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传统典籍 >> 道学分支之武医作品 >> 武术中医名著

武学奇人,透露以武入道的密法!

大道家园 2023-04-21 12:04:11

薛颠《象形拳法真诠》

象形拳法真詮


序〈吴家驹〉


国民习于弱,始归咎于体力之不强,国俗皆右文,乃慨嘆于武学之不振,呜呼惑已,大熊经鸟伸,传自上古,少林武当,拳家辈出,吾华武术,岂真后人,顾諳武事者,成则粗野无识,唯知以力凌人,或则秘而不宣,唯恐以武犯禁,训致御侮强身之术,起衰立懦之功,不能传之人人,渐成此萎靡无气之风习,滋可惜也,我友薛君颠,河北奇士也,精技击,通内功,復能不吝所知,欲尽所学之秘传,笔之于书,公之当世,前曾著形意拳讲义出版,早已风行南北,纸贵洛阳,近復著象形会真一书,于击刺腾闪之法,俯仰进退之方,罔不详细指明,便人人无师自习,取象于狮熊猿鹤,而归本于练气练神,盖术也近乎道已,予于武学一无所晓,力不能缚一鸡,而薛君乐与予谈,且示此编嘱為之序,予将何以為言哉,惟期此书一出,青年有志,人手一编,修养身心,共臻强固,更愿海内武学家,人人能志薛君之所志,各出其不传之秘,以牗民而觉世,俾国人共同研习,体力资以锻炼,一洗从前荏弱不振之习,蔚成国民知方有勇之风,则薛君此编,功用将影响全国,不其伟歟。


民国二十二年一月湘潭吴家驹


序〈张廷諤〉


自欧西火器,输入中国,而拳勇刺击之学,遂废不讲,夫文明国民,各有其独精之技能,為世罕见,鲜如日本尚能传其柔术,以夸于世,如中国之大,乃于先民所遗武术,罔知研索,是诚有心人重為大息者矣,薛君愿手著是编,盖参会华氏五禽经,而得知其奥者,学者神而明之。足以却病延寿,用人胜天,视世所谓武术者,又高出百倍,兹以求之者眾,乃付手民,以公于世,所以振国民之精神,健青年之体魄者,我知其未有艾也,爰志数言,以志景仰。


中华明国二十一年岁次壬申九月浭阳张廷諤撰


序〈卢克捷〉


盖闻德育智育体育三者為立身之要术,亦治国平天下之大经,凡古往今来,大英雄大豪杰莫不根基乎此,然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彦云:欲為健全之事业必具健全之身心。所以士欲充其德智,而成大英雄豪杰以平治天下国家者,必先由锻炼身心始。吾国体育一道发明最早,起自伏羲画卦,内运先天之炁以存意,外象鸟兽之势以為形,意象交修而内外固矣。厥后锻炼身心之术代有发明,如华佗之五禽戏,宋元之南北宗是也。然大半言术不言理。眾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惜乎越传越讹,遂迷入歧途而终身不返甚者,欲益反损。求其能身心交修易理透彻者不可多见,诚可痛惜。即或间有一二杰出者得其窍要,然非心性偏狭,即粗鄙不文,其教于人也语焉而不详,传焉而不精,使学者迷离惝恍如坠云雾,而欲登堂入室已难矣。邇来我国,鉴于人民之日弱,国家之式微,遂竭力提倡国术以资图强,然教者虽多精者殊鲜。我师薛公号颠,原籍河北东鹿县人,天资既深造诣尤宏,曾受业于虚无上人亲承口讲,指画面壁十年尽得三昧,所谈皆易理易数所演者皆象势象形,全革花势浮文之俗套,阐扬禪理髮為武术,学者一经指授莫不洞明窍要,不但仅能锻炼身体,且可由此明心见性,小之则能独善其身,大之可以兼善天下。尚能人人明而习之,又何忧身之不健而国之不强乎。吾师苦口婆心设馆收徒虽盛寒暑不輟,然尤恐不能普及全国流传久远,復发為文章著象形术一书以广播扬,其用心深远良可钦仰,捷亲承教益,微有心得,又承嘱為誊写付梓用,特不揣做序,以介绍于有志之士,希共登道岸云。


中华民国二十年十月受业门人卢克捷谨序


自序〈薛颠〉


法曰:

虚无上人法号灵空 五台南山卓锡崇峰

花甲两度其顏犹童 求真访道三教精通

参赞古易象理禪宗 以术延命普度眾生

负荷兹道传之无穷


闻唯锻炼身心术亦多矣,创于古者為熊经鸟伸呴吸导引华佗氏之五禽戏是也。盛于今者為各项运动。孙唐氏之体操法,图田氏之静坐法是也。然前者去弥远久,失真传,后者肤浅平庸不足為训。吾人生当晚近,不及私淑古人,欲求一性命精修之道,诚有如暗室中摸索织微之物,终于取得无从,岂非恨事。就令有一二师资出,而任此啟承重责,往往因遇非其人不肯轻予授与,或难遇其人而机缘不合,非浅尝即止废于半途即务广而荒莫精一技,甚至越演越远,歧而又歧。不惟身躯无自健全,且有病害中于肢体,终身成為废疾者比比皆是。詎非至可痛心者乎。吾师虚无上人法号灵空,卓锡五臺,功行圆满。已得上乘法而犹以不获造极普济群伦為欠,年高以至花甲两度,仍遍歷二十四省名山大川寻师访道。积时既久,爰本夙得三教真旨之窍奥,精研内家外家之功,运用先天固有之真,培养后天有象之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推演变化,妙极神明。内运其意,外发其象,象由于意,致意实在于象先,故象形者,即诚中形外意也。盖有象而外全非真象。无意之中确有真意。法曰:有象有意不成妙意,即象即意不可思议。此非浅道者所能领会万一也。吾师以先知先觉之资,负啟导后知后觉之责。迷途指径,正路可由。倘习斯道者,真能悟其真意,运彼性灵通其变化,内外和合,而神完精炁坚凝而性定健行不息,效用渐积而宏大其身,有不健寿,有不延者,无是理也。颠不敏,亲炙于吾师之门,几易葛裘,虽难精究其法术,愧仍未尽其神化。但恐斯道自我得之復自我失之,上无以对吾师,下无以慰同好。特草是编以公世人,并為吾师广播善缘耳,是為序。


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东鹿县薛颠著于天津国术馆


绪言


自伏羲画卦阐明阴阳,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始作八卦,象生其中。嗣命阴康作大舞戏,舒展肢体循环气血以愈民疾。黄帝作内经,采按摩导引诸法以却病。老子讲性捨学成道教鼻祖。释氏谈慧,命旨成西方之佛。孔子论天命之性而易行乎中。庄子吐故纳新合于呼吸熊经鸟伸以求难老。汉华佗氏因而推广作五禽戏(虎鹿熊猿鸟)运动锻炼身心以强精神,此皆古圣发明体育之由来也。今之讲体育者,不能参赞古圣之旨,言术不言理,言势不言意。视技击為无用,不以作锻炼身心之大通,已失体育之原理矣。且人生日食五穀又有七情六欲之薰心,荣卫失宜六气所中,气血凝聚而成疾。青年人往往而夭寿,良可痛惜也。此书是编释明古圣真意作象形术以倡其道,使人四灵百骸运动,而象其形效其灵性,悟其真意,通其造化以除疾病,是故延寿莫大乎法象,变通莫神乎心意,象以道全,命以术延,道则為体,术则為用,性命双修之法门,尽在于斯学,者至诚不息而深思默悟,得之于身心,用之则行,捨之则藏,则终身用之不尽也。


法曰:

伏羲画卦首明阴阳 取之身物卦象昭彰

阴康大舞民体健康 黄帝内经却病良方

道家吐纳禪定坐忘 孔言天命语极精详

汉氏华佗象理阐扬 五禽游戏俾人健强

象形取义道啟康庄 命以术延道以人昌

勿忘勿助至大至刚 精修性命云胡不藏



第一章


第一节.武艺道艺分论


盖武术一途,分内外两家,有武艺道艺之称,练武艺者,注意于姿势重劲力,习道艺者,注意于养气而存神,以意动,以神发也,兹分述如下:


(甲)练武艺是双重之姿势也,两足用力中心在于两腿之间,全身用力,用后天之意,一呼一吸,积养气于丹田之内,而吸收有益之成分,久之则身体坚如铁石,站立姿势稳如泰山,一旦与人相较,起如钢銼,落如鉤竿,起似伏龙登天,落如霹雷击地,起无象,落无踪,起意好似卷地风,束身而起,长身而落,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日不放鬆,拳经云,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稍要合全,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此谓之浊源,所以為敌将之武艺,固灵根而动心是也,若练到登峰造极至善处,亦可以战胜攻取无敌于天下也。


(乙)练道艺者,是单重之姿势也,一足用力,前虚后实,重心在于后足,前足可虚亦可实,心中不用力,先要虚其心实其腹,使其意思与丹道相合,进退而返,毫无阻滞,进则如弩箭在弦,发出直前而行,退则如飞鸟归巢,飘然而返,勇往迅速绝无反顾迟疑之状态,而且练习之时,心中空空洞洞,无念无想,其姿势虽千变万化,然不勉而中,不思而得,所谓从容中道者是也,偈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心无心,心空也,身无身,身空也,释迦所谓,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是谓真空,其殆道艺之学不二法门歟!盖静者动之基,空者实之本,心中空虚则灵不昩,有大智慧,大明悟发生,如有人来击,心中并非有意防范,然随彼意而应之,自然有坚决之抗力,静為本体,动為作用,正是此意也,盖拳发三节,无有象,如有象影不為能,随时而发,一言,一默,一举,一动,行止,坐卧,以致饮食之间,皆是用,所以无人而不自得,无往固不得其道,以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可无不可,此是养灵根而静心者之用也。


第二节.初学规矩


练拳术,应循规蹈矩,不可固执己见,致有偏枯之弊,若专从力之方面发展,则為力所拘,专从气力之方面发展,则為气所蔽,专求沉重则為沉重所捆,专求轻浮,则為轻浮所散,总之气血并重,性命双修,循序渐进,自强不息,久之则神意归于丹田,灵气贯于脑海,其身体自然能轻,能重,轻则身轻体健,行走如飞,重则屹立如山,确乎不拔,盖炼神还虚则身轻如羽,气贯涌泉则重如泰山也。


第三节.初学三害


练武术,有当注意之三害,三害不明,练之足以伤身,学者,能力避三害,非特体魄强健,而且力量增加,勇毅果敢,并能神清气爽,明心见性,直入道义之门,三害者為何,一曰拙力,二曰努气,三曰挺胸提腹,拙力者用力太笨,气血凝滞,以致血脉不能流通,筋骨不能舒畅,甚至四肢拘急,手足不能灵活,浸假而虚火上炎,拙气滞满胸臆,及肢体凝滞之虑,或细胞爆裂变成死肌,或结為症瘕,貽害终身不可不慎,努气者,力小任重,或用力太过,以致气满胸膈,壅滞不通,其气管往往有爆裂之虑甚至气逆肺炸或不治之痼疾者,亦数见不鲜,挺胸提腹者,气逆上行,不能降至丹田,两足似浮萍之无根,重心不定,身体摇动不安,譬如君心不合,百官失其位,拳术万不能从容中道,练习时,务要将气降至丹田,以直达于涌泉,然后身体屹立如山,虽有雷霆万钧之击,不能撼动其毫厘,学者果能明三害,力為矫正用九要八论之规矩,勤加锻炼,循序渐进,以至陞堂入室而得拳法三昧是為入道,学者,其各注意焉。


第四节.桩法慢练入道


观夫世之进化,每种事业,无不先立基础而后进展,基础固,则进步速,拳术之道,尤宜先立基础,故初学,以桩法為始,一曰降龙桩,二曰伏虎桩,练此桩法,先要虚其心,涵养本源,以呼吸之气下贯丹田,而充实其腹,慢慢以神意运动,舒展肢体,使气血循环週身,流通百脉,藏腑清虚,筋络舒扬,骨健髓满,精气充足,而神经敏锐,故谓之养基立本,此桩法慢练增力之妙法也,谚云,本固枝荣,如闻本立而道生,以后无论操演何种拳势,精益莫不本此,虽起初不得妙境,久而久之心领悟会,不难妙极神明,否则不依规矩,操之过急。四肢毕生錬折之苦,虽费神劳力而不得佳果,桩法慢性之锻炼,係顺天命之性,合乎自然之道,一动发于性,一静存于命,偈曰,静為本体,动则作用,正是会意形象之法门,而道蕴藏其中矣,急练求之者,难得其中实益也。


第五节.三层道理


(一)炼精化气(二)炼气化神(三)炼神还虚


炼之以变化人之气质復其本然之真也


第六节.三步功夫


(一)易骨,炼之以固其基,以壮其体,虽老年人,可减少其石灰质,而增加其弹力性,肢体骨骼,坚如金石,重如山岳,有时意轻如鸿毛,意重而似泰山;


(二)易筋,炼之以腾其膜,以长其筋,俾伸缩力,逐日增加,有拔山盖世之气,奋发有為雄飞于世界,虽血亏气弱之病夫,一变而為铜筋铁骨之壮士,岂非易筋云乎哉;


(三)洗髓,炼之以减其重量,增其弹力,轻鬆其内部,活泼其运动,俾骨中清虚灵活而身轻如羽,体健似金刚矣。


第七节.三种练法


(一)明劲,练之有一定之规矩,身体运转要和顺,而不可乖戾,手足起落齐整而不可散乱,方者正其中,即此意之谓也;


(二)暗劲,练之以充实其丹田,使肢体坚如金石,但神气要舒展而不可拘,运动要圆通,活泼而不可滞,圆者应其外,正是此意也;


(三)化劲,练时週身四肢动转进退起落不可著力,专以神意运用之,惟形象规矩,仍是前两种,不可改移,但顺其自然之程序,勿忘勿助,一气贯通而已,三回九转是一势,即此意也。



第二章.九要


第一节.三弓


脊背相弓督脉上昇,两肱相弓出势速猛,两股相弓进退灵通,故谓之三弓。


第二节.三垂


肩要下垂气力贯肘,肘要下垂力气至手,气要下垂丹田养守,故谓之三垂。


第三节.三扣


膀扣开胸精气上昇,阴气下降任脉通行,手足指扣週身力雄,故谓之三扣。


第四节.三圆


脊背形圆精气催身,身形势圆旋转通神,虎口开圆刚柔齐伸,故谓三圆


第五节.三顶


头上有顶冲天之雄,手上有顶推山之功,舌上有顶吼狮威荣,故谓三顶


第六节.三摆


两肘要摆摆肘保胸,身形宜摆摆身形空,膝摆步坳旋转灵通,故谓三摆


第七节.三挺


挺颈贯顶精气上通,势若挺腰气贯四梢,一身抖挺力达九霄,故谓三挺


第八节.三抱


胆量抱身临事不乱,丹田抱气气不外散,两肱抱肋出入不繁,故谓三抱


第九节.起钻落翻要义


起要势钻,落要势翻,起要势横,落要势顺,起為横之始,钻為横之终,落位顺之始,翻為顺之终,起钻落翻,四字理分清。



第三章.八论


第一节.论身


前俯后仰,左侧右斜,正而似斜,斜而似正,阴即是阳,阳即是阴


第二节.论肩


精气贯顶,肩要下垂,两肘齐心,手势相随,身力至手,肩肘所催


第三节.论肱


左肱前伸,右肱掩肋,似曲不曲,似直不直,曲相弓形,出用返方


第四节.论手


右手在肋,左手齐心,两手阴阳,用力前伸,手随身动,势出宜迅


第五节.论指


五指各分,形相似鉤,虎口圆开,有刚有柔,力要至指,须从意求


第六节.论股


左股在前,右股后橕,似直不直,似弓不弓,进则用力,股如返弓


第七节.论足


左足直出,右足斜横,步法莫紊,前踵对脛,两足旋转,足指扣定


第八节.论穀


谷道提起,气通四稍,两*跨*转动,臀部肉交,势随身变,速巧灵妙


法曰:

九要八论理要明 生克变化有神通

学者悟通玄中妙 心意象形任性行



第四章.四稍


第一节.筋稍


爪為筋稍,手足指功,手抓足踏,气力兼併,爪之所至,立生气功


第二节.骨稍


齿為骨稍,有用在骨,切齿则发,威猛如虎,牙之功用,令人胆怵


第三节.血稍


发為血稍,怒髮衝冠,血轮若转,精神勇敢,虽微毛髮,力能憾山


第四节.肉稍


舌為肉稍,卷则降气,目张发竖,丹田壮力,肌肉像铁,腑脏充实


法曰:

四稍之威理要研 精神勇敢力催山

若明四字玄中妙 神意光芒气绵绵



第五章


第一节.六合


六合有内外之分,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又曰,筋与骨合。皮与肉合,肾与肺合,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足合,又谓之内外三合,总而言之,合则谓全身法相,即是神合,意合,精气合,光线芒芒神光四射,一气贯通而谓之真合矣。


法曰:

心要虚空精神要坚 意要安逸气要混元

神光耀射光线绵绵 全体法相无虚不然


第二节.八忌歌诀


出拳高举两肋空绝力使来少虚空力猛变迟伤折快臂肱直伸无返弓身无桩法如杆立相击易跌一身空怒腾气昇血冲脑心智变动不机警


第三节.八性


八性者,即抓扑抖掀截掛舒绵是也,抓者,如飢鹰之抓物,扑者,似狸猫之向前扑鼠也,抖者,一身之力如猛兽之抖毛,掀者,即托起,平托,高托,左右相托也,截者,是挡住不让敌人手足发出也。掛者乃是掛住敌人手足不能退回,或左掛,右掛,使一身不得中和之力也,舒者,伸开,于鸟之抖翎,展翅抖擞法也,绵者,柔也,柔中有刚,如沾绵联络相随之意也


第四节.论步


(甲)寸步,在前之足不退,向前进步。后足蹬力,催前足,(又谓之垫步)此著只用,為敌所逼,无暇换步,方取此捷径,以制敌所不催,以其全用寸力,故曰寸步


(乙)剪步,前足先进,后足一直向前大进即进之足復為后跟,以其步法连环,故曰剪步


(丙)弓箭步,两足斜丁势,前足著地,足心悬起,五指抓地,腿似曲弓,即返弓,因其两腿似弓,其要点全用后足尖往前放力崔身,此步用途最广,消息全凭后足蹬,故曰弓箭步


(丁)三角步,进退皆以三角势,或左或右,或进步,抽撤无方,形踪无定,以其进退曲斜,故曰三角步


(戊)八字步,左足在前,右足在后之姿势,向右转為顺步势,回身先以左足向右足外合劲扣步,扣成八字形式


此右一左二之足势如向左转為进步回身,将右足进步,向左足外,往裹合劲,扣步与左足成八字形势


以上两节皆是左足前,右足后之换势,如右足前,左足后,换势,亦以前两节类推,故谓之八字步,八字之妙用,转势换身,最灵巧之步法也,学者,默悟生化无穷(巳)纵跳步两足之动作,或高,或远,平行而飞,或二三尺,数十尺不等,纵跳步最难练习,非功夫纯属,身练如猿,象似飞鸟,不能得其要素,学者得其真意,须以猿象中,恒心而研究焉。



第六章


第一节.阴阳


阴阳,动静,刚柔,虚实,一阴,一阳,一静,一动,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之始则阳生,动之极则阴生,静之始则柔生,静之极则刚生,动而生阴阳,静而生刚柔,虚实,则阴阳动静之机,刚柔则一动一静之理,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傚法之谓坤,通变之谓化,阴阳不测之谓神,刚柔相推,而生变化,阴阳相摩,八卦相荡,而具行其中,以象形之理而言,动则為意,静则為性,动静,动而未发谓之机,发而中节之谓和,中者阴阳之大本也,和者天地之大道也,致其中和,则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心意象形之理而成乎其中矣。


第二节.丹田充实法


论语乡党篇言,孔子屏气似不息者,老子谓虚其心实其腹,庄子云,至人之息以踵,孟子曰,善养吾浩然之气,此四子者,不但, 得式术之三昧,及养生之秘诀,并且存心养性,守中抱一,得列圣相传之道统,后人之谈文治武功者,莫不奉為师表。吾儕之欲研究国术者,岂可不尊為神明,以為却病延年為国保民之基础也,今之谈武术者,莫不以炼精化气,练气化神,及洗髓,具筋。等语,逢人说项,成了一种口头禪,及问其具体练法,及习学之步骤,则箍口结舌,茫然不知所答,兹将方法步骤及效果,述之于左,以贡献于社会焉。


(一)丹田俗称小腹,即道家所谓安炉立鼎之处,在人一身之中,即力学上,所谓重心者是也,欲使元气充足,变或金刚之体,每日,或每夜,择空气清新之处,静立,或静坐,皆可练习,注意适当之姿势(即合法规之势),先用略粗之呼吸,以开通气道,以意力送至丹田,待到腹中气满,然后呼出(此谓后天呼吸法),如此数至十次,或二十次,即舌搭天桥,换為细呼吸,数至五十次,或一百次,迨至无思,无虑,五蕴皆空,然后顺气息之自然,勿庸暗数矣。


(二)练气百日,必丹田膨胀如鼓,坚硬如石,宜在注意尾閭夹脊,以上达于玉枕,及玄关,一气灌活,週而復始,上至泥丸,下至涌泉,气息绵绵,听之无声,视之不见,所谓至人之息以踵者是也。


(三)每日练习不稍间断,不但坎离相交(心肾相交),有不可思议之乐趣,而丹田充实,元气既足,则电力(即一身之法相)增加,磁气(即全身精气光线)发动。能击人于数步之外,有鬼神不测之妙用,知此玄理可以入道矣


第三节.锻炼筋骨


欲求身体之健康,首要锻炼筋骨,骨者,生于精气,而与筋连,筋之伸缩则增力,骨之重者,则龙满(髓是人之精也),筋之伸练,骨之钻活,全系锻炼,头為五阳之首,尾閭為督脉之门,灵宜上顶,尾閭中正则精气透三閭入泥丸(腹海),背胸(指背筋胸筋言)圆开,气自沉下归丹田(小腹),两肱抱橕,肩窝吐气,开合伸缩,力达指心(指手指心是指手心属筋)象其形。龙蹲目之精,爪之威,虎坐,摇首怒目,胯做挺绵腰,腰似车轮转,身有平準线,两足心含虚,抓地如钻钻,两股形似弓,抓退要连环。骨灵河车转(如机械之轮轴也),筋络伸缩如弓弦,身劲发动若弦满,手出如放箭,运动如抽丝,两手撕绵,手足(手足四腕力也)挺劲力,扣齿骨自坚(齿属骨)形其意摇首摆尾閭,动入飞龙昇天,践似猛虎出林,纵跳凌空象猿猴,步法轻妙如猫行,得此要素神乎技矣


第四节.三性合一


夫三性者,以心為勇性,以目為见性,以耳為灵性,此三性為艺中应用之根本也


,然运用之法心应不时常警醒,目应不时常循环,使之精灵三性,象影相合,运贯如一,蕴发在意,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昧无穷,正是三性之要义也。



第七章


第一二节会意象形


象形者,会意也,发于外而谓之象,蕴于内而谓之意,意可蕴,亦可发,意由心出,象由性生。中庸云:诚于中,形于外,正是意象之谓也。以人之四体百骸运动而象其形,悟其真意,效其灵性,通其造化,而以术延书,以健身心如华佗之五禽是也。


第三节.假借


假借者,是乘敌人之来势也,运吾之机谋,忽纵而忽横,纵机因势而变迁,忽高而忽低,高低随法(法者天地流行之气也)以转移,尾閭中正神光应(精气电力四射也),气透三閭入顶门,腰像车轮,身有中线,全身法象,如百转纯钢绕指柔,似万缕柔绵缠绕绵转不断,彼刚,我柔,彼柔,我刚,任他巨力雄伟汉,一指运动分千斤,此假借命名之意也。


第四节.转註


转註者,旋转圆动力而中心不失也,圆中纵横似弹丸,光线芒芒无分左右前后,即中庸云:中立而不倚,和而不流,正是此意。无论如何旋转不失中心,取义指南命名转註也。


第五节.指事


指事者,如阵法,似长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中则首尾相应,忽上像飞龙昇天,忽下似潜龙在渊,忽前后,忽左右,忽高低,像云龙之探爪,气若龙飞万里,像犹虎賁三千,如战阵行军,声东击西,故而谓之指事也。


第六节.谐声


谐声者,发号施令也,如龙吟虎啸,睡狮吼,神气能逼人,精气能摧人,威猛能惊人,两目神光耀,使人一见而生畏,形之于战斗力,斜入而直出,直进而横击,刚来而缠绕,柔去而惊抖,丹田含气,神意贯指,按实用力,吐气发声,故取义谐声也。



第八章.名称五法(内附五中)


第一节.飞法(直中)


飞法者,直中也,性属金,练筋力,有刚坚之气,外刚内柔,有挺劲与横力,能攻坚击锐。


第二节.云法(化中)


云法者,化中也,性属水,练柔力,形似波浪,外柔,内刚,有弹簧鼓荡吞吐惊抖之机。


第三节.摇法(圆中)


摇法者,圆中也,性属木,练身力,刚柔相济,有曲折回环机警翻浪抖擞之威。


第四节.晃法(虚中)


晃法者,虚中也,性属火,练定力(以意而作用),合火机之妙,外静内意,柔刚兼有,有爆裂惊炸之猛。


第五节.旋法(实中)


旋法者,实中也,性属土,练圆力,刚柔相合,足有踏八卦步九宫之奇,象有敦厚,沉实,方正,圆活之象,法曰:方者以正其中,圆者以应其外,三回九转即是此法之意义也。



第九章.八卦成象(序言)


乾坎艮震巽离坤兑,震為龙,兑為虎,离為牛,坎為马,乾為象,艮為狮,巽為熊,坤為猿。


法曰:

游龙 睡狮 威猛虎 精神猿

醉熊 文象 马疾蹄 瞪目牛


第一节.龙


龙象,练精意,龙有游空探爪缩骨藏形惊抖缠绕之神。


第二节.虎


虎象,练精气,虎有怒目摇首摆尾冲竖撞奔披之威。


第三节.马


马象,练腹实,腹实腹健而身轻,马有疾蹄跳涧之勇。


第四节.牛


牛象,练桩力,久练此象,能生千斤力,牛有两足栽根,身重如山之状。


第五节.象


象象,练筋络,人之一身,大者為筋,小者為络,象有曲伸四体百骸筋络之法。


第六节.狮


狮象,练神气,狮有心定神寧养性修真之妙。


第七节.熊


熊象,练静力,熊有晃身沉实气贯丹田之真。


第八节.猿


猿象,练精神,猿有三闪六躲轻妙纵跳之灵。



第十章.八象合卦


第一节.四合卦


坤乾卦,猿象二法相合,土生金,卦名地天泰。坎离卦,马牛二法相合,卦名水火既济阴阳相交。震巽卦,龙熊二法相合,属阴阳二木,卦名雷风恒。兑艮卦,虎狮二法相合,卦名泽山咸。


第二节.四生气卦


乾兑卦,象虎二法相生,卦名天泽履。坎巽卦,马熊二法相生,卦名水风井。坤艮卦,猿狮二法相生,卦名地山识。震离卦,龙牛二法相生,卦名雷火风。


第三节.四绝命卦


艮巽卦,狮熊二法相剋,卦名山风尽。离乾卦,牛象二法相剋,卦名火天大有。坤坎卦,猿马二法相剋,卦名地水师。震兑卦,熊虎二法相剋,卦名雷泽归昧。


法曰:

八卦八象阴阳化生 六十四卦内藏真情

性命双修参赞禪功 水火既济火候练青

联络纵横奇妙无穷 证悟道理性命长生


法曰:

练至骨筋节通灵处 通身节虎气横行

掌心力从足心起 一指霹靂万人节

学艺精心求其妙 吐气使力如山崩



第十一章


第一节.修养要论


盖夫人生先天体质虚弱,后天失调,久為病苦,医法已尽,药物无灵,此术能使其身体健康,患根拔除。胆气薄弱,意志颠倒,烦乱不寧,阴阳不交,即心肾不交,稍遇惊恐,心胆俱裂,苟能依术锻炼丹田之气,充实其腹,以镇定心神,而增百折不挠意志力。法不仅愈己之病,而且对于家庭之上,精神,肉体,痛苦,亦能随缘普济;换而言之,由肉体方面,渐进向精神进步研究,善能变化人之气质,使刚者肉,弱者强,病者愈,胆惊壮。学者,得此要素,则人生多美感之快乐,古圣千辛万苦始得之法门不传,今一朝啟其秘藏,明此道理可以通三教之真髓矣。


第二节.生理呼吸


人类呼吸之作用目的,最切要者,曰生活机能,故圣人视息曰命,可知生命与呼吸是非有二,一呼一吸者,即吾人之生命也。欲知生命之真意,必先研究根本,第一步曰:呼吸。且吾人肉体中,最重要之物质,為血液,夫血液之营养分,非辑呼吸不能製造纯良鲜血质。因空中气分子中有一种养料,名酸素,此质吸入内部,则使全体能起酸化作用,且酸素与细胞组织中老废物化合而為碳酸素,辑呼吸作用以吐出之。空中之新酸素吸入腹内后,则能使黑暗色之旧血液為深红纯良之新血液,辗转交流,循行全身,是即呼吸收效果目的之法门也。


第三节.实修内容大纲


(一)正身法,(二)调息法,(三)修心法。其正身法内有注意与随意二法;调息法内有三步呼吸:1,努力呼吸,2,丹田呼吸,3,体呼吸,即法轮长转;修心法:1,至诚,2,守一,3,腹呼吸,此為修心敛性,次第实修之法门。调息法与修心法,互相结合,篤行而生一展天然之佳趣,下列表以指示结合系统途径:


此表学者,初见似难悟会,然实极简易,其要点不过由浅入深,如调息法中之努力呼吸,即丹田呼吸之先导,丹田呼吸又為体呼吸之準备。详而言之,体呼吸又為修道之练法最上乘之功夫,修心法中,至诚不息,為守一之领,守一又為体呼吸之法门。如学者,果能至诚不息,则可以入道矣。调息由精神方面作用,进于体呼吸,先要剔除杂念,而至诚不息,抱元守一之佳果得矣。


第四节.正身法


先要注意,身体相当之姿势,及态度,无论行止,坐卧,务要使脊骨柱正直无曲,首勿倾于前后,耳与肩对,鼻相对脐。道经云:尾閭中正神贯顶,气透三关入泥丸,此姿势,宜常保守,不但练时為然,无论何时何地,莫忘却此法。中庸云:道不可须臾离者是也,正身用意,动作皆于法规,不可随意倾跌,学者最宜慎之。


第五节.注意法


欲实行修养法时,最注意者,即适当之姿势,如练时先向下腹部,以意沉气贯通,使出小腹突出(常人不知此法)。但初行时,总苦气不及于腹,其法最紧要者,即闭口齿,以鼻向外徐徐出气,而微细有声,下腹自然实出,出至力不能出时。


第六节.随意法


随意法,即权便之法门也。无论行止坐卧,车上马上,皆可随意而练之(此法用意而练)。有一时工夫修一时道,有一刻工夫练一刻心,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為。偈曰:行立坐卧任呼吸,一呼一吸立丹基,唇齿著力学龟息,息字自心圣人知,四个XX八卦炉,不知不能立丹基。


第七节.三步调息法


调息法者,即调和气息之谓也,分為努力呼吸(后天),丹田呼吸(先天),体呼吸(週天)。此三种呼吸,乃是修道始末根本功夫,由粗入细,由细入微,由微入道。若论其极,绵绵若存,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忽忘忽助,呼吸不从鼻中而出,从全身八万四千毛孔,云蒸雾起,往来而出入,道至此时,全体安适,悠悠而入于极乐世界矣。


第八节.呼吸与精神关係


呼吸者,则谓之调息也。息调则心静,身外无心,心外无息,欲得息外无心之妙,必须真调息,息调则心定,心定则神寧,神寧则心安,心安则清静,清静则无物,无物则气行,气行则绝象,绝象则觉明,觉明则性灵,性灵则神充,神充则精凝,精凝则大道成,万象归根矣。


第九节.组织调息法


练功夫时,宜择天朗气清之地,敛情撮念,心无所思,目无所见,鼻无所嗅,耳无所闻,口无所言,神将守形,任从两足运动,一灵常与气相随。坛经云:行也能禪,坐也能禪,行也绵绵,坐也绵绵,醒也绵绵,睡也绵绵,气昇乾顶,气降坤田,出息微微,入息绵绵,至诚不息,性命永安。


第十节.努力呼吸


努力呼吸与自然呼吸,并无大异,唯呼息吸息稍微用力于下腹部耳。开始行功之时,须将身体立正,面微仰,目斜上视,先从口中念『呵』字(念时切莫有声,有声反损心气),然后再用鼻子吸入空中新鲜清气,使肺中十分充满,则横膈膜向下,以意力向下腹用力,徐徐送至丹田,时间停止少许,谓之停息。嗣后将腹内之气,从鼻中微微呼出,使横膈膜次第向上,而胸部肺底之浊气可以排泄而出。以上呼息吸息二法,循环為之,其呼吸机能顺通,乃移于丹田神意呼吸,偈曰:一呼一吸,通乎气机,一动一静,通乎造化,正是此意也。


第十一节.丹田呼吸


丹田呼吸,此法与前努力呼吸所异者,呼息气下入丹田,而谓之源;吸息气闭而上昇谓之开,又谓阴阳相交。易曰:一闔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即明心见性。呼息下贯丹田,吸息上至心脑,谓之水火既济,以心意而存于心肾,使气上下而往返,则精气透泥丸。偈曰:三田(泥丸,黄庭,土釜)往返调生息,混元二气造化机,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呼吸往来通乎二源,久行此功,则丹田气充而精凝,精凝则性灵,性灵则神合一,呼吸之息如无呼吸状态,功夫至此然后可进论体呼吸法矣。


第十二节.体呼吸


体呼吸者,乃呼吸最上乘法。前两步呼吸,不过為达此步之途径,虽由丹田呼吸渐进而至体呼吸,但体呼吸乃是週天法轮之呼吸,此呼吸全不赖呼吸器而出气息,从全体八万四千毛孔云蒸雾起而為呼吸。然此呼吸,实為呼吸最终之目的,最上乘之法门。故习此道者,不可不恒心努力达此境域,盖真要充实气力于下腹,以意在内换气,呼吸从尾閭,上昇透脊骨,过玉枕,入泥丸,而至下鶻桥,度重楼,过黄庭至丹田,而谓之一週天。转法轮以意力,由脐轮向左从小而大,再向右转脐轮,由大而小,由中达外,中全外,由外至中归无极。此节功夫,乃是精神真正呼吸,非有真传难入其道,非有恒心难达其境,学道者,勉力為之,以期达此境域是為至盼。


第十三节.修心法


修心法者,即成道不二之法门也。释谓明心见性,道谓修心练性,儒谓存心养性。其名虽殊,则理是一,至其练法,则先藏气于丹田,作丹田中之意识,使头部渐渐冷静,杂念灭除,妄念次第消散,以全身精神集註于下腹入于无念状态,腹呼吸自然现于意识界,遂成一种抱元守一之象,以期达此三步最上乘功夫,从至诚不息中而求之,修心练性之术,尤愿上等有根器者篤行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97/10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