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东台茶叶店学徒时,他办事机敏灵活又特别心细,对店里的业务和进货出货时的细节他都能仔细揣摩;别的学徒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学会的东西他只要一个月就可以熟记于心了。所以,胡沇源很快就担任了茶叶店的“水客”。水客亦称“水脚”,是当时茶号采购、推销茶叶抑或进行市场调查和收集茶叶行情的人;因其交通工具多以乘船为主,故名水客。水客在茶号的地位比较高,待遇也比较好;除老板(经理)外,水客的薪水一般和司帐先生相等。当然,水客对鉴别茶叶、对茶业行情都要有相当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思考能力。据记载,浙江省建设厅还曾经专门制定了《浙江省茶叶水客登记规则》共八条,其内容有:凡茶厂派往产地收购茶叶的水客,每年均要在规定时间内向油茶棉丝管理处指定地点申请登记;水客在登记时,须填申请书、茶厂保证书、保结单后,经审核领取许可证才能收茶,否则禁止收茶。规则还要求水客任职三年以上、没有不法行为者才能领取许可证。由此可见,水客在茶叶经营贸易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咸丰年间,胡沇源以他多年的个人积攒和店东给予他担任“水客”的酬金,首创“胡源泰”茶号于姜堰。姜堰城并不大,离泰州也只有20公里,自古就有“粮仓”之称,“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因为历史上长江、黄河、淮河三水皆汇于此,因此,姜堰又称“三水”;也正因为这样的条件,姜堰—度十分繁华。以茶叶而言,据史料记载:泰州地区茶业经营者多来自徽州等地的茶叶产区的茶商,至清代时规模较大的就有25家,而“胡源泰”茶号就是其中之一。
胡沇源在茶号习商多年,所以他不仅熟悉茶业行情,精通茶叶业务且擅长管理;同时胆量也很大。“胡源泰”茶号开张不久,太平军在皖南徽州地区与清军鏖战,“战火蔓延了徽州所辖的各县,交战双方于徽州城池相互易手相当频繁”;许多茶号、茶商贩都惟恐避之不及,不敢贸然进山采购茶叶,而胡沇源却是数次冒险进入茶区去收购茶叶,以保障“胡源泰”茶号生意正常进行。胡沇源还特别能吃苦,即使是在茶号有了第二家分店的时候,他仍然是“日当店面,夜宿店堂”;而日常生活中的吃穿用等仍如往日。正是由于胡沇源继承和发扬了徽商“察行情、权时宜”的经营经验和“徽骆驼”一般的吃苦耐劳精神,所以他很快地就将“胡源泰”茶号扩展到靖江、上海等地;同时,“胡源泰”茶号以经营茶叶品种多、质量好、价格公道而深得“三泰”地区(泰州、姜堰、泰兴)顾客的好评。胡沇源祖孙四代,历经百余年商海沧桑,尝尽艰辛、坎坷与劫难,不畏艰险,力挽商机,先后开设茶号、茶庄十二家,为徽州茶商在三泰地区开辟了一方天地。
继胡沇源之后,接手“胡源泰”茶号的是其长子胡树铭。胡树铭很小的时候就随父亲在茶叶店里学习经商之道,他勤奋好学,牢记商规,终不负期望继承父业。1911年,“胡源泰”茶号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是年,胡沇源逝世,享年80高寿。正当一家人扶柩奔丧时,店中伙计勾结盗贼偷走茶号里大部分货物,致使损失惨重。此时,作为长子的胡树铭,忍受着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抖擞精神重新打理“胡源泰”茶号的生意。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拼搏和苦心经营,终于使“胡源泰”茶号再度成为三泰地区的名店。
民国初年,胡树铭不幸病故。其子胡炳华、胡炳衡执管茶号,继续经营茶叶生意;同时又在泰兴增设了“胡震泰”茶号。民国九年、十三年,胡炳衡、胡炳华先后病故在绩溪龙川故里;这样,“胡源泰”、“胡震泰”等五家茶叶店的经营重担就落在了胡家妯娌的身上。而胡炳衡的妻子(人称四婶)独自执掌两爿大店时;她大胆战地调整经营思路并选贤用能,从而使老字号的胡家茶店信誉不减且发扬光大。而当胡沇源曾孙胡增银、胡增鑫、胡增钰、胡增金相继长大成人后,兄弟间相互合作,同舟共济,终于使胡家茶号发展到上海等周边省市,形成了连锁经营形式。民国二十二年,胡家又在泰县增设了第三个以“泰”字为号的茶店:“胡裕泰”,随后又在上海开设了“胡裕泰”茶叶分店。然而,在1938年日本侵略者进犯上海时,码头看仓库的员工因害怕而弃库逃跑,“胡裕泰”茶号库存货物被劫掠殆尽;至此,“三泰”茶号元气大伤。其时,茶叶的生产、经营和贸易都是江河日下,难以维持。主要原因是,19世纪末,东南亚茶业兴起,取代了中国长期独占国际贸易的地位,外国茶商直接进入茶区腹地开厂置业,并在疯狂掠夺我国茶叶资源的同时,还压价收货,操纵和控制着茶叶行业,从而使中国茶业雪上加霜,大批茶园荒芜,茶商亏本,茶号倒闭,茶业逐渐滑入低谷。加之时局动荡、社会腐败以及捐厘课税的不断增加,中国的茶业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
此时,胡氏家族在泰兴的最后茶店是“胡震泰”茶号,最后的经营者是胡增钰。尽管他为人十分谦和,又受过良好教育,在经营活动中竭尽全力地奔波在泰州泰县和姜堰之间;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是无法扭转茶叶行业“连年折阅”、“十商九困”的局面。于是,胡氏家族在各地的茶庄只能是相继合并、转营到泰州等地苦苦支撑。1956年,百年老店“胡源泰”在公私合营中被则归供销社,上海“胡裕泰”被改成食品店,至此,“茶庄世家”也完成了其家族商业艰辛而有过辉煌的历程。
民国时期,徽州,地处安徽的最南部,与浙江、江西接壤。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置郡,治所在今歙县,辖境为今安徽歙县、休宁、祁门、绩溪、黟县和江西婺源县。徽州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故清朝以安庆、徽州两府首字而命名的安徽省省名一直沿用至今。徽商,泛指徽州府所辖各县的商人,因为他们恪守商道、诚信经营,在数百年时间里,“徽商”的名号传遍神州。
清咸丰初年,为避太平天国战乱,胡氏先人胡沇源携妻儿从安徽绩溪迁至现姜堰市白米镇,购田建房,并与同乡人合伙开店经商,店名为“裕泰和”。
胡沇源生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十二岁到江苏东台一家徽商茶庄当学徒,由于他聪明好学,工作勤奋,不久升为水客(负责采办和储运的外勤人员)。在此期间,胡沇源了解并掌握了各种茶叶产地、质量、价格、运输、销售等情况,积累了经营茶叶生意的经验。
咸丰年间,胡沇源以他多年的个人积攒和店东给予他担任水客的酬金,首创胡源泰茶号于姜堰。姜堰城并不大,离泰州也只有20公里,自古就有粮仓之称,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因为历史上长江、黄海、淮河三水皆汇于此,因此,姜堰又称三水;也正因为这样的条件,姜堰一度十分繁华。以茶叶而言,据史料记载:泰州地区茶业经营者多来自徽州等地的茶叶产区的茶商,至清代时规模较大的就有25家,而胡源泰茶号就是其中之一。
胡沇源在茶号习商多年,所以他不仅熟悉茶业行情,精通茶叶业务且擅长管理;同时胆量也很大。胡源泰茶号开张不久,太平军在皖南徽州地区与清军鏖战,战火蔓延了徽州所辖的各县,交战双方于徽州城池相互易手相当频繁;许多茶号、茶商贩都唯恐避之不及,不敢贸然进山采购茶叶;而胡源却是数次冒险进入茶区去收购茶叶,以保障胡源泰茶号的生意正常进行。胡 源还特别能吃苦,即使是在茶号有了第二家分店的时候,他仍然是日当店面,夜宿店堂;而日常生活中的吃穿用等仍如往日。正是由于胡 源继承和发扬了徽商察行情、权时宜的经营经验和徽骆驼一般的吃苦耐劳精神,所以他很快地就将胡源泰茶号扩展到靖江、上海等地;同时,胡源泰茶号以经营茶叶品种多、质量好、价格公道而深得三泰地区(泰州、姜堰、泰兴)顾客的好评。胡源祖孙四代,历经百余年商海沧桑,尝尽艰辛、坎坷与劫难,不畏艰险,力挽商机,先后开设茶号、茶庄十二家,为徽州茶商在三泰地区开辟了一方天地。
如果你告诉我到过黄山,首先我会问你,看过黄山的雪景吗?如还没有,我建议你冬天再来一次,雪景一定会让您终身难忘的.黄山"一年四季景不同,惟有冬季景更佳"!我想说明的是,冬季景更佳是建立在能看到雾凇或雪景的基础之上.
2.古民居村落 黄山市有两处世界遗产,一处是黄山,另一处既是"皖南古村落--宏村和西递".个人认为还有两处不错:屏山(舒村)、南屏,后者是巩艺谋拍摄电影<菊豆>的主要取景地,也很自然古朴.
3.歙县古城 黄山市的前身是"徽州地区",而古代的徽州府府治所在地即在歙县城.尤其值得一看的是许国牌坊--国内唯一的一座八脚牌坊、斗山街--在县城内、渔梁古坝--类似都江宴的一处水利工程。
4.花山迷窟 如果你对揭迷有兴趣,不妨一看,个人觉得确实有待考证.如此浩大的工程,竟没有在史书上留下任何记录.工程施工科学合理,令人震撼!其风格有别于黄山的其他景点,加上江总书记临时"加点"去了一趟,可见其具有一定的魅力.不过,据徽州江氏族谱记载古代徽州地区的江氏的族祠就在花山迷窟旁边,也就是说江西婺源江湾的江氏源于此.江西婺源县以前属于徽州府管辖.
5.绩溪龙川你对此可能比较陌生.1987年黄山市成立之前,绩溪还隶属徽州地区管辖.龙川的风水很有讲究,如果你对此感兴趣,值得一去.龙川可是古代就有的名字,它能出"龙"吗?或者能出"真龙"吗?胡锦涛主席的祖父住过的老房子(胡炳衡宅)就在这村上.
龙川,山川秀丽,壮观奇伟,村东龙峰耸立,村西凤山相望,北有登源河蜿蜒而至,南有天马山奔腾而来,东西南北、山水相连,聚天地之灵,有人文之杰。村头水口有朝笏山鹤立,石境辉映,登临俯瞰,村若龙舟,志赴江海,傍水待发。
徽商胡炳衡是胡锦涛的祖父,其宅位于龙川村龙川溪南岸小巷之中,砖木结构,占地180平方米,两层高,始建于明代。宅内雕饰精美,惜未对外开放,游客不得其门而入。 十九世纪初,龙川胡氏第44代孙胡沇源十多岁离乡,辗转到江苏泰州黄桥,开了一爿“裕泰和”茶叶店,积蓄渐丰后又到泰兴季家市开办“胡源泰”茶号。胡沇源独生子胡树铭(第45代)子承父业,生意兴隆,再开新店。胡树铭子胡炳华、胡炳衡(第46代)经营有成,增开茶号,冠名“胡震泰”,享誉泰兴、泰县、泰州地区。到了胡炳衡子胡增钰(第47代,即胡锦涛之父)这代,所开茶庄共7间。
据胡氏族谱记载,如今龙川近400户农家的千多人口中,几乎清一色是“龙川胡氏”的嫡系后代,传至当今的“锦”字辈,总计48代。
龙川旅游风景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珠联璧合,浑然天成,胡氏宗祠,为江南第一祠,素有“木雕艺术博物馆”和“民族艺术殿堂”之美称,1988年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奕世尚书 是明代正宗石雕牌楼,为徽派石雕之最,1986年评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希望对你的黄山之行有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239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品味文天祥诗歌中的茶文化
下一篇: 宁夏枸杞茶中黄酮含量测定