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命理学里有个常见名词就是:大六壬,那么,大六壬是什么意思,大六壬必背神煞有哪些?一起来看看。
什么是大六壬
大六壬,为古代天文星象应用学,其产生来自于天文历法,为术数预测之首,以道家天人合一的理论为指导,以天道对应人道,以时空信息包含万物运转的规律来推算人事。六壬以占卜人事著称,俗语说:“学会大六壬,来人不用问”,因此大六壬有“人事王”之美誉,被称为三式之首。
大六壬必背神煞
22、三个游煞同二马,在家思出外思归。春正自卯安游煞,顺行十二不须猜。
游神春丑逆到戌,四时相配分端的。游戏春蛇夏属依,秋鸡冬向龙宫立。
孟子翔注解:三个游煞者,指游神、戏神、游煞,俱为动神,三个游煞和天马、驿马,在家里想出去,在外面的想回来。
游煞,正月起卯顺行十二。即月建向前一位,即下一个月的地支。
游神,春丑、夏子、秋亥、冬戌。
游戏神,春巳、夏子、秋酉、冬辰。
23、红煞三煞大小煞,灾如其类定无差。四仲金鸡四孟蛇,四季丑日是红砂。
三合墓前为劫煞,灾煞天煞次第加。大煞春逆午,小煞丑逆查。俱同三合看,仲季是其家。
孟子翔注解:红煞、三煞、大煞、小煞,俱为凶煞。在预测时见到与不吉之字并时,用之,为灾气的象征。
红沙又称破碎煞、金神,日煞,子午卯酉四仲日见酉,寅申巳亥四孟日见巳。辰戌丑未四季日见丑为破碎煞。
三煞为:劫煞、灾煞、岁煞。
劫煞,申子辰见巳,寅午戌见亥,巳酉丑见寅,亥卯未见申。居灾煞前一位!
灾煞,三合局仲神对冲是也,申子辰见午,寅午戌见子,巳酉丑见卯,亥卯未见酉。
岁煞,亦称墓库杀,居灾煞后一位;申子辰见未,寅午戌见丑(水火二局在仲神的害位),巳酉丑见辰,亥卯未见戌。(金木二局在中神的合位)
大煞,以月份查之,正月起午,逆行四仲位。正月午,二月卯,三月子,四月酉,周而复始;主灾速,家长凶,小人凶事。即寅午戌月在午,亥卯未月在卯,申子辰月在子,巳酉丑月在酉。(在月份三合局的中旺位)
小煞,月煞,正月起丑逆行四季位!正月起丑,二月戌,三月未,四月辰,周而复始,主小儿灾。即寅午戌月在丑,亥卯未月在戌,申子辰月在未,巳酉丑月在辰。
24、欲问灾危病体深,死符死气死神侵。三丘五墓兼亡哭,吊客丧门及墓门。白虎丧车皆可畏,病符尤忌伏殃临。
死符顺孟增辰上,甲乙重申克岁干。生气对冲为死气,生前五位死神看。三丘四季牛先顺,五墓随时作库安。未戌丑辰尤主哭,哭神见泪猪鼠间。
孟子翔注解:如果要询问占卦灾祸、危险、以及久病之吉凶,课传年命最怕见到死符、死气、死神,又称三死,这三个神煞俱主死丧之象。
死符,从年干起之,克岁干之孟位也。即甲乙年申,丙丁年亥,戊己年寅,庚辛年巳,壬癸年辰。
死气者,月建向前四位(即生气对冲为死气),正月在午、二月在未、三月申……
死神者,死气后一位,月建向前三位为死神,正月巳死神,二月午,三月未……
三丘、五墓、亡神、哭神,俱凶神,主坟墓事,占病主死丧之象。
三丘:春丑、夏辰、秋戌、冬未。
五墓:春未、夏戌、秋辰、冬丑。哭神与五墓同一位,居三丘对冲位,
哭神作虎有哭声,亥子上见为哭神下泪,大凶。
亡神,正月起巳逆行四生位。正月巳,二月寅,三月亥,四月申,周而复始。(即正五九月巳,二六十月寅,三七十一月亥,四八腊月申。)
墓门,正月起亥逆行四孟。正月亥,二月申,三月巳,四月寅,周而复始。(即正五九月亥,二六十月申,三七十一月巳,四八腊月寅。)简决:亡神对冲为为墓门!
25、伏殃原来即月破,旧年太岁病符名。岁后二辰为吊客,岁前二位作丧门。岁后四辰为白虎,四生正巳逆亡神。丧车四仲春从酉,墓门三合绝宫嗔。
孟子翔注解:伏殃,即是月破神。月建的对冲位!即正月申,二月酉,三月戌……
病符,即旧年太岁(去年的岁支)。即寅年申,卯年酉,辰年戌……
丧门、吊客,俱从年支查:岁前二辰为丧门,岁后二辰为吊客。即寅年辰为丧门,子为吊客;卯年巳为丧门,丑为吊客……
丧吊全逢,占病主死,单逢家有吊丧之事。
白虎,岁后四辰为白虎(亦称岁虎)。简决:太岁三合局的后一位,例如寅午戌,寅年,午为岁虎,午年戌为岁虎,戌年寅为岁虎!
丧车,用季节查之,与四废同一位。即春酉、夏子、秋卯、冬午。
墓门,在三合局的绝位上,例如寅午戌月为火局,火长生在寅,墓于戌,绝于亥,所以正午九月墓门在亥……
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给朋友一篇文章看下
作者:无名氏
六壬为玄学,非唯物亦非唯心,是心物二元的体系。所以研究六壬的方法,也应该从两方面进行研究。过分偏重于谈论灵感、心法则流于玄虚荒诞之境;过分偏重于它的客观规定性,则流于凝滞不通的板法。 六壬的“散”
“散”字为学壬一病。它指六壬判断理路不明,递进不紧,思维紊乱,虚浮无力。常见于六壬学习的第二个阶段。
随着六壬学习的深入,概念理论增多,神智遂为知识所惑,心中似有万法,临阵并无真章。如老年妇人之絮语,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实则不知所言。术语满天飞,实则空而无力也。就像唱歌一样,用的是左嗓子,不是*前,就是*后,无一句打在点子上。有人在此阶段纠缠数年不能进步。
这两年单位上评模范,都采用打分制,看上去很科学。假如要评先进,便弄张表,上面业务成绩、思想道德、学历文凭、甲乙丙丁……若干项,评判者照表打分,然后总分累加,结果便出来了。初学六壬的也是这样,什么两贵不贵、德入天门、驿马逢空、乘轩铸印……等等,罗列一大摞,然后统计一下,好的因素五项,坏的因素三项,五多于三,大笔一挥,断事可成。直把个六壬判断弄成单位评模范,这就是“散”。
然“散”字一症,学壬者十有八九都有,只是程度不同。《六壬指南》的作者陈公献断的课,气势恢宏,局象紧密。而同是六壬大家的《六壬粹言》中的断例,风格婉约,局象便不如《六壬指南》中的紧密,相较之下,便散了些。
现代的一些六壬课例就更差了,花里胡哨,徒炫人耳目,外行看见,惊为神品,明眼人一看,形同呓语,长期受此熏染,有害无益。断课之法,紧密者可以开阔,如果沿着这种神吹海侃的作派,再要往回收,可就难了。这类占法,平常为人解占,滔滔不绝,颇有应验。一到关键时刻大事需要决断的时候,犹如窑头土坯,遇雨则圮。以圣人趋吉避凶之道,反成取辱之途。
这就是为什么过去的壬学大家初学推荐《六壬指南》的原因之一,《六壬指南》中的例子就象书法中的楷书一样,规矩分明。经过长时间浸润以后,学壬者的功力自然见长。然后参以其它壬书,活跃思路,则壬学易成。壬学的例子不能光看字面上的断语,实则后面是有东西的(经过的人可以看出来,没有经过的人看不出来),要不然怎么说“壬本道术”呢。要不为什么徐养浩研壬五十年,遍览壬书,说:“然判断简妙者,莫若陈公献等指南耳”,自有道理,只不过初学者视而不见。陈公献少而学,壮而行,挟六壬之技游于大江南北,名重于公卿之间,没有两把刷子,是混不出来的。
我一个同学当大夫,对我说,看病找大夫,不要听社会上的名气,要看医院的人病了找谁,就找那个大夫,道理很深刻。外行叫好一半好,内行叫好才算好。学壬廿年的程翔云评论陈公献说:“纵口而谈,悉本于理,及考其事,应如左券”,断课和事实就象复写的两联单据一样,你说厉害不厉害。
有个老师学六壬宗《六壬指南》,苦学若干年,有所成就,一日见其它壬书,长叹曰:“《指南》误我!”殊不知,正因为学《六壬指南》长年累月,得《指南》之理气,得慎独之功夫,才有今日之规模,只是欠开阔发挥而已。如若当年即以它书为蓝本,必有今日之成就?
学壬和吃饭一样,总要自己消化,营养身体才好。理论只是理论,例子只是案例。要把壬书上的东西打烂了嚼碎,细细品味后,咽到肚子里,吸收到身体中才能为我所用。初学容易照猫画虎,硬圈硬套,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断课不是有机的统一,不能一理融贯,只是课象的对照罗列,实则夹生米饭,这叫“夹生散 ”。更有一种,壬书一看便知,凭着自己灵感,妄谈禅定,在那里玩弄独头意识,以为得计,非但壬学没有精进,已处危境而不自知,这一类可以称做“玄虚散”。
如何在学壬当中避免这个“散”呢?做起来很难,与天赋和后天都有关系。从天赋来讲,有人天生虎视鹰扬,思想锐利,有人天生颟顸,唯唯诺诺,此乃造物所致,无可改变。可改变者,多读书,勤思考,多历事,善总结,能慎独,能平实。取象断课追求一个“理”字。临断时,不昧神明,非理勿视,非理勿取,非理勿断,用一根无形的“理”的绳索把课象串起来,纲举目张,长此以往,则“散”字可消。整个一本壬书,就是讲一个“理”字。六壬的道理,就是事物的道理,对事物的道理了然于胸,必然六壬也有个主见在里边。
在学习和讨论六壬的过程中,我们会发觉,那些有哲学头脑的,学习理工的,在某一方面有较深造诣的,有丰富社会阅历的,学习六壬后,断的课就相对清晰紧密。这说明,六壬的道理是和事物的道理相通的,这些人原来对事物已经有一定的感觉和认知,一经脱胎转换(这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便派上了用场。
陈公献博览群书,旁及黄老,知晓军事,出仕任官,游历山川,见识自不与凡人同,不是一个普通的术士。《指南》删繁就简,实则意味深长。读之日久,有一种互相咬合,勾心斗角,刻卯对缝之感。
六壬判断如何作到整而不散,作到与事物的发展节奉共进退,是一个漫长的追求过程。以理运数,以数明理是六壬的核心所在,只要我们坚持讲个“理”字,必定会有所收获吧。
一、什么是六壬
六壬,又称六壬神课,是用阴阳五行占卜吉凶的一种古老的术数门类,与奇门遁甲、太乙神数合称三式,天干有十,而六壬神课独取壬者,因为壬水属阳,天一生水,为数之始,壬又寄宫於亥,亥属乾宫,乾是易卦之首,所以取壬。六壬是指干支相配成六十花甲,每干配六支,以壬配六支则为「壬子、壬寅、壬辰、壬午、壬申、壬戌」故称六壬;另说壬有王形,为诸易之王,故称壬学。
二、六壬相关古籍
在隋志、唐志中己颇有记录,至郑樵《通志》所载六壬书目并八十二部,计一百九十一卷、明焦雄的《国史经籍志》所列多至八十二家。
清代编修《古今图书集成》,于六壬主要收《大六壬类聚》,编修《四库全书》,于六壬唯取《六壬大全》,但官书之外,清代新的六壬著述仍有很多。迄于民国,大六壬的研究与著述相续不绝。
历史上精于六壬者,或在壬学上有重要谱述与研究成果者,不仅有一些著名的政治家、军事
家、经济活动家,还有著名的学者和自然科学家。如《通志》所列、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僧一行便撰有《六壬明鉴连珠歌》和《六壬髓径》。
又如宋代自然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明代王肯堂的《郁冈斋笔尘》、明代茅之仪的《武备志》均有六壬内容的研究与阐述
三、怎么才能自学好六壬
第一步,入门必学。含九宗门、八煞论、神将释。掌握正确起课、发传方法。这阶段中,只要是适合的入门书,都可以读。
笫二步,基础学习。含毕法赋、课经、类象。
掌握课格关系与理气象类论,学会断课,形成基本的断课思路,并能断一些简单的课。这阶段中《大全》和《壬归》是必须读的。
第三步,进阶学习。学习分类占,掌握分类占法,并借分类学习之机,不断地、随时地返去复习、深化以前学过的各项基础知识。这一阶段有点长,《指南》自然是首选的,且是必读的好书。
第四步,升华阶段。上面三步踏实、有效地完成后,自学者已颇具功力。此时,除应不断温习已学知识并加以融会贯通外,应更进一步地逐个研究72O课,并大量研究古今课例,去印证与验证所学知识,在不断的思、疑、证、悟、思的过程中,逐级提高大六壬的水平与对加深对壬学的理解!这阶段中《壬占汇选》与《集应钤》是比较好的参考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bazisizhu/254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大六壬有用吗,大六壬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