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紫砂壶,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除了非常劣质的“灌浆壶”以外(类似金属浇灌的成型方法),紫砂壶无不为手工制作。说“全手工制壶”不如说手工拍制身筒、手工制壶盖、壶钮等更为妥当。
现在所谓的“手工壶”,或为随大流的说法,或为卖家为了销售而有意含混。深究起来,“手工壶”大致是指不借助模具制作的紫砂壶。
随着紫砂壶越来越被全社会所关注,紫砂壶界的“新概念”也多了起来,关于泥料概念的分类、名称已令人有云里雾里的感觉,近年又出现“手工壶”的概念,市场销售常见以“手工制作”、“纯手工制作”为壶的价格做注释,其说法堂而皇之得令习惯于以模具制作紫砂壶的老艺人汗颜。
怎样理解“手工壶”?顾名思义,全手工者,完全以双手制作。那么用模具制壶是不是手工制壶?茶叶的一个分类方法是将茶叶分为机制茶叶和手工制茶叶,把制茶时以机械代替手工操作制成的茶叶称为机制茶,把从采摘起全部以手工制成的茶叶称为手工制茶。这样看来,在紫砂壶制作中使用了机械代替手工工序才是非手工壶。即使借助工具,仍以手工完成各个步骤的制壶方法应仍为“手工”制作。
如果按照“手工壶”的“理论”来衡量一件陶瓷艺术品的价值,恐怕当今世界级的名器名物,凡使用了模具的都得从各大博物馆请出去了。
模具是工具的一种,且是人类使用的工具中最为普遍的一种,人类使用模具制作陶瓷的历史非常久远。仅就紫砂壶而言,现在澳大利亚定居的宜兴籍制壶名家潘春芳,在为《中国紫砂》撰写的稿件中就曾谈到一种明代制壶时使用的模具。
制作紫砂壶需要用到几十种工具,模具仅为其中的一种,借助模具做局部结构塑形仅为制作紫砂壶工序中的一道。没有人能不借用任何工具,纯粹以一双巧手制成精美的紫砂壶。
我们应客观公正地对待“模具成型”,如果所需紫砂器量大、工程短,用模具成型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更何况还有紫砂七老王寅春大师等翻模高手制作模具呢。
改革开放以来,不仅老一辈的名艺人恢复古法(这使我们想到清嘉庆、道光年代的杨彭年,与多数人使用模具制壶不同,他“使用古法”,此为史书中记载 的)以传统技法拍身桶,现在四五十岁的优秀艺人能使用手工拍身桶技法,今日学艺的年轻人也应会此种自古传承的技法,因为手工拍身桶更能制作出个性化的作品,手工拍身桶已成新的时尚。但需指出的是话语上的虚夸与不恰切,仅一身桶不用模具就抬高到“全手工制壶”,完全违背了语意学规范的称谓“手工拍身桶”,如美感确实超过模具的,考虑到成型的艰难,费工且产量少,其价格高于模具围身桶也是合理的。我们这样说还算公允吧。
紫砂壶是很多朋友特别是中老年人比较喜欢的物件,主要用来煮茶使用,一把好的紫砂壶不仅是一种文雅的象征,更是一种传统的文化,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出现了很多劣质的产品,冒充是紫砂壶,很多人没有太多的经验,所以无法鉴别紫砂壶是不是真的,目前紫砂壶的价格还是比较高,所以建议一定要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通过外部形态鉴别
指紫砂壶的形状款式。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它汇集了历代名家们的智慧和结晶。紫砂壶的形体现出制壶者的思想和文化底蕴,审美观念,是一种艺术的意境。一般来说,壶的嘴、盖、把、身、流等各个部位都应比例协调,百看不厌。
通过款式鉴别
鉴赏紫砂壶款有两层意义:一是鉴别壶的作者是谁,二是鉴赏镌刻诗词的书画及印款。壶款不但能够体现紫砂壶的流派和风格,还是鉴定壶的价值的重要依据;一把好紫砂壶,壶身上的诗、词、书、画都能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
通过材质鉴别
紫砂壶的好坏和用泥的品质、品种都有很大关系。紫砂泥细分品种有很多,差别也很大,很多名家制壶的泥料在市面上是很难见的,名家用的泥料都是经过自己特殊加工而成,有些甚至是祖传留下的独门泥料,所制的紫砂壶都有独特的质感。
通过功能鉴别
指两个方面,一是制壶者的功力,二是紫砂壶的实用功能。前面说过鉴别紫砂壶的好坏决不能仅注重造型之美,而忽视功能为用之美。有些制壶人自己不饮茶,在制作的过程中表达不出紫砂壶独有的特性,所制的壶甚至能败坏一壶好茶,成为中看不中用,这样的壶为行家里手所不能接受,形再美也算不上是一把好壶。
工艺方面鉴别
全手工壶是由泥片打平后,根据壶的形状切好后再围起成壶身(也叫身筒),所以壶的身筒上会有泥片接头。因为壶身外的接头可以通过手工处理掉,壶里面因为有的地方看不到,一些工具也用不上,所以很难处理平整。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眼睛去看、用手去摸。越往上看不到的部位,会越明显,用手一摸至上而下会有个条状的皱折突起。
紫砂壶的鉴别有很多的方法,只要认真的了解这些知识,就可以在购买的时候避免被假冒产品欺瞒的情况,如果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建议可以咨询经验丰富的人帮助,不要贸然的购买,现在很多的假冒紫砂壶商品在外观上如果不仔细看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如果经验丰富的话,在外观还是那个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差别的,毕竟材质是不一样的。
首先在壶身表面我们会发现全手工壶有着明显的拍打留下的痕迹,类似于皱纹。有的壶明显一点,有的壶则需要仔细观察,但不管怎么样艺人们不会抹杀这些能证明全手工制作的痕迹。另外因为是完全手工制作,所以在壶身的线条、弧度上不会十分完美,往往会微有起伏。壶盖也有可能与壶口有细微的参差。乍一看去,也许你会觉得壶在制作上略有粗糙,然而气度十足。全手工壶大多是选用上好的泥料来制作,所以它的泥料一眼看来就会十分有特点,光泽、透气性都会显而易见的优秀。同时因为制作过程中的手工拍打使得壶坯泥料异常紧密,经过烧制后就会膨发,从而让壶看起来更为饱满、有张力,气势油然而生,卓尔不群。
紫砂壶的可以从声音、试水、手感等方法分辨。
1、声音
用盖子轻轻敲击壶体,真正的紫砂壶声音短暂而清脆,没有余音,而仿制的紫砂壶发出的声音闷厚,缺乏脆亮,并且余音较长。
2、试水
往茶壶身上浇水,真正的紫砂壶表面会呈现为相对均匀的一片,逐渐会被紫砂所吸收,而普通陶瓷玻璃容器其表面会形成明显的水珠。
3、手感
真正的紫砂壶手感十分舒适,触感细腻且温润,如果用手触摸紫砂壶的时候,能够感觉到发涩的手感,一般是材质作假的原因所导致的。
紫砂壶特点
紫砂壶是明清时期江苏省宜兴地区所产的一种陶质茶具。其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紫砂壶的特点是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壶壁吸附茶气,日久使用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紫砂壶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即使是盛暑时节,所泡之茶仍不易馊。由于泡茶日久,茶素慢慢渗入陶质中去,如果只泡清水,也有一股清清的茶香。
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紫砂壶,曾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现也有机器大批量制造的。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又名宜兴紫砂壶。
但在收藏家与业内专家看来,它们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至少从成型工艺上来说,紫砂壶可分为:“全 手工”与“非全手工”两种范畴。而传世经典与名家精品,一般只属于前者。说到紫砂壶,有人会问:是不是“手工” 的?其实,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用机械方式“一压一个的”来批量“生产” 紫砂壶的。 “全手工”作品的制作,对作者本身的“基本 功”要求甚高,原先砂紫厂规定的三年全手工学徒期,就是为了强化“基本功”。“全手工”成型工艺,不仅要求作者对制作材料、工具的充分了解与相当熟练;还 有工艺手续烦琐与周期性长、容易变形与很难形成批量。同一作者的同样“全手工”作品,也会存有不同的变化。再有是数量有限,具有收藏品位与艺术品位,所以 深受收藏家们的推崇与欢迎。 “全手工”的概念,在各个时期与各人理解中 会不尽相同。但道理是一样的:都需要高超技术与高等艺术合二为一的创作精品。鉴定全手工的简易方式是:茶壶四周可经细致查验,找不到模具痕迹;壶身内壁, 细看有泥凳的木纹印;造型工艺过渡自然,神韵气质丰满;烧成后的“水色”较好,具有极好的审美观赏性。“全手工”,不仅是表现作者综合能力的唯一方式,同 时也应是传承陶瓷产业真实技术的唯一选择。 而“非全手工”作品相对而言,就容易很多; 比如“挡坯”成型,首先它对“打泥片”的要求,就不是那么“苛刻”;对“泥性”及工具的熟知程度,要求也不是太高;由于大部分成型步骤要借助“模具”,那对“基本功”的要求也不是太高;再加上可以开发很多的品种及可以大量的复制等众多特点,所以“非全手工”作品,具有普及性的使用价值与商业价值。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229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选壶的8大不靠谱经验你是这样选壶吗,
下一篇: 铁壶,您真的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