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茶事心情喝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小小茶农 2023-11-13 06:55:55

茶事心情喝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可以从日常生活上升为审美文化,能从中悟出人生的禅意和哲理。喝茶也是一件简单的事,不过就是心到意到,给心灵放片刻的假,让茶香浸染梦境。
喝茶,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怎么喝一杯茶,也体现着生活的智慧,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就像中国人的喝茶智慧一样,追求简单的乐趣,以和为美,宁静恬淡。因此说喝茶本就是一种生活智慧的表现。时间成就了普洱茶,在喝普洱的时间中,又成就了人生的智慧。


茶文化在中国传承千年。茶是一种健康饮品,传递着健康、享受等信息。悠闲、安静、康泰和祥和是茶的传统文化基因,也是茶之所以千年传承的原动力,也是品茶人心中固有的茶境界。


说起茶境界,有观点认为,“人有人品,茶有茶品,人品是人寄身世间的根本,茶品自然是茶为人所珍惜的特殊品质。茶品的最高境界乃‘无味之味’,多少省悟、多少历练、多少善,多少大悲悯,以及多少极致的功德和个体的脱尘之感,全部存之于一壶,由你自个儿去品、去悟。茶禅一味,道出的是一分宁静,一种境界。”


喝茶的过程,不仅是一种解决身体需要的过程,也是一种满足精神享受的过程。如果喝茶让你静了心、清了志、明了理,让你的心灵和行动更和谐与统一,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茶中自有天下。

当我们面对着一饼积累着时光的普洱茶,当我们静静地品尝着它的芳香,当我们以那散开的叶片作为媒介去体会自然的味道,我们的内心,就会在品饮的过程中充满一种清淡、平和,从而获得身心的超脱与放松。


如果说“悠闲是人在凝视上帝的窗口”,那么普洱茶就是通往这个窗口的一条便捷的道路。,普洱茶是一种有生命的茶品,后发酵的过程是普洱茶随着时间成长的过程,优质的普洱茶因为它越陈越香的特性决定了它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同时它的可塑性、可承载性决定了它的特质和个性。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风情的地方,正是这种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铸就了这一特殊的茶品。它的上面负载了人类文化的体温,它的宁静、祥和、醇厚、甘甜是大地对人类的一份最佳赠予。正如品读诗词、品读历史、品读人生、品读文化、品读记忆芬芳一样,在普洱茶中能品味出人类至亲至醇的情感,品味出普洱茶所具有的人文精神。


茶最早生在中国,茶道也最先在中国萌生。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高雅和文明呢?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那些灿烂的文化传统,不应该在我们手中消失。

喝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茶文化传统。就像鸟儿飞过天空,并不需要什么特别的理由。今晚推开窗看看,明月如洗,清风拂面,约上朋友,喝茶去罢!

喝茶是一种享受

喝茶是一种享受

  导语:喝茶,雅称品茗。茶最先是作为食用和药用的,饮用是在食用、药用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人利用茶的年代久远,可上溯到神农时期,但饮茶的历史相对要晚一些。

  喝茶是要科学,喝茶也要艺术,喝茶更是要享受。科学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而艺术是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喝茶既需要科学的简单化,也需要艺术的复杂化。一个人能从简单中走向复杂,是具有美的能力;能从复杂中归於简单,是有智慧,懂得享受喝茶的美是有智慧的人。

  我国自古就有生活七般雅事,所谓:琴棋书画诗茶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从生活艺术沦落为民生必需品,这到底是福还是祸未可知?但,不论是雅事还是民生必需品,喝茶,品味茶都应该是一种享受。

  ?喝?茶是一项轻松愉快,很简单的事,先把水烧开,再加入茶叶,然后用适当的方式来喝,就是这麼简单的动作,一种单纯的生活。不是每个人每次喝茶,就得把一大套大道理搬出来,什麼茶树品种呀?什麼山头生产的呀?又是什麼什麼的'呀?如何如何呀?一般人不是搞茶叶科学研究,只是喝茶,何必审评来审评去!茶是这麼单纯的事,不需要加上那麼多这样那样的东西,以满足生理的需求来讲,喝茶就是喝茶,只要喝得欢喜高兴就好,一种简单的动作、一种单纯的生活,就是喝茶的最高境界。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理论,喝茶是属於人类最基本的一种生理需求,但,人的需求不能无限释放,有节制才是最高境界。不论物质需求还是精神需求,释放都是很容易,难的是节制,能有所节制的享受,才是人生真正的最大享受,所以「喝」茶容易,但「享受」茶难,那麼,怎样才能使喝茶成为享受呢?

  享受茶是从简单中走向复杂,如卢仝七碗茶诗所描述:?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喫不得也,但觉清风两腋生,玉川子欲乘风去?。喫下七碗茶,茶气通行全身,有如打通任督二脉,整体舒畅,飘飘欲仙,好像悠悠飞上青天去,得到品茶的最高境界。喝茶,当然也不是一成不变,随著每个人的个性与喜好,用自己适当的方式来品味,才是茶的本质,如果茶是一成不变,也就没有?道?可言了。

  茶有物质属性,是农作物;还有精神属性,是风雅之事,是一项高贵的休闲生活。喝茶绝对不是只有感官享受,尤其是品茶,还需要有精神的满足,精神的满足是由感官的根源来发动,人的感官有六根,而感官是会有联觉作用,品味茶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感觉六种感官联觉的享受,有?茶中半日偷悠闲?的写意。所以,前人认为,喝茶、品味茶只有赞美没有批评,不谈与茶无关的事,这样才能享受到茶真正的美。茶是有内涵的东西,可以藉茶抒发心情,透过品茶的心得描述,让人清楚明白内心世界,产生自省的效果,或许每个人的见解不同,只要忠於自己内心的感受,借茶明志,就能体会到茶中三昧的真味了。

  茶是嗜好性的饮品,每个人的要求标准不同,有人喜爱甜香,有人独好苦甘,这些感觉,往往受心情影响很大。今天心情好,可能喝什麼都觉得好,今天心情不好,可能喝什麼都觉得不好,情绪对感觉器官会有很大的影响,而兼具真善美的茶艺过程就是培养好心情,好情绪的最好条件。

  茶艺是人文社会科学的范畴,茶艺的美是在行茶过程中而不是在结果上,如果把茶艺定调在一杯茶的好喝、好感上,珍珠奶茶、泡沫红茶、包装液态茶更能吸引人。茶文化的发展是与时俱进,逐渐走向精致化才是发展之道,中华茶艺的美是大美,是意境的美,所谓大美是感官之外的美。如果,中华茶艺只强调感官之美,没有技艺、礼法和意境,还谈什麼「道」呢?

  我国的饮食文化特别丰富又复杂!食的方面,已有八大菜系各式各样的厨艺了;饮的方面,应该大力弘扬茶艺,让我们的社会渐渐在大家的努力下更有品味,让喝茶真正成为享受。

;

品茶趣悟人生|茶悟人生

  无论如何忙碌,手边总可以有一盏茶,除了解渴,还可以养心——在某一瞬间,如坐草木之间,如归远古山林,感受到清风浩荡。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时光。  人在草木间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说法:“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书画琴棋诗酒花”属于典雅的生活方式,而“茶”却和柴米油盐放在一起,难道寻常百姓家的茶事中也有什么佳趣吗?
  “茶”字从笔画构成上讲,就是“人在草木之间”。上有草,下有木,人在草木间,得以吸收天地精华,是茶真正的秘密。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家里,即便窗外满眼是都市的水泥丛林,只要一盏清茗在手,人就仿佛蓦然走进了草木之间。
  《茶录》上有这样一句话,说茶“其旨归于色香味,其道归于精燥洁”。表达什么意思呢?茶从本意上来讲,色香味俱全。表面看来,我们喝的是它的味道,实际上,茶有茶道。这种“道”与一般人理解的泡茶时的繁文缛节不同,而是指向人内心的一种典雅、清静和高洁的大道。
  当今社会,无论学习还是工作,节奏都过于紧张。让大家经常去闭关,归隐山林,躲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居住一段时间,对大多数人都不太现实。那么,在紧张忙碌中,有没有成本最低、时间最短的方法,让我们的心灵澄净清澈呢?
  也许,那就是喝茶。林语堂先生说,“以一个冷静的头脑去看忙乱的世界的人”,才能体会出“淡茶的美妙气味”。如此看来,品茶训练的不是舌头,而是大脑。
  茶当静品
  那么如何喝茶呢?一定要喝昂贵的茶吗?
  《菜根谭》中说得好,“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喝茶不求很昂贵,不求非得是名茶,只要让壶里一直不干就行了。“酒不求冽而樽亦不空”,酒也不一定非得是茅台、五粮液等名贵好酒,只要让酒樽中常有酒即可,喝的就是一个意趣。“素琴无弦而常调,短笛无腔而自适”,弹一张琴,吹一支笛,不一定要非常精到,毕竟不可能人人都成为技艺精良的乐工,只求自适,心里高兴就行了。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喝茶、饮酒,还是抚琴,求得自己心意畅快,自得其乐,就是人间好时节。
  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人人都想享“清福”,但“清福”意味着什么,并非人人懂得。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喝茶时心里能将琐事暂且放下。
  世人忙忙碌碌,总脱不开眼前这点烦恼。如今大家邀集一起去茶馆,大多是为了谈事,谈到口干舌燥时,喝茶是为了解渴。喝了接着谈,谈了继续喝,远离了品茶的本意。真正的品茶是抛开满脑子浮躁的思绪,保持心思的澄澈,让自己的内心油然升起一种草木滋润的怡然自得。
  中国人有一个说法:“茶如隐逸,酒如豪士;酒以结友,茶当静品。”喝酒可以熙熙攘攘、呼朋唤友,而喝茶还真是一件清静的事。
  回归自然
  谈到茶的缘起,讲到“心思澄澈”,就不能不提及一个人,他就是“茶圣”陆羽。“一生为墨客,几世做茶仙”,是人们对他的评价。他作的《茶经》对中国文化之影响无可估量,著名诗人梅尧臣作诗赞道:“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陆羽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大多生长于南方,其生长之地也颇有讲究。“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上等之茶生长在岩石中,中等之茶生长在沙砾、沙土中,下等之茶则生长在泥土中。“野者上,园者次”,野生的最好,园林种植的次一等,而山阴下生长的茶最好不要喝,因其总不见阳光,过分阴寒、凝滞,喝了对身体不好。
  喝茶,喝的是日月沐浴之下,山泉滋养之中,一年四季流动的自然之气。喝茶,就是让我们跟随这种草木之性,真正将自己还原到自然之中。
  陆羽在《茶经》里已告诉我们,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点关联是多么重要。所谓“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也就是说,人要注意自己的品德操行,为人节俭,德行高洁,这样的人喝茶,清茶润心,自然就会有默契。
  周作人先生写过一篇《喝茶》的散文,“我所谓喝茶,却是在喝清茶……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好一个“十年尘梦”,世事喧嚣,人生纷扰,唯有喝茶时心思才能宁静。
  清闲之美
  茶很清雅,不是浓郁的东西。真正的茶玩味的就是清和闲。记得我自己二十几岁时,完全喝不惯茶,更喜欢浓醇的咖啡。咖啡里有本味的苦,有糖的甜,有奶的香。喝完一杯咖啡,感受那种百味含混的浓沉醇厚,顿觉浑身热气腾腾,陶醉不已。
  喝茶,对少年而言的确太淡了。浓情对咖啡,清心品淡茶。人只有渐行渐长,在岁月中经历了种种浮躁的事、烦恼的事、忙碌喧嚣的事,再回到一杯茶中,才会感受到清淡里有一种隽永悠长。
  如今的茶,有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等等,品类繁多。而旧时人们喝的多是绿茶。
  泡绿茶,古人讲究“入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淡淡的几片叶子泡在水里,慢慢地释放出茶香时,清浅的绿色好像沏进了一片阳光。在这样清浅的绿色里,你能听见山风,能感受到山泉,一泡绿茶的前世今生都在清泉中被唤醒了。这种写意之美,正是中国人对茶最迷恋之处。
  喝如此清淡之饮显然需要安静。“独饮得茶神,两三人得茶趣,七八人乃施茶耳”,一个人跟一盏茶静静地交流,能得其神韵;两三个人喝,颇有意思,能喝出茶趣,能喝出好友间的情投意合;如果七八个人群聚一起喝,就跟施舍茶一样,不过是为了解渴而已。
  可惜今天人们喝茶,往往呼朋唤友,人声喧杂,虽是热闹,却少了份清静,越来越远离茶神、茶趣了。
  (来源:东亚经贸新闻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237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