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饮茶者,尤重啖其味。茶味苦涩甘甜,包罗万象,畅怀适意,韵致超然。《茶赋》序云:浓茶解烈酒,淡茶养精神,清茶滤心尘。午饮可散燥,慢品能娱情。茶,可饮,可读。可观,可闻。亦可听,可语。春日暖阳,若掇一藤椅在醉人的阳光下小憩,再有佳茗一壶作伴,望远岫碧翠生烟,眸天际云卷云舒,与云蒸霞蔚之间,享齿间轮回之韵,悦心养性,可谓怡然自得矣。无怪乎鲁迅先生言:“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我素少饮茶,更难有好茶,故不知先生所言之“清福”。年少时不识茶滋味,那时乡间落后贫穷,茶是奇货可居的珍品,要是哪家以茶待客,喝时多半已有陈年旧味,非苦即涩,概无茶香。每遇口渴时,便掬起山中甘泉大口痛饮,须臾,泉水之清冽已沁人心脾,适才倦怠的身体旋即快活起来。山中清泉四处皆是,泉中甘甜俯首可汲,此种情致非茶中所有。纵是现在回记起来,依旧口舌生津,颇为垂涎!再后来,同舍中也不乏饮茶者,但他们也都是偶尔为之,未成瘾好,不过囫囵止渴而已,就其中滋味而言也是泛善可陈。记得同窗中有位眉目清秀面容娇嫩的女子,很有几分养眼姿色,我们一帮贪香恋玉之人为了陶冶性灵,难免多瞅几眼。可瞅的多了,破绽也就露了出来。那女子有明眸却失皓齿,满口赭黄的牙齿很煞风景,渐渐地我们也便敬而远之。后来讹传,此女子源自茶乡,满口赭黄盖因自小饮茶所致。扼腕叹息之余更是对茶少了诸多兴趣。先前,读到王充榈先生一篇名为《三道茶》的文章,突然勾起了我对茶浓烈兴趣。先生文中道出了茶的种类别名,更兴的是将茶中真谛娓娓道来,使人真想讨得其中一壶,细加斟酌。由是,我便得来陆羽的《茶经》翻阅,以解茶中妙处。翻阅多了,对茶的迷雾也就豁然起来。茶不仅可以陶冶性灵,怡神养气,这种灵魂之饮还可消食化痰、护齿明目、清心解烦、消暑去热、养心化疾,不失为一种药效。“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见,茶乃健康之液。至此,我也就要为我那位同窗女子鸣冤,非茶使你口齿泛黄,但你俊俏的面目却是茶的滋润使然。你有茶中毓秀,他日若遇,我愿与你饮茶叙旧。
书中之茶,其味跃然于纸上,倘要啜出自己的味道,纸上识来只属于浅尝辄止,要得学着喝茶才可。我少饮茶,可并不曾拒茶之门外。一次前往茶店买茶,卖茶者热情的推荐几类让我品一品,我出于喝茶甚少,难以辨出异同为由,推辞不饮。于是他就滔滔不绝的给我介绍起来,听其种类,无外乎书上说的诸如西湖龙井、庐山云雾、铁观音、碧螺春等耳熟能详的名称。几番观察后,我独钟情于名曰毛尖或类于银针的一种。该茶形细如针,条真匀齐,又宛似嫩毫,肥厚有致。卖茶者大言我眼力佳,定是熟稔茶道之人。有茶的名片上说,此为茶中上品,饮用时以玻璃杯冲泡最佳,当沸水注入杯中,你会见茶叶在杯中一根根垂起直立,踊跃上冲,尔后悬空独立,继而上下浮游,然后徐缓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才簇立杯底,蔚成趣观。饮入口中味醇甘爽,香气清高,饮罢口中余香久久不散,回味无穷。我熟虑再三,购置少许,欲来日细品。不几日,一同事在我面前“夸”茶,我观此茶甚为面熟,便以兴趣相投调侃几句。回头再看,我所费不赀购置的茶叶已只余半盒。急捏一小撮饮之,谁知完全不似卖茶者说的那样醇香四溢,沸水一冲,俄顷,汤色便成红色,且浑浊,味苦而无茶香,与其形状极其不符,原来全是旧时陈茶。这与茶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竟然沦为笑柄,真是惭愧!
茶味即生活之味人生之味,它随生活阅历和人生境界而潜滋暗长。茶味不可渴求,独饮者知其味,懂生活乐趣者,悟人生修养者,其茶味才是无穷,意蕴才当高远。
茶清香
脏六腑。那茶如酒,醉得我沉入梦中。伏在桌上,望着窗外,麻雀唧喳地叫望着白茫茫的天空,倦了。俯下身,品口茶,那轻柔似纱的清香弥漫到五着,引得多少凄凉。我不觉有些冷,接着品一口茶,暖遍了全身,又增添了几分惬意。
慢慢的,伴着窗外的怡人景色,韵味悠长的热茶,渐渐地飞向了遥远的远方……朦胧中,嗅到了淡淡的茶清香。
难忘那天的深情陶醉,特别难忘那天淡淡的茶清香。我深知,自己如朴素的清茶,不尊贵高雅,可我却会散发出淡淡的茶清香。我们新一代的青少年,正如一粒粒种子,有的愿生长为受人宠爱的牡丹花,有的却愿做一棵茶树,供人采摘。而我愿做后者,平淡、朴素。
想起当初的感悟,不免悲怆,既然选择了道路,就永不回头,继续拼搏。奋斗吧!如初升的朝阳,放耀出最灿烂的光芒。
从平凡到辉煌,从朴素到高雅,一个个风雨坎坷的进程,一件件引人思考的往事。昔日,并肩大踏步而行,伴着夕阳,走在乡间小路。曾几何时,采过路旁的野花,晒过苦涩的茶叶,坐在湖边,慢慢地品着……
走在开阔的大路上,脚步在林间小路上迂回,累了,品口韵味悠长的热茶,劳累顿时消失。那茶散发淡淡的茶清香,我爱你,淡淡的茶清香!
茶趣
现代人,快节奏,喜欢的是酒和咖啡。而我,偏爱喝茶。茶,经过采摘,焙制加工,将吸收的大自然的精华浓缩在小小的茶片里。然后,在适宜温度的开水里煮亦或是浸泡,将其天然香味释放出来。茶,唯有品,方能体其味,知其趣。
小时候不喜欢茶,觉得茶苦而涩,难以下咽。远没有加糖的饮料来得甘甜可口。等到初涉人世,经历了一系列的事后,特别想喝茶。最爱在阳光暖暖地午后,静静地独坐在窗子前,泡上一杯苦丁茶。看那些细小的成了小棍棍的干茶叶,在开水里慢慢舒展,缓缓释放出积在体内的绿色。而透明的开水,渐渐变成淡绿,而后变浓。。。。。轻轻啜上一口,满嘴的苦味,一直渗透心脾,而后慢慢涌来一缕清香。就如那时的感觉,生活原是一杯苦丁茶,苦而清新!
后来由于生活所迫,渐渐告别了稳定。东奔西跑,四处寻找生计。而品茶,就成为一种奢侈了。汗流浃背的时候,茶水,只是一种解渴的东西,仰脖一饮而尽,来不及体味其中的滋味。只感觉自己好累,好想要停下脚步,安静地坐上一宿,听听自己的心跳声。
人过三十后,许多东西便慢慢悟透了。身外之事和物就抛在身外了。偶尔,停下来,听听音乐,写写字。这时候,茶,又被重新记起来。不同的是,此时,已不再喝苦丁。喜欢喝各种花茶亦或是柠檬。
在初夏的下午,独躺在院里,阳光透过嫩嫩绿绿的树梢,洒在身上成斑斑点点。泡一杯花茶。我一般喜欢玫瑰。深红的玫瑰就如曾经那些玫瑰色的梦,在回忆里,轻轻舒展,展一纸流觞,散发淡淡馨香,成一杯茶。我静静凝视杯中的花瓣,看它们渐渐漂开来,红色淡在水里、晕开。恰如所有的记忆被岁月淘就成了纯白,薄如蚕翼,那么轻轻一触,就会碎裂,裂变成无数花絮,飘满回忆的天空!而过往的那些优美文字,亦如茶,晕晕苒苒,在心底,荡起点点涟漪,泛着微微清波。
在夜深人静时,泡一杯柠檬,加点糖,酸酸的苦涩被析在杯里,再被那些甜甜的糖一中和,酸酸中带点儿甜,甜之后显一点涩。用小勺轻轻搅拌,那透明状的柠檬粒便飞花般飘荡在水里,缤纷我橙色梦境。生活中所有的委屈、苦楚和甜蜜随着茶水缓缓流进口里,仔细地品尝,慢慢地吞咽。而后,点一支烟,看烟圈儿盘旋而绕,飘渺如有若无。此时的心境恬美而平静。即便回首往事,也波澜不惊!
由此看来,品茶,需要的是心境,宁而悠闲!在品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点滴,总结过往,将迷失在金钱堆里的自己拉回来,慢慢解剖。便会惊奇地发现,原来的那些枝枝节节疙疙瘩瘩,总会在某个时候抽一树新绿,将曾经的心伤触摸。感受到那痒痒地快感亦或一些淡淡的失落。而此时,云淡风轻。唯有那份茶的清香,飘满屋子,留在脑际。
茶,一定要品,慢品,才能体其味,得其趣。还要在相对的环境里,还要有相应的情感。品茶,品的是生活,是生活里的味道!
茶的滋味,没有咖啡那样苦烈,也不像酒一样老辣,而是苦中有甜,涩中带鲜。但这些味道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涩。 茶中涩味的主导物质是茶多酚,主要包括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和酚酸4类物质,其中以儿茶素的含量最高。儿茶素收敛性很强,在口腔内会产生发干、收缩的感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涩味。
水温会影响茶叶内含物质的浸出,滚开的沸水会加大茶中茶多酚的溶出度,导致茶味更涩。需要注意的是,用遭受过严重病虫危害原料制成的茶叶,苦涩味往往比正常茶叶重,饮用后可能会有不适感,购买时要注意。
苦。 茶中的苦味主要来自于咖啡因,它是一种生物碱,有助加速人体新陈代谢,使人保持头脑清醒。茶叶中咖啡因的含量是由茶树的生长环境和品种等因素决定的,比如夏天茶叶生长旺盛,其咖啡因的含量要高于春天,所以夏茶往往味道更苦。同时,咖啡因还能与茶多酚氧化物以氢键络合的形式结合成具有鲜爽味的复合物,从感官上来说,这正是茶汤爽口的主要原因之一。咖啡因对于神经性头痛有一定的辅助疗效,甚至可以提高治疗神经性头痛药物的疗效。
咖啡因摄入过多会对中枢神经造成强烈的刺激,导致身体不适,出现过敏、失眠、手足颤抖、四肢无力、恶心等症状,俗称“醉茶”。预防“醉茶”,要做到饮用清淡的茶水,一般茶与水的比例在1∶50左右,同时最好不要空腹喝太多茶。如果出现“醉茶”,可通过喝糖水或吃甜点的方式进行缓解。
鲜。 氨基酸是茶中鲜味的主要来源,它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茶叶中的氨基酸主要是茶氨酸,占整体氨基酸含量的一半,味道呈现鲜、爽、甜的特点。如果茶叶中氨基酸含量较高,茶多酚的含量又比较恰当,那么整个茶的口感就会表现出醇爽的特点。
刚炒制的新茶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对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严重的还会导致胃痛和便秘。因此,建议有相关病症尤其是胃肠功能较差的人,不宜多喝太过于“新鲜”的茶。
甜。 茶多糖是茶品出甜味的主要原因,它还会增加茶汤黏稠度。刘官寨茶厂认为茶多糖是茶叶复合多糖的简称,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茶汤中的甜味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削弱苦味和涩味,缓和了茶汤的刺激感。
现在市面上有一些茶会掺杂糖、糖精、香精,尤其是红茶,如果你喝的红茶很甜、很香,极有可能是因为掺了糖和香精等物质。从品饮乐趣而言,醇厚、鲜爽、不苦不涩的茶味最能让人产生愉悦的情绪,但对不少爱喝茶的老茶客而言,能“苦尽甘来”的茶才是真正的好茶。
1. 茶味人生,有苦涩也有甘甜。
2. 台湾有一个很特别的水仙茶。它呢,第一泡的时候会比较苦涩;第二泡呢,会比较干香;第三泡,浓醇;第四泡呢,会比较清冽;到了第五泡了,就一点茶味都没有了。是啊,再好的茶,到了第五泡也没了味道。
3. 有生之年,只诉温暖不言殇,花味渐浓,茶味渐醇,倾心相遇,安暖相陪。
4. 旧人和旧茶都一样,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如滚烫的水沏到茶杯里,茶味是越来越浓的,但总免不了,喝掉之后要再重新倒。
5. 你错了,水仙茶比较特别,等它没有茶味的时候呢,它才会真正的开始散发悠香。只要你闭上眼睛,你就可以感觉到,那花在唇齿间复活;然后听到那水仙在心里绽放的声音。
6. 人生如茶。初涉人世就像温水冲泡的茶,随水的起伏沉浮,饱尝如茶的苦涩;几经打拼,几经磨砺,终于尝到了清香甘醇的滋味。
7. 茶对水的思念是苦涩绵长的,在不可预知的日子里她坚受着一个信念;茶入水的岁月是热烈激昂的,在滚烫似火的接触中她呼喊着高亢的号子;茶沉底的光阴则是平凡无奇的,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她品味着人生从容的宁静。
8. 一杯浓郁芳香的茶总有变淡的时候,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总会随时光的流逝而淡忘。
9. 没有品味开始的苦涩,怎能享受日后的甘甜。
10. 杯里的茶因遇到水而上浮,杯里的茶因为遇到水而清香。待香散尽,茶也变凉。
11. 人生如茶,风华正茂的时候也许正是自己最苦涩的时候,人老心衰的时候,真是甘甜入心的时候。
12. 始苦终甜,苦甜并不重要,关键是不要永远是苦的,有苦有填才是好茶
拓展内容:
一、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白居易《两碗茶》
二、 喝茶:当饮料解渴,生理需求。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形,讲究水质茶具茶境,喝时能细细品味,精神需求。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社交需求。茶道: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尊重及自我实现需求,
三、 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着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松龛藏药裹,石唇安茶臼。气味当共知,那能不携手。——王维《酬黎居士淅川作》
四、 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雨后逢行鹭,更深听远蛙。自然还往里,多是爱烟霞。——贾岛《郊居即事》
五、 茶是雅物,亦是俗物。进入世俗社会,行于官场,染几分官气。行于江湖,染几分江湖气;行于商场,染几分铜臭;行于清汤,杂几分脂粉气;行于社区,染几分市侩气;行于家庭,染几分小家子气。熏得几分人间烟火,焉能不带烟火气。这便是生发于”茶之味“以”享乐人生“为宗旨的。
六、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李郢《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七、 茶叶,在水的浸润下舒缓的展开。如绿衣舞者,在音乐中渐入佳境。杯中的清汤散发出幽香,淡淡的却沁人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233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茶说】茶也有你不懂的爱
下一篇: 茶的名号之茗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