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湿有痰针灸有用吗
痰湿有痰针灸有用吗
最佳回答
痰湿针灸是有效果的,针灸可以起到温通经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扶正祛湿,调理脏腑,功能等多种的作用,所以暂时的患者可以通过中医配合口服药物来进行改善症状,临床中常用的药物有二诊患病危险,同时要做好饮食结构的调理,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能吃肥甘厚腻的食物
最新回答共有3条回答
-
北京-梁**
回复造成月经不调的原因也是很多的,比如紧张的情绪、环境的改变造成的,或者是疲劳、熬夜等原因造成的,还有可能是因为肾虚造成的。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月经不调,都是可以去吃药或者食疗治疗的。那么,肾虚痰湿型月经不调怎么办呢?
肾虚痰湿型月经不调1、调整自己的心态:有些月经不调是因为精神挫折或压力所致,所以保持良好心态非常重要。
2、多吃铁和滋补食物:如果女性的身体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很容易导致月经不调。因此,女性在日常饮食中也应该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减肥,补充足够的铁质,以免缺铁性贫血。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女性避免熬夜,劳累过度,生活不规律。这些问题会导致月经不调。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
4、缓解压力,可以从事一些身体动作,如游泳,跑步,每周一次或两次,每30分钟一次。
5、多吃减压食物,如香蕉,白菜,土豆,虾,巧克力,火腿,玉米,西红柿等。
6、感冒及保暖:女性月经期间感冒,会使盆腔血管收缩,导致卵巢功能减退,可引起月经量过少,甚至闭经。
绝经后的调理方法当绝经现象出现以后,女性的身体素质会呈现一个下滑的状态,所以只有在绝经以后注意一些生活方面的调理,才能使身体达到健康的水平状态。今天小编就和女性朋友们一起分享一下绝经后的调理方法。
1,女性在绝经以后,首先应该在饮食方面得到有效的调理,比方说要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豆制品,能够改善女性的内分泌,所以绝经后的女性一定要多吃一点,同时尽量的少吃一些高脂肪和含糖量比较高的食物。
2,绝经后的女性,一定要注意心理方面的调节,因为在绝经期会出现焦虑,暴怒和情绪失控的一些不良反应,所以女性一定要在平常的时候多听一些舒缓的音乐,避免精神受到过度的刺激和过分的激动。
3,绝经以后的卵巢出现衰退的状态,所以这个阶段也要注意防潮的保养,可以适当的保持有规律的性生活,避免女性提前进入更年期。
-
xuzhujun728
回复一、痰湿体质
体型偏胖,腹部松软肥胖,容易困倦。皮肤易出油,眼睛容易浮肿;喉咙里有痰,口黏腻或甜,爱吃肥肉、甜品,舌苔厚腻,脉滑;四肢重,排泄浊,浑身腻;不喜欢喝水,喝多了水,就会不舒服,腹胀、面部虚胖、手脚肿胀、体重增加、大便不畅;小便混浊、起泡沫;胸闷、头晕脑胀、嗜睡、赖床、喜欢睡回笼觉。
二、穴位调理
1.调理痰湿体质的穴位
足三里、阴陵泉、中脘、丰隆、脾俞和胃俞。
2.操作方法
按揉、按捏、按压、艾灸、针灸。
3.穴位图
三、综合调理
1.足三里:足三里穴在胃经上,刺激足三里穴位的作用有:补中益气、止泻、止痛、安神、促进食欲、祛除风湿;
2.阴陵泉穴:阴陵泉穴是脾经上管理人体水液的一个重要穴位,刺激这个穴位能促进小腿气血通畅,消除水肿,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促进代谢等。
3.中脘穴:
(1)中脘穴:“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有和胃健脾,通腑降气,降逆利水的作用;按揉可以防治胃痛、腹痛、腹胀、反胃、恶心、呕吐、泛酸、食欲不振,以及泄泻等消化系统的肠胃功能紊乱。
(2)自查中脘穴异常:轻度:有痛点,有节点;重度:反跳痛。
(3)指压: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
(4)揉中院穴法:用指端或者掌根在穴位上揉揉2-5分钟即可。
(5)摩中脘穴法:用掌心或者四指摩中脘穴,5~
10分钟。
(6)艾灸,保养脾胃,通腹降气。治疗腹胀、腹泻、腹痛、肠鸣、反酸、呕吐、便秘;治疗食欲缺乏、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
4.丰隆穴:
(1)丰隆穴:健脾化痰、和胃降逆、开窍;活跃胃肠道;祛湿化痰;提升精气神。
(2)按摩:用手指指腹点按丰隆穴3~5分钟,长期按摩,可以改善胸闷、眩晕等。
(3)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5~10分钟,一天一次,可以治疗咳嗽、痰多、胸闷。
(4)拔罐疗法:用气罐留罐5~10分钟,隔天一次,可以治疗痰多、胸闷、眩晕。
(5)刮痧疗法:用面刮法从上往下刮拭丰隆穴,5~10分钟,隔天一次,可以治疗热病、下肢瘫痪。
5.脾俞穴:
(1)脾俞穴:有益气健脾、运化脾脏、促进消化吸收,减少血液中血糖的数值;
(2)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揉脾俞穴100-200次,长期坚持按摩,可以有效地治疗腹胀、呕吐、泄泻等病。
(3)艾灸:将艾条点燃置于脾俞穴上,距离穴位皮肤2-3厘米处进行施灸,以穴位皮肤温热,但无明显灼痛感为度。温和灸脾俞穴5-20分钟,每天一次,可用于治疗胃寒、寒湿泄泻等病症。
(4)拔罐:用火罐吸拔在脾俞穴上,留罐10分钟,隔天一次,可缓解呕吐、腹胀、水肿等病症。
(5)刮痧:用面刮法从中间向外侧刮拭脾俞穴5分钟,隔天一次,可治疗痢疾。
6.胃俞穴:
(1)胃俞穴:和胃健脾,理中降逆、和胃调中、祛湿消积;
(2)艾灸: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对于胃寒、寒湿泄泻等病症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3)姜艾斗:在穴位处及其周围一圈的位置贴上5-7粒姜艾斗,艾灸2-3遍,每天可艾灸1-2次。
(4)按摩:双手握拳,将拳背第2、第3掌指关节放于脾俞、胃俞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有和胃降逆、健脾助运之功效。
(5)按揉:用拇指的指腹置于脾俞穴穴位上,用力按揉100-200次,每日一次即可,能够有效的治疗各种脾胃疾病。
在调理以上穴位时,可以沿着所在经络找“痛”点,一并按揉、按捏、按压、艾灸或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