶的临床病变表现情况,应该是胃肠菌群失调,脾胃功能虚弱,消化不良,有关引起的胃肠道反应表现,可以通过推拿脾经胃经,和身体的肾经的穴位进行治疗的一种推拿的方案,调补身体促进身体的消化功能代谢。

最新回答共有3条回答

  • 西安-杜*
    回复
    2023-06-29 10:10:25

    别以为只有身怀六甲的孕妇才会时不时的呕吐,其实,呕吐对于婴幼儿宝宝而言,也犹如家常便饭,时有发生。也许你会问宝宝为什么容易发生呕吐呢?当宝宝呕吐发生时,当妈的又该如何正确处理呢?

    其实,呕吐是指胃内容物或者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出口腔或者鼻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常见表现为饭后呕吐、吐物酸臭或呈清稀粘液,时有恶心、嗳气、脘腹胀痛、不思进食等。多由饮食过量、品种繁杂、过食生冷不洁食品引起。是小儿的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症状。

    小儿呕吐推拿手法图解

    缓解小儿呕吐症状,很多家长以为药物最管用。其实,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要靠药物。咱们祖非传下来的老中医推拿手法,对于治疗小儿疾病也是有奇效的。

    宝宝感冒发烧可以做推拿,咳嗽可以推拿,便秘可以推拿,积食可以推拿,呕吐其实也可以推拿。推拿治疗小儿呕吐的原则是:调节肠胃、和降胃气。

    所以,接下来,我将和大家分享一篇缓解小儿呕吐的推拿手法图解,有图有步骤,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家有宝宝的你,千万要记得收藏哦!

    根据呕吐的症状表现,呕吐分为三种类型:1、寒吐;2、热吐;3、伤食吐。

    常用的推拿手法与穴位有:顺运内八卦、板门推向横纹、清大肠、揉内关、推膻中、摩中脘、摩腹、下推天柱骨、揉脾俞、揉胃俞。

    小儿呕吐推拿手法图解一 常用推拿手法图

    顺运内八卦:100-300次

    位置: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横纹约2/3处为半径,画一个圆,八卦穴就在这个圆上使用按摩油等按摩介质。

    手法:用大拇指或食、中指指尖轻轻的由乾卦起,以顺时针的方向推运至兑卦止,周而复始画圈,手法力度一定要轻。

    作用:理气宽胸、顺气化痰、升胃气,行滞销食。

    横纹推向板门 100次

    位置:板门位置在拇指下,掌面大鱼际肌之中点,重按有酸麻感,为胃全息反应点,这里的横纹指的是腕横纹。

    手法:操作从腕横纹沿大鱼际推至大拇指根部。

    作用:横纹推向板门,功专止呕;板门推向横纹,功专止泻。

    清大肠 100-300次

    位置:位于食指桡侧面,食指间至虎口成一条直线。

    手法:用一只手托住孩子的手掌,暴露桡侧缘,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螺纹面从孩子手掌虎口推向食指指尖。

    作用: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多用于治疗便秘、食积等症。

    揉内关 100-300次

    位置:掌心向上,内关位于腕横纹正中上2寸,两筋之间。

    手法:用拇指指端按揉该穴。

    作用:理气止痛、安心宁神、调和脾胃。主治小儿呕吐、恶心、胃痛、心悸等症。

    推膻中 200次

    位置:膻中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处。

    手法:右手食、中、无名指三指并拢,自膻中穴直推至脐部。

    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止呕,能有效缓解孩子咳嗽、气喘、呕吐、打嗝等问题。

    摩中脘 200次

    位置:位于肚脐正中直上4尺。

    手法:右手食、中、无名指三指并拢,以中脘为中心按摩。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止胀,主治孩子腹胀、呕吐、胃痛。

    摩腹 100次

    手法:右手掌面紧贴小儿腹壁进行按摩(建议先给宝宝热敷一下腹部再做摩腹)。

    作用:腹部是气血生化之源,摩腹可健脾助运利消化。

    下推天柱骨 令局部潮红

    位置:位于颈后发际线正中到大椎成一直线。

    手法:以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上向下直推。

    作用:祛风清热、降逆止呕,主治孩子颈部酸痛、呕吐、发热、惊风等症。

    揉脾俞 2分钟

    位置:脾腧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各一穴。

    手法: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揉背部一侧脾腧1分钟,再以相同方法揉另一侧。

    作用:健脾和胃、助消化,主治小儿腹胀、腹痛、腹泻、呕吐、消化不良积食等。

    揉胃俞 2分钟

    位置:胃腧位于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各一穴。

    手法: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揉背部一侧胃腧1分钟,再以相同方法揉另一侧。

    作用:和胃助消化、消化积食、主治小儿胃脘痛、呕吐、胸肋痛、肠鸣、腹泻等。

    小儿呕吐推拿手法图解一 寒吐

    症状表现:饮食稍多即吐、呕吐物为清稀粘液、无臭味、四肢冷、面色苍白、舌苔薄白、小便色清、大便溏薄。

    推拿原则:温阳散寒。

    可在呕吐常用的手法上加:揉外劳宫、推三关。

    揉外劳宫 100-300次

    位置:位于手背侧,第2、第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处。(与手掌侧的劳宫穴相对)

    手法:用右手拇指指腹轻揉该穴。 作用:温阳散寒、升阳举焰,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肠鸣、腹泻、痢疾、脱肛、遗尿、疝气等症。

    推上三关 200-600次

    位置:三关位于前臂桡侧,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手法:用拇指挠侧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或称推上三关。

    作用: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多用于腹痛、腹泻及感冒风寒等虚寒病症。 若有腹痛肠鸣,可加揉一窝风

    揉一窝风 50次

    位置: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

    手法:用拇指指端按揉。

    作用:行气通络、温中止痛,主治孩子腹痛、关节疼痛、伤风感冒、急慢惊风等。

    小儿呕吐推拿手法图解二 热吐

    症状表现:一吃就吐、呕吐物为黄水、气味酸臭、孩子烦躁不安、身热口渴、唇舌红而干,苔黄腻、大便粘滞臭秽或秘结、小便色黄量少。

    推拿原则:清热泻火。

    可在呕吐常用的手法上加:清胃经、清脾经、清小肠、清天河水、推六腑、推下七节骨。

    清胃经 100-300次

    位置:胃经在手掌面拇指第一节掌骨桡侧面。

    手法:用一只手固定孩子的手掌,露出拇指、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桡侧沿赤白肉交际处,自腕横纹推到拇指根部。

    作用:清利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渴。多用于腹胀、便秘、打嗝嗳气、因脾胃不和引起的吐奶等症。

    清脾经 100-300次

    位置:脾经位于拇指桡侧面指根到指尖成一条直线。

    手法:顺着拇指外侧缘从拇指指根推至指尖。

    作用:健脾胃、补气血,多用于防止疳积、食欲不振、便秘等病症。

    清小肠 100-300次

    位置:小肠位于小指尺侧面,自指尖到指根成一条直线。

    手法:用一只手托住孩子的手掌,暴露小指尺侧缘,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螺纹面或者食指桡侧面从孩子小指指根推向小指指尖。

    作用:清热利尿,多用于防治小孩小便赤涩、水泻、遗尿等症。

    清天河水 100-300次

    位置: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

    手法:用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腕,使其掌心向上,然后用中指、食指指腹自孩子腕横纹推向肘横纹,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作用:清热解表、泻火除烦,多用于小孩外感发热、内热、烦躁不安等症。

    推六腑 30次

    位置:六腑位于前臂尺侧缘,肘腕之间的一条直线。

    手法:用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腕,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或食、中指二指螺纹面从孩子的肘部下推至腕部。

    作用:清热、凉血、解毒,对孩子感冒引起的风热、支气管哮喘有调理作用。对于调理孩子体内热盛引起的呕吐很有效。

    推下七节骨 30-50次

    位置:七节骨位于背部正中线第4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线。

    手法:用一手拇指、或食指、中指外侧缘自上而下直推。

    作用:泄热通便,多用于便秘、脱肛等症。

    小儿呕吐推拿手法图解三 伤食吐

    症状表现:频繁呕吐、口气发臭、呕吐物酸腐、且为未消化的食物残渣、肚子胀痛、大便量多酸臭、大便溏薄或秘结。

    推拿原则:消食化积。

    可在呕吐常用的手法上加:清胃经、清脾经、揉板门、点揉足三里。

    清胃经 100-300次

    位置:胃经在手掌面拇指第一节掌骨桡侧面。

    手法:用一只手固定孩子的手掌,露出拇指、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桡侧沿赤白肉交际处,自腕横纹推到拇指根部。

    作用:清利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渴。多用于腹胀、便秘等症。

    清脾经 100-300次

    位置:脾经位于拇指桡侧面指根到指尖成一条直线。

    手法:顺着拇指外侧缘从拇指指根推至指尖。

    作用:健脾胃、补气血,多用于防止疳积、食欲不振、便秘等病症。

    揉板门 100次

    位置:板门位置在拇指下,掌面大鱼际肌之中点,重按有酸麻感,为胃全息反应点。

    手法:用一只手固定孩子的手掌,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端揉孩子的大鱼际,成为揉板门或运板门。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多用于防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

    点揉足三里 30-50次

    位置: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前缘一横中指。

    手法:用拇指指端着力按揉30-50次,两侧都要揉。

    作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止泻通便,多用于防治腹胀、便秘、吐泻等病症。

    注意事项:

    1、婴儿呕吐乳汁的现象属于生理性呕吐、称为溢乳,并非病态,不在讨论范围内。(一般对于吐奶的宝宝,可竖抱孩子半小时,轻拍背部、轻抚脊柱,以使胃中积气排出)

    2、呕吐时要马上将孩子的头侧向一边、以免呕吐物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呕吐时不要马上喂奶、喂药,不要随意搬动孩子。

    3、推拿是调理呕吐的最佳方式之一,但要明确诊断属于何种呕吐,才能对症推拿。

    4、引起孩子呕吐的原因很多,如某些急性传染病(流脑、乙脑、急腹症等)、如肠梗阻、肠套叠的先兆症状等,必须要查明病因,如是上述疾病引起的呕吐,或者孩子呕吐严重、反复呕吐、喷射状呕吐,就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5、孩子呕吐要忌食生冷、辛辣和不易消化的食物,紫苏粥、萝卜水都能有效缓解小孩呕吐症状。

  • 江苏-吴**
    回复
    2023-06-29 09:09:15

    导读:婴儿呕吐奶怎么办?宝宝吃得好才会健康成长,但是宝宝喝奶呕吐是妈妈们常会遇到的。那么婴儿呕吐奶怎么办?接下来我为你讲解相关的内容。

      婴儿呕吐奶怎么办

    1、婴儿呕吐奶怎么办之紧急护理

    1.1、将宝宝侧向一边,防止呕吐物回流:一定要帮宝宝清理口腔和鼻腔内的奶汁,防止宝宝再次呼吸时吸入这些污秽物。妈妈们可以随身携带小手帕、小毛巾、棉签等清洁物品,做到有备无患。

    1.2、拍打宝宝的背部:吐奶时,妈妈们要注意观察宝宝的脸色,如果出现脸色发紫或者是憋气的症状,极有可能是呕吐物已经呛到了气管,此时一定要马上拍打宝宝的背部让他们咳出来。让宝宝趴着拍打背部的效果会刚好,妈妈们可以让宝宝趴在床上或者是一些硬的物件上拍打。

    2、婴儿呕吐奶怎么办之腹部按摩

    吐奶是婴儿常见的.症状。对于吐奶,最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是按摩腹部。具体做法是:一般每4~6小时一次,夜间可延长至6小时以上。每次按摩均在喂奶后半小时进行,以肚脐为中心,手指并拢,顺时运行,同时给予腹部一定压力,速度适中,每次按摩时间5~10分钟。吐奶减轻后,按摩次数减至每日2~3次,直至吐奶现象消失。

    3、婴儿呕吐奶怎么办之注意观察

    吐奶后,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状况。在孩子躺着时要把孩子头部垫高,或者索性把孩子竖着抱起来。吐奶后,孩子的脸色可能会不好,但只要稍后能恢复过来就没有问题。另外,根据情况可以适当地给孩子补充些水分。

    4、婴儿呕吐奶怎么办之饮食护理

    4.1、补充水分要在呕吐后30分钟进行:孩子吐奶后,如果马上给孩子补充水分,可能会再次引起呕吐。因此,最好在吐后30分钟左右用勺先一点点地试着给孩子喂些白水。

    4.2、吐奶后,每次喂奶数量要减少到平时的一半:在宝宝精神恢复过来,又想吃奶的时候,我们可以再给宝宝喂些奶。但每次喂奶量要减少到平时的一半左右,不过喂奶次数可以增加。在宝宝持续呕吐期间,我们只能给宝宝喂奶,而不能喂其他食物,包括辅食。

      婴儿为什么容易呕吐奶

    宝宝吐奶的常见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是吸奶的同时吸进了一些空气,而且在胃中空气落在奶水的下面。当胃部收缩蠕动时,空气把奶水“顶”到食道,并由嘴吐出。另一个原因则是宝宝狼吞虎咽地咽下了太多的(相对于他小小的、横位而不是竖位的胃而言)奶水,结果胃里装不下了,就会送回来。此外,宝宝吃奶后受到推挤或晃动、哭闹也会造成吐奶的发生。

    爸爸妈妈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吐奶,就会担心其不舒服,其实多数吐奶是不需要担心的。宝宝吐奶时,除了呛咳的情况以外一般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因为与大人呕吐不同,宝宝吐奶并不伴有剧烈的胃收缩。另外,绝大多数宝宝的吐奶量只是看起来挺多,但实际并不多。不信的话,你盛一汤匙奶倒在桌子上就知道了。总之,绝大多数情况下,宝宝吐奶无需担心,只是需要多洗几次衣服而已。一般宝宝长到6、7个月大,学会坐直以后,就不再发生吐奶的现象了。

      婴儿呕吐奶该如何预防

    1、喂奶前换尿布,尽量避免喂奶后更换,来回扭动宝宝。哪怕喂好奶不久拉臭臭了,也等待十到十五分钟,轻拿轻放。

    2、使用正确的喂奶姿势,让宝宝含住全部的乳晕避免过多的吸入空气和无效吸吮。奶阵来的时候奶水太急麻麻应使用剪刀手适当控制流速。

    3、少量多餐。掌握好喂奶的时间间隔。尤其是躺喂,宝宝的胃是平的,很容易一口气就吃多了。夜晚喂奶使用面对面侧卧姿势,如果时间相同,但明显宝宝这次吃的比较久,可尝试中断喂奶。

    4、喂奶后不要立刻改变姿势,等待几分钟。再竖着抱宝宝,让宝宝直趴在大人肩上,轻拍其背,直到打嗝,再缓缓放下。第一次听到打嗝后可继续再拍一下下,有时候会连续打好几个。

    5、如果躺喂后宝宝已经睡着了,可以试着将宝宝上半身垫高一些,最好是右侧卧。

    6、在喂食后,不要着急逗笑和宝宝耍娃,让宝宝有激动的情绪;也不要摇动或晃动宝宝。

新生儿总打隔,哭闹怎么回事

健忘症喝安神补脑液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